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城南,少陵原.有谒为证:
谒李淳风墓
枫林晚
午后登少陵原寻访李淳风墓,原坡上到处是树木衰草。沿着原棱从西向东走,先看到两座荒弃了的楼房,不知原来是做什么的,从这儿一直向东走去,远远看到荒草丛中一座陵墓。
恰好遇到当地务花的老农,我才弄清楚,这就是唐代风水大师李淳风的墓。而刚才看到的两座废弃的楼房之间,就是他同时代的另一风水大师袁天罡的坟墓,可惜已夷为平地了。
踏过荒芜的衰草来到墓前,墓的东侧凿有一个窑洞,就开凿在墓身上,这是当年生产队作场房守夜和放农具的地方。坟墓的下半截用水泥砖块围成一个大圆圈,窑洞处就作为墓门留了下来。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墓门不是安葬时修的,却成了近年盗墓贼的盗墓口。盗墓的洞口依然可见,而文物早已不知去处了。
李淳风若转世看到,不知作何感想;他的后代如果看到,不知心情如何?我当时是很伤感的。一路走着,总想起《红楼梦·好了歌》中的一句话:“荒冢一堆草没了。”
拨开荆棘杂草,爬上大冢,站在小小的平台上,四处观望。大冢上也荒芜一片,西北角冒出焚烧野草的烟雾,天也阴沉沉的,周围死一般沉寂,显得更加荒凉。向西南方向望去,是茂密的野草丛,成片的森森古柏,柏树下则是牛头禅寺了。这才显出此处的幽静高雅和神秘。当初墓地选到此处,大概也是大师生前勘查好的。
风水大师可以看到很好的风水,却看不到以后历史的变迁,他虽然写了《推背头》这样预知未来的书,也难免坟墓被盗,零落为荒冢,甚至有人把此处作为方便之所,真是有辱斯文,对先贤大不敬。或许也是医不自治,生前就因为钟楼选址看了真穴,而双眼失明;死后葬于偏僻之地,仍不得安生。人类在发展,世事在变化,即使神仙也难料身后之事,作为常人,又该作何打算?不论身前身后事,凡事淡然处之,或许就是一条佳径。
也许大师本来就知道身后必有多次的劫难,他才多设疑冢,让人莫衷一是,不知那座是真;墓中也不放任何殉葬品,使盗贼一无所获。
由盛而衰,由完整变得破败,变得荒凉。由受人敬重,到被人辱没,使死者阴魂不安。这或许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谁也阻挡不了。人死如灯灭,他并不想身后轰轰烈烈,永垂不朽,有一抔黄土,两丈坟地,就心满意足了。
看过墓地,穿过柏树林,从羊肠小道往下走。拽住树枝、草茎慢慢向下走,路就在崖边,不免使人胆战心惊。快下到大路时,则是一条光溜溜的野草道,就顺着别人下滑的痕迹,滑草而下。我联想到了悬棺,无论再险要的地方,也阻挡不了贪心的驱使,险阻阻挡不住心人,而重要的是怎样使人人都以一条心理防线,杜绝贪婪之心,不发不义之财。
李淳风墓位于五里台山顶的正中央,现已建成淳风庙。墓旁有石洞曰淳风洞,外立一古石碑,上书:唐太史令李淳风之墓。穴址地势为三级台地,第次分明,轮廓清晰,由五条山脉高耸拱卫,灵动鲜活,俨然是阴阳五行的自然流布,的确是一块风水宝地。
袁天罡墓地相对李淳风而言,就冷清多了!!!!
袁天罡墓地背枕观稼山壁,其地理器局亦不同凡响。两边为龙山夹护,似迎似送,灵活欲夺;墓前明堂开阔,平坦圆净,简捷清朗;二水交汇于明堂中央,左盘右绕,流注入凤鸣河。在风水理论中,具足龙、砂、水、穴、向五大地理要素,系典型的"龙凤呈祥格",是天设地造的福地。当我们一行准备返回,刚走出大殿,就听见有钟声从正面远处的山峦间传来,沉浑而悠长,与此处圆润的山水融为一体。
李淳风生于公元六O二年,死于六七O年,史书记载他活了69 岁。
遗骨便葬在了家乡山青水秀的天柱山下。乡亲们为纪念这位先祖,为其建造了一座坟墓,墓高四米,周长六十八米,墓旁有祠,并有岐山县人民政府于一九七二年为其所立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字样的大石碑一通。
据说,根据"免死首丘,人死归里"的传统习俗,李淳风很有可能尸骨还乡。《文献通考》中也有对李墓的记载,云:"唐雍县有天柱山,墓在天柱山之东。
"天柱山在今岐山县城北十里,一峰如柱,故曰天柱。李墓恰在其东南三、四里处。
李淳风坟墓保护完好,见之则一种对先祖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说起袁天罡和李淳风,这两位堪称古代神人的绝对代表。他们著作的《推背图》更是直接预测到了21世纪,而且准确性让人简直不敢相信。
袁天罡是唐代最著名的相师,中国相术大师。益州成都人。隋末唐初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风水大师、道士、相士。善风鉴,累验不爽,隋时为盐官令,入唐为火井(临邛)令。预言杜淹将以文章显贵而名扬天下,王?不出十年将官至五品;韦挺面相如虎,将出任武官。并预言三人为官后都要遭贬谴,届时大家还会见面。其结果可谓是和他预料的一模一样!
李淳风是唐代道士,道号黄冠子,岐州雍县人。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易学家,精通天文、历算、阴阳、道家之说,是《推背图》的作者之一。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为推算大唐国运,下令当时两位著名天相家、高道袁天罡和李淳风编写了中华预言第一奇书《推背图》。李淳风用周易八卦进行推算,没想到一算起来就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
袁天罡和李淳风可以说是当时的神人,当然神人对自己的墓穴也是很讲究的,他们都看上了长安县郊区的杜公祠的山后,两人的坟墓相差也就是几百米。但是李淳风的墓在大唐灭亡后就遭到了挖掘,到现在已经被彻底挖空了。而袁天罡的墓那是保存完好,1000多年来岿然不动,无人敢挖。当然,据当时的记录是称袁天罡已经成为了仙人。古代是不敢对仙人冒犯的,其次就是防御了,可以说袁天罡的墓防御很是到位!
李淳风的父亲李播是隋末的道士,他曾编撰了十卷方志图文,著有《天文大象赋》。
但在李淳风幼年时李播夫妇就先后去世了,李淳风跟随师父在山中学艺。到隋场帝时,天下大乱,师父就派他下山辅助真主安定天下。
他先是投奔了瓦岗军,后来被推荐给了李渊,成为唐朝的开国军师。 天下已定后,李淳风就专心研究天文学,编制了《甲子元历》,又叫做《麟德历》,对后世的天文、历法、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还在《法象志》中,论述了“前代浑天仪得失之差”,影响深远。他在担任编写《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的总指导时,为《晋书》亲自撰写了《天文志》、《履历志》、《五行志》,保存了古代的天象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史料。
除了在天文上的贡献,李淳风还写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气象学专著《乙已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风定级的科学家。他为培养数学人才整理了古代的算数书,编为《算经十书》。
他不仅纠正了版本和学术上的错误,还将自己的见解和相关学者的成就注释在书中,保护了更多的数学成果。 李淳风不仅仅是一位风水大师,更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
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
传说唐高宗病逝后,武则天决定在关中渭北高原选择吉地建造帝陵。很快,朝廷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两位名扬天下的方士,一位是星相家袁天罡,另一位是皇宫里专掌阴阳和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
袁天罡接旨后遍寻黄河两岸,都没找到一块中意之处。后来来到关中,半夜子时出来观看天象,只见一处山峦上紫气冲天,恰好与北斗相交。袁天罡认定是块宝地,于是急忙奔上山峦,找准方位,但一时找不到东西作记号,就摸出枚铜钱放地上再盖上浮土,这才下山回朝复命去了。
另一个风水师李淳风接旨后,沿渭水东行寻找宝地。在一天正午艳阳高照之时,他见秦川大地上突兀出一座奇怪的石山:从南向北看,好像一位少妇裸睡在蓝天白云之下,这少妇五官齐全,一对乳房坚挺对称,连乳头、肚脐都也具备。更让他神奇的是:这少妇双腿稍稍分开,中间还有一淙清泉在终日流淌不息。李淳风大为吃惊,于是抓紧上山,以身影取子午,以碎石摆八卦,拔出发针在二鱼相交处扎入土中后,也下山回朝复命去了。
武则天听二人说在同一方位选中吉地,派人再去复查。大臣来到梁山后,发现原来李淳风的那根发针正扎在袁天罡那枚铜钱的钱眼里。武则天下令立即开工,很快就将乾陵修好,安葬唐高宗,后随夫也葬于乾陵。
李淳风,是岐州雍人。其父李播,隋朝时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李播“颇有文学,自号黄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图文集十卷,”并做《天文大象赋》。这些,对李淳风一生的学术取向,无疑有一定的影响。《旧唐书》本传说李淳风“幼俊爽,博涉群书,尤明天文历算阴阳之学。”这一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早在贞观(公元627-649年)初年,李淳风在李唐王朝就崭露头角了,而起因就是由于他的天文学造诣。唐初行用的历法是傅仁均编撰的《戊寅元历》,这部历法存在一定的缺陷,李淳风对之做了详细研究,提出了修改意见,唐太宗派人考察,采纳了他的部分建议。在古代,历法编撰是专门之学,一般学者很难问津,而李淳风对《戊寅元历》提出修订意见时才20多岁,这自然要引起人们注意。他也因此得到褒奖,被授予将仕郎,进入太史局任职,从此开始了他的官方天文学家的生涯。
《旧唐书·李淳风传》载:李淳风,隋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生于岐州雍(今陕西凤翔岐山镇),其父李播,隋朝时曾任县衙小吏,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颇有学问,自号黄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图十卷、《天文大象赋》等。因此,从小被誉为“神童”的李淳风在其父的影响下,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天文、地理、道学、阴阳之学,9岁便远赴河南南坨山静云观拜至元道长为师。17岁回到家乡,经李世民的好友刘文静推荐,成为李世民的谋士,参与了反隋兴唐大起义。618年,李渊称帝封李世民为秦王,李淳风成为秦王府记室参军。唐贞观元年(627年),李淳风以将仕郎直入太史局。在置掌天文、地理、制历、修史之职的太史局,李淳风如鱼得水,充分展现其才智,鞠躬尽瘁4(1)他25岁就著了天文观测和历算的《法象志》七卷;
(2)他受诏编注了《晋书》、《隋书》、《五代史》等;
(3)他著《文思博要》、《演齐民要术》等;
(4)他与袁天罡合著《推背图》,预言了“太平天国”、“清兵入关”、“日本侵华”等历史事件,被誉为东方千古预言奇书;
(5)他著《宅经》,而被尊为风水宗师;
(6)他著《六壬阴阳经》,而被尊为六壬祖师;
(7)他编著中国古代第一部星象巨著《乙巳占》,被誉为中国古代星象百科全书,是一部古代气象学专著,具有重要的文化史和科学史价值。
(8)他著《金锁流珠引》、《太上赤文洞神三篆注》而成为道学经典名著,并成为唐代道家名人。
因此,明代杨维贞指出:“古今知天文历数者,应首推李淳风”。0年。
袁天罡,生卒年不详。唐代最著名的相师,中国相术大师。益州成都人。隋末唐初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风水大师、道士、相士。善风鉴,累验不爽,隋时为盐官令,入唐为火井(临邛)令。
袁天罡曾经写过《六壬课》、《五行相书》等,他还写过《称骨算命术》,当然,这个简单的算命术,并没有形成体系,而袁天罡和李淳风合著的《推背图》才是他们两个易林独步,名震天下的代表著。
关于他们两个人精于风水堪舆,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为武则天寻找陵寝,武则天为了考验李淳风和袁天罡对自己是否忠心,以及他们的堪舆水平,便分别让二人为自己寻陵点穴。
李淳风来到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他往山坡上放了一枚金钱,并往金钱上撒了一把土,将金钱浅埋。随后,袁天罡也来到了梁山,他在山坡上插了一枚金钗,这枚金钗,正刺在了金钱的钱眼之中。
袁天罡和李淳风在风水和堪舆之术上,造诣很高,可以说当世无两,可他们也是肉身之人,他们也会生病也会死,他们为了百年之后,能有个稳妥的葬身之地,两个人就分头为自己寻找墓穴。
两个人经过寻找,不约而同地来到了长安县,他们在该县东南发现了一座黄土高坡,坡上有一片锦缎般平展的平地,这块地风景优美,眼界开阔,因为袁天罡最先来到,故此他最先选穴,袁天罡定完墓穴,随后而至的李淳风就在黄土坡上的平地,也选了自己的墓穴。
当然,两个人并没有毗邻而藏,而是相距了几百米。墓穴选定后,两个人一起回到了长安。
李淳风身体不好,最先病倒了,袁天罡前去探望,就见李淳风正在测算自己墓穴将来的穴运,袁天罡看着厚厚的一叠纸上的测算结果,他问:李兄,您的墓穴几百年之后会是什么样子?
李淳风摇头叹气道:“不管我怎么测算,都是惨遭被盗!”
袁天罡用无奈的语气说:“我们的墓穴相距不远,看样子也是不能幸免了!”
让袁天罡没有想到的是,李淳风告诉他,经过他测算,袁天罡的墓穴1000之内也没有被挖盗的迹象,可是袁天罡还没等追问原因,李淳风就眼睛一闭,去世了!
袁天罡回去想测算一下自己墓穴为何免于被盗,可是计算还未出结果,就因为劳累过度,溘然而亡!??
果然几百年后,大唐灭亡,李淳风的墓穴在乱世中首先被盗了,可是袁天罡的墓穴却没有人动,这是什么原因,是盗墓贼对袁天罡特别尊敬,对他的墓避而不挖?还是袁天罡的墓特别坚硬,根本挖不动?还是袁天罡的墓有很多厉害的机关埋伏,令盗贼退避三舍?其实,这三个回答都不对。
这两个风水大师都没有测算准的原因竟是这样的――唐朝灭亡以后,袁天罡的坟墓就被圈到了宋代的兵营里面,而且一个朝代灭亡,第二个朝代继续在这里驻军,没有哪个盗贼敢去兵营里盗墓,故此,袁天罡的墓穴就保住了。
而李淳风的坟墓在兵营之外,盗贼哪会对他的坟墓客气,这就是两座风水高人的坟墓,一被盗,一完好的最终原因。
到了1949年解放后,袁天罡的墓地仍然是军事禁地,这就让袁天罡的坟墓避过了破四旧之乱,改革开放后,这里的兵营撤走,地方政府为了保护袁天罡的坟墓,还在坟头上安了一个报警器,故此,这座墓至今岿然独立,完好无损,不能不说是一个文物保护方面的奇迹!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为推算大唐国运,下令当时两位著名天相家、高道袁天罡和李淳风编写了中华预言第一奇书《推背图》。李淳风用周易八卦进行推算,没想到一算起来就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这样的高人,难怪会把自己的墓保护的如此之好。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