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水 正文

黄鹤楼的风水

1. 关于黄鹤楼的传说

黄鹤楼的传说:

很早以前,有个穷苦的老婆婆在武汉的蛇山上摆了个小茶摊。老婆婆心地善良,远近的穷苦人都愿意到她的茶摊歇脚喝茶。一天早上,老婆婆看见一个道士昏倒在地上,她连忙把他扶起,给他擦脸。道士醒后,老婆婆请他喝茶。道士说他已经三天没吃饭了,哪有钱喝茶啊!老婆婆就冲了茶又掏钱买了两个烧饼给道士吃。道士吃了饼、喝了茶,站起来笑着说:“好心必有好报。”说着用手一指,只见金光一闪,老婆婆揉揉眼睛一看,小茶摊变成了好大的一座茶楼。道士又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说:“你拍三下,它就会下来跳舞。”说完就不见了。老婆婆的茶摊变成了茶楼,大家边喝茶边看黄鹤跳舞,高兴极了。生意越来越好了。

黄鹤会跳舞的消息传到一个地主的耳朵里,他想:如果把黄鹤弄到手,就发大财了! 一天,财主带人来到茶楼就喊:“我家会跳舞的黄鹤丢了,听说在这里,快还给我!”老婆婆向墙上一指,说:“有本事你拿走!”财主一看,原来是幅壁画。财主红着脸低着头溜走了,招得满堂的茶客哈哈大笑。县太爷听说此事,他想把黄鹤献给皇帝,自己好升官发财。县太爷带人来到茶楼,大家正兴高采烈地欣赏黄鹤跳舞。县太爷一看到黄鹤,也顾不得做官的尊严了,直朝黄鹤扑去。不等县太爷近身,黄鹤一抖翅膀,飞回到墙上去了。县太爷连忙拍手,手都拍肿了,黄鹤仍然在墙上一动不动。县太爷气的快疯了,下令说:“连墙一起给我搬回府去!”县太爷在县衙里又烧香上供,又作揖磕头,可是黄鹤还是一动不动。县太爷气坏了,叫人涂油漆盖上,油刷了几遍,黄鹤照样出现在墙上。县太爷又叫人用火烧,大活烧了好久,黄鹤依然完好如初。 突然,黄鹤眨眨眼睛从墙上飞下来,县太爷喜出望外,连忙抱住黄鹤的腿。黄鹤飞起来了,飞上了天。县太爷也跟到半空里,他的乌纱帽都被风刮掉了。飞呀飞,县太爷低头一看,黄鹤正飞在波涛汹涌的长江上空。县太爷吓坏了,全身发抖,一松手,从半空中掉到长江里淹死了。黄鹤飞回茶楼,老婆婆坐到黄鹤身上飞向了远方。以后,人们就在这茶楼的地方建起了黄鹤楼。如今它又以崭新的姿态,矗立在长江边上。

参考资料:

2. 黄鹤楼的传说有什么寓意啊

黄鹤楼的传说历史悠久,一直与屡毁屡建的黄鹤楼相生相伴,且不断丰富延展,神秘奇诡、妙曼多姿、委婉动人,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有特色鲜明的文学价值和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堪称武汉民间文化的瑰宝。

黄鹤楼的传说 关于黄鹤楼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十分著名的一个是说有一位名叫费伟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

后来人们为怀念费伟,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崔颢的诗与此有关,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由此流传开来它的另一个传说:黄鹤楼原为一辛氏人家开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

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

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黄鹤楼曾被毁多次,自三国时建成以来,屡建屡毁,光明清就毁了7次,光绪年间就毁了一次后来清政府就没建过,原来高3层楼的黄鹤楼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间建成,有5层楼高,更加雄伟,除地址变化外,基本没什么变化。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之称,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瞭望。

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

而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更是为武汉“江城”的美誉奠定了基础。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

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 修。 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

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

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

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 我的答案你满意吗?。

3. 关于黄鹤楼的传说

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据传说,此地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还有一个传说是有一位名叫费伟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伟,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

而崔颢的诗与后一个传说有关。

这是比较通用的说法。那么,按照这个说法,换成白云就

无理了。黄鹤楼的由来不管是根据哪个传说,都与乘鹤

升天有关,这样诗人在即景呤诗的时候,应该也是扣住了

黄鹤楼的这个典故而做的。

再来说说律诗。你提到,头三句都有黄鹤字,像古风而非

律诗,其实,古风中也有入律的句子,只是当时并没有

律这个说法,而通常所说的律诗一般是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字数合律,二是对仗合律,三是平仄合律,如果三点

都符合,就是纯粹的律诗,如果只符合前两点,就是古风

式的律诗,也称拗律。而且此诗本为临景感慨之作,其实

并没有太入正式的格律,但也并未出律,字数七言五十六个字没错,颌,颈联的对仗也算工整,且有古风之韵,又何

必拘于近体律诗之格律呢?就算是要求非常严格的近体律

诗,也有变体,首句不入韵的情况存在呀。

再说第四句的白云,我以为并不需要第一句也要有个白云才

能引出来,这种说法未免牵强了,此二句的意思本为,飞去

的黄鹤一去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的白云徒然千载依

旧。试问,如果没有首句的故人乘黄鹤去,此句的黄鹤一

去不复返又是从何而出的呢?

与岳阳楼、滕王阁并列中国三大名楼的黄鹤楼,相传即因仙人王子乔骑鹤经过,暂歇于此而得名。其实关于黄鹤楼的传说很多,另一则更有趣:古时一位辛姓老板,在山里开了家小酒馆。某天,一个道士前来喝酒,临去要结帐时,辛老板执意不收钱。道士过意不去,便用橘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鹤,然后告诉他:「如有客人来,只要朝鹤拍几下手,鹤就会从墙上下来舞蹈。」辛老板依言为之,果然吸引大批酒客,每天都生意兴隆。十年后,那道士又来到小酒馆,朝鹤吹奏铁笛。鹤闻乐声,从墙上跃下,伴随节拍舞蹈,末了道士即跨上鹤背,乘鹤离去。辛老板为了纪念这段奇遇,便在江畔建楼,并取名「黄鹤楼」。

有人认为辛老板遇见的那位道士,便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也有人认为其实取名「黄鹤楼」,是因附近有黄鹤矶的关系。不管它的建楼原因为何,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题咏诗,让它成为「天下江山第一楼」,历代文士在此作诗填词的,多不胜数,由此可见鹤的魅力了。

关于黄鹤楼的传说有很多。《齐谐志》记载,仙人王子安乘黄鹤经过这里的一座山,因此山名黄鹤。后来有人在山上造了一座楼,名为黄鹤楼。《述异记》上说,荀环喜好神仙之术,曾在黄鹤楼上看见有仙人乘坐黄鹤从天而降,仙人同他一起饮酒,然后乘鹤而去。《鄂州图经》说,费文祎登仙之后,曾经乘坐黄鹤到此休息

4. 黄鹤楼的来历

关于黄鹤楼的来历有以下几种说法:

1、因为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面八方」,即四边套八边形,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形如展翅的仙鹤,再加上楼上所覆为黄色琉璃瓦,故名「黄鹤楼」。

2、还有一种说法是受黄鹤楼的选址所影响,黄鹤楼建在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古代人将「鹄」「鹤」两字通用,所谓的黄鹤楼,其实就是黄鹄楼。那么黄鹄又是什么动物呢?黄鹄就是大家熟知的天鹅。因为天鹅嘴的根部有赤黄色的瘤,被古人称为黄鹄。

3、另一种说法是很早以前,曾经有一位辛姓妇人在山上卖酒。有位道士经常从她的酒铺前路过,这位道士生得高大俊逸,仪表不凡,可是衣衫破烂。道士时常向辛氏讨酒喝,从来也不给钱。辛氏心地善良,性格豪爽,从来也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就这样,道士成了辛氏的常客。有一天,这位道士突然对辛氏说,我喝了你上千杯酒了,没有付酒钱,这个恩情我一定会报答。他从竹篮里拿了一只橘子,用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黄色的仙鹤。他告诉辛氏,今后有客人来饮酒,只要拍一拍手,仙鹤就会从墙上下来为客人跳舞助兴。说完,道士就消失了。

辛氏知道自己遇上了仙人。她依言行之,果然有鹤自墙而下翩翩起舞,此后辛氏的酒铺门庭若市,辛氏大富。十年之后,那位仙人又来到辛氏的酒铺,把酒相谈,非常快乐。仙人离开时,抽出腰间的铁笛演奏曲子,乐曲的声音非常美妙,听的人如痴如醉,仙鹤也随之飘下墙来,仙人跨上仙鹤,吹笛远去。

辛氏此时已经富甲一方,为了纪念这位仙人,她专门建造一座仙气缥缈的高楼,起名为「黄鹤楼」。

扩展资料:

关于黄鹤楼相关故事:

黄鹤楼是武汉地标,武汉的一位民间收藏家姜普林,专门收集和黄鹤楼有关的物品,他的收藏品中藏着黄鹤楼的文化和历史变迁。

姜先生家中的藏品达到2000多件,全部和黄鹤楼有关,包括书画、文献、瓷器、邮币卡、票证、杂器等,其中很多收藏品为独有。记者看到,他的藏品中,当数14张老黄鹤楼原照最为珍贵,时间跨越光绪十年到文革时期。

其中一张为光绪年间所拍,距今已有130多年,是从收藏家朋友那游说了三年得到的。 姜先生家中还藏有,黄鹤楼重修后的第一张门票,是1985年黄鹤楼重修后武汉市人民政府于当年发放的请帖,上文:请于黄鹤楼重建工程,业已胜利竣工,敬请于一九八五年六月八日下午二时光临指导。

姜先生退休前是文化行业的一名工作者,收藏历史已经超过20年了。说起自己的收藏史,12年前,因偶然的机会收藏到一张印有黄鹤楼图案的纸币后发现上面的黄鹤楼只有三层,和2014年的黄鹤楼迥然不同,于是激起了他想探究黄鹤楼的历史的兴趣。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5. 黄鹤楼的故址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边的蛇山上

什么叫黄鹤楼?有三种说法:

1因为曾有一位名子安的仙人,乘黄鹤经过此地,所以命名为黄鹤楼。

2传说费祎尸解为仙后,曾驾着黄鹤回来,并在这栋楼休息,所名为黄鹤楼。

3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6. 黄鹤楼的地位

在武汉著名的蛇山头上,新近矗立起一座古雅迷人的五层飞檐楼阁,高四十九米,四望如一,这就是重建的闻名天下的黄鹤楼。

最早的黄鹤楼据说是三国时期所建,后来在战乱天灾中,历经变迁,屡建屡毁。最后一次是在清朝光绪七年(1881年),遭火灾焚毁的。

蛇山古称黄鹤山,黄鹤楼因而得名。可是,古人为黄鹤楼的得名,杜撰了不少美好的故事。

南北朝时,传说仙人王子安乘鹤经过这里。唐宋时,又传说三国时蜀国的费袆(hui灰)成仙以后,常骑着黄鹤在此休息。

明清时,人们把黄鹤楼同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相连,说唐朝时吕洞宾经常在这儿饮酒,却不付钱。店主人仍旧照常供应,为此,吕洞宾非常高兴。

有一次,吕洞宾又来到店里,天气热,店主人送上西瓜。吕洞宾就用瓜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鹤,然后唱起歌来,黄鹤就从墙壁上飞了下来。

这样就招徕许多酒客,每天在千人以上。几个月之后,酒店主人赚钱达几百万。

他用钱酬谢吕洞宾,吕洞宾不要。店主人就修建了这座楼,以示感谢。

黄鹤楼的这些动人的传说,招引了古往今来的许多诗人墨客,到这儿吟咏题画。其中以唐朝诗人崔颢写的《黄鹤楼》一诗最妙,传为千古绝唱。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人辈出,如群星灿烂。他们写出大量优美的诗篇,流传至今的,仅《全唐诗》一书里,就有近五万首。

这些诗,反映了唐朝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容,具有优美的艺术形式。其中的律诗,是唐朝新出现的体裁。

崔颢的这首《黄鹤楼》,就是七言律诗。崔颢(?——754年)生活在盛唐时期,留传下来的诗作并不多,但质量却比较高,以《黄鹤楼》为代表作。

这首诗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鹤楼的来历、登楼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起的乡愁。宋代人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律第一。

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读了崔颢的诗赞叹不已。传说他脱口读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诗句,遂搁笔不题。

大约黄鹤楼边的“搁笔亭”就是因此而建的。 李白(701—762年)是一位浪漫主义的大诗人。

他也生活在盛唐时期,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漫游中度过,几乎走遍了祖国大地。长期的漫游生活所受到的大自然陶冶,使他写出大量描绘祖国锦绣河山的诗篇。

他的这些诗,豪迈奔放,感情真挚,想象丰富,手法夸张,语言生动轻快。以描绘祖国山川景致著称的大诗人,怎能不写到黄鹤楼呢?当然写过,而且他的十几首诗里都涉及到黄鹤楼。

象脸炙人口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是其中的一首: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此外,李白还有“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等诗句,都反映了诗人对黄鹤楼的眷恋之情。不过,他专写黄鹤楼的诗确实没有。

这大约正是由于崔颢的诗写的太好的缘故吧。据说李白受崔颢这首诗的影响,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以同《黄鹤楼》一较胜负。

凤凰台上凤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晴天外,二水中分白鸳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两首诗在唐朝描写景物的诗里,的确可以互相媲美,也都堪称佳作。 和崔颢、李白同时代的孟浩然、王维、贾岛等人,都有吟诵黄鹤楼的诗。

象孟浩然的《鹦鹅洲送王九之江左》,就是一首写站在黄鹤楼上遥望鹦鹅洲景色的诗。 中唐时期的诗人,韩愈、刘禹锡和白居易等,也有讴歌黄鹤楼的诗歌。

白居易的《芦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就是一首写黄鹤楼的好诗。 江边黄鹤古时楼,劳致华筵待我游。

楚思淼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 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

总是平生未行处,醉来堪赏醒堪愁。 白居易(772—846年)是一位现实主义的大诗人。

他生活的时代。唐朝已经逐步衰落,政治腐败,战祸连年。

目睹着腐败动乱的现实,他提倡用诗来描述民生的疾苦,反映社会的真实情况。这就使唐诗有了新的发展。

他一生写了许多使权贵为之变色的讽谕诗,象著名的《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等等,就是白居易讽谕诗的代表作。他也写过不少刻画景物的待,前面引的这首写黄鹤楼的诗,就是其中的一首。

这诗虽是答谢主人的应酬之作,但没有一般应酬诗的俗气。诗中不仅写了登黄鹤楼所见的迷人景致,还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忧虑。

唐朝大诗人中没有写到黄鹤楼的,似乎只有一个杜甫。杜甫(712—770年)生活的时代,比白居易早一些,比李白晚一些。

正是唐朝由繁盛到衰落的转折时期。他也是一位现实主义的大诗人。

他的诗充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所以后人称他的诗为“诗史”。他的诗艺术性也很强。

他自己说“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写的咏怀古迹的诗,相当出色。

象《明妃村》一首,开头一句是“群山万壑赴荆门”,其中的一个“赴”字,就写出山势婉蜒随水。

7. 黄鹤楼的神话

黄鹤楼

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武昌城里有一座闻名古今的黄鹤楼。黄鹤楼飞檐斗拱、富丽堂皇,位于长江之滨的黄鹤矶头。凡是来到武昌的人,都要登临此楼,放眼眺望烟波浩渺的长江,同时,还要听一听有关黄鹤的故事呢。

古时候,蛇山一直伸到江水里,临江的石壁象刀削斧砍的一样,被称为黄鹤矶。人们都喜欢登上黄鹤矶观赏长江的风光,每天游人如织,十分热闹。

有个姓辛的寡妇,见这里好作生意,就东拼西凑借了些钱,在黄鹤矶头开了一家酒店。尽管酒店的陈设简单,但是坐在店里可以一边饮酒,一边观赏江上风光,游人到了这里,谁不想来饮上几杯呢。辛氏的生意日渐兴隆,她常常暗中感谢神仙保佑了她。

有一天,一个老道走进酒店向她讨酒喝。辛氏见他衣衫破烂,骨瘦如柴,很是可怜,就笑脸相迎,以礼相待,给他端来了好酒好菜。谁知道老道吃饱喝足以后,连个招呼都不打就扬长而去了。

第二天,老道又找上门来,辛氏仍然用好酒好菜招待他。以后每天如此,辛氏从来不要他一文钱。

不知不觉过了一个多月,一天,老道喝完酒对辛氏说:“我要到远方去云游了。蒙你一向照料,不能不谢。”说着,拿起一块桔皮,在墙壁上画了一只黄鹤,他说:“这黄鹤送给你了,以后有客人来喝酒,你只要招招手,黄鹤就会下来跳舞。”他又指指店后的水井说:“那水也会变成酒,怎么都打不完的。”辛氏正要拜谢,那老道却忽然不见了。

自从出了这样奇怪的事,谁都想到酒店来看黄鹤跳舞,尝尝仙酒的滋味,黄鹤矶上整日里人山人海。辛氏赚的钱像潮水般涌来,简直成了一步登天的活财神。

天长日久,辛氏变得越来越贪心,再也不把穷苦人放在心里,甚至把老道也忘记了。

谁知,有一天老道突然回来了。辛氏见到老道,始终没提黄鹤和酒井给她带来的好处,还要求老道再给她变出些好东西来。老道沉思片刻,掏出一只笛子,用笛声唤下墙上的黄鹤说:“这里不宜久留,我们走吧。”黄鹤展开双翅,驮着老道,飞向了遥远的天边。

黄鹤飞走了,酒井里的酒也还原成了水。辛氏后悔不迭,决心痛改前非,就用全部家产在黄鹤矶头建了一座高楼,供游人登临观赏,也以此纪念老道和黄鹤。这楼就是著名的黄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