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好
王祜(公元924年~987年),又作王祐,字景叔,活跃于五代末期至北宋初期,大名府莘县(今山东省莘县)人,进士出身,历任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兵部侍郎等职。 他曾在开封自家的庭院里种下三棵槐树,预示其后代子孙必有位登三公者,由此创立“三槐堂”,三槐王氏即由此堂号而来。后人认为,王祜的儿子王旦后来果然位登三公,三槐王氏的子孙更是兴盛不衰,这不仅是基于王祜的自信,也跟他在生前积下的“阴德”有关。从这个角度说,王祜是三槐王氏真正意义上的开基始祖,
这个。。。聊城这边各个县里也不太一样的
一般来说,落座的时候,主陪(一般就是请客的)面向门坐着,主宾坐右手边,副主宾坐左手边,副主陪跟主陪坐对门,其他一次落座即可(这个要求不严格,如果场合正式,另有讲究)。
满酒的时候,一般不管杯中还有多少,先倒满,请对方喝干,然后再倒满,再喝干,然后再倒满,这是满两个酒。
莘县和冠县的规矩里面,有倒两个陪一个的说法。
要是按照老规矩,晚辈只能给长辈满酒而不能敬酒,现在有时候不那么讲究了,也可以敬酒,一般敬两个酒,至于对方是否喝干那就是你们两个人商量,不过敬酒的一般要喝干的。
够详细吧?这可是我一个字一个字写的,添点分吧?
挺好
王祜(公元924年~987年),又作王祐,字景叔,活跃于五代末期至北宋初期,大名府莘县(今山东省莘县)人,进士出身,历任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兵部侍郎等职。 他曾在开封自家的庭院里种下三棵槐树,预示其后代子孙必有位登三公者,由此创立“三槐堂”,三槐王氏即由此堂号而来。后人认为,王祜的儿子王旦后来果然位登三公,三槐王氏的子孙更是兴盛不衰,这不仅是基于王祜的自信,也跟他在生前积下的“阴德”有关。从这个角度说,王祜是三槐王氏真正意义上的开基始祖,
前高庙村三槐王氏支系的形成与发展
杨巨源 杜言青
莘县莘亭办事处前高庙村的王姓是莘县三槐王氏的一个支系,但就目前资料来看,其源头只能上溯至明初,与群贤堡、王化村的三槐王氏尚难以合谱。1996年7月,莘县明天中学征用前高庙村的土地,施工中发现明工部郎中王嘉祥家族墓群,出土墓志铭数方。其中王贺墓志铭中有“公讳贺,字良会,伊原其别号也……世为有莘之名族……莘有三槐王氏,伊原公乃其裔也”之语,铭文中又有“槐荫再茂,庇称后人”之句,由是知前高庙王氏乃三槐王氏支系无疑。
据墓志铭与家谱资料显示,前高庙村王氏于明永乐三年(1404)由山西洪洞县迁到莘县城西南前杨庄村(今属燕塔办事处)及城西北35华里小三门村(今属莘县河店镇),始迁祖名王从义。传至四世,有兄弟五人,长子王贵迁至县城西北三里庄(今前高庙村),第五子迁至牌坊王楼(今属莘县俎店乡),二、三、四子皆留居原地,“三门”村名可能由此而得。至七世,又有王聘迁至城东南4华里处的黄河村(今属东鲁办事处),王聘之子即为王嘉祥。十四世又有王常福迁往县城西北16华里处的柿子园村(今属莘县燕店镇),十五世王新民迁往城西1华里处的郝庄村(今属燕塔办事处)。这些迁出的支系,皆以前高庙为祖居地。新中国建立后,该王氏支系又有人陆续迁往山西、河南、黑龙江及县内一些村庄,但人数不多。据家谱资料分析,前高庙村王氏既为三槐王氏之裔,其祖居地就在莘县。元际战乱,中原涂炭,为避难迁至山西,明初又在全国大移民时回到祖居地。这一去一来,历时不下百年,与一直居于莘县的群贤堡、王化王氏的谱系就很难接续了。前高庙村王氏曾于清初修谱,但今已无存。新出土的墓志铭显示出了该支系明代前期的传承情况,并证实确实派衍三槐王氏,这应是三槐王氏研究中的一大幸事。
前高庙村王氏自始迁祖王从义由山西迁莘,至今已传25世,人口已繁衍至三千多人。其历世主要代表人物有:
王贵,山西迁莘四世祖,三门迁高庙始祖。躬耕陇亩,积德行善,邻里景仰。生子王琮、王琳,以王琮故赠为寿官。
王琮,字廷璋,王贵长子,明成化已酉(1465)科举人,授山西翼城知县,宽严相济,兴利除弊,不法之徒畏而隐迹,人称“神君”。生子王经、王纬。
王聘,字良相,别号伊庵居士,王纬次子。自幼聪颖,山东督学来莘,奇其才,拔为弟子员,不幸英年早逝。孀妻任氏守节,获立节孝坊于县城大隅首南,并以子嘉祥赠为太安人。
王贺,字良会,别号伊原,王纬四子。明嘉靖壬戌(1562)贡士,选授八闽建宁(今福建三明)主簿,终因操劳过度,病逝于任上。建宁官民为其建去思碑,并附祀名宦祠。
王嘉祥,字兆兴,号乾峰,王聘独子。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曾任山西临晋(今滥漪)、河南陈留(今开封)知县、工部主事、工部郎中,勇于革故鼎新,兴利除弊,官声颇佳。穆宗皇帝曾赐其纱衣、金罗衣、布料等,父、母、妻子皆获封赠。长子王一纯曾任河南卢氏县主簿,其余二子皆为生员。
王嘉遇,字际名,号隆吾,王贺独子,好读书不入仕途,醉心诗文书画,尤精风水和医术,又常扶孤济贫,德誉遍于乡里。生子王一鲸、王一鳌、王一鲔、王一鳣,皆读书应试,但仕途不畅。王一鳣 ,号士奎,王嘉遇四子,明末武举人,曾任莘县民团总团长,受命维持全县治安。他以“精忠报国”为志,一心维护明朝统治,与起义军为敌,后被义军抓获处死。生子王钦祚、王绍祚,皆业农。
王云官,山西迁莘后的第十九世传人。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莘县销金寺乡乡长、二区区长、区财政助理、区抗联农会会长等职,积极投入抗日斗争,1943年被日军杀害,时年34岁。
建国后,前高庙村三槐王氏支系中仍然人才辈出,他们或参军立功,或学有所成,或实干升迁,或科研受奖,或勤劳致富,总之是各展所长,无愧盛世。
1996年秋,前高庙村建宗祠一座,院落占地1.2亩,有正房三间,门楼一座。原立于王嘉祥墓前的两通残碑被修复后重立于宗祠院内,碑皆龟跌龙冠,可惜字迹已漫漶难辨。
莘县三槐王氏祖陵筹建委员会
二0一二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