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有凤神舞兮,挟清雾抚之山颠;朝阳透云兮,点光晕落之城端。
美丽的朝阳奇峰秀水,自然景色绝美。位于朝阳市东部的凤凰山,表现出凤凰的清灵与俊俏。
山高壁陡,谷狭壑险,或孤峰独秀、群峦横黛,或形若苍龙、神似怪兽,置身其中,饱览神奇瑰景;较之凤凰,龙凤山则表现出一种巨龙的豪气与雄壮。山峰峭立,挺拔入云。
偶见残壁,犹如斧劈刀削,源于自然粗旷豪放。遍岭古柏广布悬崖之上,姿态优美,一张一合之间一种极度的舒展,好似飞龙跃空,龙鳞灿灿,映日泛光,令人心生敬仰。
此外,朝阳境内的清风岭、大黑山、鸽子洞、红石谷亦是都是特点鲜明,景色卓绝的风光胜地,值得细细品味。朝阳好玩的地方推荐 古生物化石地质公园 古生物化石地质公园位于朝阳市内,总面积2300千米,主要地质遗迹面积207千米,主要地质遗迹为古生物化石、含化石地层、地质构造。
古生物化石地质公园由上河首古生物化石园区、四合屯古生物化石园区、凌源大杖子园区(均为著名的“热河生物群”化石的主要产地)、凤凰山园区及槐树洞风景区组成。中生代古生物化石丰富、多样,迄今为止已发现了最早的鸟类和开花的植物,朝阳因此被誉为“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是世界级的古生物化石宝库。
古生物化石地质公园内人文古迹丰富多彩,曾是燕辽时代的佛教圣地,有迄今为上东北地区有记载的最早的佛教寺院、有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其中出土有女神像、玉猪龙、女神庙、积石冢和祭坛遗址等。天成观原占地万余平方米,房屋三百多间,现占地2600平方米,主体建筑1700平方米,形成三个相对完整的四合院,总体建筑布局呈八卦形,结构严谨,轴线分明,楼阁相接,错落有致。
大黑山 大黑山是一处以奇石、怪峰、绿障、花果、温泉为特色的风景区,而且这里动植物众多。公园保护区内分杏林春晓,黑山烟树,烟霞深处,群峰竟秀四个景区,主要景观有森林植被景观、森林花卉景观、地貌景观、溪流幽谷景观、人文景观等,建有杏花山庄,惠宁寺,温泉疗养院,观鹿园,乌兰亭等旅游景点百余处。
大黑山山峦起伏,奇峰林立,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同时,大黑山还是一处以“清幽”、“野趣”为特色,集“雄、奇、险、秀、幽、旷”六种自然形象于一体,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山岳型森林公园。
是辽西地区面积最大的一片绿地,被誉为辽蒙边界的绿色明珠。天成观 天成观位于朝阳市喀喇沁左翼县城内,相传明末李自成起义后,崇祯皇帝密诏皇族子弟隐姓埋名遁匿各地。
崇祯的三叔改名夏一振,先出家避难于北京白云观,后又携子夏阳春辗转云游至今喀左大城子。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夏一振变卖所带金银财宝,修建一座道观,取“妙于天成”之意,遂名“天成观”。
交通 由朝阳市内乘坐前往北票的班车,或者直接于市区长途客运站乘坐前往大黑山的班车即可。凤凰山 凤凰山是辽西一大名山。
山上有“凌霄塔”、“摩云塔”、“大宝塔”三座古塔,建有四寺。摩云塔位于凤凰山主峰山腰,为十三级密檐式砖塔,方形、实心。
云接寺中古塔造型挺拔隽秀,雕刻工艺精美。天庆寺中主要建筑有观音殿、碑亭和东西厢房。
凤凰山风光秀丽,林木繁茂,群峰争秀,各种景观浑然天成,妙趣横生。凤凰山植被丰茂,是国家濒危珍稀鸟类黑鹳的重要栖息地。
自然景观主要有金驼望月、象鼻山、天然大佛等,凤凰山之龙山景区山高壁陡,谷狭壑险,或孤峰独秀,或群峦横黛,或形若苍龙游云,或神似怪兽卧岭,置身其中,奇趣无穷。白石水库 白石水库依辽西独特的白石岩得名。
库区万顷水域,波光涟滟。水质清洌,野生鱼类种类繁多。
库区四周,有肥田沃野,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登上观礼台,可以览库区全景:清晨日出、夕阳西照、春抱凌河、白鹅戏水。
步入水上乐园,可悠然垂钓、可嬉戏浴场、可扬帆水上。山上猎园的狩猎场、射击场、赛车场等陆上娱乐项目,定会让您玩的惬意开心。
白石旅游服务中心设施齐全、先进、一流。设有停车场、保安服务、舞厅、娱乐厅,是团体会议、举家旅游、朋友聚会的“风水宝地”。
北塔 北塔为十三级密檐式砖筑佛塔,由夯土台基、砖台座、须弥座、塔身、塔檐、刹顶组成。其主体结构塔身上,四面砖雕密宗四方佛、八胁侍菩萨、二十四飞天、八大灵塔及塔名等图案,精美异常,引人入胜。
1988年对北塔的发掘清理,出土了上千件奇珍异宝。两颗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再现于世,是继1987年陕西法门寺后佛教考古的又一次重大发现,轰动了海内外。
同时出土的鎏金银塔、金银经塔和波斯玻璃瓶等被鉴定为国宝级文物。其他如精美绝伦的金银器、华丽多彩的玛瑙器、绚丽夺目的玻璃器、晶莹剔透的水晶器和巧夺天工的玉石器等佛教文物更是全国罕见。
地宫出土的辽代石经幢高大完美,被称为“东北第一幢”。谢谢 望采纳!!。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 时间:2006年 类别:民间文学 地区:辽宁 编号:Ⅰ-19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一、简介 喀左东蒙民间文学是以民间传承的故事、民歌、歌谣、谚语为载体,是包括思想、哲学、宗教、道德伦理等社会观念在内的民族文化。
它流传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的一种口头文学。民间讲述家以传统的口头讲述、演唱的方式,广泛地、多侧面地传诵着自远古以来本民族的文化,它不诉诸于文字,而是把书"著"在人民群众的心里。
二、历史渊源 喀喇沁及东蒙各部的蒙古族较早就定居下来,由游牧转向农耕。 再由猎转牧、由牧而农的曲折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这里的民众所创造的民间文学与其他地区的蒙古族民间文学相比,是独树一帜的,折射着鲜明的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汇相融的特色。
以东蒙民间故事为主要样式的口头叙事方式既承继了草原游牧文化的传统,又以博大的胸怀吸纳了中原汉民族农耕文化的营养,对定居后的农耕生活有全方位、广角度的反映,因而形成了与草原蒙古族民间文学同中有异的文化特色。 古往今来,东蒙大地上始终活跃着一批在当地享有盛誉的故事家、歌手,他们为东蒙民间文学的繁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那些讲不尽的故事、唱不完的民歌反映出喀喇沁民间文学独有的质朴、浑厚特色,并以此向世人昭示:东蒙民间文学蕴藏量之大、内容之丰富、题材之广泛、文化个性之鲜明是不可替代的。
三、基本内容及特点 东蒙民间文学它包括民间故事、传说、神话、民歌等。既有蒙古族远祖时期的人生观念,如对日月星辰等天地万物的崇拜;也有追述狩猎、畜牧等生活的内容,如射箭、骑马、挤奶、住毡房等;同时又有农耕生活方面的内容,如种庄稼、砍柴、养鸡鸭等,传达出这一地区蒙古族民众对农耕生产的热爱与向往。
既有描述东蒙300年来满蒙通婚往来的历史,也有蒙汉协力农垦的反映。在礼仪习俗上,常常体现着蒙、汉、满三族融合的痕迹。
目前所采录到的东蒙民间故事,几乎包括了中国故事的各种类型,而与此同时,又以其独有的历史特色及鲜明的地方特色、多彩的艺术特色,向世人昭示:东蒙民间文学蕴藏量之大,内容之丰富,题材之广泛,是蒙古民族文化中一宗特别宝贵的遗产,是中国民族文化中一宗特别宝贵的遗产。 这些民间故事家、歌手所讲述的故事及演唱的民歌,处处体现着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交会相融的东蒙地域特色:既守护着草原文化的传统,又以博大的胸襟,吸纳了中原文化的营养,以民间传统的故事、歌谣、民歌为载体,形成了多姿多彩、韵致独特的东蒙文化源流体系。
四、历史传说 白塔子乡三道营子村蒙古族有一个故事家,名叫金荣所,在他所能讲述的127则故事中,有三则关于太阳神的传说,较汉民族《后羿射日》的故事更有传奇色彩和生活情趣。她讲述的世界性灰姑娘型的《漂亮的舞姑娘》,世界性无手女型的《断臂姑娘》、《会弹琴的姑娘》都描绘了和鸟学唱歌,和鸟学跳舞,鸟引路使他们得到幸福的爱情。
而更具原始色彩的,要数描述远古时期原始森林民族生活的《森林里的塔姑娘》,既有母权至上的印记,又有自由婚姻的影像。另外,还有《金膀雄鹰》,这一传说不仅隐寓着古代蒙古族人民的战事、和平、部落联盟生活、蒙古族人民的英雄主义,更主要更直接的是它充分体现了蒙古族人民远古时期对鹰鸟图腾的崇拜。
这些传说,染着时代的色彩,地方的色彩,传到今天,留给后人,它为喀喇沁的民族史、地方史、风俗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这些民间故事的讲述者,以其活泼的口头艺术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喀喇沁蒙古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愿望,凝聚着蒙古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同时,这些故事的讲述者世代传承,以鲜明的思想感情和再创造能力,不断丰富和完善着那些神话、传说、故事中的人物,把远古以来蒙古族人民向大自然作斗争、向社会恶势力作斗争的英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五、传承价值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的讲述者,以其活泼的口头艺术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喀喇沁蒙古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愿望,凝聚着蒙古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这些口头叙事对于研究喀喇沁、土默特等东蒙各部蒙古族历史、文化,考察蒙古族文化的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但是,由于东蒙民间文学多以口述方式流传,随着时间的流逝,喀喇沁左翼蒙古族民间文学的老一辈传承人相继离去,传承的谱系已难以续写,具有重要的口述史价值的东蒙民间文学正在淡出人们的记忆。
尤其令人焦虑的是,当地文化部门近20年来采录下来的录音资料已开始出现消磁和失真现象,处于贫困地区的基层文化部门无计可施,东蒙民间文学真正处在严重的濒危状况,急需保护和抢救。 。
1 Ⅰ—1 苗族古歌 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 2 Ⅰ—2 布洛陀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云南省梁河县 4 Ⅰ—4 牡帕密帕 云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贵州省施秉县 6 Ⅰ—6 白蛇传传说 江苏省镇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传说 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江苏省宜兴市 山东省济宁市 河南省汝南县 8 Ⅰ—8 孟姜女传说 山东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传说 山西省万荣县 江苏省东台市 河南省武陟县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传说 浙江省诸暨市 11 Ⅰ—11 济公传说 浙江省天台县 12 Ⅰ—12 满族说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宝卷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酒泉市肃州区 14 Ⅰ—14 耿村民间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沟民间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间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17 Ⅰ—17 走马镇民间故事 重庆市九龙坡区 18 Ⅰ—18 古渔雁民间故事 辽宁省大洼县 19 Ⅰ—19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 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20 Ⅰ—20 谭振山民间故事 辽宁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间歌诗 河北省河间市 22 Ⅰ—22 吴歌 江苏省苏州市 23 Ⅰ—23 刘三姐歌谣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产调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玛纳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26 Ⅰ—26 江格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27 Ⅰ—27 格萨(斯)尔 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 甘肃省 四川省 云南省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格萨(斯)尔》办公室 28 Ⅰ—28 阿诗玛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 29 Ⅰ—29 拉仁布与吉门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30 Ⅰ—30 畲族小说歌 福建省霞浦县 31 Ⅰ—31 青林寺谜语 湖北省宜都市。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受风水的影响很深,追溯根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下面分三个部分来谈。 一、影响中国古代城市选址和规划的宇宙观和自然观 1. 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影响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宇宙观是天圆地方,这种错误的宇宙观在新石器时代就已产生、形成。
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的墓葬方向是上南下北(按照古代的习俗,生者南面,坐北向南;死者北首,头北脚南),墓穴南部呈圆形,象天;北部呈方形,象地。整个墓穴象征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
以后在建筑上有许多地方体现了天圆地方观念,特别是地方观念。如:穹隆顶墓室,半球形封冢,方形墓穴,城市和居室都是方形,跟墓穴为方形的意思一样。
皇城、内城和外城的城门,均呈现“上圆下方”的形状,以象天地。紫禁城城门之“内圆外方”造型,表示紫禁城内外的差别犹于天上人间,城内为天,住着天子;城外为地,住着老百姓。
紫禁城中太和殿内,有“上圆下方”的藻井(又称龙井),这种结构,即所谓“上仿像夫天体之圆,下效法乎坤德之方”。北京北海琼华岛上的善因殿,大钟寺内的钟楼等,均为上圆下方之重檐建筑。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 距今5000多年的辽宁喀左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中,有一处大型祭坛建筑基址,整个布局由中心、两翼和前后两端组成,按南北轴线对称分布,南圆北方,也体现了天圆地方观念( )。
距今五千年左右的良渚文化中,出士了大小不等的玉琮,它外方内圆,寓意也是天圆地方观念。 西汉至南北朝时期盛行的式盘,是天圆地方观念的典型体现。
式盘中的天盘为圆形,地盘为方形。 在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观念根深蒂固,虽然也曾显现过地圆的思想,但只是昙花一现,不为社会主体思潮所接受和承认。
唐代外国的地圆观念曾传入中国,但也不为中国人所接受。明朝万历年间,利玛窦也把西方的地圆思想和地图传入中国,但接受者寥寥,反对者则浪高。
直至清末,地圆观念才在中国站住了脚跟。因此,天圆地方观念不仅影响中国古代地图测绘技术达两千多年,而且一直影响中国的城市规划,这事并不奇怪,是中国传统思想决定的。
2. 天人合一的有机论自然观 有机论自然观认为,天、地、人等自然界万物有着复杂的内在联系,每一个现象都是按照等级秩序而与每一种别的现象联系着。其表现有4个方面: 1). 天地之间的关系。
风水家认为,天地相通,天地是一个整体。因此,有天理则有地理( )。
比如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分星宿,地列山川;气行于地,形丽于天;天有象,地有形( )。这种思想最初来源于《周易》,“《易》与天地准”,它把整个自然界作为摹写的底本,因而它与整个自然界是一致的( )。
也就是说,中国古代有机论自然观在《周易》中已奠定了基础。风水家在《周易》的基础上,对有机论自然观作了进一步的发展,认为地球上的山形与天上的星体相合,地球上的河岳就是天上的星辰,原非二物。
如天东有苍龙在九天,谓之苍天,其下即为东岳。北有玄武为玄天,其下即为北岳。
南有朱雀为炎天,其下即为南岳。西有白虎为昊天,其下即为西岳。
中有北极为均天,其下即为中岳。天上有天河天汉,地上即有长江、黄河。
天上有四垣九野,地上即有垣局以造王城,有分土以域九州( )。这里讲的天上各种星宿名称都是人为的,人们用帝王百官和宫室土地人物等名称来表示空中星宿,将天空星座分为中央、东、南、西、北五部分,称作五官。
中央是中官,包括三垣:上垣太微垣,即星宿、张宿、翼宿和轸宿以北的天区。中垣紫微垣,即北极周围,包括在我国黄河流域一带地区(地理纬度约度)常见不没的天区。
下垣天市垣,即房宿、心宿、尾宿、箕宿和斗宿等以北的天区。三垣中每垣都有若干颗星作为框架,界限出这三个天区的范围,它们好像是围墙,故称垣。
三垣中,紫微垣是天空的中心,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因此,人间天子居住的宫殿也叫紫微宫、紫禁城。
由于这个缘故,风水家在选择国都时,地上的山川形势也要符合三垣。这种作法除了有机论自然观起一定的作用外,还有皇权天授或皇权神授的思想在作怪。
《人子须知》讲,帝都乃至尊之地,地理之大莫先于此,必上合天星垣局,下钟正龙王气,然后可建立。 2). 天人之间的关系,又称天人合一,这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
意指自然与人、天道与人道相通、相类和统一。《周易》认为,“天人合一”是人生的理想境界。
在西周时代,把人和社会看得很重要,与天地并称三才。它很重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把人作为主体看待。
无论怎样谈天谈地,最后总是归结到人和人的事业。宇宙自然界为一大天地,人为一小天地。
大自然的天象变化与人体的气化活动有直接的相互感应和共通的规律。人体各种疾病的发生,特别是与季节气候有关的流行病,巳有越来越群体化和频繁发生的征象,这是宇宙大天地的阴阳失调造成人体小天地的阴阳失调。
天人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借天例人,推天道以明人事,这就是“天人一理”。《史记.乐书》也说,天与人相通,就好像是形和影的关系。
风水家根据“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提出城市选址和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3). “天人感。
游客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是位于喀喇沁旗王爷府镇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区——喀喇沁蒙古亲王府。
喀喇沁蒙古亲王府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是当时塞外规模较大的建筑群,距今已有328年的历史。清代中晚期,这里又是卓索图盟的政治中心。
喀喇沁亲王的远祖是成吉思汗的功臣者勒篾,属兀良哈部,他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时立下过汗马功劳,曾三次救过成吉思汗的命。成吉思汗赐他九次犯罪而不罚,并封为第九位千户那颜。
由于他们父辈即是挚友,成吉思汗又把者勒篾当兄弟看待,并把女儿嫁给者勒篾之子吉伯格,享有“塔布囊” ——即驸马的称号。 元朝建立后,驸马吉伯格的后代受封故契丹大宁之地,赐“诺颜”号,部名曰“喀喇沁”。
“喀喇沁”,蒙古语为“守卫者”的意思。 其后,传至者勒篾的第十四代孙苏布地,他统领喀喇沁部在天聪二年归附了皇太极。
在苏布地的帮助下,皇太极征服了漠南蒙古,昭乌达盟、卓索图盟地区蒙古各部先后归附清朝。 天聪九年(1635年),苏布地之子固鲁思奇布受封札萨克,为喀喇沁右翼旗第一代王爷(先封贝子,后封多罗都棱郡王)。
第一代王爷和第二代王爷图巴色棱都居住在今辽宁喀左、建平,到第三代王爷班达尔沙才迁到喀喇沁旗龙山,康熙九年(1670年)又从龙山迁到今王爷府镇。 后又经历十二代,传至贡桑诺尔布。
其中第八代、第十一代曾由郡王加授亲王品级。之所以在这里建王府,一是当时的锡伯河川草深林密,气候宜人,景色秀丽,环境优雅;二是这里有十八罗汉山,以王府为中心上有九座山,下有九座山,后面又有印台山,所谓风水好,符合当时王公贵族的心理。
据史书记载,原王府占地面积130余亩,房屋400余间,整体建筑宏伟壮观,布局严谨,体系庞大,结构精巧。前后共五进院落,主体建筑有大堂、二堂、仪厅、大厅和承庆楼。
中轴对称,东西两侧是跨院,又由若干小四合院构成,重重四合院又由道道垂花门相连。西院为政治活动、宗教祭祀场所,建有庙宇、祠堂、客厅、议事厅、书斋、练武场。
东侧为生活区,有戏楼、王爷和福晋的卧室、仓库、膳房。王府的后面是花园,依山而建仿北京私家园林式。
花园内有十一座院落,137间房舍,有老爷祠、马王殿、土地祠,还建有戏楼、花窖和养鹿场。五座造型各异的凉亭,三座低栏平桥,潺潺流淌的泉水,环绕着叠石耸立的假山,一派江南园林景色。
王府门前有九棵古榆,广场屹立着一字排开的十三座敖包。府内堂舍丹青斗彩,楼阁雕梁画栋,花苑姹紫嫣红,桦柏巍然参天。
整座王府,肃穆古雅,气势恢弘,处处体现着主人的荣贵。喀喇沁亲王府历经三百多年风雨,东院已荡然无存,西院也仅存不多,后花园早已消失,仅主体建筑保存下来。
1997年以来,地方政府投入巨资进行抢救性保护性维修,恢复了中轴区和东西跨院古建筑的原有风貌,复建照壁、垂花门等。恢复后的亲王府有府门、轿厅、回事处、议事厅、承庆楼、书画厅、揖让厅、书塾、福晋居室等建筑,并举办有“喀喇沁亲王府复原陈列”、“清代内蒙古王府历史陈列”等大型展览,被文博专家誉为中国最大的蒙古王府博物馆。
喀喇沁亲王府为内蒙古建成年代最早、建筑规模最大、规格等级最高、现状保存最好的王府,体现了地区特色和民族宗教特点,代表了清代官式建筑的基本风格,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古建筑外,王府内值得称奇的还有月台上的古松——龙凤松,东边的为凤松,西边的为龙松,自然生长,惟妙惟肖。
这两棵松树已被列为“中华奇树”之中。 门外广场的塑像就是喀喇沁第十四代王爷贡桑诺尔布。
贡王,字乐亭,生于1871年,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27岁时接任多罗都棱郡王王位,任喀喇沁右旗札萨克和卓索图盟协理盟长、盟长。1912年,被袁世凯晋封为亲王。
贡桑诺尔布是最后一代王爷,也是政绩最突出、最开明的王爷。他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学识渊博,才思敏捷,通晓汉满蒙藏多种文字,还擅长诗词书画,骑射拳脚。
他承袭王位后,对其父亲时代的弊政进行改革,将旗民的无限徭役改为定额制,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在此基础上,他致力改革,推行新政,兴办教育,兴办实业,训练军队,创出了内蒙古地区“五个第一”。
第一个办学堂——崇正学堂。办教育是贡王实施新政的第一步。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在王府西院首创了崇正学堂,招收旗内30多名适龄儿童免费入学,并亲自担任校长。 现在的王府蒙古族中学的前身就是崇正学堂,至今已有100年的校龄,培养弟子数万,他们分布在祖国各地,可谓桃李满天下。
他还在京创办了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人才摇篮的蒙藏学校。第一个办女学堂——毓正女学堂。
光绪三十年,贡王去日本考察,看到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强盛起来的主要原因,是科学教育水平高。 回国后,他又办起了毓正女学堂和守正武学堂,并且聘请日本女老师何原操子任教,讲授蒙、汉、日三种语文和各种家务学科。
在守正武学堂内学习军事、训练军队,以保护地方安全。第一个派保送进修生和留学生。
为了提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