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水 正文

江西三寮风水师

1.三寮为何被称为风水文化名村

三寮位于江西兴国县梅窖镇的山水之中,被人们誉为“堪舆文化的发祥地”、“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地处僻壤的三寮是因为风水大师杨筠松而出名的。杨筠松因救世济贫而被世人称之为救贫仙人,他曾在朝廷掌管灵台地理之事,拜为金紫光禄大夫。唐朝乾符六年,黄巢起义,直捣长安,震惊朝野。杨筠松携带宫廷风水秘笈,从京城逃出,南下辗转至三寮定居。擅长堪舆、天文地理之术的杨筠松发现三寮村的地形构造竟像一个堪舆用的罗盘,盆地中一座石头山上的方位造型也形如罗盘中的指针。于是,漂泊中的杨筠松带着他的两个弟子曾文、廖王禹就在此地搭建了三个茅棚定居下来,三寮也因此得名。从此,杨筠松就在这里授徒著书,创立和传播他的堪舆理论。在他的倡导下,中国民间的风水文化千年不竭地流传且盛行于海内外。

曾、廖两姓子孙也操风水之术世代传承。至明代,曾文的后裔曾从政与廖王禹的后裔廖均卿同时为明成祖朱棣勘测皇陵有功,被封为钦天监灵台博士。举世瞩目的北京十三陵,就是他们两人勘测营建的。曾从政还为万里长城修建九镇军事要塞和北京祈年殿勘址。老死后,永乐皇帝还派遣两名太监护送其灵柩还乡荣葬。至明嘉靖年间,这里又出了廖文政、廖绍定两位有名的风水术士。

三寮,名在风水世家传承不息,也名在它本身山水风光的奇美。很早以前,三寮的廖、曾两姓都拥有各自的风景区——八景。廖姓的“八景”为七星池、九尾杉、御屏帐、活龙脑、和合石、多士石、章罡土、甘泉井。曾姓的“八景”为眠弓岭、罗经石、汾水龙潭、留记珠石、西山晚照、东郭朝云、北浦渔歌、南林晴翠。这里的每一处景致都各有其特色,令来者流连忘返。

在酷似一幅太极图的三寮地形上,两条蜿蜒曲折的溪水平行流淌在阴阳两极之间,溪水流至杨公祠前,则两溪合而为一,形成一条大溪流。最有意思的是,两条溪流的水温不同,村里人把左边水温更冷的那条叫阴溪,水温更热的叫阳溪。

杨公祠建在村中,村人把杨筠松当祖先供奉。祠堂十分壮观,外墙全是青石雕刻,正面墙上刻有杨公著书、出游、进政、考风水等内容的浮雕。下面是风景雕刻,山水楼台、花鸟草木,其工艺精细,让人叹为观止

千年历史,千年文化,千年风景已走入现代,三寮经有识者精心打造,显得古朴,庄重、明丽、洒脱,变得更有风情、更有品位。

希望能够帮到您!

2.中国古代最好的风水师是谁

1、司马头陀 司马头陀根据《江西通志》记载:司马头陀曾学习堪舆之术,历览洪都(今南昌)诸山,钦定佳穴170余处,多有所验。

一日在拜见奉某百丈(即禅宗高僧)时说:我最近在湖南觅得一山,可住一千五百善知识者。百丈问:“老僧可否住得?”答曰:“不可”。

然后指着旁边在座的华林觉说:“此为主人也”后来李景让率众人建庙于此,请朝廷赐号“同庆寺”,此地遂成禅学中心。结果与其预言一样。

其著作有《水法》传世。 司马头陀,为宋哲宗时南康府人,原姓刘名潜,曾任官至司马(掌管军政官名,位在将军之下,参预军事计划),以之代称,头陀则为祖师出世之号。

司马头陀师于地理风水尤为精通,自始至终以之渡世,据记载江西湖广足迹遍?,吉安葬地特多,著作有《地理铁案》、《达僧问答》、《司马水法》等。 又说相传为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其生平不详,《地理人子须知》引用诸名家堪舆书目,载《司马头陀水法》云:(司仙著荆门州马仙观,有台基尚存,即其成道之所也)。

《消遣集地理辨证补》载有(玄关同窍歌)。江西通志谓其名曦,唐时人。

2、杨筠松 杨筠松,名益,字叔茂,号筠松,后人也称为“杨救贫”。窦州人。

生于唐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死于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 杨筠松在地理堪舆学上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可以和孟子在儒学上的地位相当,其所有的著作,均为地理风水上的经典著作,所以杨筠松也被后人尊称为杨公。

三僚曾氏族谱却有关于杨救贫的详细传略:“杨公仙师祖籍山东窦州府,父名淑贤,剩三子,长曰筠翌,次曰筠殡,三曰筠松。杨公仙师名筠松,字益,号救贫,生于大唐中和甲寅三月初八戌时。

幼习诗书,一览无遗,十七岁登科及第,官拜金紫光禄大夫之职,掌管琼林御库。 至四十五岁,因黄巢之乱,志欲归隐山林,偶遇九天玄女,授以天文地理之术。

杨筠松著有《撼龙经》、《疑龙经》、《青囊奥语》、《天玉经》、《都天宝照经》等书。 3、曾文遄 曾文遄,江西宁都崇贤里人(现江西省吉安境内),生于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八四三年),杨筠松之高徒。

撰有《青囊序》《天玉经序》、《阴阳问答》、《寻龙记》、《八分歌》等著作。 曾文遄原是于都肖县(今于都曲洋乡)人,自幼读书,原想通过科举仕进,因逢战乱,隐居在于都县崇贤里黄檀寺读书,不问世事,后偶遇杨筠松先生,羡其学问,遂拜杨公为师,随其学习堪舆术。

杨救贫云游天下,本无意驻足,但曾文遄却想为自己找一块吉壤定居。 有一天,曾文遄发现三僚这个地方不错,就告诉师傅杨救贫说他找到了一个“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凉伞遮荫”地方,如果住下来,子孙可以世代为官。

杨救贫过去一看,果然是一块山环水绕的肥美盆地,盆地中间有一座长条形的石峰,盆地后部有一棵凉伞形的松树,树下是一块圆形巨石。 他告诉曾文遄说:“这里果然是我们堪舆人的世居之地。

你看前有罗经吸石,后有包裹随身,住在这里,子孙世世代代端着罗盘背着包裹出门。” 杨筠松和他的二个弟子一起,在盆地中间搭茅棚居住,他们把茅棚称为“寮”,师徒仨人是三座茅棚,附近的人们就把这里称作“三寮”(现在写作三僚)。

4、赖文俊(赖布衣) 赖文俊江西宁都人,曾文瑞之女婿,世称赖布衣,为江西派第三代传人,根据屈大均《广东新语坟语》记载:“宋有赖布衣者,善相坟地,今广东故家大姓,其始祖二世、三世坟,多赖布衣所定穴位。予宗有其二。

谚曰:族有赖布衣,繁昌必有闻。 赖布衣,原名赖风冈,字文俊,自号布衣子,故也称赖布衣,又号称“先知山人”,江西省定南县凤山冈人。

生于宋徽宗年间(公元1101~1126年间)。九岁即高中秀才。

赖文俊是宋代相地术大师,他的生平事迹很混乱,颇难考证。传说他字太素,处州人,曾在福建的建阳县当过官,喜好相地术,于是弃官浪迹江湖,自号布衣子,世称赖布衣。

赖文俊在福建相地很有名声,《夷坚志》记载:“临川罗彦章酷信风水,有闽中赖先知山人长于水城之学,漂泊无家,一意嗜酒,罗敬爱而延馆之。会丧妻,命卜地,得一处,其穴前小涧水三道,平流,唯第三不长,如子孙他年策试,正可殿前榜眼耳。”

其子邦俊挟十三岁儿在傍,立拊其顶而顾赖曰:“足矣,足矣,若得状元身边过也得。 ”所谓儿者,春伯枢密也,年二十六,廷唱为第二人。

赖先知山人,大概就是赖文俊,如前所述,赖文俊在福建活动,弃官浪游,“先知山人”是他的别号。

3.中国古代最好的风水师有谁

1、司马头陀 司马头陀根据《江西通志》记载:司马头陀曾学习堪舆之术,历览洪都(今南昌)诸山,钦定佳穴170余处,多有所验。

一日在拜见奉某百丈(即禅宗高僧)时说:我最近在湖南觅得一山,可住一千五百善知识者。百丈问:“老僧可否住得?”答曰:“不可”。

然后指着旁边在座的华林觉说:“此为主人也”后来李景让率众人建庙于此,请朝廷赐号“同庆寺”,此地遂成禅学中心。结果与其预言一样。

其著作有《水法》传世。司马头陀,为宋哲宗时南康府人,原姓刘名潜,曾任官至司马(掌管军政官名,位在将军之下,参预军事计划),以之代称,头陀则为祖师出世之号。

司马头陀师于地理风水尤为精通,自始至终以之渡世,据记载江西湖广足迹遍布,吉安葬地特多,著作有《地理铁案》、《达僧问答》、《司马水法》等。 又说相传为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其生平不详,《地理人子须知》引用诸名家堪舆书目,载《司马头陀水法》云:(司仙著荆门州马仙观,有台基尚存,即其成道之所也)。

《消遣集地理辨证补》载有(玄关同窍歌)。江西通志谓其名曦,唐时人。

2、杨筠松 杨筠松,名益,字叔茂,号筠松,后人也称为“杨救贫”。窦州人。

生于唐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死于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杨筠松在地理堪舆学上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可以和孟子在儒学上的地位相当,其所有的著作,均为地理风水上的经典著作,所以杨筠松也被后人尊称为杨公。

三僚曾氏族谱却有关于杨救贫的详细传略:“杨公仙师祖籍山东窦州府,父名淑贤,剩三子,长曰筠翌,次曰筠殡,三曰筠松。杨公仙师名筠松,字益,号救贫,生于大唐中和甲寅三月初八戌时。

幼习诗书,一览无遗,十七岁登科及第,官拜金紫光禄大夫之职,掌管琼林御库。 至四十五岁,因黄巢之乱,志欲归隐山林,偶遇九天玄女,授以天文地理之术。

杨筠松著有《撼龙经》、《疑龙经》、《青囊奥语》、《天玉经》、《都天宝照经》等书。 3、曾文遄 曾文遄,江西宁都崇贤里人(现江西省吉安境内),生于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八四三年),杨筠松之高徒。

撰有《青囊序》《天玉经序》、《阴阳问答》、《寻龙记》、《八分歌》等著作。曾文遄原是于都肖县(今于都曲洋乡)人,自幼读书,原想通过科举仕进,因逢战乱,隐居在于都县崇贤里黄檀寺读书,不问世事,后偶遇杨筠松先生,羡其学问,遂拜杨公为师,随其学习堪舆术。

杨救贫云游天下,本无意驻足,但曾文遄却想为自己找一块吉壤定居。有一天,曾文遄发现三僚这个地方不错,就告诉师傅杨救贫说他找到了一个“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凉伞遮荫”地方,如果住下来,子孙可以世代为官。

杨救贫过去一看,果然是一块山环水绕的肥美盆地,盆地中间有一座长条形的石峰,盆地后部有一棵凉伞形的松树,树下是一块圆形巨石。 他告诉曾文说:“这里果然是我们堪舆人的世居之地。

你看前有罗经吸石,后有包裹随身,住在这里,子孙世世代代端着罗盘背着包裹出门。” 杨筠松和他的二个弟子一起,在盆地中间搭茅棚居住,他们把茅棚称为“寮”,师徒仨人是三座茅棚,附近的人们就把这里称作“三寮”(现在写作三僚)。

4、赖文俊(赖布衣) 赖文俊江西宁都人,曾文瑞之女婿,世称赖布衣,为江西派第三代传人,根据屈大均《广东新语坟语》记载:“宋有赖布衣者,善相坟地,今广东故家大姓,其始祖二世、三世坟,多赖布衣所定穴位。予宗有其二。

谚曰:族有赖布衣,繁昌必有闻。 赖布衣,原名赖风冈,字文俊,自号布衣子,故也称赖布衣,又号称“先知山人”,江西省定南县凤山冈人。

生于宋徽宗年间(公元1101~1126年间)。九岁即高中秀才。

赖文俊是宋代相地术大师,他的生平事迹很混乱,颇难考证。传说他字太素,处州人,曾在福建的建阳县当过官,喜好相地术,于是弃官浪迹江湖,自号布衣子,世称赖布衣。

赖文俊在福建相地很有名声,《夷坚志》记载:“临川罗彦章酷信风水,有闽中赖先知山人长于水城之学,漂泊无家,一意嗜酒,罗敬爱而延馆之。会丧妻,命卜地,得一处,其穴前小涧水三道,平流,唯第三不长,如子孙他年策试,正可殿前榜眼耳。”

其子邦俊挟十三岁儿在傍,立拊其顶而顾赖曰:“足矣,足矣,若得状元身边过也得。 ”所谓儿者,春伯枢密也,年二十六,廷唱为第二人。

赖先知山人,大概就是赖文俊,如前所述,赖文俊在福建活动,弃官浪游,“先知山人”是他的别号。 。

4.桂东的资料

先给你推荐个网站:/DestinationGuides/100432811 景点介绍: 桂东,一个离天只有三尺三,神仙也下凡--七仙女来避暑,八仙来下棋、六月晚上睡觉还要盖棉被,空调没人要的地方. 享有避暑休闲山城的美誉,被喻为中国南方的避暑胜地。

1.避暑胜地:江南夏都---桂东天然空调城 桂东县城海拔824米,全县平均海拔881米,均居全省第一,桂东1000米以上高峰330余峰。桂东山多形成特色小气候,“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全年平均温度15.4℃,负氧离子经专家测定平均在8000个/立方米以上,最高达30000个/立方米,名列全国第一。一年四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名符其实的“天然空调、自然氧吧”,享有“天然氧吧、自然空调城”的美誉。

年平均气温15.4℃,7月平均气温在24.6℃,是人体最合适的温度.与江西庐山的气温十分相似。是难得一块休闲避暑风水宝地,是二十一世纪人们生活向往的最佳休闲、居住的目的地。

2.中国爱情桥-- 桂东仙缘桥 诗曰:七月初七把缘寻, 夕阳西下会佳人。 牛哥喜把真情洒, 郎才女貌结良姻。

织就百年好合景, 女亲男爱到如今。 聚会有劳百鸟助, 桂花树下爱犹存。

东西南北传千古, 仙女踪迹佑六亲。 缘聚缘散君需记, 桥上一行福来临。

桂东仙缘桥,被誉为中国的爱情桥,位于桂东齐云山上,那里古木参天人迹罕至,却隐藏着一座湘南最高、跨度最大天然石桥,传说是为了让牛郎织女在凡间相会,二郎神搬来一块巨石横架南北隐藏在此高山深处。 传说桂东仙缘桥十分神奇,据说直到现在,有胆量走完此桥的人,无任男女,没有找对象的,走过此桥后,必可找到美好姻缘,准备结婚的男女双双牵手走过此桥,结婚必会幸福美满百年好合,已结婚的男女感情不和时双双牵手走过此桥,必会和好如初。

感情已经破裂的男女,双双牵手走过此桥,还可以破镜重圆等等。 具体是否如此神奇,只有你自己亲自去体验了才知道。

仙造天桥,牛郎织女添情趣; 缘生此地,信女痴男结姻亲。

桥在缘在 桂东仙缘桥----牛郎织女在凡间相会的地方,现代相爱男女的朝圣之地。 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规》广场 毛泽东“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地---桂东沙田 4.中国最大的冰臼群 湖南省桂东县普乐乡东水村河流中绵延数十里的“马蹄印”,已被专家初步认定是二三百万年前的特大冰臼群。

5、桂东相思鸟 桂东山多,林多,在桂东的大部份地方,生活着许多的相思鸟,相思鸟因相思而生,又为相思亡 。 相思鸟的一生全是因为相思而活。

6、南国相思桂花城—桂东县城 桂花为桂东的县花,到了八月,满城桂花香,正所谓:一城风絮,满腹相思,都沉默;只有桂花香,暗飘过。八月桂花香,十五月儿圆。

最是相思处,唯有桂花城。 7、桂东千年鸟道 千年鸟道千鸟飞,只缘鹊桥牛织会,仙女情动相思鸟,珠山留下相思泪! 每年秋分时节,大量的候鸟集群飞越桂东,形成“百万候鸟过山坳”的奇观。

8.桂东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桂东县境内的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86000多亩,森林覆盖率86%,山中有种子植物146科,584属,1182种,有很多属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树种,如银杉、伯乐树等。最大银杉树径达1.34米,高32米;最密的银杉群落,五亩内达112株。

另有国家二、三级保护植物是29种。区内野生动物136种,其中稀有珍贵野生动物,数量为湖南第一,有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南虎、金猫、云豹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等,共15种,动植物生态浑然天成,至今仍处于原始状态,没有人为改造痕迹。

地貌类型是以纵谷脊岭为主的中山地貌,最低海拔860米,最高主峰2043米,以“八面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而闻名。山上,千年铁杉有黄山之秀,千年古道有华山之险。

石笋千姿百态,有张家界之景;草原在云雾中时隐时现,与仙境无异。还有杜鹃花漫山遍野,相思鸟情满其间。

古迹南天古库存旧址、八面山碑刻,传说郭法主镇妖火烧山、百合神仙耕种、牛郎遇仙牛识织女等。这里是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基地。

1934年——1949年,八面山(西边山地区)革命斗争连续不断,是三五九旅南征北返宿营地。境内桃寮村有“红军村”之称。

1928年,该村17户60多人中有17名青年参加了红军。1934年在此建立了红军长征后湖南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蔡会文、方维夏、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进行过革命活动,村内先后有46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空军飞虎队飞机在与敌机战斗中坠毁在桃寮。 八面山是游客进行生态旅游、回归大自然的最好选择,也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理想场所。

9.亚洲之罕见的桂东四都溶洞群地质公园 桂东县城45公里的四都溶洞群,已探明大小溶洞近30座,其中初步开发的仙人莳田、碧洞飞烟、国宝洞、皇龙洞相距不过3公里,每个溶洞各具特色,洞内的钟乳石、石笋、石花、石幔、石帘千姿百态,景观奇特,其中国宝洞发现熊猫化石。溶洞群的密度之大,面积之广为全国乃至亚洲之罕见,集"奇、险、美"于一体,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考价值 10.仙境桂东齐云山 湖南郴州桂东齐云山,又名齐云仙、骑云仙。

5.有关李白的介绍,越详细越好

李白 (701—762年),生于701年,汉族,一说为突厥人,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又称为“诗仙”。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 江油)。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

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

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江西三寮风水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