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筠松,解放前宁都县许多堪舆师尊之为一脉相承的第十六代祖师爷,说他是山东窦州府人。
据民国二十年五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戴:“窦州……故治在今广东信宜县南二里教场左。”据《宁都直隶州志·方伎志》[iv]载:“杨益,字筠松,窦州人,官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
黄巢破京城,益窃秘书中禁术,与仆都监自长安奔虔化怀德乡(今宁都黄陂)。爱其山水,遂居焉。
以其术授曾文辿、刘广东(一说刘江东),世称救贫仙人。卒葬雩都(今于都)寒信峡药口坝,今呼为杨公坝。
著有《青囊经》、《疑龙》、《撼龙》、《穴法》、《倒杖》诸书传世(见《辛酉志》、《赣郡志》、《通志》)”。又据《早期客家摇篮——宁都》[v]:“杨筠松,生于唐大和八年(834年),自幼聪颖,喜观天象,才华过人,中大中庚辰(860年)进士。
殁于天复三年(903年)……”杨筠松到宁都后,立即深入民间,为群众建房、筑坟寻找“风水宝地”,忙个不停。他平易近人,每到一处,渴了有茶水,饥了有饭饱。
据《宁都直隶州志·杂志》第981页载,杨筠松客游瑞金县南冈村,因饿,向主人要饭。适屋内坐客满席,主妇端椅请杨坐在屋外吃饭,饱后离去。
迨主夫得知,急忙追去。追到,恳请为择屋址。
杨说:“无庸!汝归视吾坐椅未动,即于其地造门,当生子为郎官。”遵照他的话办,果然应验。
到清道光四年(1824年)修志时,郎官第房屋早已倒塌,独有大门还在。此事虽夸耀杨预见性强,带神秘色彩,却也说明杨所到之处都能受到群众接待。
像这样的事例很多。他素质聪敏,好学强记。
治业施术,注重形势。如初到宁都,即为弃官归隐的鄂州(今武昌)刺史廖銮选择隐居地,一到中坝(今黄陂),拍手称好。
黄陂河自西向东流去,到了中坝顶上,分出一条小溪与主干平行,流经约1.5公里处汇合。双溪夹住中坝,杨称之为“船形”。
确实很像一条乘风破浪的航船。杨与仆都监都在此隐居。
黄陂早已发达,成为宁都县一大巨镇。他遇事深究,观察细致。
小物体如见河中一石,高过水面一丈多,上大下小,中间弯曲,名之为璜。其徒廖三传说:“溪中有璜,此即璜溪”。
自此,宁都黄陂村名,由中坝改璜溪,沿用千年,解放后才改名黄陂。大物体如黄陂村后西北处有一山,杨考问廖三传:“此山像什么?”三传答道:“像牛”。
杨问:“公牛还是母牛?”三传道:“像公牛。”杨故意说:“我看突而伏,像是母牛。”
三传争辩地说:“常聆师父教诲,昂藏臃肿者阳象也。观此正如师言,故敢确认为雄牛”。
杨说:“好!速回家取镐来”。取来镐,杨指定位置,命三传挖土,果然在山麓挖出二颗椭园形的白石,状如双肾(睾丸),俗称“牛卵袋”。
杨哈哈大笑,夸三传已能观形察龙。此后,更耐心细致地授三传察物原理。
今二白石仍在,明代已被列为“中坝八景”之一,名为“白石仙踪”。“仙踪”,含意为救贫仙人发现的胜迹(见《赣南客家》2003年总第七期第44页邓文钦撰《杨救贫三考廖三传》)。
由于杨筠松治业注重形势,故被后人称其业为“形势派、峦体派”。他为客家人相宅址,特别注意选择山环水绕,背山面水、阳光充足、生机勃勃的“风水宝地”。
并以此谆谆教诲其徒遵照施行。他还处处为贫民百姓造福,除择吉地造宅外,还有如传说中的“移山霸水口”、“移山烧石灰”、“掘热水净身洗物”等。
因此,客家人尊称他为“救贫仙人”。
杨筠松,解放前宁都县许多堪舆师尊之为一脉相承的第十六代祖师爷,说他是山东窦州府人。
据民国二十年五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戴:“窦州……故治在今广东信宜县南二里教场左。”据《宁都直隶州志·方伎志》[iv]载:“杨益,字筠松,窦州人,官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
黄巢破京城,益窃秘书中禁术,与仆都监自长安奔虔化怀德乡(今宁都黄陂)。爱其山水,遂居焉。
以其术授曾文辿、刘广东(一说刘江东),世称救贫仙人。卒葬雩都(今于都)寒信峡药口坝,今呼为杨公坝。
著有《青囊经》、《疑龙》、《撼龙》、《穴法》、《倒杖》诸书传世(见《辛酉志》、《赣郡志》、《通志》)”。又据《早期客家摇篮——宁都》[v]:“杨筠松,生于唐大和八年(834年),自幼聪颖,喜观天象,才华过人,中大中庚辰(860年)进士。
殁于天复三年(903年)……”杨筠松到宁都后,立即深入民间,为群众建房、筑坟寻找“风水宝地”,忙个不停。他平易近人,每到一处,渴了有茶水,饥了有饭饱。
据《宁都直隶州志·杂志》第981页载,杨筠松客游瑞金县南冈村,因饿,向主人要饭。适屋内坐客满席,主妇端椅请杨坐在屋外吃饭,饱后离去。
迨主夫得知,急忙追去。追到,恳请为择屋址。
杨说:“无庸!汝归视吾坐椅未动,即于其地造门,当生子为郎官。”遵照他的话办,果然应验。
到清道光四年(1824年)修志时,郎官第房屋早已倒塌,独有大门还在。此事虽夸耀杨预见性强,带神秘色彩,却也说明杨所到之处都能受到群众接待。
像这样的事例很多。他素质聪敏,好学强记。
治业施术,注重形势。如初到宁都,即为弃官归隐的鄂州(今武昌)刺史廖銮选择隐居地,一到中坝(今黄陂),拍手称好。
黄陂河自西向东流去,到了中坝顶上,分出一条小溪与主干平行,流经约1.5公里处汇合。双溪夹住中坝,杨称之为“船形”。
确实很像一条乘风破浪的航船。杨与仆都监都在此隐居。
黄陂早已发达,成为宁都县一大巨镇。他遇事深究,观察细致。
小物体如见河中一石,高过水面一丈多,上大下小,中间弯曲,名之为璜。其徒廖三传说:“溪中有璜,此即璜溪”。
自此,宁都黄陂村名,由中坝改璜溪,沿用千年,解放后才改名黄陂。大物体如黄陂村后西北处有一山,杨考问廖三传:“此山像什么?”三传答道:“像牛”。
杨问:“公牛还是母牛?”三传道:“像公牛。”杨故意说:“我看突而伏,像是母牛。”
三传争辩地说:“常聆师父教诲,昂藏臃肿者阳象也。观此正如师言,故敢确认为雄牛”。
杨说:“好!速回家取镐来”。取来镐,杨指定位置,命三传挖土,果然在山麓挖出二颗椭园形的白石,状如双肾(睾丸),俗称“牛卵袋”。
杨哈哈大笑,夸三传已能观形察龙。此后,更耐心细致地授三传察物原理。
今二白石仍在,明代已被列为“中坝八景”之一,名为“白石仙踪”。“仙踪”,含意为救贫仙人发现的胜迹(见《赣南客家》2003年总第七期第44页邓文钦撰《杨救贫三考廖三传》)。
由于杨筠松治业注重形势,故被后人称其业为“形势派、峦体派”。他为客家人相宅址,特别注意选择山环水绕,背山面水、阳光充足、生机勃勃的“风水宝地”。
并以此谆谆教诲其徒遵照施行。他还处处为贫民百姓造福,除择吉地造宅外,还有如传说中的“移山霸水口”、“移山烧石灰”、“掘热水净身洗物”等。
因此,客家人尊称他为“救贫仙人”。
一、峦头形势 1《玉髓真经》 张子微著 2《地学》 沈镐著 3《撼龙经疑龙经批注校补》 荣锡勋著 4《一贯堪舆-杨曾地理家传心法捷》 唐宗庚著 5《刘国师地理真传》 刘国师著 6《乐山篇地理书》 来木臣著 7《秘传水龙经》 蒋大鸿著 8《寻龙点穴全集》 珍藏本 9《寻龙点穴墓相风水》 不过五著 10《简明地学堪舆泄秘》 汪志伊著 11《地理山洋指迷》 周景一著 12《辟径集》 李默斋著 13《现代风水学峦头总论》 姜国威著 14《寻龙秘诀》 高隐仙藏 15《图解雪心赋》 白鹤鸣著 16《地理啖庶录》 袁守定著 17《地理砂水穴法》 18《地理万山图》 19《仙家救贫术搜地灵》 白云山人著 20《黄囊穴髓》 程天昭演绎 21《地理汇宗》 22《平砂地理玉函经释义》 邱于展著 23《地理点穴大全》 许澹园订 24《地理全书》 刘伯温著 25《立宅安坟风水秘传》 黎浩贤著 26《相墓相宅术》 (四库本) 27《平砂玉尺经》 刘秉忠原著,李峰编 28《堪舆秘笈奇书》 刘伯温著 29《新注雪心赋》 何聪明著 30《峦头精义》 李默斋著 31《峦头风水大破译》 张健民著 32《地理峦头实务》(上中下) 钟义明著 33《增订台湾地理图记》 钟义明著 34《王派风水学-峦头精义》 王松寒著 35《地理琢玉斧峦头括歌》 张九仪增释 36《地理捷径秘断》 张哲鸣著 37《阴阳宅宝鉴》 苏立民著 38《一善地理真诀》 妙摩慧度著 39《假日寻龙记》 姜健贤著 40《地理心法-寻地五要捷诀道读》 许人文注 张建民编 41《地理囊金集注-记师口诀节文》 章贡、刘谦著 42《谭天纵留题-乌蒙吉真诀-刘若谷千金赋》 43《本地姜留题》 44《风水寻龙诀》 45《撼龙经》 杨筠松著 46《疑龙经》 杨筠松著 47《泄天机》 廖禹著 48《秘传廖公画夹拨砂经》 廖禹著 49《地理阴阳秘录》 苏立民著 50《地理天机会元》 徐试可著 51《地理大成-山法全书》 叶九升著 52《精校地理人子须知》 徐善继、徐善述著 二、赖布衣天星纳甲派 1《催官篇》 赖布衣著 2《入地眼全书》 静道和尚著 3《地理铅弹子》 张九仪著 4《地理穿透真传》 张九仪著 5《杨公地理图说》藏本 6《入地眼全书》静道和尚著 7《地理正义评注》张九仪著 8《杜氏地理图说》杜奇英著 9《形家集要》刘云岩著 10《山水发微》王德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