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罡早李淳风归隐,是仙逝的,貌似葬在少陵原,这是他早就看好的风水地,又说他葬在四川阆中天宫乡 。
李淳风为唐宗室效忠了40多年,后辞官归隐阆中,现在还有淳风村呢,归隐期间仍为后世留下许多杰作,譬如《乙巳占》、风级测定等,相当令人敬佩,他也是寿终正寝的。《天机算》里面讲袁与李合著了《推背图》,因论功行赏而不和的传言应该是假的吧,以他们的修为,互相之间的交情境界定是相当的高,要不李淳风怎么会背井离乡,千里迢迢去阆中呢,死也死在阆中。
但是袁天罡究竟葬在哪,我也不清楚。
西安城南的少陵原自古就是一片风水宝地,浐河水像两条蜿蜒盘曲的巨龙将它拥抱怀中。
少陵原北接曲江大唐芙蓉园,濒临烟波浩渺的曲江南湖,南望风景秀丽的秦岭终南山,原下是历史上负有盛名的樊川。早在西周时,杜伯封疆于此,称杜伯国,春秋战国时秦国在此置县设杜城。
汉宣帝看中这一片风水宝地置为陵地,改名杜陵;并将他的原配许皇后葬于杜陵之南,因许皇后的陵丘比宣帝杜陵较小,所以称少陵,这条山明水秀的原便习称少陵原。其实这片土地的本名拥有更美丽的内涵———在西周时因鸿鹄于此高飞,所以原本称“鸿固原”,又因凤凰来仪曾栖息于此地,且葬皇后于此,所以又叫“凤栖原”。
所以估计就是汉宣帝时期。
袁天罡和李淳风出来游玩,赶黑住了一个老婆婆开的客店。刚吃罢饭,听见老婆婆吩咐说:“天要下雨呀,谁有什么放在院里头,赶紧拾掇拾掇。”两人算了算,没雨呀,就说:“这么晴哩天,俺们算没雨呀?”老婆婆说:“我说有就是有哩,你俩不拾掇,下湿了可不要埋怨。”正说哩,唿喇喇一个忽雷,大雨从天而降。两人大吃一惊,急忙问老婆婆,“大娘,你怎么有这么高哩才能哩!俺们怎么没算出来?”老婆婆说:“哎----孩,我有甚才能哩,就是凭哩两脚后跟。左脚后跟一痒,就要刮风;右脚后跟一发痒,就要下雨。”两人说:“脚后跟这么准哩?”老婆婆说:“准哩。袁天罡、李淳风也不抵老娘哩脚后跟!”一下把两人说了个透心凉,再不敢自高自大了,回家死心塌地学了三年,才又出来做事情。
《新唐书》还记载:当时高士廉看袁天罡为他人看相预测很准,就问袁天罡看自己最后能当什么官?袁天罡逊谢说:“我自知相命,到今年夏天四月,我的阳数即尽。”果然如期逝世于“火山令”职位上。在《旧唐书》记载袁天罡所职“火山令”为“火井令”。“火山令”也好,“火井令”也好,是何官不好考证,推测可能所职卜筮巫祝之事,应属于宫廷“神职”类官员。
袁天罡在唐代以相术风水称一代术数大师,生前各种神奇的预测无不准确,在正史新旧唐书中都予以列传记载,各种野史笔记小说中记载他的传奇故事更多,民间更把他视作半人半仙。袁天罡还有关于术数类著作传世,到宋朝时已很流行的卦书《九天玄女六壬课》,据清朝纪晓岚在《四库全书·存目》考证就是袁天罡所撰。他既预知自己阳数生死,对身后之事当然也是预作安排,选择少陵原畔为葬身之地,肯定早已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今天,虽然说不讲迷信,但对于东方神秘文化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却不容忽视。至少对少陵原的开发而言,袁天罡墓园是值得十分重视的旅游文化资源,墓主的神秘传奇色彩无疑在纷至沓来的旅游者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著名预言家都有未卜先知之力,预言法“以钱代蓍”早在西汉时代(公元前77年-前37年)京房所创,到唐宋时代已是盛行,如唐朝的袁天罡,明朝的刘伯温先生他们都精通此法,并在六爻中有很大的贡献。
袁天罡经常与其徒弟们在观星楼观星象,每观星象袁天罡深明真是玄机也。
如果看小说的话,那不同的小说自然就有不同的版本
还是看历史比较好。
后三位都是李世民的臣
袁天罡和李淳风都是道士,是李世民打仗时候的军师。
袁天罡曾经做过隋朝的火山令,大概类似一些皇家的神职人员吧,不过袁天罡归唐之后,是太子李建成一党的。
李淳风也在隋朝做过地方官,后来经刘文静推荐,成为李世民的谋士,参与反隋。
魏征原本是瓦岗寨造反的,后来李密兵败了,一起降唐了。后来窦建德攻占黎阳,魏征被俘了,就降了,在窦建德手下干事了。再后来窦建德又败了,魏征又被救回唐朝了,被李建成招过去了,屡次劝李建成杀李世民,结果不被采纳。后来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死了,魏征降到李世民这了。再之后就是贞观之治时魏征大放异彩,直言敢谏成了名相。
西安古城南,少陵原.有谒为证:
谒李淳风墓
枫林晚
午后登少陵原寻访李淳风墓,原坡上到处是树木衰草。沿着原棱从西向东走,先看到两座荒弃了的楼房,不知原来是做什么的,从这儿一直向东走去,远远看到荒草丛中一座陵墓。
恰好遇到当地务花的老农,我才弄清楚,这就是唐代风水大师李淳风的墓。而刚才看到的两座废弃的楼房之间,就是他同时代的另一风水大师袁天罡的坟墓,可惜已夷为平地了。
踏过荒芜的衰草来到墓前,墓的东侧凿有一个窑洞,就开凿在墓身上,这是当年生产队作场房守夜和放农具的地方。坟墓的下半截用水泥砖块围成一个大圆圈,窑洞处就作为墓门留了下来。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墓门不是安葬时修的,却成了近年盗墓贼的盗墓口。盗墓的洞口依然可见,而文物早已不知去处了。
李淳风若转世看到,不知作何感想;他的后代如果看到,不知心情如何?我当时是很伤感的。一路走着,总想起《红楼梦·好了歌》中的一句话:“荒冢一堆草没了。”
拨开荆棘杂草,爬上大冢,站在小小的平台上,四处观望。大冢上也荒芜一片,西北角冒出焚烧野草的烟雾,天也阴沉沉的,周围死一般沉寂,显得更加荒凉。向西南方向望去,是茂密的野草丛,成片的森森古柏,柏树下则是牛头禅寺了。这才显出此处的幽静高雅和神秘。当初墓地选到此处,大概也是大师生前勘查好的。
风水大师可以看到很好的风水,却看不到以后历史的变迁,他虽然写了《推背头》这样预知未来的书,也难免坟墓被盗,零落为荒冢,甚至有人把此处作为方便之所,真是有辱斯文,对先贤大不敬。或许也是医不自治,生前就因为钟楼选址看了真穴,而双眼失明;死后葬于偏僻之地,仍不得安生。人类在发展,世事在变化,即使神仙也难料身后之事,作为常人,又该作何打算?不论身前身后事,凡事淡然处之,或许就是一条佳径。
也许大师本来就知道身后必有多次的劫难,他才多设疑冢,让人莫衷一是,不知那座是真;墓中也不放任何殉葬品,使盗贼一无所获。
由盛而衰,由完整变得破败,变得荒凉。由受人敬重,到被人辱没,使死者阴魂不安。这或许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谁也阻挡不了。人死如灯灭,他并不想身后轰轰烈烈,永垂不朽,有一抔黄土,两丈坟地,就心满意足了。
看过墓地,穿过柏树林,从羊肠小道往下走。拽住树枝、草茎慢慢向下走,路就在崖边,不免使人胆战心惊。快下到大路时,则是一条光溜溜的野草道,就顺着别人下滑的痕迹,滑草而下。我联想到了悬棺,无论再险要的地方,也阻挡不了贪心的驱使,险阻阻挡不住心人,而重要的是怎样使人人都以一条心理防线,杜绝贪婪之心,不发不义之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