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水 正文

风水与能量场微波辐射

1. 关于微波辐射问题的讨论

人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2638-90 微波和超短波通信设备辐射安全要求 Safety requirement of radiation for microwave and ultrashort wav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距微波`超短波通信设备一定距离内职业暴露人员可得到安全保障的辐射强度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微波`超短波通信设备工作时各工作位置值机操作人员所处环境和区域的辐射安全要求。 2 引用标准 GJB 7 微波幅射安全限值 3 术语 3.1 微波 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相应波长为1m-1mm范围的电磁波。

3.2超短波 超短波是指频率为30-300MHz,相应波长为10-1m范围内的电磁波。 3.3 通信设备 信息发射`接收`转换`传输和显示的设备。

3.4 微波辐射 微波`超短波通信设备通过各种途径向周围空间辐射出的微波能量称为微波辐射。 3.5 平均功率密度 微波入射的单位面积上的平均辐功率,常用的计量单位为微瓦/厘米 或毫瓦/厘米 (μW/cm 或mW/cm )。

3.6 每日剂量 单位面积上每日接受微波辐射的总量等于平均功率密度与暴露时间的乘积。常用单位为 微瓦小时/厘米 (μW·h/cm )或毫瓦小时/厘米 (mW·h/cm )。

3.7 脉冲波与连续波 在微波`超短波设备工作时,采用脉冲调制的微波信号简称为脉冲波,未被调制的连续振荡的微波信号简称为连续波。 3.8 连续暴露与间断暴露 微波`超短波通信设备的值机操作人员连接受到微波辐射称为连续暴露;若断续受到微波辐谢称为间断暴露。

3.9暴露时间 值机操作人员处在微波辐射环境中的时间。常用计量单位为小时(h)。

2. 用微波炉真的有辐射吗

微波炉在工作过程中本身释放微波能量,但是一般目前的微波炉会阻断微波辐射到外面来。

微波炉工作原理:微波炉利用磁控管将电能转化为微波能,在微波炉的封闭内胆中形成一个巨大的微波能量场,将食物分子激烈震荡从而达到加热的目的。

微波炉会通过如下方法消除辐射:

1、由于微波遇到金属物体就会自动反射,所以微波炉的四周的金属部件(如外壳等)可以有效地抵挡微波炉内的微波辐射。

2、但是门体依然有缝隙,则微波炉的正面主要依靠正面的金属档板和四周的扼流槽来有效消除微波辐射。

3、门的正前方会有很多带有小孔的金属档板,该档板利用波的衍射的原理,将波长越为1m的微波有效的阻挡在微波炉内部。

4、门四周的扼流槽则利用了波的反射的原理,按照设定的路径将微波重新反射到微波炉内部。

因此,微波炉本身是有辐射的,但是目前的技术已经可以保障使用的安全性,无需为此而担心,建议选择质量有保障的微波炉。

3. 微波辐射对人体到底有什么伤害

当微波超过50微瓦/平方厘米的时候,就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具体的影响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导致头痛、头昏、睡眠问题、记忆减退等等。再增强的话就会对心脏产生影响。尽管这样的影响脱离接触后一般会自然痊愈,但是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身体各器官的功能都未完善,微波带来的损害会比成人严重得多。

微波是一种调频电磁波,波长范围在0.01毫米至1米之间。微波可以用特殊的天线汇聚成方向性极强、能量极高的波束,在空中以光速沿直线传播。微波武器就是利用微波束的能量直接杀伤破坏目标或使目标丧失效能的特殊武器,也称射频武器。

微波武器人员的杀伤作用分为“非热效应”和“热效应”两种。非热效应指的是当微波强度较低时,可使人产生烦躁、头痛、行为错误、神经错乱、记忆力减退甚至心肺功能衰竭等现象。如果把这种效应作用于炮手、坦克和飞机驾驶员,以及其它重要武器操作人员,会使之生理功能紊乱而丧失战斗力。国外试验证明,只要微波强度达到每平方厘米13毫瓦时,飞机驾驶员的工作状态就可能发生变化。早在70年代,美国曾多次抗议前苏联用微波照射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使其使馆工作人员的健康受到损害;美国的俄勒冈州的居民也反映,那里的大气层中有一种东西使人产生一种奇异的感觉,常出现头痛、喉干、抑郁、易怒、失眠等现象,人们怀疑是当时苏联在进行微波武器试验造成的。

热效应指的是在强微波的照射下,使人皮肤灼热、皮肤及内部组织严重烧伤和致死等现象。实验表明,当微波强度为每平方厘米0.5瓦时,会造成人体皮肤轻度烧伤;每平方厘米20瓦时,只要照射2秒钟,就可造成皮肤Ⅲ度烧伤;每平方厘米80瓦时,照射1秒钟就可使人丧命。前苏联的研究人员曾用山羊做强微波照射试验,结果使1000米以外的山羊顷刻间死亡,2000米以外的山羊完全丧失活动能力。

微波武器穿透力强,只要目标的缝隙大于微波的波长,它就可以通过这些缝隙进入目标内部,还可以通过玻璃或纤维等不良导体进入目标内部,杀伤里面的人员。

呵呵,差不多了吧^_^

4. 暗物质,暗能量,微波背景辐射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暗物质,暗能量,微波背景辐射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暗能量是暗物质所产生的一种力(能量),(就像地球、引力一样,)。

暗能量和暗物质是一种不可见的、能推动宇宙运动的能量,宇宙中所有的恒星和行星的运动皆是由暗能量与万有引力来推动的。根据"普朗克"探测器收集的数据,科学家对宇宙的组成部分有了新的认识,宇宙中普通物质和暗物质的比例高于此前假设(30%),而暗能量这股被认为是导致宇宙加速膨胀的神秘力量则比想象中少,占68.3%。 暗能量是宇宙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性的重大成果。支持暗能量的主要证据有两个。一是对遥远的超新星所进行的大量观测表明,宇宙在加速膨胀。按照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加速膨胀的现象推论出宇宙中存在着压强为负的"暗能量"。

5. 微波辐射与电磁辐射有什么不同呢

微波也是电磁波

?wtp=tt

电磁辐射是由空间共同移送的电能量和磁能量所组成,而该能量是由电荷移动所产生;举例说,正在发射讯号的射频天线所发出的移动电荷,便会产生电磁能量。电磁「频谱」包括形形色色的电磁辐射,从极低频的电磁辐射至极高频的电磁辐射。两者之间还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光等。

?wtp=tt

6. 微波炉的辐射与人体健康

通过测试数据发现,微波炉在运行时,距离正门0cm到65cm的辐射数值急剧减小,距离正门70cm处辐射值已经为零,所以消费者在使用微波炉的时候,尽量站在微波炉一米之外,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微波辐射所带来的危害。

微波炉辐射实际测试 电磁辐射还有一个累计的效应,偶尔 一 两次看不出什么毛病,但是日积月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慢慢对人体产生危害。 使用三年的微波炉辐射值为363μw/cm2,与新产品差别不大 电磁辐射三大要素:1、辐射源的强度;2、受辐射的时间;3、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

使用五年的微波炉辐射值为371μw/cm2,与新产品差别不大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调查显示,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五大影响:

1、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 2、电磁辐射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 3、电磁辐射是造成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 4、过量的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儿童组织发育、骨骼发育、视力下降;肝脏造血功能下降,严重者可导致视网膜脱落。 5、电磁辐射可使男性性功能下降,女性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

人体与微波幅射源(如工作的微波炉)距离很近时,可以受到过量的辐射能量而诉说头昏、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研究发现,当人眼靠近微波炉泄漏处,微波漏能达1000μw/cm2时,会突然感到眼花,眼底检查见视网膜黄斑部上方有点状出血。 微波炉辐射实际测试 电磁场无所不在,人们无法离开它,但至少可躲避它,专家认为个人的防护“原则”是惹不起躲得起:

第一:尽量远离电磁辐射源。一般距离1.5米以上就基本安全了,而且家用电器不要集中摆放。睡觉之前一定要洗洗脸,不要嫌麻烦。

第二:每一次接触家用电器,要尽量缩短时间。

第三:不使用的电器,一定要记得关上电源,通电的电器照样能产生大量的电磁辐射。

第四:注意家电的通风。电磁能使空气中的电离层分离,如果总是在一密闭的环境中,一旦碰到人的皮肤,就很容易吸附上去,久而久之就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影响。

第五:饮食上,建议有意识地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特别要多吃海带,有效加强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第六:儿童、孕妇和体弱多病的人群应严格控制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和距离。

针对不同的家用电器,还可以采取必要的、积极的防护措施。

家用电脑,合理放置。最好放置于书房或家人活动较少的房间中,这样在使用电脑时,其他人就会处于安全距离外,减少受到危害的可能。

食物不要一从微波炉里取出来就马上食用,而要过上几分钟再食用——这是一条很在理的建议,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嘛。

7. 微波辐射有什么危害

微波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其频率为300—300000兆赫,波长为1毫米一1米,量子能量较低。

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福射,它具有频率高、频带宽、信息容量大、波长短、波束定向性和分辨能力高等特性。 微波造成的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造成儿童白血病;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值; 影响人的生殖系统:男性精子质量降低,孕妇发生自然流产 和胎儿畸形;导致儿童智力残缺;伤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 心血管疾病;对人们的视觉系统有不良影响。 此外,高剂量的微波辐射还会影响和破坏人体原有的 生物电流和生物磁场,使人体内原有的地磁场发生异常。

老人、儿童、孕妇属于微波辐射的敏感人群。 (2)微波辐射造成的其他危害 除了威胁人类健康,电磁波还会造成医疗、电子仪器设 备操作失常、电信号传输失误、自动控制系统失效、无线电 接受系统损坏等危害,甚至可能造成错误引燃、引爆等严重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