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就很多,什么《家居风水》、《风水之道》等,古代明著也很多堪舆 八宅明镜 [唐]杨筠松撰 民国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 堪舆 地理辨证疏 [清]蒋大鸿注 民国八年锦章书局石印本 5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大全辑要 [清]许明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10卷2册全 堪舆 地理大全要诀 [清]许明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7卷2册全 堪舆 地理大成地理六经注 [清]叶九升撰 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6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大成理气四诀 [清]叶九升撰 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4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大成罗经指南拨雾集 [清]叶九升撰 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3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大成平阳全书 [清]叶九升撰 原版为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15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大成山法全书 [清]叶九升撰 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19卷6册全 堪舆 地理四秘全书 [清]尹一勺撰 民国大成书局石印本 12种3册全 堪舆 地理四弹子 铁弹子地理元机/(南唐)何令通撰/(明)游嵩注 清聚锦堂刻本 十卷全 铅弹子地学正义金弹子地里元珠/(明)刘基注 玉弹子地里元枢/(清)张凤藻注 堪舆 地理金弹子玉弹子 [元]白髯老人、耶律楚材撰[明]刘伯温校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 堪舆 地理铅弹子 [明]孟又承传 [清]张九仪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1卷1册全 堪舆 地理铁弹子 [南唐]何令通撰 [明]刘青田释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2卷1册全 堪舆 地理青囊经 [唐]杨筠松撰 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8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六法点穴大全 [唐]杨佐仙等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6卷1册全 堪舆 地理五决 [清]赵九峰撰 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8卷2册全 堪舆 地理选择录要 [清]蒋大鸿撰 民国乙酉年上海会文堂石印本 4卷2册全 堪舆 地理阳宅大全四集 [清]许明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 堪舆 地理正宗 [清]蒋国撰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12卷2册全 堪舆 地理直指原真 [清]释彻莹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3卷2册全 堪舆 地理葬埋黑通书 [清]释彻莹撰 清抄本 1册全 堪舆 地理琢玉斧 [清]张九仪撰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4卷2册全 堪舆 六圃沈新周先生地学 [清]沈镐撰 原版为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 堪舆 赣州风水秘传 无名氏 民国石印本 12卷2册全 堪舆 撼龙经、疑龙经批注校补合刻 [唐]杨筠松撰 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撼龙经6卷疑龙经2卷2册全 堪舆 郭璞葬经 [晋]郭璞撰 民国十三年锦章书局石印本 1卷1册全 堪舆 罗经顶门针 [明]徐之镆撰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 堪舆 罗经解定 [清]胡国桢撰 民国元年江东书局石印本 4卷2册全 堪舆 罗经透解 [清]王道亨撰 民国二年铸记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 堪舆 秘本搜地灵 [明]刘伯温订 光绪有益堂刻本 2卷1册全 堪舆 平砂玉尺经 [元]刘秉忠撰[明]刘基解 上海文明书局金属版 2卷1册全 堪舆 乾坤法窍 [清]范宜宾集 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3卷2册全 堪舆 阳宅都天滚盘珠要法 [清]瞿天赉撰 宣统二年扫叶山房石印本 1册全 堪舆 入地眼全书 [宋]静道和尚撰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10卷2册全 堪舆 三元总录 [明]柳珍纂辑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3卷1册全 堪舆 阳宅大全 [明]一壑居士集 光绪校经山房石印本 10卷2册全 堪舆 山洋指迷 [明]周景一撰 乾隆刻本 4卷4册全 堪舆 阳宅爱众篇 [清]张觉正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4卷2册全 堪舆 宝照秘诀 无名氏 清稿本 1册全 堪舆 山洋指迷 [明]周景一撰 民国上海广益书局 4卷2册全 堪舆 阳宅集成 [清]姚廷銮撰 宣统元年江左书林石印本 8卷4册全 堪舆 雪心赋辩讹正解 [清]卜应天撰[清]孟浩注 宣统元年扫叶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 堪舆 阳宅三要 [清]赵九峰撰 民国上海校经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 堪舆 阳宅十书 [明]王君荣纂辑 民国江东书局石印本 4卷2册全 堪舆 阴宅集要 [清]姚廷銮撰 宣统元年江左书林石印本 4卷2册全 堪舆 阴阳二宅必用[附鲁班经秘决仙机元空法鉴] 无名氏 民国江东书局石印本 4卷2册全 堪舆 宅谱指要 [清]魏青江撰 民国扫叶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 堪舆 陈子性二十四山造葬秘诀 [清]陈应选撰 民国抄本 1册全 堪舆 倪公阐明阳盘住宅秘诀 无名氏 嘉庆抄本 一卷全 堪舆 地理辨正直解 [清]蒋大鸿撰 经元堂刻本 5卷全 堪舆 地理参赞玄机仙婆集 [明]张鸣凤编 明世德堂写刻本 十二卷全 堪舆 地理黑囊经 [明]范越风撰 清初抄本 1册全 堪舆 地理星体图格真龙名髓 无名氏 明抄本 1册全 堪舆 地理正宗臆解 [明]萧智深[清]金六吉撰 清乾隆四十二年嘉德堂刻本 三卷全 堪舆 地理指迷篇臆解 [明]萧智深[清]金六吉撰 清乾隆四十二年嘉德堂刻本 二卷全 堪舆 地理琢玉斧峦头歌括 [明]徐之镆唐际云辑[清]张九仪释 清康熙宏德堂刻本 四卷全 堪舆 地学 [清]沈镐撰 清康熙五十二年刻本 二卷全 堪舆 地学精华 [民国]夏更清撰 民国版铅印本 1册全 堪舆 分房变气论宅法 [清]蒋平阶撰 清稿本 一卷全 堪舆 新刊地理五经四书解义郭璞葬经 [明]吴征岀定郑谥注 明汇贤斋刻本 一卷全 堪舆 格水定针法 无名氏 地理手抄稿本 一卷全 堪舆 管氏地理指蒙 [魏]管辂著 清印本 堪舆 郭璞古本葬经 [晋]郭璞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红鸾经四十八局定例 祖传风水地理孤本 110 1 堪舆 胡矮仙至宝经 [唐]胡矮仙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黄帝宅经 无名氏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空石长者五星捉脉正变明图 [唐]空石长者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李思聪堪舆杂撰 [宋]李思聪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九天元女青囊海角经 无名氏 清印本 一卷。
标准化风水正本清源之一杨公廖家“形意作法”地理第一课廖国生应陈名先生盛情之邀,让我讲点祖传风水特点,共同道参考。
本人虽得祖上嫡传,家学纯正,然学无止境,风水贵在目力经验,积累.自愧修行尚浅,不敢轻言而误人。蒙陈先生盛情,多次相邀,感陈先生豪迈过人,酒品堪佳,一语承诺,权写本文以谢盛邀之情!祖上一脉嫡传数百年,爷爷宅心仁厚,陪心敬德,深研祖上之术,并无私密之心,常云:地理能救人,也能杀人。
为地理师者,宜下苦功,群学苦研,学到真本事,才能出山帮人照风水并堪重;廖家家族荣誉,凡族人品学兼优者,均不惜指点,以倡廖家之学,族人之誉。故今三廖僚家地师,百分之六十五以上,出自爷爷门下,又门族人厚爱,誉为近代三廖第一名师,荣登廖家杨公寺,榜上名师。
家传之学,陈名先生研究基本入骨三味,细读其文,以道出家传之学的特点。 “形意”二字,其文所写,内堂做法。
“金木水火土”五星深入,虎、凤、牛、龟,以形化意,以气化形,便是家学的特点!也是正宗的杨公风水学. 得气皆脉. “水木不入,虫蚁不倾,骨骼不坏”,阴人宁,阳人福,是藏风聚气第一考量做法。杨公风水贵在以山形裁剪, 以形化意,以气化形,识得“形意”二字,既是杨公真法,陈名先生“状元地师第一课--神秘的喝形”,既隐藏家学最大的特点。
龙有四落,真龙飞龙,横龙潜龙,真龙落局,山情不一,罗盘理气,用法不同,无非几十个口诀而以,服务与山情, 地理学当在寻龙点穴上用功夫, 才能帮东家照出好风水. 深悟九星之体,入八卦之脉,明辨土之五色,以形化意,以气化形,此为地理之根本. 罗盘理气,门派之论,我学识有限,搞不清楚门派之间是怎么回事,只照祖上所传而用,没有门派之争,混乱的困惑,可能比各位幸运!杨曾廖赖本一家,学惯一理,杨公真法在廖家,并无失传,三僚地师所用之法,就一杨公之法。个中奥秘,点破各派可能都是真传口诀演绎而成,三合、辅星、大褂、飞星,都是杨公真口诀!!运用方法,不同而已。
陈名先生的学术观点,是正确的,地道的三僚学术总结,其所写的 30 个口诀,基本代表三僚通用的百分之60以上的口诀!包含各派精华在内,事实上三僚学术并不复杂,总该就是这样.爷爷常讲:自己用功最重要,精通20个口诀很下苦功,也许就叫“真功夫”。★★★★★廖家功夫特点--“有形、有理、有气、有做法、有地运”,五得入格,浑圆一气,以形化意,以气化形,重在“形意”二字!★★★★★近代的“悬空大卦”,实际只是一个“口诀”,用于穴常正八卦考量八方卦气,分阴阳而已,占罗盘里不到百分之五的内容,但很重要。
罗盘理气的核心是--“丁财贵受,合落五型,化身为财,偏生为丁,相生为贵,心身为寿”。★★★★★明白这个玄机,各个口诀的“五型”取舍,要财要丁要贵,尽在掌握中。
廖公鹏飞一脉,嫡传占廖家百分之15,即陈名先生网上文章。唐苏师,我跟唐苏伯、陈名先生,一起喝酒认识,相聚就是缘,感谢陈先生为廖家风水做宣传。
硬派传人--廖香梁个人的功夫是很硬的, 只是脾气古怪, 族人公认的臭脾气!! 陈名之香梁之传,以入三味,廖家功夫挥不预外传,实恐所传,非人耳。加上地理学没有10年苦功,心浮气躁,当不了地理先生。
传了误人,希望大家谅解!!!!爷爷关门弟子“金财兄” ,为学一条功夫,关在楼上两个月不下来,既是我学习的榜样,同时也与通道共勉,学地理功夫个人下苦功第一. 祖上有不成文规定,学术不传外姓,陈名多次盛情相邀,为推动行业标准化做点努力,然组训在耳, 实不敢违. 但愿意在一定层面上,和通道一起做学术交流,与时具进,并将和金财兄、香梁叔、一起借三僚风水网站,陆续以“杨公廖家形意做法”系列课程,介绍家学部分学术特点,商请各位贤达补正!廖氏风水文化研究中心.怡远堂传人廖国生(13970773833)标准化风水正本清源之二标准化风水—《青囊妙局》杨公廖家“形意作法”地理第二陈名世界风水在中国,中国风水在赣州,赣州风水在三僚。今有缘得“中国风水第一村”三僚硬派传人廖香梁私授点拨,得窥门径。
今依“廖家祖传手本”演绎“青囊妙局”作为“行业标准教材”之用,此固所愿也。风水之争,在于“理气”有门派之分,而“形势”在于识得“妙与局”之别。
传世“杨公寻龙、曾公穴法、廖家水法、赖公天星、刘公作法、历公三盘、蒋公大卦、九仪合局。
所论皆切中肯繁。而以南唐国师何令通“铁弹子地理元枢”为入门之径,切中《葬书》葬者“乘生气”之旨,廖家列为家传手抄本,为地学“脉隐入穴,脉止晕园,阴阳和合,骨骸生机之根本,吞吐浮沉之基本面”。
★★★★★所谓“阴人宁、则阳人福”---此第一要义。“外察龙势,内观形局,上审天星,下审地脉,混元一气”。
◆曾家祖训:“有形、有妙、有断、有作法、有地运”。①“有形者”--《撼龙经》、《雪心赋》、《指谜赋》、《水龙经》、《九星正传变》、《五星传变》,所论皆不失其旨。
★★★★★通阅可知龙之大势,八国罗城之外,有“聚讲、坐讲、行讲”,要在“十八岭峰魏巍乎”!★★★★★②“有妙者”--有妙,则龙神活泼泼。杨公不言“阴阳”言“雌雄”,青囊。
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
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重阳节手抄报资料:重阳节的传说
《续齐谐记》记载
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民间演化版本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桓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重阳节手抄报的内容
中国民间故事手抄报内容:
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心体贴,促膝并肩,两小无猜。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1、牛郎织女
2、孟姜女
3、梁山伯与祝英台
4、白蛇传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痛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丈夫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八宅明镜 [唐]杨筠松撰 民国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 地理辨证疏 [清]蒋大鸿注 民国八年锦章书局石印本 5卷1册全 地理大全辑要 [清]许明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10卷2册全 地理大全要诀 [清]许明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7卷2册全 地理大成地理六经注 [清]叶九升撰 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6卷1册全 地理大成理气四诀 [清]叶九升撰 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4卷1册全 地理大成罗经指南拨雾集 [清]叶九升撰 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3卷1册全 地理大成平阳全书 [清]叶九升撰 原版为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15卷1册全 地理大成山法全书 [清]叶九升撰 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19卷6册全 地理四秘全书 [清]尹一勺撰 民国大成书局石印本 12种3册全 地理四弹子 铁弹子地理元机/(南唐)何令通撰/(明)游嵩注 铅弹子地学正义 金弹子地理元珠经/(明)刘基注 玉弹子地理元枢/(清)张凤藻注 清聚锦堂刻本 十卷全 地理金弹子玉弹子 [元]白髯老人、耶律楚材撰[明]刘伯温校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 地理铅弹子 [明]孟又承传 [清]张九仪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1卷1册全 地理铁弹子 [南唐]何令通撰 [明]刘青田释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2卷1册全 地理青囊经 [唐]杨筠松撰 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8卷1册全 地理六法点穴大全 [唐]杨佐仙等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6卷1册全 地理五决 [清]赵九峰撰 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8卷2册全 地理选择录要 [清]蒋大鸿撰 民国乙酉年上海会文堂石印本 4卷2册全 地理阳宅大全四集 [清]许明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 地理正宗 [清]蒋国撰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12卷2册全 地理直指原真 [清]释彻莹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3卷2册全 地理葬埋黑通书 [清]释彻莹撰 清抄本 1册全 地理琢玉斧 [清]张九仪撰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4卷2册全 六圃沈新周先生地学 [清]沈镐撰 原版为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 赣州风水秘传 无名氏 民国石印本 12卷2册全 撼龙经、疑龙经批注校补合刻 [唐]杨筠松撰 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撼龙经6卷疑龙经2卷2册全 郭璞葬经 [晋]郭璞撰 民国十三年锦章书局石印本 1卷1册全 罗经顶门针 [明]徐之镆撰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 罗经解定 [清]胡国桢撰 民国元年江东书局石印本 4卷2册全 罗经透解 [清]王道亨撰 民国二年铸记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 秘本搜地灵 [明]刘伯温订 光绪有益堂刻本 2卷1册全 平砂玉尺经 [元]刘秉忠撰[明]刘基解 上海文明书局金属版 2卷1册全 乾坤法窍 [清]范宜宾集 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3卷2册全 阳宅都天滚盘珠要法 [清]瞿天赉撰 宣统二年扫叶山房石印本 1册全 入地眼全书 [宋]静道和尚撰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10卷2册全 三元总录 [明]柳珍纂辑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3卷1册全 阳宅大全 [明]一壑居士集 光绪校经山房石印本 10卷2册全 山洋指迷 [明]周景一撰 乾隆刻本 4卷4册全 阳宅爱众篇 [清]张觉正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4卷2册全 宝照秘诀 无名氏 清稿本 1册全 山洋指迷 [明]周景一撰 民国上海广益书局 4卷2册全 阳宅集成 [清]姚廷銮撰 宣统元年江左书林石印本 8卷4册全 雪心赋辩讹正解 [清]卜应天撰[清]孟浩注 宣统元年扫叶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 阳宅三要 [清]赵九峰撰 民国上海校经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 阳宅十书 [明]王君荣纂辑 民国江东书局石印本 4卷2册全 阴宅集要 [清]姚廷銮撰 宣统元年江左书林石印本 4卷2册全 阴阳二宅必用〔附鲁班经秘决仙机元空法鉴〕 无名氏 民国江东书局石印本 4卷2册全 宅谱指要 [清]魏青江撰 民国扫叶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 陈子性二十四山造葬秘诀 [清]陈应选撰 民国抄本 1册全 倪公阐明阳盘住宅秘诀 无名氏 嘉庆抄本 一卷全 地理辨正直解 [清]蒋大鸿撰 经元堂刻本 5卷全 地理参赞玄机仙婆集 [明]张鸣凤编 明世德堂写刻本 十二卷全 地理黑囊经 [明]范越风撰 清初抄本 1册全 地理星体图格真龙名髓 无名氏 明抄本 1册全 地理正宗臆解 [明]萧智深[清]金六吉撰 清乾隆四十二年嘉德堂刻本 三卷全 地理指迷篇臆解 [明]萧智深[清]金六吉撰 清乾隆四十二年嘉德堂刻本 二卷全 地理琢玉斧峦头歌括 [明]徐之镆唐际云辑[清]张九仪释 清康熙宏德堂刻本 四卷全 地学 [清]沈镐撰 清康熙五十二年刻本 二卷全 地学精华 [民国]夏更清撰 民国版铅印本 1册全 分房变气论宅法 [清]蒋平阶撰 清稿本 一卷全 新刊地理五经四书解义郭璞葬经 [明]吴征岀定郑谥注 明汇贤斋刻本 一卷全 格水定针法 无名氏 地理手抄稿本 一卷全 管氏地理指蒙 [魏]管辂著 清印本 郭璞古本葬经 [晋]郭璞撰 清印本 一卷全 红鸾经四十八局定例 祖传风水地理孤本 110 1 胡矮仙至宝经 [唐]胡矮仙 清印本 一卷全 黄帝宅经 无名氏 清印本 一卷全 空石长者五星捉脉正变明图 [唐]空石长者 清印本 一卷全 李思聪堪舆杂撰 [宋]李思聪 清印本 一卷全 九天元女青囊海角经 无名氏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要诀 [明]狄奄氏手录 嘘龙村舍藏本 一卷全 考验通书法窍秘决 无名氏 清印本 二册全 金精廖公秘授地学心法正传画策扒砂经 [宋]廖禹撰 清嘉庆二十五年大文堂刻本 四卷全补遗一卷全 李思聪总索 [宋]李思聪 清印本 一卷全 灵城精义笺 [清]沈竹礽撰 自得斋丛书 一卷全 刘基堪舆漫兴 [明]刘基撰 清印本 一卷全 缪希雍葬经翼 [明]缪希雍撰 清印本 一卷全 灵驱解法洞明真言秘书(秘诀仙机) 无名氏 明汇贤斋刻本 一卷全 刘见。
最好,最准的算命书是:1、《三命通会》作者为明朝进士万民英。
该书在汉族传统命理学的历史上拥有非常高的官方地位,而清朝编修的四库全书将其著作《三命通会》《星学大成》收录,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万民英(1521辛巳年——1603癸卯年),字汝豪,号育吾,其先祖为江夏人。
明永乐年间,祖父万义由御史贬为戍大宁都司卫,居易州城内,明嘉靖二十八年中举,二十九年中进士,先后任河南道监察御史、福建兵备参议等职。当时,倭寇屡犯福建,万民英奉命守泉州,他恪尽职守,身先士卒,骁勇善战,屡战屡捷。
万民英性情耿直,因直言得罪权贵,由此遭陷害,借机扶母灵柩回故里,从此远离仕途,隐居三十多年。他建乡学,收弟子,热衷慈善与教育,李时新等二十几名弟子都有所建树。
每年都搭粥棚救济四方百姓。编著有《易经会解》、《三命通会》、《星学大成》、《兰台妙选》、《荫符经》、《相字心经》刊行于世。
另有《道德经解》、《宗教易简录》、《言志漫稿》、《菊花谱》等著作收藏于家。卒于明万历癸卯年,享年82岁,葬于西高村西,状元朱之蕃(荏平人)撰碑文;探花赵锵(易县人)篆碑额;榜眼刘思中(清苑人)书丹。
易县博物馆存有其墓志铭。《三命通会》共十二卷,前九卷分列了十天干,每天干以日为主,以月为核心时为辅,定人吉凶,后三卷记载了大量的平古歌赋极具实际操作指导意义。
该书在历史上拥有非常高的地位,是汉族传统命理学习者不可不看的一本书。 该书总结了八字推命术二百多年发展的历史,撷取其中的精华,摒弃了一些繁琐无稽的说法,使八字推命的体系更加完备,八字推命术至此达到理论的巅峰。
《三命通会》的体系和构成上以正宗古命法和财官格局命法为主,是空前绝后的八字命理学的集大成之作。万氏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无论十神、格局、神煞、纳音论命,都有其道理和应验性,关键是能否掌握各自的精髓和运用方法,所以他作为一个历史的传承者继承了先贤的经典论命法。
全书共十二卷,后三卷收录了很多经典赋文使之得以广泛流传。该书和《渊海子平》、《星平会海》、《御定子平》、《子平真诠》并称为传统命学五大名著。
是传统命学之正脉,而非当今所流行的以任铁樵《滴天髓》,余春台《穷通宝鉴》为理论的五行强弱旺衰平衡调候扶抑伦命体系。很多学者用《滴天髓》《穷通宝鉴》的理论去理解和白话注解《三命通会》是偏离命学正路的。
(/p/4304432904)2、《渊海子平》由宋代徐大升依据东海徐子平先师论命成果而编著。是八字命理学的宗祖之作,也是八字算命术必习的经典名著,该书是以财官印食伤等格局将命运层次分为三六九等的第一书。
若是论及以往名师圣贤,决断生死当属鬼谷子先师的纳音论命法,论富贵贫贱应首推徐子平先师的子平财官格局法,人们为了纪念徐子平等先贤在算命术上的贡献,又把算命术统称为子平术。(/p/4260485816) 《渊海子平》,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系统地论述四柱命理学的著作,是宋代徐升根据当时命学大宗师徐子平的论命方法记录下来的。
可以说《渊海子平》是四柱命理学的开山立派之作,所以四柱命理学就此被称为“子平八字”。学习命理到不同阶段的学者,对此书都有不同的印象,初学者仅认为它是一本简单的概念介绍书,中级读者多注重此书大量论命歌赋的技法运用,其实此书非出自一人之手,乃集合成书前历代的命理精华,经徐子平在实践检验中进行扬弃,而保留下来的精华读本。
书中多次提出“灵活、变通地论命”这一符合辩证法规律的思想,在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上达到了无法超越的高度。真正称得上“后之言命学者,千言万语,不能越其范围,如江河日月,不可废者。”
3、《神峰通考》是古代汉族传统命理学著作。四柱八字命理古籍之一,被称为但凡研究八字算命者必看的命理古籍资料,在命理学术界中其地位非常之高。
原名为《神峰张先生通考命理正宗辟谬大全》为明朝神峰子张楠所著。是命理学十大古籍名著之一。
神峰通考原名《神峰张先生通考命理正宗辟谬大全》为明朝神峰子张楠所著。作者张楠是中医郎中,细究和研用子平命学四十余年,此书是他晚年七十多岁时才写的,可以说是积几十年实战经验心血结晶,与野鹤老人晚年所写六爻巨著《增删卜易》的情形有些相似。
神峰通考一书在结构体系上继承了《渊海子平》的传统子平论命体系,同时作者也结合自己的经验心得立有 动静说、盖头说、六亲说、病药说、雕枯旺弱损益长生八法说、人命见验说等,而且作者用非常直白的语言对许多子平经典古歌赋进行了注解,令当今学者研读起来非常容易理解,是学习传统子平不可多得的佳作。神峰通考和《渊海子平》《三命通会》《星平会海》《子平真诠》为传统子平命理学五大名著。
是传统子平格局命理之正脉。(/p/4255874425)4、《穷通宝鉴》是汉族传统命理学著作。
由清代的余春台将江湖旧籍《拦江网》加以整理、归纳而成。该书以阴阳五行为经、月令为纬,辅以寒暖调候,以官为首、以财为次。
《穷通宝鉴》在命理学界拥有相当高的地位,被称。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
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
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
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心体贴,促膝并肩,两小无猜。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
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
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
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
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
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
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检举 .《鲁班造木鸢》 鲁班是敦煌人。他小时候,双手就很灵巧,会糊各种各样漂亮的风筝。
长大后,跟父亲学了一手好木匠活,修桥盖楼,建寺造塔,非常拿手,在河西一带很有名气。 这一年,他成婚不久,就被凉州(今武威)的一位高僧请去修造佛塔,两年后才完工。
他人虽在凉州,但对家中父母放心不下,更想念新婚的妻子。怎样既不误造塔又能回家呢?他在天空飞旋的禽鸟启发下,造出了一只精巧的木鸢,安上机关,骑上一试,果然飞行灵便。
于是,每天收工吃过晚饭,他就乘上木鸢,在机关上击打三下,不多时便飞回敦煌家中。妻子看到他回来,自然十分高兴,但怕惊动父母,他也没有言语,第二天大清早,又乘上木鸢飞回凉州。
这样,时间不长,妻子便怀孕了。 鲁班的父母早睡晚起,根本不知儿子回家之事。
见儿媳有孕,还以为她行为不轨。婆婆一查问,媳妇便将丈夫乘木鸢每晚回家之事说明白,谁知,二老听了不信,晚上要亲自看个真假。
掌灯时分,鲁班果然骑着木鸢回到家中。二老疑虑顿散。
老父亲高兴地说:“儿呀,明天就别去凉州工地了,在家歇上一天,让我骑上木鸢,去开开眼界。”第二天清早,老父亲骑上木鸢,儿子把怎样使用机关作了交待:“若飞近处,将机关木楔少击几下;若飞远处,就多击几下。
早去早回,别误了我明日做工。” 老父亲将交待记在心中,骑着木鸢上了天,心想飞到远处玩一趟吧。
就把木楔击了十多下,只听耳边风响,吓得他紧闭双眼,抱紧木鸢任凭飞翔。等到木鸢落地,睁眼一看,一家伙飞到了吴地(今江苏、浙江一带)。
吴地的人见天上落下一个怪物,上骑白胡子老头,还以为是妖怪,围了上去,不由分说,乱棒把老头打死,乱刀把木鸢砍坏。 鲁班在家等了好多天,不见父亲返回。
他怕出事,又赶做了一只木鸢,飞到各处寻找。找到吴地以后,一打听,才知父亲已经身亡。
他气愤不过,回到肃州(今酒泉)雕了一个木头仙人,手指东南方。木仙人神通广大,手指吴地,大旱无雨,当年颗粒无收。”
三年以后,吴地百姓从西来的商人口中得知,久旱无雨原是鲁班为父报仇使的法术。便带着厚礼来到肃州向鲁班赔罪,并讲了误杀他父亲的经过。
鲁班知道了真情后,对自己进行报复的做法深感内疚,立即将木仙人手臂砍断,吴地当即大降甘露,解除了旱灾。 之后,鲁班左思右想,认为造木鸢,使父亡;造木仙人,使天大旱,百姓苦,是干了两件蠢事。
便将这两样东西扔进火里烧了。木鸢和木仙人便就此失传了。
2.《过 年 的 传 说》 相传:中国古时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