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水 正文

舆地学风水学地理学

1.“舆地、舆地学”这些词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舆地学属风水学的范畴,风水学又叫堪舆学。

《淮南子》中有:“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堪舆即堪天道、舆地道也。

堪舆学起源久矣!早在先秦就有相宅活动。春秋时,《尚书》中有:“成王在丰,欲宅邑,使召公先相宅。”

的记载。至汉朝,司马迁的《史记》中也有“孝武帝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乎?……堪舆家曰不可”的记载。

明朝时大军事家,也是堪舆名家,《郁离子》的作者刘基,在一次南游中行至大屿山一带,曾发感言:“奇哉大屿山,日后定可富甲天下!(大屿山,即香港第二大岛。)”而今事实证明了他的推断。

2.什么是舆地学

学科简介 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地球自形成以来,经历了约46亿年的演化过程,进行过错综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同时还受天文变化的影响,所以各个层圈均在不断演变。 约在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生命现象,于是生物成为一种地质应力。

最晚在距今200~300万年前,开始有人类出现。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一直在努力适应和改变周围的环境。

利用坚硬岩石作为用具和工具,从矿石中提取铜、铁等金属,对人类社会的历史产生过划时代的影响。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地质环境对人类的制约 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发展回顾 人类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作为一门学科,地质学成熟的较晚。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庞大的地球及其悠远的历史,这决定了这门学科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它是在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的争论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地质学的萌芽时期(远古~公元1450年) 人类对岩石、矿物性质的认识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中国,铜矿的开采在两千多年前已达到可观的规模;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山海经》《禹贡》《管子》中的某些篇章,古希腊泰奥弗拉斯托斯的《石头论》都是人类对岩矿知识的最早总结。

在开矿及与地震、火山、洪水等自然灾害的斗争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地质作用,并进行思辨、猜测性的解释。我国古代的《诗经》中就记载了“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关于地壳变动的认识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海陆变迁是按一定的规律在一定的时期发生的;在中世纪时期,沈括对海陆变迁、古气候变化、化石的性质等都做出了较为正确的解释,朱熹也比较科学的揭示了化石的成因。

地质学奠基时期(公元1450~公元1750年) 以文艺复兴为转机,人们对地球历史开始有了科学的解释。意大利的达·芬奇、丹麦的斯泰诺、英国的伍德沃德、胡克等等,都对化石的成因作了论证。

胡克还提出用化石来记述地球历史;斯泰诺提出地层层序律;在岩石学、矿物学方面,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200多种矿物、岩石和化石;德国的阿格里科拉对矿物、矿脉生成过程和水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开创了矿物学、矿床学的先河 等等。 地质学形成时期(公元1750~公元1840年) 在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和启蒙思想的推动和影响下,科学考察和探险旅行在欧洲兴起。

旅行和探险使得地壳成为直接研究的对象,使得人们对地球的研究从思辨性猜测,转变为以野外观察为主。同时,不同观点、不同学派的争论十分活跃,关于地层以及岩石成因的水成论和火成论的争论在18世纪末变得尖锐起来。

德国的维尔纳是水成论的代表,他提出花岗岩和玄武岩都是沉积而成的,并对岩层作了系统的划分。英国的赫顿提出要用自然过程来揭示地球的历史,以及地质过程“即看不到开始的痕迹,也没有结束的前景”的均变论思想。

水火之争促进了地质学从宇宙起源论、自然历史和古老矿物学中分离出来,并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中国,出现在17世纪的《徐霞客游记》也是对自然考察所获得的超越时代的成果。

至1840年,底层划分的原则和方法已经确立,地质时代和地层系统基本建立起来。 而此时的矿物学沿着形态矿物学和矿物化学方向发展 ,美国丹纳的《矿物学系统》标志着经典矿物学的成熟;1829年,英国的尼科尔发明了偏光显微镜,使得显微岩石学的迅速发展成为可能;法国博蒙于1829年提出地球冷缩造山的收缩说,对近百年来的构造理论产生重大影响。

这样,有关地球历史的古生物学、地层学,有关地壳物质组成的岩石学、矿物学 ,和有关地壳运动的构造地质理论所组成的地质学体系逐渐形成了。 19世纪上半叶,有关灾变论和均变论的争论,对地质学思想方法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

居维叶是灾变论的主要代表,他提出地球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灾变造成生物灭绝的观点。 英国的莱伊尔是均变论的主要代表,他坚持“自然法则是始终一致”的观点,并提出以今论古的现实主义方法。

在争论中,地质均变论逐渐成为百余年来地质学及其研究方法的正统观点。 地质学的发展时期(公元1840~公元1910年)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各工业国家都开展了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是地质学从区域地质向全球构造发展,并推动了地质学各分支学科的迅速建立和发展。

其中重要的有瑞士阿加西等人对冰川学的研究,以及英国艾里、普拉特提出的地壳均衡理论;有关山脉形成的地槽学说,经过美国的霍尔和丹纳的努力最终确立起来;法国的贝特朗提出造山旋回概念;奥格对地槽类型的划分使造山理论更加完善;奥地利的休斯和俄国的卡尔宾斯基则对地台作了系统的研究;休斯的《地球的面貌》是19世纪地质学研究的总结,同时休斯用综合分析的方法,从全球的角度研究地壳运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关系,预示了20世纪地质学研究新时期的到来。 现代地质学的发展(公元1910~ ) 进入20世纪以来,社会和工业的发展,使得石油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和。

3.什么是风水地理学

风水学起源于我国古代,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一门综合了哲学、地理学、生态学、建筑学和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自然科学。

集阴阳、数理、zhidao五行、天道、八卦而成的术数大纲.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顺应自然的同时,创造出良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易经》的中心思想是简易、变易、不易。

易者,变也。顺应自然,改变现状是“易”的精髓所在。

人类从原始社会回开始就不断地改变居住环境,以变求生存,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文明社会。我们研究应用风水学的目的就是在继承古老文化的同时,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答环境对人类的不良影响,发挥风水学的灵动性,使天道、地道、人道达到和谐完美的境界。

4.风水地理学是什么

风水与地理学有密切的关系,但不等同。

风水的地理学基础主要体现在7 个方面即地形、水文、气象气候、土攘、生物、探矿、地图。风水的地理学基础使风水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是风水学说的精华。

中国风水学的核心内容是天地人合一。中国风水探求建筑的择地、方位、布局与天道自然、人类命运的协调关系。

恰是中国风水学的人与自然融合,即“天地人合一”的原则,排斥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感应,并指导人如何按这些感应来解决建筑的选址乃至建造,才创造了中国东、西、南、北,中各具特色的传统城市布局、传统建筑形式及建筑景观,因地制宜,美不胜收。

5.风水与地理学是一种什么关系

风水学起源于我国古代,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一门综合了哲学、地理学、生态学、建筑学和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自然科学。

集阴阳、数理、五行、天道、八卦而成的术数大纲.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顺应自然的同时,创造出良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易经》的中心思想是简易、变易、不易。

易者,变也。顺应自然,改变现状是“易”的精髓所在。

人类从原始社会开始就不断地改变居住环境,以变求生存,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文明社会。我们研究应用风水学的目的就是在继承古老文化的同时,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对人类的不良影响,发挥风水学的灵动性,使天道、地道、人道达到和谐完美的境界。

6.风水地理学

紫微星是南、北斗之间的主要星宿,是帝王君子之星。

对人事的作用主要有: 1、化解刑灾。有紫微在命宫者,天释无度可减缓刑灾,化险为夷。

2、高居贵位。如身宫有紫微星照位,不是帝王之族,也是高臣贵位。

在人事中有一定的实权实利,并能具有指挥组织调度之能。 3、物极必反。

贵人善人遇紫微必行运千里,而小人贫民恶人遇紫微承受不起贵格易夭折。 4、助运导势,紫微如遇太岁流年宫,次一年定有望见贵人高人之相,是导运助运的转折年。

紫微斗数中,主要以紫微星为核心,首布紫微星的意义在于揭示人的运程离不开国运、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而星相重在以势导助人运,以星能星位归位人运,使人与天在共运中找到一条反映人道的天规,目的在于揭示宇宙的同时,揭示人与宇宙密切相关的集中密集点的自然联系和影响,从而揭示人生存的奥秘。

舆地学风水学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