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入山西武备学堂,三十年赴日本留学,次 年加入同盟会。
宣统元年(1909年)从日本升任标统(相当于团长)。辛亥革命后,率部起义,占领巡抚衙门,任山西都督,开始掌握山西大 权。
以后便看风使舵,先投靠袁世凯,表示支持他当皇帝。袁死后又 投靠北洋军阀段祺瑞。
1916年 7月任山西督军兼省长。1917年 9月, 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战争爆发。
他秉承段祺瑞的旨意,派兵赴湖南同护 法军作战,遭惨败。在北洋军阀混战的年代,他朝秦暮楚,进行政治 投机,并乘机将部队扩充为 12个旅。
1927年 6月,在北伐战争取得 很大胜利的形势下,他自称北方革命军总司令,悬挂青天白日旗,随 即将军队扩编为 8个军。 7月,在山西进行“清党”,迫害共产党人。
1928年 2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参加对奉系军阀张作 霖部队的作战。3月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太原分会主席、北平(今北 京)分会代主席、平津卫戍总司令,势力范围扩展到河北、察哈尔、绥远及北平、天津。
1929年又兼任国民党陆海空军副总司令。 1930 年,蒋介石借“编遣”之机,剪除异己。
阎锡山同蒋介石发生尖锐的 利害冲突, 8月联合冯玉祥反蒋,在北平另组国民政府,任主席。 9 月,张学良在沈阳通电拥护蒋介石,出兵进山海关。
在蒋冯阎大战中, 冯、阎战败。阎锡山逃往由日军占领的大连。
由于山西军政要人都是 他培植的亲信,他仍可控制山西局面并随时准备东山再起。 1931年 8月,乘日本飞机秘密回山西,隐居河边村,遥控太原。
“九一八” 事变后, 1932年 3月,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重新统治山西和绥远 两省。他采用保境自守的策略,着重搞好本省建设,充实力量。
1935年日军进窥绥东,他提出了“守土抗战”的口号。1936年 2月, 红军东征,由陕北过黄河进入山西,阎军大败。
蒋介石乘机派五个师 进入山西。红军撤回陕北后,蒋介石仍不撤走。
随后,他面对日军步 步进逼,而蒋介石也想将他吞并的形势,初步接受了共产党的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政策,采取了“拥蒋联共抗日”的路线。抗日战争爆发后, 阎锡山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
1937年 9月,日军侵入山西后,曾在 代县组织所部积极对日军作战,并同共产党合作抗日。但后来接受了 蒋介石的密令,开始制造反共摩擦。
1939年蒋介石发动反共高潮后, 他于12月制造“晋西事变”,进攻抗日决死队和八路军。后来又暗中 同日本侵略者联系,在抗日和降日之间进行投机。
抗日战争胜利后, 积极参加蒋介石发动的内战。1945年 9月派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率部 侵犯上党解放区,三万余人被歼。
随后,在解放军的打击下,他的部 队不断被歼,所占地区日益缩小,到1948年 7月,只剩下太原和大同 两座孤城,但仍继续顽抗。1949年 3月,逃往南京。
6月在广州任国 民党政府的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12月到台湾。
1960年 5月病故. 阎锡山,字百川,生于1883年,卒于1960年,山西省五台县河边镇(今定襄河边)人,国民党时期太原绥靖公署主任、第二战区总司令、行政院院长。 阎青少年时代在家乡念私塾,后来考入山西武备学堂,1904年考取留日官费生,被清政府派赴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
1905年他在日本东京加入同盟会,并参加了军人中的革命组织“铁血丈夫团”。1911年10月29日,太原辛亥起义成功,阎锡山被推选为大都督,以后逐渐总揽了山西军政大权。
阎锡山是山西乃至中国近代史最为知名的山西人之一。他深喑权术,朝秦暮楚,一生中苦心经营自己的“地盘”,素有“土皇帝”之称。
对内,他提出“保境安民”的口号,努力发 展农桑、水利和工业,还在经济极为窘迫的情况下,修了一条让世人贻笑至今的同蒲铁路。对外,他长期奉行“反蒋联蒋、反共联共”的政策,为的是确保自己在山西的利益。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故伎重演,一方面积极准备抗日,组织了“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实际是由共产党领导),建立“抗日决死纵队”,一方面又秘密勾结侵华日军,谋求一己私利。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这是“在三个鸡蛋上跳舞,哪个鸡蛋也不能踩破”。
抗战胜利后,他积极参加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共内战,在山西大肆推行以清洗共产党为目的的“三自传训”。1949年3月,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阎锡山逃离太原,同年5月在广州就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1960年病逝于台北。
参考资料 /view/14458.htm?fr=ala0。
《财经国家周刊》:在民国一众赳赳武夫中,阎锡山却出人意料地对工业建设、货币政策、财税体系乃至整个经济运行规律有深入而切实的把握。在他几近40年的全盘掌控下,山西这样一个无论地理方位和资源禀赋都毫无优势的内陆省份,在整个民国时代的满目疮痍之中保持相对的富庶、平静,可谓是全盘失败的民国经济财政史上一丝微弱的亮色。
凤凰网:阎锡山识时务,也擅长打小算盘,他的一举一动不但牵动着政局,还引发了种种争议,他拥护蒋介石,却也反过蒋,他围剿红军,却又和八路军联合抗日,他投身抗战,可是也小心避免得罪日本人。对于家乡山西的发展规划,阎锡山亲力亲为,不遗余力,他搞水利,推广蚕桑,发展教育,还建起太原兵工厂和火药厂,山西从贫瘠的农村蜕变成为进步的模范省。
阎锡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字百川、伯川,号龙池,汉族,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生,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协军校,同盟会员,组织与领导了太原辛亥起义。
民国时期,阎锡山历任山西省都督、督军、省长、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太原绥靖公署主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兼国防部长。 奉行“中庸哲学”的阎锡山,从辛亥革命开始统治山西达38年之久。
阎锡山解放前夕去台湾,1960年5月23日病逝台北,终年77岁。葬于七星区阳明山。
阎锡山的后代都没有从政。
他的四子阎志敏、五子阎志惠也在国民党败退台湾前去了美国。临行前,阎锡山说:“我负山西责任时,你祖父说我,要知道你要负这么大的责任,我一定教你背几回炭,掏几回厕所,你才知道生活的困难和工作的艰苦,处理民事才有标准。
你们生长在衙门里,不知道生活的困难、工作的艰苦,没碰过钉子,没挨过骂,完全同一般平民的精神环境脱离了,这可以说是你们做事进步上的一大障碍,也是你们前途上的一大损失。”他送给两个儿子16个字:“轻财重义,讷言敏行,俭己厚人,恭己恕人”。
阎锡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字百川、伯川,号龙池,汉族,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生,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协军校,同盟会员,组织与领导了太原辛亥起义。
民国时期,阎锡山历任山西省都督、督军、省长、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太原绥靖公署主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兼国防部长。奉行“中庸哲学”的阎锡山,从辛亥革命开始统治山西达38年之久。
阎锡山解放前夕去台湾,1960年5月23日病逝台北,终年77岁。葬于七星区阳明山。
1960年1月,《三百年的中国》一书终于完稿。阎锡山又雄心勃勃,开始研究《二十五史》及《十三经》。
这一年的5月2日,阎锡山忽然腹泻,第二天起床便发现腿部浮肿。经过医生治疗,身体很快康复。可是到了5月10日,阎早上起床后又感到不适,遂请医生来家治疗。第二天半夜,开始气喘。医生诊断为感冒转气管炎,建议入院治疗。这时,台大医院内科主任蔡锡琴赶到,诊断为急性肺炎合并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病情已十分严重。
5月23日上午,阎锡山被送进医院抢救。到下午1时30分,阎病情加重,大口喘气,不久心脏便停止跳动。虽经医生大力抢救,但最终回天乏术,宣告不治身亡。时年78岁。
阎锡山死前,曾嘱其家属七点:
1.一切宜简,不宜奢;
2.来宾送来的挽联可收,但不得收挽幛;
3.灵前供无花之花木;
4.死后早日出殡,不要久停;
5.不要过于悲痛,放声大哭;
6.墓碑刻上他的日记第100段和第128段;
7.7日之内,每天早晚各读他的《补心灵》一遍。
家属将他的日记打开,找到了第100段和第128段,只见上面分别写着:
“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为做事之顺道,多少好事,因礼不周,言不逊,信不孚,致生障碍者,比比皆是。”
“突如其来之事,必有隐情,惟隐情审真不易,审不真必吃其亏。但此等隐情,不会是道理,一定是利害,应根据对方的利害,就现求隐,即可判之。”
阎锡山死后,台湾当局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葬礼由何应钦主持,蒋介石亲临致祭,并送一块匾额,上写“怆怀耆勋”。
阎锡山的墓地就选在他生前居住的菁山草庐之后。这里茂林修竹,远山如屏,淡水、基隆两条河流左右萦绕,山下的台北市历历在目。
阎生前,曾自作挽联数幅,嘱其家属在他死后,贴在他的墓地。其中有一副挽联上写道:“有大需要时来,始能成大事业;无大把握而去,终难得大机缘”。
阎锡山一生积极反共,据说在死前,还痛惜自己不能追随蒋介石“回大陆去,而深感遗憾”。他一生从政从军,得意的时候少,不得意的时候多。这副挽联,就是他临死前的心境表露和无可奈何的哀叹。
--摘自《国民党去台高官》
阎锡山的大夫人徐竹青(1883—1970),五台县大建安村人,1897年与阎结婚,一生没有生育,随阎去了台湾,1970年3月21日病逝于台北。
二夫人徐兰森(1901—1948),本姓许,大同人,1914年1月15日与阎结婚,1948年2月9日病逝于太原。徐兰森生有五子:阎志恭(长子)、阎志宽(次子)、阎志信(三子)、阎志敏(四子)、阎志惠(五子)。
阎志恭(字敬斋)和阎志信(字实斋)在幼年时夭折。 阎志宽,字子尚,生于1919年,妻子赵秀金,徐沟县赵家堡村人,毕业于太原光华女子中学。
赵秀金人才出众,天资超群,阎志宽一见倾心,阎锡山夫妇于是托人作媒,无奈赵家不情愿攀高附贵,阎家费了一番周折后,赵家才答应这门亲事。1933年赵秀金与阎志宽结婚,婚礼在五台县河边村“上将军府”举行,张灯结彩,十几班鼓乐,十分排场。
后来又在太原正大饭店招待军政人员。抗战初期阎志宽夫妇避居四川灌县,志宽患“羊羔疯”,1940年死于四川阎建居室。
留有一子一女,子名树楹,女名树榕。1942年赵秀金和两个孩子来到吉县克难坡阎锡山所在地。
阎锡山极为钟爱树楹、树榕,视如掌上明珠,闲暇时,常常让孩子们依偎在左右,对他们的作文、描仿,常叫人拿来,亲自批改。阎树楹10来岁时死于太原。
1948年夏赵秀金携女儿阎树榕来到上海,1949年4月去了台湾,后移民美国。阎树榕退休前在纽约柯达公司工作,任公司科级职员。
上世纪90年代初,曾随美国旅游团到北京等地旅游。 阎志敏,字功甫,生于1926年3月7日,自幼聪颖过人,曾自学装制无线电收音机。
1946年与太原裴涧泉(即裴清源)之女裴彬结婚,裴彬毕业于辅仁大学,其父曾任日伪山西省教育厅厅长,伪省长公署厅长。日本投降后,因汉奸罪入狱,后保释就医在外,不久病死。
1948年阎志敏夫妇离开太原,来到上海住入南京西路静安新村10号。1948年底夫妻俩一起去美国读书。
阎锡山在山西时专营国外贸易的同记公司,最初是和德国人合作经营,资金雄厚,获利亦多,将资金迁台后,传言大部分转往美国,由阎志敏全权负责。阎志敏在美国取得电机数学硕士后,即入IBM公司钻研电视制造,后又研制电脑及太空卫星通讯等高科技工程。
退休后与裴彬隐居纽约上州,安享田园生活,并继续钻研无线电机。裴彬为教育硕士,在当地中学任教四十余年。
阎志敏于2010年3月16日因心脏病突发在纽约上州去世。 阎志敏有一子名阎大有,耶鲁大学学士、宾州大学法律博士。
1975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在新泽西州卡普梅郡的法庭当过一段职员,之后在纽约、亚拉巴马、伊利诺依等地专门从事为低收入人群提供法律援助的工作。1987年以来,在芝加哥法律援助基金会担任破产律师方面的负责人。
该基金会是一个非盈利机构,专门为芝加哥地区的贫困人口免费提供法律援助。阎大有是美国破产律师协会会员、美国破产研究院会员,写过大量关于破产方面的文章,曾参与《破产法律指南》一书的撰写,并应邀到美国国家消费者保护协会和亚拉巴马司法学院等进行演讲。
阎志惠,字怀之,生于1927年9月13日(阴历八月初八)自幼聪颖过人,英俊潇洒,身材精干。1948年夏,太原被解放军围困,阎志惠同家人离开太原,来到上海。
阎锡山很想让他学习军事,与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关麟征说妥,让他入陆军军官学校(成都)学习。1948年底阎志惠辍学由成都又来到上海。
1949年4月,阎志惠去了台湾,后赴日经商。山西贸易公司迁台后更名为玉华公司,专营对日贸易,在日本设有联号——东亚株式会社,阎志惠任东亚株式会社社长。
阎志惠与二哥志宽的遗孀赵秀金女士结为夫妻,生女树枋,子树楠,后全家辗转移民美国,住在新泽西州,后来又迁居加州。由于阎志惠同赵秀金的婚事遭到阎锡山的激烈反对,所以结婚后,阎锡山在经济上并没有帮助和支持过他们。
阎志惠到了美国以后,曾到巴西开过小酒吧,后又到纽约一家保险公司任职,退休后,开了一家小商店,经营各种贺卡。子女成人后,女嫁儿娶,各有一儿一女。
赵秀金去逝后,阎志惠与周谨予女士生活在一起。周谨予抗战时曾在重庆中国国际电台任职。
1951年以“黎明”之名,前往日本“联合国军中之声”电台,担任朝鲜战争时期的“心战”播音工作。两人在那时相识,不过当时两人已各有家室。
周谨予的丈夫金无怠1986年过世后,阎志惠的妻子赵秀金也已去世。两位老人从此走到一起,虽无名份,但携手度过了人生的最后25年。
阎志惠从不利用其显赫家世为自己谋私利,北加州的山西人对他非常尊重。中国官方曾派人和他联络,邀请他回大陆访问,他不为所动。
上世纪90年代初,阎志惠在周谨予的陪同下一起回中国,访问老家山西,在太原作短暂停留后,前往定襄县河边村(原属五台县)阎锡山故居。他们没有惊动任何人,买了两张门票,以普通游客的身份参观了一遍阎锡山故居,看到当地政府把故居修缮的很好,十分高兴。
这是阎志惠在山西唯一的一次寻根之旅。阎志惠因心脏病住院,于2011年3月25日在加州病逝。
周谨予逝于2011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