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滩镇位于郁南县东南部,东临南江,南界河口镇,西与历洞镇相接壤,北接南江口。是本县南部地区的商贸、文化中心和市、县中心重镇。连滩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水陆交通方便,省道德珠线公路贯穿全境,在建的广梧高速公路出入口距城区3公里。2000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05年12月,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全国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及获得省“文明镇”和“省卫生先进镇”称号。全镇总面积95.1平方公里,辖10个村委会、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7万人。连滩素有“郁南侨乡”之称,侨属和港澳同胞2万多人。
连滩物产资源丰富,有含镁量极高、储藏丰富的矿产白云石;有独具连滩特色风味的鸡仔米粉、酿豆腐、大糠糍、印糍以及连滩斗蟋蟀等享誉港澳地区及东南亚;盛产有松脂、木薯、龙眼、荔枝、芒果、番薯等农林产品,有蛋鸡场、双优杂交水稻等一批“三高”农业基地。连滩群众文化活跃,曲艺、八音、舞狮舞龙、武术、纸扎工艺、指画艺术等活动丰富,连滩山歌和民间艺术节闻名省内外,素有“武术之乡”和“山歌之乡”美称。此外,连滩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丰富,有宋明时期的文广庙、张公庙和天池庵、光仪大屋等文物古迹以及具有4亿年历史的笔化石,是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连滩镇位于郁南县东南部,是本县南部地区的商贸、文化中心和省、市、县中心重镇。2000年1月6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同年6月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3年被省批准为268个中心镇之一,2005年12月被国家和省发改委批准为全国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全镇总面积95.1平方公里,辖10个村委会、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6万人。连滩素有“郁南侨乡”之称,侨属和港澳同胞2万多人。2008年1--10月全镇国内生产总值 2.77亿元(按90年不变价,下同),工农业总产值2.55亿元,农村年人均纯收入5169元,2008年1--10月两税收入590万元。
连滩镇镇区面积3.5平方公里(远景规划8平方公里),镇区人口2.1万多人,占全镇总人口的38%,镇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有11万伏输变电站、自来水厂、液化石油气站等一批能源设施;已开通光纤程控电话和互联网络,有线电视覆盖全镇;有旅游文化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综合性市场、超级市场、二星级宾馆、三级客运车站;全镇有完全中学一所(32个班),初级中学2所,小学25所,幼儿园4所和一甲标准的县级医院1间。
连滩镇境内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文物古迹有始建于宋朝,纪念“平南先锋”杨文广的文广庙;祭祀明代广东总兵张元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张公庙;有“四奇灵庵”之称,始建于清顺治年间的天池古庵;有省著名古建筑考古专家推崇备至,称之为“广东第一屋”或称“清朝古堡”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光二大屋;有独具岭南风格,建筑艺术突出,典型的粤西古民居建筑代表的大夫第屋、朱氏大屋、瑞昌大屋、林氏宗祠、明清商业古街东胜街、维新路等历史街区、民宅;有4亿年历史,已灭绝的古代海生群体生物化石——“笔石”。
自然风光瑰丽多姿,有“山高龙过脊挨天”的天塘山天池胜景,有充满南江特色的竹海银滩。 光二大屋郁南县连滩镇西坝村委石桥头村,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古民居建筑—光二大屋,整座大屋呈四方形,外面还有一圈高大结实的围墙,围墙除了一个大闸门外,还有瞭望台,屋顶有凤尾,照壁墙有镬耳,瓦脊镶嵌着各式各样的图案,檐下饰木雕的花草鱼虫,极富民族风格。
光二大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距今己有200多年。因其建筑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6667平方米,而且具有国内少见的防洪、防火、防盗功能,被有关古建筑专家誉为“广东第一屋”。
著名建筑考古学家,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吴庆洲教授考察后说:“虽然广东潮州、梅州也有类似大围屋,但其围墙只能防火、防盗,而不能防洪,似光二大屋集防火、防盗、防洪功能于一体的大围屋,在全中国也是极少的。”该屋创建者姓邱,名润芳,别名光二,故称为“光二大屋”。
2009年,光二大屋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张公庙张公庙位于连滩镇的连滩中学右边,始建于明代万历年(1587年),庙宇经5次重修,最早的一次重修建于万历年二十七年(1599年),清朝也多次进行不同程度的修建和扩建。
庙宇座西向东北,原是由内外建筑物构成的建筑群体。主要建筑有前殿、正殿、四角亭、配殿和回廊。
前后院有戏台、炮台、六角亭、灰砖塑狮子和围墙等附属建筑。庙宇向纵横排列,前为前殿,中为四角亭,后为正殿,两旁为配殿和回廊。
布局均衡对称,平面呈方形。庙宇大门前设两根花岗岩石柱承托下饰飞头,上覆以绿色琉璃瓦,正殿设六根格木圆柱承托重量,下有柱础,尚有斗拱。
柱子纵横成行,排列规整,形成的明间,次间格外宽敞。画栋雕梁,华丽堂皇。
1985年被列为郁南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6年由港澳同胞及群众捐资维修,逐步恢复原貌。 连滩民风淳朴,民间艺术、民俗风情、传统习俗更是源远流长,多姿多彩,有武术、舞龙舞狮、山歌八音、工艺扎作、指画、曲艺、人物扮饰、飘色造型等等。
是云浮市唯一一个被评为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的镇。2001年兴建起1万平方米的张公庙文化旅游广场。
群众文化活跃,有曲艺、八音、舞龙舞狮、武术、纸扎工艺等活动。1999年2月,被省文化厅命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山歌艺术)之乡”。
2000年,被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命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山歌)”。 据《西宁县志》记载,连滩山歌始于明朝隆庆年间,因源于郁南县连滩镇而得名。
主要流传于两广邻近农村。深受民间群众喜爱,是民间群众自娱自乐、抒发情感的民歌,是云浮市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山歌。
连滩山歌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具有寓意深刻、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句式精炼、富有韵味以及易懂易记,沟通感情的特点,是南江地区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的艺术结晶和历史产物,是当地人民精神信仰的集中体现,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禾楼舞据传源于郁南县连滩镇,是古百越民族的一种祭祀舞蹈。
禾楼舞舞蹈动作原始、粗犷,跳舞者男扮女妆,身穿黑色衫裙,头戴黑色凉帽,腰扎围巾,脚穿麻鞋。领舞者分别手拿禾穗,边唱禾楼歌边摆身、摇手、踏足,向着东南西北方起舞。
禾楼歌旋律固定,曲调悠扬。禾楼舞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禾楼舞对研究岭南民俗文化有一定的作用。该舞已处于濒危状态。
南江文化(连滩)艺术节,相传始于明朝万历年间,流传清朝,民国时期最盛。每年农历正月二十日,张元勋诞辰是为节期,也称“庙会”。
张元勋曾经率部在连滩一带平定“瑶乱”,当地人民为了缅怀他的业绩建造张公庙,并以他的诞辰的农历正月二十日为“庙会”,后来发展成为“庙节”和“艺术节”。艺术节从农历正月十五到正月二十,历时六天。
期间,有龙狮、电影、曲艺、歌舞等盛大的文艺晚会,在正月二十当天还举行大型的、富有民间特色的节目表演及大巡游活动,有禾楼舞及连滩飘色等。 连滩镇从1991年起,连年于农历正月十五至二十日期间举办民间艺术节,在继承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努力创新,既做到“古为今用”,又体现民间艺术的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