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没有比烟台更好的地方”这个观念已经深深地根在大部分烟台人的心中,这个观点肯定是偏颇的,但仔细分析一下也有一点道理。汶川大地震,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于生存环境的焦虑和自然灾害的恐惧。再看看历史上的烟台,也鲜见大的自然灾害,无论从地理位置、资源、物产、气候来讲,烟台都是极适于人类生存的地方,所以,烟台人的骄傲感也就可以理解了。
上图是图一:中国地震带和台风分布示意图。图中是黄色部分是主要中国断裂带及地震带分布图。可以看出,烟台西侧就是中国著名的渤海断裂带,整个胶东半岛基本不在断裂带上,而烟台东侧的日本,则是更加著名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接触的地震带。烟台地震烈度小于7级,历史上也未发生过大地震,顶多是东国或京津唐地震时跟着晃两下而已,不会形成大的灾难。
图中红色箭头是中国有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台风行经路线路。台风是中国沿海主要自然灾害,为害巨大。但从历史上看,大多数台风没到黄海北部就偃旗息鼓了,鲜见有能越过半岛的,即使偶尔有一支不听话的到达山东半岛,已经成了亚热带风暴,破坏能力大大降低。加上烟台处在北海沿,即使风暴来了也是南部的青岛日照一带受灾较重,对烟台基本形不成全局性的灾难。
图二:这是中国历史上的旱灾统计表。烟台地处北方,而北方的旱魔是最恐怖的,看看历史上的光绪三年大旱就知道了,晋鲁豫冀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幸运的是这个区域并不包括烟台。从图中能看出,尽管山东是中国遭受旱灾最严重的省份,但相比而言,烟台所在区域旱灾发生率是北方最轻的。
图三:再看涝灾。烟台地处沿海,却又是丘陵地带,排水极为方便,所以发生涝灾的机率及受损程度也比较低。山东最易发生涝灾地地区是:日照、临沂、枣庄等地。
图六:寒潮:与冻害是一致的,烟台威海在历史上遭受的寒潮袭击是最少的。虽然说冬天比南方冷,但不至于成灾。
图七:气候。这我就不用说了,烟台人最骄傲的其实就是烟台的气候。一季四季,匀匀的每个季度三个月。具有海洋性气候的温暖,却又没有海洋性气候的潮湿。你看看天气预报就知道了,预报的时候烟台在夏天总是比青岛高三至五度,但体感温度却完全不一样了,烟台是清爽的,青岛是潮湿的。以局部小气候好得不得了而著称的成都和烟台比,成都人能羡慕死,他们冬天没有暖气,打麻将冻手,烟台人就用不着了,城里有暖气,乡下有热炕,舒服着呢。知道为什么烟台水果丰富质量好吗?看等温线就明白了,等温线到了胶东一带,猛地朝南拐了一个弯,把烟台威海撇在了一边,因此烟台春天气候特别匀,不像济南一带,春天来得过于猛烈,往往是花儿一开,倒春寒又来了,果树经常受灾,所以烟台威海的水果产量稳定、质量好、市场占有率高。即使在“一大二公”、生产率极其低下的大集体时代,靠着老天保佑,烟台农民的工分依旧是全国最高的,基本上不愁吃穿。天佑烟台,烟台确实是块风水宝地
在烟台市区,福临夼岱王山南麓,有一座闻名遐迩的佛教古刹--竹林寺。
据史书记载:竹林寺始建于金大定二年间,由一名僧在此创建,明清两度重修,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并有龙纹石碑、千年古碾记载,曾是历代高僧讲经弘法之地。但在十年浩劫中毁于一旦。九五年由烟台市政府机关牵头、哈尔滨北晨国际贸易公司总经理张志栋投巨资重建竹林寺,并请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祁亲笔题写“竹林寺”三个大字,竹林寺如今更具规模。占地面积:28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771.35平方米,可称为胶东第一大古寺。
竹林寺不但响誉全国,更以其神奇的灵气驰名中外。
相传,古时候有一条蛟龙出没于此,兴风作浪祸及百姓。后被上天镇于此地,化作涓涓细流,顺服安详地流着。由此而得名的一处景观--“蛟龙泉”又名曰“锁龙井”。
竹林寺的最高建筑--“三圣殿”就建于龙泉(水井)之上。蛟龙被降伏后,从此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而降伏蛟龙的仙人曾住在旁边的洞穴之中,由此此洞穴而得名--“仙人洞”。虽说这只是传说,但昔日这泉水却终年不断、昼夜不息、环绕寺院淙淙流淌,确是有据可查的史实。当地居民因长饮此水,百岁老人不计其数。
多年来,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的僧人都不远万里来竹林寺朝拜。
现在的竹林寺,金碧辉煌,香火鼎盛。不仅是因为其建筑规模宏大、气势庞渤;还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三面环山,一面向海,是中国民间所说的风水宝地。所以在寺庙刚建成的时候,千佛山法光大师的弟子,才决定把大师的佛舍利存放在竹林寺内,以护国佑民,觉世渡生。2004年竹林寺更是竭尽全力从浙江普陀山请来了一尊三面观音,此观音是用深山寒玉所雕,吸收天地之灵气。又经数位高僧开光加持,所以吸引了众多的信徒前来跪拜参观。
美丽的海滨旅游城市 烟台市是一个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美丽的沿海风光和众多的名胜古迹,构成了烟台旅 游的鲜明特色。
近年来,烟台市注意开发旅游资源,先后修复了蓬莱阁、云峰山、烟台 山、毓璜顶、福建会馆等名胜,开发建设了烟台金沙滩旅游度假区和长岛、养马岛等旅 游景点,开辟了6条旅游专线和民俗、钓鱼、新婚、温泉浴、海水浴等旅游项目,注意搞 好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使全市旅游事业迅速发展,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 蓬莱阁与海市蜃楼 蓬莱阁坐落在蓬莱市城北临海陡起的丹崖山上,始建于930多年前的宋朝嘉佑年间,与滕 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一起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蓬莱阁是一个古建筑群,主要由吕 祖殿、三清殿、蓬莱阁、天后宫、弥陀寺等建筑单体组成。每个建筑单体又由许多别具 风格的楼、殿、亭、台所簇拥。
其中的避风亭颇为神奇,它高踞峰巅,面临大海,但不 管有多大的海风呼啸,门窗洞开,亭内却丝风不动,烛火不惊。海市蜃楼是蓬莱阁的一 大奇观,登蓬莱阁观海市,令人向往。
夏秋之际,在蓬莱阁附近的海面上,人们会有幸 目睹海市景致。在1981年7月10日的下午,天气晴朗,远处大海被一层淡淡的薄雾笼罩, 14点40分,蓬莱阁对面的庙岛南侧海面上,出现两个岛,岛上道路、树木、山峰清晰可 辨,亭台楼阁、车马行人交相映照。
数百游人有幸看到这次持续大约40分钟的海市。 海上仙山长岛 长岛,是位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的一组群岛的总称,这里历史悠久、名胜众多。
半月湾是一个闪烁着珠光宝气的球石世界,宝塔礁好像一座天然航标,钓鱼礁远看酷似 一个垂钓渔翁,九丈崖如一部读不完的巨著。长山尾把渤海和黄海的界限划清。
南隍城 东南角有一石,高70余米,壁立海中,上刻有"南心济宅地阿弥陀佛"9个大字,雄浑奇崛 ,这就是"弥陀礁"。礁顶东侧的一块平石上,刻有40厘米宽、80厘米长的棋盘,线纹清 晰,传说八仙常在这里消遣对奕。
弥陀礁腰部西侧的一石洞,名"镜石洞",透过阳光, 能映射出海姿船影,非常有趣。长山列岛是鱼虾洞游之地,是天然渔场。
长岛是候鸟旅 站,这里的山林是鸟的世界,峰山鸟阁展出的鸟的标本,令人惊叹长岛鸟类之众。 秦始皇认定的养马宝地 养马岛位于烟台市牟平区城北7.5公里处的黄海之中,距陆地约3公里,总面积10平方公 里。
相传,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经过此地,见岛上水草丰美,骏马奔腾,情不自禁 。赞道:"妙哉,好一个养马宝岛。
"遂封为"皇家养马岛",下令全国各地选调精良马匹 和降马能手进岛养马、驯马,专供皇家御用。 养马岛东端为白沙滩,水清沙细,现建成天马海水浴场。
岛前西部,滩底肥沃,各种蛤 蛎等小海味取之不尽。岛后沿岸,悬崖峭壁,惊涛四溅,蔚为壮观。
岛上建有气派宏大 的赛马场,每逢赛马,游人蜂拥而至。 魏碑之冠云峰山 云峰山,又名文峰山,俗称笔架山。
坐落在烟台市西部莱州市的城东南15公里处,山中 秀藏历代摩崖碑林,并以拥有众多的北朝刻石而闻名中外。 云峰山上共有大小刻石30多处,其中北魏刻石19处,宋朝刻石10处,明、清刻石各两处 。
刻石以山势取之,或矗立,或斜依,或偃卧,由山麓散布到山顶,构成了云峰山的天 然碑林。其中最负盛名的是《郑文公下碑》刻石、《论经书》刻石、《观海童诗》刻石 。
北魏大书法家郑道昭书写的《郑文公下碑》,称为魏碑之冠冕,是研究中国书法源流 的珍贵文物。中国书法自古便有南北之分,南方盛行帖学,北方盛行碑学。
魏碑之冠郑 道昭,取众家之长,力图创新,是中国书法由隶向楷演变的创始人,被称为北方书圣。 全日本书道联盟常务理事钟谷扇舟曾12次率团到云峰山赏碑潜研,感慨地说:"不到云峰 山,难称书法家!" 船上运来的福建会馆,又称"天后行宫",始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
福建船帮商贾经 常往来于烟台芝罘港湾,曾在此避风获救,为感激烟台这块风水宝地,便在此兴建会馆 。整个会馆由山门、大殿、后殿、戏楼和两厢五部分组成,占地约3500平方米,是一座 封闭式的古典寺院建筑,结构恢宏、雕饰绚丽,具有闽南广东建筑的独特风格,可以说 是一座雕刻艺术品的展览馆。
这座古建筑不仅由南方工匠精心设计,而且建筑所用的全 部砖瓦木石也都是从福建采集、海运过来。盘龙石柱、彩绘梁栋、石狮石鼓以至普通方 石,无一不是在福建泉州一带精选良工巧匠、预先雕琢、彩绘完毕后,再千里迢迢用船 运抵烟台,整个建筑历时22年才告竣工。
福建会馆现为烟台市博物馆,馆内藏有大量珍 贵历史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