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客气地说,这是一句玩语言游戏的话。
在“风水”一词还没有 “风靡”世界的时候,我国的大学里面早就在讲解“中国建筑文化”的课程,那时也没有什么“建筑风水”的提法。如果根据《葬书》对“风水” 的定义,在讲解中国建筑时除非提及皇帝陵墓或百姓坟头,否则就不会提 及“风水”概念。
只有当“风水”概念的外延无限扩大之后,有的学者方提出了 “建筑风水”的命题,把诸如故宫的建筑等内容归入了“建筑风 水”的行列。我们不能本末倒置地鼓吹“建筑风水”,似乎不能说“建筑 风水文化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话。
比如,故宫的建筑早就属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就有所讲解,只 不过后来给它冠以了“风水”的名堂而已。
如果能够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某一部分“申遗”,进而成功,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兴高采烈的事。
谈到“风水”申遗,大概是对日本、韩国的“申遗”传闻有所焦虑的缘故。最近“风水”申遗的呼声又高涨起来,这是因为有一位领导讲过这样 的话:“在2010年6月2日,很多项目是不是可以确定为国家级的名录,都在专家的研究之中。
对一些民间信仰的项目,包括风水等,应做一些深 入的研究。”对于“风水文化”的内涵和性质方面的界定,的确“应做一些深入的 研究”。
试问,当前有多少这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在作“深入的研究”?有谁清楚应该把“风水文化”的哪些内容进行“申遗”?否则,总不能单单用 “风水”二字申遗吧?已故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朱伯崑先生早就说过:“我国的风水文化里 面,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既然如此,谁人分清楚了风水文化里面的精华和糟粕?据我所知,现在极力呼吁“风水”申遗的人士里面,几乎还没有 人在老老实实地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在我看来,咄咄逼人,空喊“申遗”是不必要的,也是不明智的。就 像真正能够扑倒盗贼的藏獒,是不露齿的。
我国古代有“示拙”的说教,城墙砌好了,故意留一角;衣服做好 了,故意留一袖口不缝;房屋盖好了,故意在外墙涂上污泥。 不过分追求完美,符合“亢龙有悔”之道,也符合损益之道。
古语说得好:“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有些韩国的青年人好在网络上 面搞怪,一会儿说我国某某大人物是“韩国人”,一会儿说中医技术是韩国发明的。
诚然,网络是一个自由言论的空间,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在上 面说一些没有根据的话,不论他是什么国籍的。 我们读《史记》知道,周武王时“封箕子朝鲜”;《朝鲜传》记:“朝 鲜王满。
按,满姓卫氏,朝鲜自周封箕子后传四十余世,至朝鲜侯准始称王。汉初其国大乱,燕人卫满击破准而自王。”
历史早已说话了。有关“风水”的申遗工作,倘若联合国批准了韩国的“申遗”,将会 如同“端午节”已经被韩国“申遗”一样,其文化并不具有“屈原”、“粽子”、“龙舟”等内涵,并不影响中国的申遗工作。
而影响中国申遗工 作的关键,恰恰在于我们自己是否已经准备好了。
风水申遗定性正名问题 风水要申遗首先在弄明白的就是它的定性问题。
现代中国人给风水学冠有很多的名称,反对它的有:四旧、迷信、文化糟粕、封建思潮、唯心论、骗术、伪文化、伪科学等;支持它的有:科学、准科学、潜科学、玄学、神秘学、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经验文化、国粹等。受风水影响几千年的中国人,却还都不知道它是什么,它真正的内涵是什么,它对于中华民族意味着什么,它对人类的作用是什么,否定它与肯定它的两大阵营还在激烈地争论它的真伪与去留。
理论整合问题 中国风水学门派众多,理论各异。古籍中唯有“钦定协记辨方”一书由清朝乾隆钦点为官方首肯,其余古著,均为一些文人官员或遗贤术士所著,所以精华与糟粕共存,经典与粗俗同在,而且各书各派的方法与理论甚至相反相悖,使后人莫衷一是。
而事实上也确有很多混乱怪僻且无用有害的内容。我们理应把它们梳理,实践中有用的东西进行开发,无用的或有害的进行分析,纠正。
未知的,保留,以留待后人研究。 科学论证问题 古今风水师上山临穴,是靠眼睛来定形,用罗盘来定向,看到的是山水方位表象,推出的是吉凶体咎结果,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只能用五行八卦的理论来推敲,来论证。
而经古人的长期经验积累,总结的这一系列神秘的实用理论,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已经是很了不起的发现与创造。时至科学昌明的今天,如果还用这套以积累经验的方法来检验与发展风水学,显然不合时宜。
因为政府的禁止,意识形态的不容,长期左倾思潮的影响,人们的怀疑,文人学者的无知,科学家的不屑一顾,使这一实用价值极高的传统学术还停留在几百年前的水平上,岂不悲哉。事实上,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最起码有很多是可借鉴,可供启发的东西,并且很多是无价之宝,有待人探究的奥秘。
中外科学家在易经里发现不少秘密就是明证。因为风水学一直无人做科学的论证,人们仅凭自己的想当然,认为它是迷信,这并不为怪,奇怪的是当今很多中国的文化精英与科学栋梁,把祖宗留下的这一国粹,当做糟粕与垃圾,这是令人非常痛心的事。
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 现在的高级文人学者科学家,很少人去研究风水,再加上政府禁止印刷发行风水学古典今著,高等学府不设风水专业课程,学生难以接触这门学术,而社会上一些靠风水学谋生者,其理论知识或从祖传,或从些许书本,或从口授,或从实践,大都未接受高等教育,更未接受专业培训,连买几本风水书籍,也只能从书摊中买盗版书,同行之间大都老死不相往来,无法交流促进,所以无法提高理论水平与实用水平。论断时头头是道,问其科学原理,却无言以对,只能故弄玄虚。
创新问题 古人论阴阳宅,是以坟场墓穴,草棚土墙,青砖瓦房,官衙宫殿为设计对象,今天的钢筋水泥,高层建筑,古代是没有的,所以很多理论已不适用于今天,现在的风水师遇到这类问题,只能在古论中去类推演申,因此这就需要现代人把风水理论进行创新,与时俱进,才能更适用人们的需求。风水学创新,是艰难的,这是集体的任务,也是历史的任务。
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科学方法论证,现代工具探索——工具手段方法创新;二是实践经验总结,科学数据积累——规律理论创新。 职业要求问题 “地理先生门前过,留也错,不留也错”“十个先生九个破,一个不破没地做。”
说的就是人们对风水学及风水师的矛盾心理。这不是风水本身的错,是人们不懂风水,无法识别风水师知识水平技术高低的结果。
自古以来风水师知识多为自学,操守均靠自律,水平全靠自吹,职称全都自封,无人为风水师评定学术高低,无人为风水师设立道德标准,行为规范。这是中国风水学中一大缺憾。
知识普及问题 中国风水学自古以来都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民间九流就有“一流士(教师)、二流医、三流堪舆四流推(算命)、五流丹青(画)六相士、七僧八道九轻骑(戏)”之说。风水师排为第三,可见风水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可见风水学之难学难懂难用。
如无一定的古文知识,明师正传,不经长期磨练,是很难洞察它的奥妙的。古文艰涩难懂,有的故弄玄虚,有的如读天书,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后脑。
知识传承与人才缺失问题 因为政府的不提倡,文革期间的禁止与打击,只有一些有师承的风水师偷偷摸摸地被人请来看看风水,所以中间有几十年的知识实践断层,现在社会上有一定功底的风水师已寥寥无几。而现在虽然学术多元,可成定局,但还是有很多人瞻前顾后,不肯涉足,不屑此业。
而民间研习风水者的理论,大都是由祖传口授笔抄目看而来。而各派之间门户林立,互不相容,“十步留一步,以防徒弟打师傅”象中华武术一样有很多经验、秘术,流失于民间。
政府作为问题 风水学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深深扎根于民众的灵魂中,有人要想把它排挤、杜绝、禁止、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为什么不引导它、规范它呢?现在因政府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学术多元的宽松,民间操风水学而谋生者也一哄而上,因而更加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这只会使风水学更入歧途,更为有害,更难前进。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由国家出面,学术界牵。
“假风水”是相对“真风水”而存在的。
所以,如果说什么是 “假风水”,那么就应该知道什么是“真风水”。如果不知道什么是“真风水”,那么也就不知道什么是“假风水”。
这如同“伪科学”的提法一样, 都是先把一切都纳入“风水”之中,然后再去甄别其“真假”。 实际上, 根本不需要这种烦琐的提法◦“科学”就是科学,非科学的东西不能称之 为“科学”。
同样,“风水”就是风水,与“风水”无关的东西不能称之为“风水”。所以,“假风水”的提法就告诉我们,一些与“风水”无关 的东西不能冠以“风水”的名堂。
当前,“风水” 一词的确风靡天下。 所有冠以“风水”名堂的东西里, 有些学问早于“风水”概念而存在,有些学问是从西方传入的,有些学问则是东西合璧的。
如果给“风水”概念一个严格的界定,那么只有《葬 书》里面的定义是最准确的,而其他则都属于“假风水”的范畴。如果考 虑“风水”概念的外延情况,则现在似乎无法甄别什么属于“假风水”的范畴。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现在的“风水文化”还在发展演变之中,还没 有上升到“风水学”的高度。
申遗初稿:风水是一门科学 “风水是一门科学,不是迷信。”
这是上海风水申遗报告初稿开篇的第一句话。张良仁昨天透露,正式稿下周就将完成,风水申遗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作为上海生活美学学会这一民间组织的负责人,张良仁现在的办公地点位于上海闸北区的一所居民楼内,房间狭小而凌乱。办公室里找不出任何与文化遗产有关的物件。
不过,虽然条件简陋,但张良仁却称,复旦、华师大等沪上高校的人文学者都在支持他的工作。而最初提出要拿风水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议,也正是他和这些学者们讨论的成果。
在张良仁等人看来,风水和端午节,乃至昆曲一样,都拥有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格。风水申遗的初稿中明确写道: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倡导“天人合一”的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说。
在该稿中,甚至把风水上升到了是“一门科学”的高度,认为“风水在建筑选址上实际是一门地质、地形、地貌选择的科学”。 “年纪轻的人不懂风水,年纪大的人不敢提。”
谈及替风水申遗后的处境,张良仁坦言,他个人要面临很大的压力。原因就是在人们传统观念里,风水总是跟封建迷信联系在一起,挖掘和宣传风水,无异于是在宣传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