【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
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
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
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
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 43.2分 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
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
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做。 刻制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
一刻约15分钟。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 43.2分
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做。
刻制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
一刻约15分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两个小时,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的名字命名,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个时辰分为三个部分,为初时、正时和末时;每天的半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为子时,其余类推。由此可见,中国传统上新一天的分界线是午夜十一点,而不是现行公历使用的十二点(零点)。
23-1 子时 属于 水 1-3 丑时 属于 土
3-5 寅时 属于 木 5-7 卯时 属于 木
7-9 辰时 属于 土 9-11 巳时 属于 火
11-13午时 属于 火 13-15 未时 属于 土
15-17申时 属于 金 17-19 酉时 属于 金
19-21 戌时 属于 土 21-23 亥时 属于 水
白天看太阳,晚上看星星,没有计时工具的时候,古代的一般百姓就是这样估计时间,虽然不会很精确,但不会耽误事儿的。
再说看了一辈子,他们会有一些经验的,而阴天时就会给古人时间的感上带来困扰,这时就单凭感觉和生物钟了。 可以说更夫本身就是告诉他人时间的,时间以他为准,他当然也得有谱才能当更夫。
如果你待要的话,就看看这个,介绍得很详细 在古代,为了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根据昼夜的交替,逐步形成各种计时的方法。 古代计时制度 中国的计时制度 不等时法:上古时代,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共同遵守大自然的规律,以日出、日入为作息的标准时间,就相当于把一天分为两部分,这是天然的不等时法。
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可以看到,对白昼各个不同时刻定有专门名称,例如旦、大采、大蚀、中日、昃、小蚀、小采、莫(暮)、夕等。后来,在夜间有五更五点剖狈īo即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为五点,并形成敲梆报时的习惯。
等时法:西周时代,为了计量时间,根据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把一天分为十二个等长的时段,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来表示. 另一种等时制是把一天均分为一百等分,即百刻制,这是中国古代特有的计时法,其产生年代尚无定论,但关于百刻计时的资料,既有文字记载,也有出土文物印证。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就指出“昼夜百刻”,东汉马融注解《尧典》时说:“古制刻漏昼长六十刻,夜短氖泰r昼短四十刻,夜长六十刻;昼中五十刻,夜亦五十刻”。
这里所讲古制,当指春秋战国时代或更早。汉以后历代都将十二辰和百刻配合使用。
但一百和十二不可通约,因此,各个朝代的配合方案常有改变。 古埃及、巴比伦的计时制度 不等时法:早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把昼夜各分为12时。
他们以日出为昼始,正午为昼6时;日没为夜始,子夜为夜6时。因为一年四季昼夜长短不等,不同季节每小时的实际长度也是不相等的。
这种计时法传至欧洲,一直使用到公元十四世纪(见埃及古代天文学)。等时法:公元前八世纪,为了满足天文学的需要,古代巴比伦人制定了等时法。
他们把一天分为24个等长的时段,即24时制。等时制后来由喜帕恰斯和托勒密继承下来,并规定以正午作为一天的开始。
这种计时法常应用于天文学,也称“天文时”。由于它对日常生活不太方便,从1925年起改为以子夜为一天的开始。
古代守时工具 其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流量计时 最古老的守时工具无疑是泄水型漏壶。后来有以沙代水的沙漏,有以油灯耗油量多少来计时的灯钟,也有燃香的香篆钟(香火在金属盒内沿篆字式的沟槽蜿蜒前进)等等。
中国现存最古的漏壶是西汉时代的。世界上现存最古的滴漏是公元前十四世纪的埃及水钟。
机械钟 中国汉代天文学家张衡作水运浑象(见漏水转浑天仪),能显示恒星出没、中天等天象,与室外天象完全相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推动的机械钟。
唐代天文仪器制造家梁令瓒所制的水运浑象,除能符合天象外,另立两个木人每刻自动击鼓,每辰自动击钟。这是张衡水运浑象的改良型机械钟。
宋元佑年间,苏颂和韩公廉等共同创造水运仪象台。元代有郭守敬制的大明殿灯漏。
明代詹希元造五轮沙漏。这些机械钟具有完整的齿轮系、凸轮和擒纵机构。
欧洲的机械钟开始于十四世纪,此后盛行了约四百年。 摆钟 1582年,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
1656~1657年,荷兰惠更斯把摆引入机械钟,从而创立了摆钟。1673年,惠更斯采用摆轮-油丝系统,造出一种便于携带的钟表。
1735年,英国哈里森首次制造出航海钟,解决了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中急待解决的航海定位问题。1896年,法国吉尧姆研制低膨胀系数的合金钢,造出精度极高的天文摆钟。
如果把钟装入真空牟Aд帜讴o存放在地下室,保持恒温,即为天文摆钟,每天的误差不超过千分之几秒(见天文时计)。 古代测时工具 杆影测时 古人很早就知道,直立的标杆影长不断地随太阳在天上的位置的不同而变化。
看杆影比直接观测太阳要方便,但测时结果是不等时的。《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中就有春秋时代“立表下漏”测时的记载。
用杆影测时法测定中午的时刻精度很高,是中国古代用来校正漏壶计时的主要方法之一。 日晷 在西汉时,中国就已使用日晷测时,中国通用的是赤道式日晷。
它是根据针影的方向来测量真太阳所转过的角度。晷盘的刻度分成子、丑、寅、卯……,或分为100刻。
北京故宫交泰殿前陈列有赤道式日晷。 古代授时 中国古代许多城市建有钟楼和鼓楼,靠击钟敲鼓向居民报告时间。
在夜晚广泛流行的是打梆报时,用间断的梆声告诉人们更点。西方的教堂也有敲钟报时的制度。
后来,也有用放午炮报时的。
生辰八字或者说八字,其实是周易术语四柱的另一种说法。四柱是指人出生的时间、即年、月、日、时。在人用天干和地支各出一字相配合分别来表示年、月、日、时,如甲子年、丙申月、辛丑日、壬寅时等,包含了一个人出生时的天体运行的基本状态。每柱两字,四柱共八字,所以算命又称“测八字”。依照天干、地支沂涵阴阳五行属性之相生、相克的关系,推测人的体咎祸福。不过我们在这里要讲的不是如何“测八字”,而是如何算八字。 要得到正确的出生时间,白天以日晷仪测量最准。钟表时间是人为的平均时和地区标准时,必须依节气(太阳黄经)计算“真太阳时差”与依出生地计算“地方经度时差”,才能得到真正的出生天文时间。 八字之中,年的干支与日的干支是延续的,是实的;月与时的干支是依据年、日的干支推算的,可以说是虚的。 生辰八字,最多只能反映一个人出生的天时,用来记录时间也不为过。有些人用生辰八字来算命,这是很不可靠的。因为一个人的命运受多种条件的影响,除了天时之外,还有生长的地域、人群的限制,再加上机遇的差别,出生的天时的影响又能占多大的比重呢?排列 四柱八字排立 四柱以指一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四柱排立是指找出一个人的生辰八字。主要分四步进行。 排年柱 年柱, 即人出生的年份用干支来表示。注意上一年和下一年的分界线是以立春这一天的交节时刻划分的, 而不是以正月初一划分。如某人阳历2000年2月4日22点17分生, 由于阴历2000年交立春是阳历2000年2月4日20点32分, 因此此人的年柱为2000年之庚辰,而非1999年之己卯。 年柱的一般算法:天干从甲至癸数字分别对应4、5、6、7、8、9、0、1、2、3,而地支子至亥则分别对应4、5、6、7、8、9、10、11、0、1、2、3。年份的干支算法以末位为天干,地支则是以该年份的数字除以12的余数。以1978年为例,1978的末位为8,天干为戊,1978除以12余数为10,对应地支为午,故1978年为戊午年。 年柱的简单算法:此法的前提知道该年是哪个生肖年,一般用于近几年的快速推算。如以2009为例,大家都知道2009年是牛年,既然是牛,地支当然为丑,2009的末位9对应天干己,所以2009年为己丑年。 排月柱 月柱, 即用干支表示人出生之年月所处的节令。 注意月干支不是以农历每月初一为分界线, 而是以节令为准, 交节前为上个月的节令, 交节后为下个月的节令。 一月(寅月)从立春到惊蛰,二月(卯月)从惊蛰到清明,三月(辰月)从清明到立夏,四月(巳月) 从立夏到芒种,五月(午月)从芒种到小暑,六月(未月) 从小暑到立秋,七月(申月)从立秋到白露,八月(酉月)从白露到寒露,九月(戌月)从寒露到立冬,十月(亥月)从立冬到大雪,十一月(子月)从大雪到小寒,十二月(丑月)从小寒到立春。由年天干推月干支参见第1个图年上起月表。如果年干为甲或己,当年正月的干支为丙寅;如果年干为乙或庚,当年正月的干支为戊寅;如果年干为丙或辛,当年正月的干支为庚寅;如果年干为丁或壬,当年正月的干支为壬寅;如果年干为戊或癸,当年正月的干支为甲寅。 排日柱 从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2年)二月己巳日至今, 我国干支记日从未间断。这是人类社会迄今所知的唯一最长的记日法。 日柱, 即用农历的干支代表人出生的那一天。干支记日每六十天一循环,由于大小月及平闰年不同的缘故, 日干支需查找万年历(一网上万年历网址:/list/wannianli.htm)。 另外,日与日的分界线是以子时来划分的, 即十一点前是上一日的亥时, 过了十一点就是次日的子时,而不要认为午夜十二点是一天的分界点。 排时柱 时柱, 用干支表示人出生的时辰。一个时辰跨两个小时,故一天共十二个时辰。 子时: 23点 --凌晨1点 丑时: 1 点 --凌晨3点 寅时: 3 点 --凌晨5点 卯时: 5 点 --凌晨7点 辰时: 7 点 --上午9点 巳时: 9 点 --上午11点 由日天干推时干支用的表,点击看清晰的 午时: 11点 --下午13点 未时: 13点 --下午15点 申时: 15点 --下午17点 酉时: 17点 --下午19点 戌时: 19点 --晚上21点 亥时: 21点 --晚上23点 由日天干推时干支参见第2个图日上起时表。如果日干为甲或己,当日子时的干支为甲子;如果日干为乙或庚,当日子时的干支为丙子;如果日干为丙或辛,当日子时的干支为戊子;如果日干为丁或壬,当日子时的干支为庚子;如果日干为戊或癸,当日子时的干支为壬子。
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
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忘淡,而“小时”沿用至今。
古时的时(大时)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以为易记。具体划分如下: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巳(蛇)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未(羊)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申(猴)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酉(鸡)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亥(猪)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古人说时间,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更”或“鼓”。又有“晨钟暮鼓”之说,古时城镇多设钟鼓楼,晨起(辰时,今之七点)撞钟报时,所以白天说“几点钟”;暮起(酉时,今之十九点)鼓报时,故夜晚又说是几鼓天。
夜晚说时间又有用“更”的,这是由于巡夜人,边巡行边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全夜分五个更,第三更是子时,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说。
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一个时辰分作八刻,每刻等于现时的十五分钟。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
刻以下为“字”,关于“字”,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至今仍然使用,如“下午三点十个字”,其意即“十五点五十分”。据语言学家分析,粤语中所保留的“古汉语”特别多,究其原因,盖因古中原汉人流落岭南,与中原人久离,其语言没有与留在中原的人“与时俱进”。
“字”以下的分法不详,据《隋书 律历志》载,秒为古时间单位,秒以下为“忽”;如何换算,书上没说清楚,只说:“‘秒’如芒这样细;‘忽’如最细的蜘蛛丝”。 计时: 【天色】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现代】23-1点 1-3点 3-5点 5-7点 7-9点 9-11点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17-19点 19-21点 21-23点 【夜间】五更 五鼓 五夜 现代时间 黄昏 一更 一鼓 甲夜 19-21点 人定 二更 二鼓 乙夜 21-23点 夜半 三更 三鼓 丙夜 23-1点 鸡鸣 四更 四鼓 丁夜 1-3点 平旦 五更 五鼓 戊夜 3-5点 如果你问的不是上面的意思,那么就我知道的, 有以下几种测时方法: 立杆见影法,一棍立当中,周边有刻度盘,随着日影和偏移来测时间; 更漏:有用水的,有用沙子的。
算命又被称之为“批八字”或是“四柱预测”,理论大概来源于天干、地支、阴阳和五行学说。
古代的人一直认为人的命运是可以预测和转变的。算命可以推算出一个人的贫富贵贱、祸福吉凶和生老病死,一切的一切都是有定数和可以破解的。
那么这些算命先生都有哪些方法可以替人预知未来呢?古代算命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天降八卦、大六壬、拆字、推八字、称顾算命之类。从宋代到民国之间,这些方法中影响最深的就是四柱预测法。
四柱预测法,是由宋代的徐子平创立的,把年、月、日、时称为“四柱”,再用天干地支共8个字表示,用八字去推算人的命运。但是这种算命法要建立在知晓对方的生辰八字的基础之上,再来推算对方命运的,也叫“推八字”。
所谓八字就是年月日时的甲子排列。 还有一种是称骨算命法,这是唐代著名的星象预测家袁天罡称骨的预测方法。
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定数,年、月、日、时的重量都有具体规定。只要把年、月、日、时的重量加在一起,分别在后面所附内容中查找出生年的重量、出生月的重量、出生日的重量、以及出生时辰的重量,将四个重量相加所得即为八字重量。
按照“称骨歌”一查,就可以确定这个人一生的命运。称骨歌的骨重由2.2两至7.1两,称骨越重命运越佳,而每个重量都有相关的解说,由4句歌诀来说出人一生的命运。
大六壬是中国古老三式预测绝学之一,俗话说:“学会大六壬,来人不用问。”大六壬的预测原理是依据日、月、星、辰的变化为准则尺度,运用天干及地支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产生的天人合一规律,并结合水、木、火、土、金五行的相生相克规律形成的一套完整的预测人体信息密码唱得准确的预测方式。
拆字,又称“测字”、“破字”、“相字”等,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推测吉凶的方式,主要做法是以汉字加减笔划,拆开偏旁,打乱字体结构进行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