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水 正文

广西北流风水宝地

1.北流的民间传说400字作文

题目:《北流的民间传说》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北流的民间传说,这个传说是关于望夫山的。

古时勾漏山下劲塘村有个19岁的赵姓青年,自小父母双亡,生活孤苦,因是“立春”生的,名叫春哥。附近石屋村有个开杂货店的寡妇,女儿是“立秋”生的,名叫“秋妹”。一天黑夜,秋妹家被强盗抢劫一空,母女连夜出逃,幸得春哥相救,寡母便把女儿嫁给春哥。成婚后小俩口勤耕苦种,生活美满幸福。

秋妹长得非常美丽,有个财主垂涎三尺,先是想用金钱雇秋妹到其家当佣工,被识破阴谋,遭到拒绝;后又诬告春哥挖井、种庄稼破坏他家风水,勾结官府把春哥捉去充军,送到远远的北方去打仗。秋妹母亲被活活气死,秋妹更是哭得死去活来。那时“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穷人哪里有讲理的地方?她只有日日夜夜爬到石山顶上啼哭,张望丈夫回来。那财主自以为得计,装着狐狸哭鸡丑相,拿了米饭肉菜上山,劝说秋妹到他家去,说什么到了他家住的是高楼大厦,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秋妹气极了,拿起送来的饭菜向他脸上打去,那财主仍象饿狼似的向秋妹扑来。顿时天昏地黑,飞沙走石,霹雳一声,那财主被雷击死。惊呆的秋妹也变成了一尊石像,永远遥望北方。这座山以后就叫“望夫山”。

后人作诗赞美秋妹对爱情的无比忠贞。诗曰:

石变佳人在路旁,天为罗帐地为床。

日为宝镜朝朝照,月是明灯夜夜光。

千载未梳龙凤髻,万年不嫁绿衣郎。

2.广西北流市有什么名人 谚语 歇后语 民歌民谣 神话传说

侬智高(1025-1055),反宋起义将领,“大南国”皇帝,广源州(今南宁)人。

瓦氏夫人(1498~1557), 明代抗倭英雄,广西归州(今靖西县)人。

蒋 冕(1462~1532),明朝大学士、内阁首辅,广西全州人。

石涛(1641~约1718),清初著名画家,广西桂林人。

陈宏谋(1696~1771),清朝大学士、理学家,广西临桂人。

郑献甫(1801-1872),清代著名学者,广西象州人。

韦昌辉(1823-1856年),太平天国“北王”,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人。

萧朝贵(?—1852.9.12),太平天国开国功臣和杰出将领,广西武宣县东乡人。

石达开(1831~1863),太平天国军事统帅之一,广西贵县人。

李秀成(1823-1864),太平天国后期主将,广西藤县人。

陈玉成(1837~1862),太平天国后期主将,广西藤县人。

秦日纲 (约1821—1856),太平天国将领,广西桂平人。

刘永福(1837-1917),清末黑旗军首领、抗法抗日名将,广西上思人。

冯子材(1818.7.29~1903.9.18),清代抗法名将,广西钦州人。

岑毓英(1829-1889),清代抗法民族英雄,广西西林人。

唐景崧(1841~1903),清末台湾巡抚、台湾民主国大总统、首创桂剧,字维卿。广西灌阳人。

况周颐(1859~1926),清季词人,广西桂林人。

岑春煊(1861年-1933年),清末民初中国政治家,广西西林人。

3.龙头地是什么

"龙头地"的传说 南夏口村西北角有一块地叫"龙头地"。相传,漫地洪荒的时候,蛟龙入海路过此地,龙尾一摆留下了一个大弯,形成了一个河圈,并成了一块"风水宝地",老人们说这里能出"一斗米"的官。济水北流至此又折东而去。

明洪武二年,许姓人家迁来定居后,相继又有孙、鞠、徐三姓人家迁来。杂姓相聚和睦相处,男耕女织,辛勤劳作。他们日子虽苦,但也苦中有乐。据说明代中叶时,村里来了两位"风水"先生,南方人氏,说话叽叽喳喳像鸟叫,大伙暗地里称他们为"南方蛮子"。这俩风水先生手拿罗盘,说他们能择阴阳宅,前知三百年,后知五百载。当他俩来到村西北角河圈处,看到济水河边那楞粗的柳树、杨树时,就对正在河边干活的庄户人说:"这个地方风水好,可是河中有一怪兽,若不毁了它,你们村里人灾疫不断,读书人也做不了官……。"当时,村里没几个识字的人,也弄不清这是咋回事。这俩阴阳先生又说:快把大伙招呼来,挖河泥挑出怪兽。"据说那年干旱严重,河已干涸,河底龟裂,惟有此处河泥湿漉漉的。大伙不知道这是风水先生的阴谋,就照他们的话去做了。众人挖了一天河泥,累了个半死,日落时想回家,这俩先生又对大伙说:"把锨插进河里,别让怪兽跑掉。怪兽一跑,你们可就大难临头啦!"村里人相信他们也就听他们的话,随手将锨插进了河里。第二天一大早,俩先生又来招呼大伙去挖河泥。可大伙来到河边一瞅,河筒子里渗出的水全成了血红色。俩风水先生见状得意地说:"这回怪兽已死,你们可以安稳过日子了,永享太平!"

事后,大伙觉得这事蹊跷,就暗中叮嘱附近村里的店家:要多留神"南方蛮子"的动向,探听一下他们都说些啥话。后来,有人得知这俩风水术士是专门到北方来"赶风水"的。赶不走的风水,他们就破坏"风脉"。由此,济水两岸的百姓却遭了殃,"宝地"全被破坏了。南夏口的这块"龙头地"风脉被破,"龙头"被切下了,从此变成了一块死地。

每当说起这个传说故事,村中百姓都懊悔不已。

4.古代帝王陵墓为什么依山傍水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兴起了依山造陵的观念。后来人们选择墓地又特点重视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立冢安坟,须籍来山去水。”(见《大汉原陵秘葬经》)依山傍水被古人视作最佳风水宝地。至于这个观念始于何时,无从考起。应该说秦始皇陵是“依山傍水”造陵的典范。秦始皇陵园南依骊山,北临渭水,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然而在秦始皇陵的东侧也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鱼池水。按《水经注》记载:“水出骊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经始皇冢北。”可见鱼池水原来是出自骊山东北,水由南向北流。后来修建秦始皇陵时,在陵园西南侧修筑了一条东西向的大坝,坝长1000余米,一般宽40多米,最宽处达70余米,残高2至8米,它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五岭遗址。正是这条大坝将原来出自骊东北的鱼池水改为西北流,绕秦始皇陵东北而过。此外,在陵园东侧,在川流不息的温泉水经过。据《水经注》记载:“在鱼池水西南有温泉水,世以疗疾”。《三秦记》曰:“郦山西北有温泉。”可见当年的温泉与西北的鱼池水相对应。由此不难发现秦始皇陵的风水特点是,南面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依山环水”不正是秦始皇陵特意选择的风水宝地吗?

秦代“依山环水”的造陵观念对后代建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汉帝陵如高祖长陵、文帝霸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等就是仿效秦始皇陵“依山环水”的风水思想选择的。以后历代陵墓基本上继承了这个建陵思想。

广西北流风水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