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水 正文

面部风水五行

1. 周易算命美容是什么五行

易经起源

相传早在五千年前,由伏羲画八卦,并创六十四卦。伏羲是根据大自然的现象画出八卦。当时伏羲氏发现了不少宇宙奥秘,但未有文字之记载而失传。至周文王时,被文王揭发了伏羲氏所发现的奥秘,经文王参透八卦奥秘后,发现内里是包罗宇宙奥秘,同时具备人生

有关的一切原理、原则。后文王作易,以六十四卦的卦辞、爻辞,记下宇宙所存在的六十四条大道理,传于后世。

至孔子时,他五十岁才学易,他觉得易经所记载的都是宇宙宏观真理,于是他开始研究易经,用毕生之精力将易经进行批注成为系彖辞,并且创出十翼,然后传于后世。此后由东周、两汉、宋代发展至今,是我国历史上流传最久远之经书,因此被誉为『群经之首』及『中华第一经』。

五行学说的产生

五行学说的产生源於“六府”说。“六府”的起源约在虞夏之际。《左传·文公七年》中有引《夏书》“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的句子,比之后来的五行说多出一样“谷”,显然此说与民生相切,更切实用而与哲学无关。目前所知有关“五行”最早的提出,是载于《尚书·洪范》中商纣王之叔~箕子所说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二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2. 根据五行属性如何划分脸型

按五行属性,可将人的外形区分为 “金、木、水、火、土”五种脸型。

木型人的脸型以修长为主,有如 “鹅蛋脸” 一般,且五官、身材、手指均比其他类型相较为修长,看起来有 “痩长感”,多有过敏性体质。火型人与木型人都有瘦长的特质,虽然看起来一样都是痩长,但火型人的五官上的骨头会比较明显,会有骨多于肉、见骨不见肉的特征,带有一种瘦瘦的“骨感” 金型人的特点为体型比较痩小,但肩背较宽,方型脸,鼻直口阔,四肢清痩,动作敏捷,肤色较白。

水型人的体型较为圆润,肌肉常松垮不结实,包含胸部、肚腹、五官等非常的圆滑,相对于其他类型,水型人相对较有“肉感”,其肚子及下巴明显有松垂之相,只要看到有双下巴、肚腹如孕、体态佣懒的外型就表示其具有水型人的特质。土型人整体厚、肥、黄。

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小手足,多肉,体型宽厚,结实肥大,背丰厚腰,有所谓“虎背熊腰”,或“腰背如龟”的说法。 身材多数适中,气重,色黄,稳重,重信义,深谋远虑,隐而不露,为人忠厚。

3. 人身体各器官与风水上的五行部位

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乙寅卯属木,丙丁巳午属火,辰戌丑未属土,庚申辛酉属金,壬癸亥子属水。

人体各部位的五行分布:

木、木主肝、胆、头、眼、神经、毛发、项、关节、筋脉、肢体。

甲:头、胆,神经。

乙:肝、项,肩。

寅:臂、肢、关节、胆、筋、脉、毛、发、风门穴,神经系统等。

卯:肝、胸、手、目、爪(十指)、筋,颜面神经、神经衰弱。

火、火主小肠、心、脸部、肩、腹部、血液、经血、牙齿、舌头、神经、血管、血压

丙:肩、小肠,额。

丁:心、舌,齿,血液

巳:面、牙齿、心.心胞络、三焦、咽喉,感冒。

午:心腹、小肠、目、神气、舌。

土、土主脾、胃、肋胁、腹、背、胸、肺、肚、皮肉、肿块

戊:胃、肋胁(天干);背、肺(地支)

辰:背、项、肩、消化系统、脊髓、皮肤、胸腔。

己:脾、腹

丑:肚、腹、脾、肌、肉,四肢。

未:脾、胸、胃、腹、口、唇、齿,消化系统、健忘症、容易倦怠。

戌:命门、胸、筋、臀、腿、膝、足,下半身患疾、老年防风湿病痛;男命,疮;女命,子宫。

金、金:肺、大肠、肝、脐、股、声咳、气管、鼻、皮肤、痔疮、呼吸系统、骨骼、牙齿

庚:气管,支气管,喉,鼻,大肠、结肠,脐

辛:肺、胸,牙齿,股

申:声咳、肺、大肠、筋骨、经络、音声、呼吸系统。

酉:肺、鼻、皮毛、声

水、水主肾、膀胱、胫、足、头、会阴、尿道、阴气、腰、耳、子宫、疝气、生殖系统、血液、汗

壬:膀胱、胫

癸:肾、足、精

子:会阴、膀胱,生殖器官,耳、腰、液、溺。

亥:肾、头、阴囊、髓、精,尿道炎、排泄机能。

人 们为了便于记忆,把天干地支分别编写了相应的歌诀

天干: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是大肠辛主肺,壬属膀胱癸肾藏。

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甲头乙项丙肩求,丁心戊肋己属腹。

庚系脐轮辛属股,壬胫癸足自来由。

地支: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身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中。

子肾膀胱耳腰液,丑脾腹兮与两足。

寅胆风门筋脉发,卯肝心脏手背目。

辰土皮肤肩背肠,巳焦小肠面齿股。

午心目神气与舌,未胃腹口唇齿户。

申金大肠经络间,酉肺口臭声薛路。

戌土命门膝肋胸,亥水为头及肾囊。

午头巳未两肩均,左右二膊是辰申。

卯酉双肋寅戌腿,丑亥属脚子为阴。

乾首坤腹坎耳俦,震足巽股艮手留。

兑口离目分八卦,凡看疾病此中求。

子疝气,丑肚腹,寅臂肢,卯目手,辰背胸,巳面齿,

午心腹,未脾胸,申咳疾,酉肝肺,戌背肺,亥头肝。

4. 面部五行拨筋手法

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中医亦称“口僻”。多由卫阳不固,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气血运行迟涩,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

周围性面瘫发病突然,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不能作皱额、闭目、耸鼻、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少数病人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如治疗及时得当则很快恢复健康,否则留有后遗症。

现将近年来针灸治疗该病的诊疗情况综述如下。 处方选穴 面部属于阳明、少阳经循行之处,又因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故取穴以阳明经为主,循经取穴,激发经络之气。

鼓舞阳明经气,促进气血运行,通经活络,直达病所。 选穴以手足阳明经和面部穴位为主。

主穴:下关、地仓透颊车、太阳、颧髎、四白、攒竹、风池、翳风、合谷(健侧)、足三里。配穴:迎香、阳白透鱼腰、水沟、承浆、牵正(颊车与地仓连线中点)、太冲、承泣。

每次选用6~8个穴位,轮流交替使用。闭眼困难加鱼腰、丝竹空,鼻唇沟平坦加迎香,人中沟歪加水沟,颏唇沟歪加承浆,舌麻、味觉消失加廉泉,恢复慢者加足三里。

针灸治疗方法 1.以针刺(电针)为主的治疗方法 针刺(电针)是治疗面瘫的主要方法,临床疗效肯定。谢建谋〔1〕等浅刺治疗周围性面瘫200例,痊愈192例,占96%,显效8例,占4%,最短治疗5天,最长治疗35天。

王扶盛〔2〕采用透刺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22例,痊愈14例,显效6例,好转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一般2疗程即可治愈。

病程越短,疗效越好。王子臣〔3〕等运用“分期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1例,愈显率为90.3%。

李延辉〔4〕针刺患侧局部穴位治疗面瘫136例,症状体征全部消失者134例;症状体征明显好转,但示齿稍不对称者2例,有效率100%。 除了常规针刺疗法外,也有报道运用特殊的刺法治疗面瘫。

刘晓娟〔5〕用盘刺、毛刺为主的手法治疗面瘫65例,痊愈58例,显效7例。刘红石〔6〕等用“合谷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96例,痊愈68例,显效13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4.79%。

李良平〔7〕采用腕踝针治疗面瘫,统计结果表明,其疗效较常规针刺法好。李树成〔8〕采用针刺病变对侧头穴运动区2/5,治疗外伤性面瘫60例,结果痊愈39例,总有效率86.7%。

刘本立〔9〕采用耳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105例,并与采用体针治疗的40例作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治愈率为81.90%,对照组总治愈率55%。宋守军〔10〕用蜂针治疗面瘫30例,并设普通针灸对照组22例,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

5. 五行面部拨筋原理是什么

面部拨筋是以中医全息经络学为理论基础,通过疏通面部经络,刺激脏腑面部反射点,活化气血,散瘀化结,代谢血管内毒素及废物,从而还原皮肤本色。

做了各种各样的美容,还是觉得脸上长斑长痘无光泽,原因在于我们的经络堵了,所有的营养成分无法更好的吸收,就像我们在家养花一样,经常按|摩补水就相当于每天给花浇水施肥,但是如果不松土的话,那么营养只停留在表面,无法到达根部,那么这盆花开的还是不够旺盛漂亮,我们的皮肤也是一样,做面部拨筋就相当于给皮肤松土,只有把经络疏通了,这些营养物质才能被真正完全吸收,达到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