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水 正文

端午节的风水讲究

1. 端午节有什么讲究

端午挂香囊的讲究: 香包也叫香囊或荷包,内装香料可杀菌。

以往医药不发达,这些香包被带在孩子身上,起到避邪正气、防治蚊虫和不祥之物骚扰的作用。 端午吃粽子的讲究: 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端午插艾草的讲究: 端午将至,天气转热,疫病增多,艾与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可用来防虫防蚊(直接悬挂也有此效,烟熏更好);燃点艾条还可灸治多种病症。 端午赛龙舟的讲究: 现存中国各地的数千种方志中,共有227种方志有龙舟竞渡的记载。

端午赛龙舟的说法,包括"大众舟齐出发,赶往拯救屈原"等传说。

2. 端午节有什么讲究,和忌讳

在传统文化中是个重要的日子,驱凶辟邪是个这个节日的重头戏,在风水上,也是有很多忌讳,可以提前为家人预防,用一些传统的方法为家人去病消灾。

一、门上插艾草和菖蒲,过去插艾草、菖蒲是为了避毒虫,现在是避煞气。或在门头悬挂一对五帝钱葫芦,在风水上讲也是趋吉避凶的。

二、家中有病或灾的人,请提前为其家人消除业障,提升运势,防止病邪入侵。可以选在此日去放生,端午节放生的功德较平常日子的倍数。有放生准备的朋友可以多在此天实行。

三、当天出行要远离医院、殡葬场所等地方,这些地方往往阴气较重,阴气重地方的人便很容易生病,端午日多为忌讳。实在无法避免,可以提前用黑曜石佛头或其他吉祥物护身,避免煞气入侵。

四、端午节此天可以用煎蒲、艾等香草洗澡,或者祛邪的香叶等煮成药水洗浴,这样可以去邪气。培元固本。

五、端午节此日在风水上来讲,是辟邪的日子,如果之前的运势不顺、健康不佳的人,可以提前摆放桃木辟邪。

3. 端午节风水怎么摆设旺财

吃粽子粽子,是由菰叶包裹黍米做成牛角的形状的一种端午节传统食物。

而其中菰叶生于水中,属“阴”。黍米,称“火谷”,具有阳火之性,所以粽子有这两者组合而成就有了“阴阳组合”的寓意,象征了阴阳调和的美好愿望。

2挂菖蒲在端午各家各户都会在自家门前挂菖蒲和艾草,这两种散发强烈香气的植物能够起到辟邪的作用。一般都会在端午当天下午3点前要挂好。

3贴钟馗像据说钟馗被阎王封作平鬼大元帅,在民间更是以镇宅驱邪纳吉祥之意。根据各地的风俗习惯的不一样,有的地方还是会在端午前后贴钟馗像来驱散家中的煞气。

4戴香包香包是由川芎、松、芩草、排草、山奈、白芷等材料,再用碎布料缝好,或者五色丝线缠成,佩戴在身上。人们认为端午戴香包可以起到辟邪提运的作用。

虽然这是古时候的做法,但是现代也有不少地方依然延续这种习俗。5吃五毒饼五毒饼是指在饼上画有蝎子、蛤蟆、蜘蛛、蜈蚣、蛇的“五毒”形象图案。

在端午节吃了五毒饼是寓意把五毒全都吃掉了,有消病强身,祈求健康的美好愿望。6画额画额是指在端午节,用雄黄酒爱小孩额头画上“王”字,可以用来驱毒、镇宅,以保平安,尤其是对于受惊的小孩特别有效。

4. 端午节也有风水的吗

端午节在风水上也有一些实用开运方法,让大家可以趋吉避凶,滴天居士介绍些简单实用的方法给大家。

一、端午为阳气变旺的时间,不管是租住还是自有的房屋,建议略整理下房间,让房子变得生气勃勃,最好在房子的门上插艾草和菖蒲,有助于扶正抑邪。

二、端午节可以佩带一些香包,这样能够防病健身,又可以驱邪,香包里的有的是香料,也可是雄黄粉,也可以是避邪的符。

三、端午节最好是远离阴气太旺的地方,医院,墓地之类的最好是远离,不去为好。

四、端午节此天可以用煎蒲、艾等香草洗澡,或者祛邪的香叶等煮成药水洗浴,这样可以提升健康运,去邪气。

五、卫生间为藏污纳垢的地方,这个地方要注意多打扫,多保持干燥,这样利于自己的健康运。

六、端午节是放生的好时间,广结善缘,多积阴德,放生是培养慈悲心,消除病苦的最好方法,放生最好多请教有放生经验的朋友,如果没有的话,最好在放生时念六字大明咒嗡(ōng)嘛(mā)呢(nī)叭(bēi)咪(mēi)吽(hòng),这样效果显著

七、端午节这天用青、红、白、黑、黄五种颜色的丝线结成五色绳绕在手腕(男左女右),或用红丝线打七个结挂在颈上,皆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端午节当天最好能吃五种黄色的食物,如蛋黄、黄豆、玉米、花生或碱粽等,除可解毒制煞,更能增加自己的阳气。

八、端午节这天可让上学的朋友吃;枣粽,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至今中学、高考的早晨,有很多家长要做枣粽给考生吃,以求高中。

还请采纳 还请采纳

5. 端午节有哪些讲究

端午也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