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水 正文

潮汕民间风水故事

1. 关于潮汕民间传说故事

1、潮州凤塘后陇山“老热”传说

古时候,潮州市凤塘镇有个老爷,叫老伯公,独自一个人住在后陇山上,清贫为乐。有一次,一个皇帝落难,狼狈地逃到了后陇山。此时的他已经很多天没吃饭了,饿得饥肠辘辘。老伯公见到他这样,很心痛。可惜他家里穷得家徒四壁,实在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给皇帝吃。无奈之下,他只好弄点番薯叶,熬了之后给皇帝吃。

后来皇帝东山再起,回到京城再次登基。这个皇帝很重感情,安定下来之后,他想起了在凤塘的这件事,很感激老伯公。于是派人到潮州凤塘后陇山去接老伯公,打算请他到京城享福。那些接到命令的官兵风风火火来到后陇山,老伯公被吓得惊心胆战的,以为是皇帝嫌他招呼不周,竟然拿粗廉的食物来给皇帝吃,派人来抓他回去受罚。

于是他便躲在山上,死活不肯出来。那些官兵知道他躲在山上,便上山去寻找。可是又老是找不到他,心想,要不放火烧山,把他逼出来。可是当整座山被烧光之后,老伯公还是没有出来。官兵们感到很纳闷,便上山去搜。结果发现,老伯公抱着一棵树被烧死了。远在京城的皇帝听后很伤心,命人将那棵树雕成老伯公的像,并供老伯公为神。

老伯公死去的日子是农历二月初一。为了纪念这个老伯,时至今日,凤塘镇后陇山的五个村子在每年的二月初一这一天,一同祭拜老伯公,并且一起举行潮汕地区的传统节日——“老热”。

2、揭阳玉湖小庙传说

揭阳市揭东县玉湖镇玉联村的一个三岔路口上,有一棵很大的榕树,榕树下面,有一座小庙。相传这棵榕树,是济公种下的。当年济公四处云游,在天上悠闲地飞着,经过玉联村时,他手中的酒壶不小心一晃,从天上掉下了一棵小种子,不偏不倚落地到在了这个三岔路口。

不久之后,这棵种子接受了天地的滋养,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村民们认为这棵大树是济公种下的,会有灵气,可以保他们平安。于是,他们在树下建起了一座小庙,在里面供奉这一尊老爷。至今,这座小庙依旧香火鼎盛,前来朝拜的人络绎不绝。

扩展资料

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与福建省的连接处,其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历来为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潮汕人称之为“省尾国角”。

潮汕地区东邻漳州,西接惠州,南濒南海,北界梅州、龙岩。这里三面背山,一面向海。气候宜人,境内虽有富饶的潮汕平原,但常有台风与地震威胁。

有“耕田如绣花”之美誉,有“潮汕三宝”:“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潮汕姑娘(当地人称“姿娘”)、“雅致细腻、精美绝伦”的潮汕工艺品以及被誉为“中国最高端菜系”的潮州菜“等。

“潮汕”历史上长达近2000年称呼为“潮州”,历史诸如称呼为“潮州”(隋、唐、宋王朝),“潮州路”(元朝)、“潮州府”(明、清王朝)等,在1904之后才出现这个“潮汕”称呼。

1904年,今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人张煜南等看准这里巨大的发展潜质,便倾力组建潮汕铁路有限公司,兴建从潮州府城至汕头埠的铁路。1906年,潮汕线铁路筑成,同时又配置“潮汕号”机车头并通车。由此“潮汕”一词开始传播。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潮汕

2. 潮汕民间故事

韩愈走马牵山 唐代韩愈原在朝廷做大官,因写了一篇奏章劝皇帝不要迎佛骨,以免劳民伤财,荒废朝政,皇帝看后很生气,就把他从京城贬到潮州来做刺史。

韩愈上任时,正逢潮州大雨成灾,洪水泛滥,田园一片白茫茫。他到城外巡视,只见北面山洪汹涌而来,心想这山拱如果不堵住,百姓难免受害惨重。

于是他骑着马,走到城北,先看了水势,又看了地形,便吩咐随从张千和李万紧随他的马后,凡马走过的地方都插上竹竿,作为堤线的标志。 韩愈插好了堤线,就通知百姓,按着竿标筑堤。

百姓听了十分高兴,纷纷赶来,岂料一到城北,就见那些插下竹竿的地方已拱出了一条山脉,堵住了北来的洪水。 从此,这里不再患水灾了。

百姓纷纷传说:“韩文公过马牵山。”这座山,后来就叫做“竹竿山”。

韩愈祭鳄鱼 潮州的韩江,从前有很多鳄鱼,会吃过江的人,害得百姓好苦,人们叫它做“恶溪”。 一天,又有一个百姓被鳄鱼吃掉了。

韩愈知道后很着急,心想鳄害不除后患无穷,便命令宰猪杀羊,决定到城北江边设坛祭鳄。 韩愈在渡口旁边的一个土墩上,摆了祭品,点上香烛,对着大江严厉地宣布道:”鳄鱼!鳄鱼!韩某到这里来做刺史,为的是保土庇民。

你们却在此祸害百姓。如今姑念你们无知,不加惩处,只限你们在三夭之内,带同族类出海,三天不走就五天走,五天不走就七天走。

七天不走,便要严处!” 从此,江里再也没有看见鳄鱼,所有的鳄鱼都出海到南洋去了。 现在,人们把韩愈祭鳄鱼的地方叫做“韩埔”,渡口叫“韩渡“,又叫”鳄渡”,还把大江叫做“韩江”,江对面的山叫做“韩山”。

韩愈设水布 古时候,韩江里的放排工,又要扛杉木,又要扎杉排,霎时跳下江,霎时爬上岸,身上的衣服湿了干,于了又湿,常常得肚痛病和风湿病。于是他们做工时便索性光着房子,不穿衣服。

每天在江边挑水,洗衣服的妇女,看见放排工赤身裸体,感到很不好意思,就告到官府那里去。官府交涉下来,放排工只好照旧又穿上衣服。

韩愈来到潮州后,这件事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他跑到江边实地去看放排工扎排和放排的情形。他想:放排工成天穿着一身湿衣服,不闹出病来才怪呢! 回衙后,韩愈便作了个决定,叫人到江边通知放排工:今后扎排、放排肘,可以不穿衣服,只在腰间扎块布能遮羞就好了。

这块布后来就成了潮州的放排工和农民劳动时带在身上的浴布,潮州人把它叫做“水布”。 韩愈与叩齿庵 韩愈来到潮州后,有一天出巡,在街上碰见一个和尚,面貌长得十分凶恶,特别是翻出口外的两个长牙,更是使人骇怕。

韩愈本来就是因为劝皇帝不要为迎接释迦牟尼的骨头过份劳民伤财,才被贬到潮州来的,早已对和尚没有好感 了,一见这副“恶相”,更是讨厌,他想这决非好人,回去要好好收拾他,敲掉他那长牙。 韩愈回到衙里,才下轿,看门的人便拿来一个红包,说这是刚才有个和尚要送给老爷的。

韩愈打开一看,里面非金非银,是一对长牙,正好和那和尚的两只长牙一模一样。他想,我想敲掉他的牙齿,并没说出来,他怎么就知道了呢? 乾愈立即派人四处寻找那个和尚。

见面交谈后,韩愈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很有名声的潮州灵山寺的大颠和尚;是个学问很深的人。韩愈自愧以貌看人,忙向他赔礼道歉。

这以后,两人终于成了好朋友。 后人为纪念韩愈和大颠和尚的友谊,就在城里修了座庵,叫“叩齿庵”。

3. 以潮汕的神话故事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潮汕人的风水神-虱母仙

海外华侨的神庙和善堂,有许多地方将虱母仙和八仙一起供奉;在潮汕,一些乡里的建筑和墓葬,有许多是虱母仙所建,虱母仙是实有其人的。

虱母仙怎样从人而变成仙,民间有许多传奇性的传说。

虱母仙,原是一道人,名叫邹普胜,善卜天机,精通玄学。生于元末,活动于明初。

元末,蒙古族的野蛮统治已不得人心,也即天运已尽。各处农民纷纷起义、造反。道人邹普胜也下山参加了南方红巾军陈友谅的队伍,当上了军师,和朱元璋率领的、刘伯温当军师的起义军,互相争夺天下。

两军相争,邹普胜为陈友谅出谋划策,打了九十九次胜仗,但最后一次,陈友谅却战败中箭身亡。这个战役就是1363年4月至7月的历时85天的“鄱阳湖大战”。

朱元璋统一了中国,做了皇帝,建了大明王朝。当时刘伯温曾在朱元璋面前极力推荐邹普胜,召请他来共治天下。

但邹普胜自友谅兵败之后,惭愧得无地自容,就隐姓埋名,取野鹤闲云之意,自名为何野云,以其青年时期所习天文、地理、土木建筑技术谋生。

明洪武年间,何野云从北向南流落到了潮汕——主要是潮阳,为人营造祖坟,建筑乡里,成为名噪一时的地师。

何野云在潮阳筑仙城,建寨门,凿泉取水;可见其是一位通晓天文、地理、数术、建筑的道家,他在三门城建了一个乡里叫仙城,在贵屿风港建的“欹寨门”,自明至今历六百多年,不管台风、暴雨、洪水、地震,这个寨门一直屹立着。棉城陈厝沟古的“欹门闾”和四魁大厅也是何野云根据地形地势的特殊建筑设计,照道家术数排列,有利采光、纳气。他在河浦迭石山下所凿的泉眼,救活即将枯死的禾苗,被称为仙泉。

何野云在民间为人营造墓葬,或对一些风水墓地,题联相赠,如其对潮阳郑氏神山三世祖在南山金七姑的回龙顾祖的墓地,就题联“龙虎伏降常不老,子孙拜扫永无疆”的联句,郑氏后代,总是津津乐道说其地“籍非其地为南山之领袖,何以见赏于神仙乃尔乎!”

何野云虽然技术高超,在民间做了许多好事,但因其性格怪异,巧师傅不随主人意。所以问津的人不多,弄得他食不裹腹,衣不蔽体,浪迹江湖,哼着“人生在世不得意,牵动长江万古愁,……国破山河在……”等词句,穷困潦倒地在各处流浪。

何野云本领高强,又形骸放荡,所以在民间生出许多传说。

据传,何野云一日在山野中漫游,骤然乌云密布,雷声霹雳,只好闪进山边破庙避雨,又饥又渴又遭雨淋,进庙后蹲在神坛之下,思绪万千。

4. 潮州的民间故事

潮汕民间故事,在潮州府志、县志和潮汕史籍中,已有不少记述。

现当代潮人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大都是“五四”以后,在全国民间文学运动的影响带动下开展起来的。“五四”前夕,即1918年春,北京大学成立歌谣征集处,在《北京大学日刊》上附登《歌谣选》。

两年后,歌谣征集处改为歌谣研究会,1923年冬编印了《歌谣周刊》,并从单纯刊登歌谣扩大到登载民间故事等多种民俗学资料。但最早刊载民间故事的,还是《妇女杂志》,该杂志1921年(第一卷)就刊出了民间故事的很多资料。

民间文学运动初期,1921年1月,顾颉刚在《现代评论二周年增刊》发表了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孟姜女故事研究》,是当时学术界射出的一道强光,许多学人从心里感到惊异佩服。(1)1927年以后,随着北方一批民间文学的专家、教授到中山大学任教,南方的民俗学活动也活跃起来,他们组织了民俗学会,成员有顾颉刚、容肇宜、董作宾、杨成志、钟敬文等先辈,并编辑了《民间文艺》(后改为《民俗》)。

潮汕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就是在全国这一背景下展开的。揭阳林培庐,可谓此项活动的先驱。

林培庐(1903—1938)原名植桐,揭阳桃山苏坑(今揭阳登岗镇)人,早年就读于北平国立平民大学(6年),毕业后致力于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与民俗学的研究,先后在本地和香港、天津、绍兴、山西等地报纸主编民俗周刊、旬刊与民间文艺特刊等,并编著《耒臿集》、《揭阳乡土记》、《潮州七贤故事》(包括《潮州前七贤故事》、《潮州后七贤故事》、《潮州历代文人故事》)、《民间世说》、《岭东畲歌集》、《潮州民间文学概论》、《岭东文学史》、《揭阳乡土地理》等。这些专集,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成果结集兼而有之,内容十分丰富。

林培庐的《潮州七贤故事》,由著名民俗学研究专家容肇祖、周作人、赵景深等为之作序。容肇祖在《序言》中写道:“捧诵之余,钦佩无量。

故事之造成,地方风俗之习惯与崇尚,即可于说话之间,粗得一些梗概。”他的另一本书《揭阳风土记》颇受推崇,周作人评道:“自有民俗学以来所未之有也。”

林培庐虽然英年早逝,但他在民俗方面的卓越贡献是必须充分肯定的。与林培庐同一时期在民俗学活动中辛苦耕耘、并有建树的潮人,还有编著《潮州习俗》、《潮州俗谜》的杨睿聪,编著《潮州歌谣》的丘玉麟,编著《潮歌》的金天民,另有揭阳的黄昌祚、徐志庵,潮阳的姚亚民等。

正是这批民俗学学者、专家的共同努力,使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掀起潮汕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研究的热潮。 潮汕地区全面开展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1984年5月,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向各省市、自治区发出关于编辑《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通知,潮汕各县市都成立专门机构,培训骨干,派出专人,拨出专款,发动群众,用两年时间完成普查、搜集、整理编辑任务。据统计,全地区所属9县市177个乡镇,开展普查的170个,占96%,共挖掘征集民间故事3761篇,经回炉筛选之后结集12本近百万字;采录歌谣8894首,谚语5738条(经鉴别、合并、筛选和剔除重复的,整理出谚语3000条选本。)

另汕头市“集成办”积累有谚语资料2000条左右。(2)各县市分别把搜集到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等整理后编成县市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先打字油印综合本,复审后再按门类分别出书。

当时统辖各县市(县级市)的汕头市,再从全地区的资料本中筛选较精萃的,按三个门类编印成三本书。 在搜集与整理民间故事过程中,由于某些故事涉及鬼神、封建伦理道德、色情、封建迷信等内容,因此本地报刊发表了学者与读者的文章,对民间文学的“精华与糟粕”、“继承与批判”等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以明辨是非,划清界限,统一认识。

各县市民间故事集编印以后,普遍开会总结,或请学者、干部、教师举行座谈会,听取意见。他们还在报刊上宣传、评介县市出版的民间故事集,如陈诗侯的《揭阳民间故事集成的特色》、陈创义的《瑰丽的潮阳民间传说》、马风的《出土明珠光熠熠·〈饶平民间故事〉(第一辑)》、李纯的《澄海民间传说艺术特色》、蔡泽民的《潮州民间故事的多功能作用》、蠡测的《花开两朵,再表一枝。

读〈饶平民间故事〉第二辑有感》等。这些评价文章,都以鲜明的观点,饱满的热情,丰富的材料,从各个方面述说了民间文学的主题、题材、思想性、地方性、艺术特色和作用,有宣传、总结意义,也有指导阅读赏析的作用。

民间故事传说经大量搜集和整理之后,如何对它开展研究,是民间文学工作者、研究者需要进一步做的工作。上述报刊民间文学的讨论与评介文章,虽有一定的研究意蕴,但它的侧重点在评介及对某些问题的界定,就研究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早有专家指出,如果把民间故事传说的研究局限在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上,就会落入旧研究方法的窠臼,就会千人一面,成为“民间故事传说特点”的解读。当然也不能获得新的更深入的研究成果。

民间故事传说产生于不同时代,它反映了不同区域历史。

5. 5个潮州民间传说及其寓意

1。

上世“章子郭”今世“郭子章” 郭子章——明朝时任潮州知府,在职时,督建了潮州凤凰塔(即涸溪塔:塔门有他亲笔题的对联:‘玉柱擎天,凤起东山标七级;金轮着地,龙蟠赤海镇三阳’)。话说有一天上午,郭子章没什么事,就坐在厅堂的太师椅上做起美梦来。

师爷正好有事来找他,看到太爷睡在椅上嘴里津津有味地在吃东西,便轻轻叫了一声:“太爷!”郭子章从睡梦中惊醒,气愤地说:“我正在食石螺,好香啊!你怎么可把我叫醒呢?要是别人的话!我一定对他不客气!” 师爷说:“为什么呢?”太爷说:“我刚才梦到去野外游玩,景色秀丽,好一派田园风光!走累了,就坐在土堆上歇息,肚子饿得咕咕叫!这时有一位慈祥的大娘捧着一碗装得满满的煮熟的石螺给我吃,吃得正香,就被你叫醒了。”师爷风趣地说:“咱们不妨去找一找您刚才梦到的地方?您看好不好?”由于郭子章上午闲着,此时又在兴头上,就说:“好呀。”

二人便坐轿和几个随从自府门沿着刚才太爷做梦的路径寻找,他们经过城西“安定门”到了现在的城西街道“春光蔡厝”、现凤新街道的“新埔”、“后人家”、“陈桥”、“云里”、“莲墩”、“大新乡”、“竹围”、“大园”最后来到西塘村外一个埔上,看到一位老大娘,正跪拜在一口坟前,坟前的祭品只有一碗煮熟的石螺和一些纸钱。 师爷上前问道:“老大娘,你在拜谁呀?” 老大娘说:“拜我的儿子呀。”

师爷说:“通常是下辈人拜上辈人,哪有上辈人拜下辈人的?”老大娘说:“老爷你们不知道,我家只有我们孤儿寡母俩人,我儿子死了叫谁来祭拜他呀!”太爷说:“说的是,那么你儿子叫什么名字呀?”老大娘说:“我儿子叫章子郭。”这时师爷大叫起来:“住口!住口!你怎可把我们太爷的姓名倒头念呢?该当何罪?!”老大娘说:“我儿子叫章子郭是千真万确的事,我们西塘村都姓章,自从我儿子走后,家里三餐难度,他在世最喜欢吃石螺,今天是他的祭日,所以我去池塘里摸了一碗石螺,煮熟了,就拿来他坟前来祭拜,不信,你们到村里去问一问便知!”太爷说:“好了!好了!”然后关心地问:“大娘,您儿子长得怎样,怎么死的,死的时候有多大岁数?”老大娘说:“我儿子长得好!样子与太爷你很像。”

师爷又想叫喊起来,被太爷暗示,才停了下来。老大娘接着说:“我儿子可聪明啦!从小好学,琴棋书画拳,诗词歌赋文,样样皆会!不幸的是到了十九岁那年,生了一场无法医诒的大病就去世了。”

郭子章屈指一算,莫非真的是她儿子来上世做我么?随后脱说:“好的!那我们就到你家去看看吧 !” 到了西塘村老大娘家,老大娘说:“老爷,你们看,这是我儿子的卧室和他用过的文房四宝,这里还有他在生时写的手稿”。郭子章一看,这里的一切,正是他多次梦里的情景。

这时的郭子章心情十分激动!他和师爷商量了一阵子,又请来了乡绅和长者,他们都证明真有此事,郭子章了解了情况,也叙述了原委和意图之后,立即认老大娘为自已的母亲,师爷派人叫来一顶轿子,把老大娘接到潮州府里住。 2。

内安进士无望 清康熙年间,翰林出身的郭于藩赴任饶平县令,从潮州府沿官道而来。 一进饶平县界,他就命随从掀起轿帘,缓慢前进,观察风光人情。

当官轿到达西部山区时,忽有琅琅书声,随风传来。郭知县命住轿,顺着书声的方向望去,只见绿树掩映中有一村庄,三面环山,面前有一道清溪。

他问随从:“这是什么地方?”随从答道:“是信宁都内安乡(今瞩樟溪镇)。”郭知县十分赞赏:“山乡如此幽美,读书蔚然成风,他日必有一批人才出现。”

原来,内安乡的旅长们为了使乡里的子弟能跻身科举,纷纷办外塾、聘名师,大有振文风、昌文运的景象。乡中最有成就的是育德轩、馨兰斋两间私塾。

至清乾隆年间,果然应了昔年郭于藩之言,乡中涌现了一批通经史、精诗书的文士。陈氏宗祠最先荣耀,相继挂上两块牌匾,上厅是举人陈丹书所立,下厅是副榜进士陈腾飞所立。

陈氏科举连捷之后,乡中还有许多饱学之人,但他们考取秀才之后,那不愿参加省试,当然也就没有人可以赴京参加会试了。为什么呢? 原来陈丹书中举之后,在乘舟上京赴试途中,因不适应海上风浪颠簸而致病身亡。

他的侄儿陈腾飞,为继叔父未竟之志,勤读书经,中举之后,不敢走水路,干辛万苦从陆路上京,中了副榜进士。可惜他不懂向朝廷吏部有关官员送礼,回乡后总得不到授职的讯息,忧郁致病身亡。

在那迷信风水年代,这些不幸事件便被看成“地气薄,难以出贵人”的天意,出现了“内安进士无望”的说法,因此,一批满腹经纶的文士,考取秀才后便停步不前,其中有十三人挑着书囊到外地教书去了,至今乡中还常有人谈及“十三担书囊”的往事。 此后,饶平西部山区就流传着“内安进士无望”的俗语,借喻那些无法实现的希望,或许还含有对埋没人才的惋惜。

3。乞食身,皇帝嘴 传说,饶平钱塘宫有一座神庙,庙中神像塑得英俊潇洒,栩栩如生。

有一天,一对姑嫂来到神庙许愿。小姑看了神像,顿生爱慕,不觉神思恍惚,心中暗自祈祷:将来夫婿若有这等相貌,便也心甘意愿了。

一念至此。

6. 民间风水故事,“先发后绝”“先绝后发”如何选择

天台县城有一条河流自西向东流过,由于过去人烟不旺,河流很宽大,河流南面的百姓为了挡风,就筑起了高坝,越筑越高。某年堤坝附近一户人家要造新房子,请了个阴阳先生也就是风水师傅来设计房子。先生说:这个河流在北面的房子风水,只有2种,一种是先绝后发,一种是先发后绝,主人家是要选择哪种?主人家就说:那就选择先绝后发吧。

房子造好之后,这户人家就生了唯一一个男孩子,给孩子起名字找算命先生的时候,算命先生说:这个孩子一生容易犯水厄,不能到有水的地方去玩。孩子长大后要上学,父母就给他找了个山上的学堂去上学。孩子正当十七八岁的年华,去学堂上学的时候遭遇了暴雨,于是躲在路边一户人家的屋檐下,这户人家的女儿开门看到少年人,就把他让到屋里,问其是哪里人。少年人说了地名和家人,山上的人都知道,因为他们家造了新房子,是有点钱财名声的。眼看雨越来越大,少女就留少年居住了一晚,年轻男女在一起难免发生了亲密关系。第二天清晨少年离开了少女家继续去上学,经过一条山溪的时候,由于山洪暴涨,少年被洪水冲走,尸骨无存了。

几个月后,怀孕的少女肚子越来越大了,父母看到了就问她和谁谈了婚嫁,少女说了男孩家的情况,就找到男孩父母,让她嫁到少年家里去了。之后少女也只是生了唯一一个男孩子。男孩成年结婚后,就连续生了十个儿子,家里开始兴旺起来,人旺财旺。其中特别受乡邻拥戴的是第六房的儿子,为人比较谦和温厚,知书达理,大家有什么矛盾都请他来决断,甚至外地有人发生矛盾纠纷,都到他家来请他调解纠纷,进行公正决断。

到了现在,天台县的这户人家成了大族,有上千人口,在当地影响力也很大。这就是“先绝后发”的风水效果!

7. 什么是潮汕民间故事

潮汕民间故事集 潮州名城文化之窗和潮鸿影音文化制作工作室合作制作风土民俗系列《潮汕民间故事集》视频,是由潮鸿影音文化制作工作室出品的,出品人陈潮鸿,监制丁成杰,策划蔡蒎东、刘正明等制作人联合制作,精选潮汕民间故事文章,进行使用《会声会影》视频编辑软件来制作,增加音乐配音、文字等内容,每集只有1分钟左右。

把视频上传在酷6网-潮鸿影视天下空间,本站也会转载视频。欢迎网友提供精彩视频和内容。

风土民俗系列《潮汕民间故事集》制作人员 提供:潮州名城文化之窗 出品:潮鸿影音文化制作工作室 出品人:陈潮鸿 监制:丁成杰 策划:蔡蒎东、刘正明 编辑:杨明峰、陈潮鸿 发行人:丁佳盛 出品时间:09年11月 每集时间:1-2分左右。 风土民俗系列《潮汕民间故事集》作品 潮州牌坊街故事之《文宗方伯坊》“皇命三锡” 潮州牌坊街故事之《柱史坊》 潮州牌坊街故事之《状元坊》 潮州牌坊街故事之《圣朝使相坊》 潮州牌坊故事之《三世尚书坊》“四朝大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