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水 正文

博山篇风水术注评

1.《博山篇》怎样解析山体的剥换

龙神博换,从大博小,从高博低。

断了断,乱了乱,穴必嫩。不曾断,不曾乱,便丑样。

遇凶星,须博吉,方可用。不博吉,若要用,间星从,流星从,须细认。

顺制逆,逆求顺,不晓得,生恶业,胡可用。许多风水典籍都曾描述过山体剥换对风水的重要性,但《博山篇》对山体剥换的辩证尤为精妙。

他认为,山体要经过不断地蜕变演化,逐渐从大到小,从高到低。 山脉在行度的过程中,只有断了又续,续了又断,散乱了又齐整,再散乱再齐整, 穴位才能得以鲜嫩。

如果不经过断续散乱,山体就是粗陋不堪的丑样子,不可能蚊变出落成秀美之山。尤其是那些粗丑的山体,也即风水意义上的凶丑,只有经过剥 换蜕化才可选用。

如果不了解硬要选用,其间必会有散乱的间星,流星掺杂其中, 需要小心辨认。不了解顺龙遏制了逆龙,逆龙变成了顺龙的情况就选用定穴,往往会生出恶变。

2.风水中祖宗父母之山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

风水中望势寻龙,讲求来脉悠远,生气连 贯。

宋代黄妙应在《博山篇》中说道:“寻龙 法,寻祖宗,寻父母祖宗所居极高之方。”即 寻龙要先寻祖宗之山,再寻父母之山。

祖宗之山为群山发脉处,父母之山为穴 场所在山脉的人首处。通常从群山发脉处 开始,各山的排列是:“先起高峰诏之祖,次 起一峰诏之宗,再起左右双峰诏之父母”, “起祖宗而见父母胎息孕育,然后成形”,最后“认形取穴”(清代汪志伊删定《地学简 明》卷四。

——编者注)。这显然是受封建宗法制的影响。

之所 以强调龙脉悠远,还因为“远者龙长,得水为 多;近者龙短,得水为少”(宋黄妙应《博山 篇》收《古今图书集成》卷六百六十六——编 者注)。风水中以“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因 此,来脉远,往往就水流长,即所谓源远流 长。

3.《博山篇》如何将砂分类

两边鹄立,命曰侍砂,能遮恶风,最为有力。

从龙抱拥,命曰卫砂。外御凹风,内增气势。

挠抱穴前,命曰迎砂。平低似揖,拜参之职,面前特立,命曰朝砂。

不 论远近,特来为贵。四砂惟朝,关系匪轻,高低穴法,只此可凭。

本身横案,亦是 朝神。《博山篇》根据不同地段及远近关系,将“砂”分成四类:侍砂、卫砂、迎砂、朝砂。

(1) 侍砂,最贴近穴场像贴身侍卫一样的砂叫侍砂,能将恶风挡住,不使吹进穴场。(2) 卫砂,两边抱拥的叫卫砂,其功能作用是既挡住外来之风,对内又护住了 穴场之气不使外泄。

(3) 迎砂,在穴前的叫迎砂,好似恭迎作揖一般。(4) 朝砂,朝砂不论远近,以特来朝拜为贵。

总体看来,四种砂的核心是“四砂唯朝,关系匪轻,高低穴法,只此可凭”。即砂的要害在于要朝迎与夹护,记住这一点,察砂之法就了然大半了。

此外,《博山篇》根据与穴场的呼应关系将砂分为为盖砂、照砂、乐山。“盖砂,高大盖穴者是。

有照砂,正照穴场者是。有乐山,出穴星后者是。

”其中,照砂应类同于后面要介绍到的朝山、案山之砂。而出于穴星之后的低伏且托护穴位的 砂,叫乐山(也叫鬼星)。

博山篇风水术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