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67--1283年,历时16年,建成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元大都。设计者是伟大的水力学家郭守敬和他的老师刘秉忠,这两个人既精通天文、地利、也精通历算和水利,更重要的是他们都精通易学。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全国之后,他问刘秉忠何处可以建都?刘秉忠说元上都建都国运祚 短,燕京建都则国祚远。刘秉忠曾经建议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更名为“大元”,这就是元王朝由来。
我们现在看到的北京故宫是明代的北京城,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改建(如上图),其中最根本也就是最关键的改建,是将大都城的北城墙 向南缩进了五华里,同时将大内皇城(明紫禁城)也相应南移。这个改变让明北京城和元大都城相比,在风水上发生了改变,使城市的立即点即中心点发生了改变。
北京故宫由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开始建设,到明代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这个时间段中间发生了一个风水学上重大的事件——明十三陵的修建。
永乐五年,徐皇后病故,朱棣命礼部尚书赵羾在全国范围内寻找风水大师。
最后,由江西派风水大师廖均卿,被委以重任。廖均卿与曾从政奉明成祖朱棣诏,在北京昌平地区修建明朝陵寝,并负责故宫紫禁城的风水布局。
廖均卿是江西三僚人,是杨曾廖的风水传人,以至于明朝历代皇帝都以三僚风水师为御用风水师。
故宫这样宏伟的建筑,如果浩大的工程,由谁负责设计?又是谁主持施工的?这的确是个历史谜团,难倒不少老北京人。
因为故宫的建筑上没有如现代建筑那样明确地刻上此建筑物建于何年,由何人设计等字样。目前大多数人都认为故宫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匠师,姓蒯名祥,人称蒯鲁班的人设计的。
但是,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古建部高级工程师、年近古稀的于倬云先生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曾经参加建造南京宫殿的蒯祥是故宫的设计者这个说法不确切,其实,蒯祥只是故宫的施工主持人,故宫真正的设计人应该是名不见经传的蔡信。
永乐15年紫禁城宫殿开始进入大规模施工高潮时,蒯祥才随朱棣从南京来到北京,开始主持宫殿的施工,而在此之前,蔡信已主持故宫和北京城的规划、设计和建造了。
故宫的设计者蒯祥 明成祖朱棣夺得王位后,决定迁都北京。
永乐十五年(1417),有巧木匠之称的蒯祥设计并领导营建北京宫殿建筑群。当由蒯祥具体负责设计与组织施工的承天门(清初改为天安门)建筑一完工,人们都纷纷称颂:“这位蒯木匠简直就是当年的鲁班再世!”后蒯祥被封为工部侍郎,食从一品俸。
相传在建造故宫三大殿 时,缅甸国向明王朝进贡了一根巨木,永乐皇帝下令将其制成大殿的门槛。一木匠不留心误锯短了一尺多,那个木匠吓得脸色煞白。
蒯祥看了,叫那个木匠索性再锯短一尺多,在门槛的两端雕琢了两个龙头,再在边上各镶上一颗珠子,用活络榫头装卸。后来皇帝见了十分高兴,大加赞赏。
这就是蒯祥创新发明的“金刚腿。
北京故宫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而且当时皇上是在全国征召的能工巧匠,技艺高超者不独蒯祥一人,更何况,在营建的过程中曾先后涌现出许多的著名工匠。除工于设计的蔡信、瓦工出身的杨青(官至工部侍郎)外,还有与蒯祥同时代的著名雕刻石匠陆祥等人。有人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在宫殿初建的阶段,蔡、杨二人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只不过他们当时都是年事已高,而蒯祥正值壮年,又工于计算和绘画,在蔡信、杨青去世以后,大量的皇家工程都由蒯祥来主持。
南京故宫,又称明故宫、南京紫禁城,是北京故宫的蓝本,明朝初期的皇宫,在今中山路南北两侧,明太祖朱元璋攻取集庆(南京)后,改集庆路为应天府。朱元璋为做皇帝,“命刘基等卜地定作新宫”,最终选定这块地当“钟阜龙蟠”、“帝王之宅”的风水宝地。相传朱元璋征发军民工匠20多万人,填燕雀湖“改筑新城”。工程始于公元1366年,历时一年建成,壮丽巍峨,盛极一时。
台北故宫始建于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1965年落成,台湾故宫博物院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1966年启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后改为“国立故宫博物院”。
沈阳故宫,位于沈阳市沈河区。史称盛京皇宫,始建于1625年,是后金和清初的皇宫,占地约6万平方米。
韩国故宫—景福宫 景福宫是朝鲜王朝(1392~1910年)时期韩国首尔(汉城)的五大宫之一,也是朝鲜王朝的正宫,它是朝鲜王朝的始祖——太祖李成桂(1392~1398年在位)于1395年将原来高丽的首都迁移时建造的新王朝的宫殿
为了压制元朝,明紫禁城在元皇宫延春阁上堆土形成了煤山(今景山公园)。
该山是全城的制高点,正好位于全城的中轴线上,紫禁城修建了护城河,形成了金水环绕的格局。人为地为紫禁城制造出了背山环水的风水格局。
就星象而言,北京处于东北方,是北斗星在大地的投影。北斗星是天上的中心,北京自然也就是天下的中心,因而紫禁城按照中轴线严格地规划宫殿。
其中奉天殿(今太和殿)处于正中,比其他宫殿高,是天子举行大典、接受朝贺的地方;而华盖殿(今中和殿)、谨身殿(今保和殿)及后寝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都处于轴线上。紫禁城内的其他宫殿则左右东西地对称排列:外为朝廷之所,文华殿居左,武英殿居右;后是安寝之宫,端本宫(即太子宫寝)居东,后宫局西。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 营建原则建造,其前半部分为外廷,是皇帝朝政场所。
建筑庄严、宏伟, 特别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大殿,建筑在8米高的三层汉白玉石 阶上,以显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威严。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 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不这样不足以显示皇帝的威严,不足以震慑 天下。
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科举考试的一至三名分别 称状元、榜眼和探花。 北京故宫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用30万 民工,共建了 14年,据说有房屋9 999间半。
如果从天安门算起到故宫北门,南北长近3 000米,规模之大, 令人难以想象。 难怪有外宾参观后感叹道:“一个人怎么能住这么大的 房子!”故宫,以其完美的造型,至高无上的荣誉,而为全世界所熟悉。
究 竟是谁设计了这座永垂史册的经典建筑呢?这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而且是个历史谜团,曾经有不少人考察过。 因为故宫在建筑时没有像现代建筑那样明确地刻上此建筑建于何年,何 人设计,何人主持施工,等等。
最近,随着若干珍贵史料的发掘和公幵,故宫设计者蒯祥的名字开始真正为世人所了解。 今天苏州吴县市胥口镇渔帆村,就是一代建筑宗师蒯祥的故里。
这 里南望浩渺的东太湖,北倚青葱的渔洋山,正所谓人杰地灵。至今渔帆 村仍有许多蒯祥的后裔。
蒯祥墓附设石兽、山门、纪念馆等建筑,庄严 而肃穆。 从蒯祥墓碑铭可知,蒯祥为吴县香山人(即今胥口镇),生于1398年, 卒于1481年,字廷瑞,是北京故宫、五府六部衙署、长陵等建筑的营造者。
洪武初年(大约1380年前后),朱元璋征召20多万民夫营建南京 城,少年蒯祥很可能也参加了南京城的营建工作,这为他后来设计故 宫积累了经验。 蒯祥参与设计故宫是历史的机遇。
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棣决 定营建北京,从江苏征募了大批能工巧匠前往。蒯祥不到40岁,正当 壮年,技艺高超,因而被任命为“营缮所丞”,相当于今天的设计师兼 工程师和施工员。
蒯祥设计了三大殿、天安门等一批重要的皇宫建筑,一时声名鹊起, 皇帝也每每以“活鲁班”呼之。 《康熙吴县志》记载:蒯祥能“以两手握笔画龙,合之如一”,“宫 中有所修缮……祥略用准度,若不经意,既成,以置原所,不差毫厘”, 并且对皇帝的意思领会颇深,他深得器重,后来升任工程部侍郎,食从 一品俸考,蒯祥曾读过几年私塾,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而他的技艺更是 了得,木匠、泥匠、石匠、漆匠、竹匠,五匠全能。
在吴县,关于蒯祥 的民间传说有很多,其中心总离不了蒯祥如何的鬼斧神工。在南京博物院珍藏的《明宫城图》,还十分难得地保留了蒯祥的画 像。
他一副红袍官人打扮,身后是富丽的紫禁城建筑。该画一共有两幅, 另一幅藏于北京故宫,像旁有“工部侍郎蒯祥”字样。
历史学家顾额刚 考证说,有题字的画是献给皇帝的,不题字的画是留给子孙的。有人由此断定,蒯祥就是故宫的总设计师。
不过,也有人提出蒯祥是故宫的设计者这个说法不确切,认为蒯祥 只是故宫的施工主持人,故宫真正的设计人应该是名不见经传的蔡信。 永乐十五年(1417年),紫禁城宫殿开始进人大规模施工高潮时,蒯祥 才随朱棣从南京来到北京,开始主持宫殿的施工。
与蔡信同时负责故宫工程的还有瓦匠出身的杨青、石匠出身的陆祥, 其后有木匠蒯祥、郭文英、徐果。 可见,故宫应该是集中了一大批能工 巧匠的智慧的结晶,而蒯祥无疑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故宫由风水大师廖均卿负责风水布局,古代建筑大师蒯祥负责设计。
双剑合并,强强联手。
——
北京故宫的建造,由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开始建设,到明代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这个时间段中间发生了一个中国风水学上重大的事件——明十三陵的修建。
永乐五年,徐皇后病故,朱棣命礼部尚书赵羾在全国范围内寻找风水大师。
最后,由江西派风水大师廖均卿,被委以重任。廖均卿与曾从政奉明成祖朱棣诏,在北京昌平地区修建明朝陵寝,并负责故宫紫禁城的风水布局。
廖均卿是江西三僚人,是杨曾廖的风水传人。从廖均卿后,明朝历代皇帝都以三僚风水师为御用风水师。
紫禁城的风水?
这个不懂啊,但是听说是刘伯温选址建造的。
而且北京处处透露着风水的格局。
紫禁城听说原来俯瞰是八臂哪吒的造型(本人是没看出来)
颐和园和昆明湖是个寿桃的形状,有果子有叶子,这个是很容易就看出来的。
现在的奥林匹克公园也就是鸟巢北边,有一片水,水的形状是一条站立起来的龙。
你可以在地图的卫星图上看出来,龙嘴向左,大喷泉的位置就类似是龙嘴。
鸟巢就相当于龙爪子下面踩的珠子,还有安慧里的小区那里也是个圆形。
颐和园万寿山佛香阁,后面有三个佛,听说光绪皇帝在给慈禧盖颐和园的时候,在下面挖出来一个明代皇妃的古墓,准备开棺的时候,棺材上面写着八个大字“你不动我,我不动你”。吓得光绪皇帝没敢动,就又埋了回去,后来找高僧,说要在上面用东西镇压,结果就弄了三个实打实的佛像。如果去过颐和园的朋友一定知道,那三座佛像都是不见光的,而且也不让人拍照。进去之后,就算是大夏天,也会感觉到一丝丝的寒意。这可真不是我胡说,因为我也去过。佛香阁左右两边有两个类似于石塔类的建筑物,听说这是给那个明代皇妃点的长明灯,为了祭祀她,怕她因为压着到时候有怨气,作孽。
还有就是佛香阁后面有一个牌坊,三个门,但是人上不去,也没路。
这个听说也是给那个皇妃留的 ,说希望她早日上天,给留的天门。
个人反正就知道这么多。纯手打,累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