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的方位和我们平常所说的方向是一致的。
不同的是,我们现在所看的地图,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是以人面朝北看的。而古代的方向,是以坐北面南来看的,因为皇帝就是坐北面南,再加上中国古代讲究南方为日,太阳就是在天上的,所以南方为上,这样来看,就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古代和现代的方位没什么不一样,只不过是坐向不同,所以方位的上下左右就不一样。 要相催财,把貔貅或者金蟾放到正西放是没有效果的,因为风水中的财位不在正西,而是西北。
再说西方属金,放红色的东西,会克伤金,家里的女孩和年轻女人会有问题,家人会呼吸道疾病。
风水中论方向有好几个体系。
远古时代,只论四方,后玄武,前朱雀,左青龙,右白虎。
土圭发明之后,论十二方,即先天十二地支方向: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叫十二山向,一个山向占三十度。
汉代,八宅流派盛行,八宅派用八卦来表示方位。
唐末,国师杨筠松改进风水罗盘,将天干、地支、八卦三个体系合并在一起,将方位分成二十四山向,每个山向占15度。即北方壬、子、癸,东北丑、艮、寅,东方甲、卯、乙,东南辰、巽、巳,南方丙、午、丁,西南未、坤、申,西方庚、酉、辛,西北戌、乾、亥。
二十四山向是风水的基本方向。
二十四山之下,各个理气流派又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方位进一步细分。
三合流派还有七十二龙、六十龙、一百二十分金、二百四十分金等分度。
卦理流派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分度。
现代的方向只是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或360度,但这不好测量。
风水的方向是二十四山,即:
〔坎卦〕代表〔壬子癸〕 三个山(正北);
〔艮卦〕代表〔丑艮寅〕 三个山(东北);
〔震卦〕代表〔甲卯乙〕 三个山(正东);
〔巽卦〕代表〔辰巽巳〕 三个山(东南);
〔离卦〕代表〔丙午丁〕 三个山(正南);
〔坤卦〕代表〔未坤申〕 三个山(西南);
〔兑卦〕代表〔庚酉辛〕 三个山(正西);
〔乾卦〕代表〔戍乾亥〕 三个山(西北);
中国风水学或者叫堪舆学,现称居住环境学,起源于原始时期、雏形于尧舜时期、成熟于汉唐时期,鼎盛于明清时期。
风水学是人类在长期的居住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朝阳光、避风雨、防火灾,近水源、利出行成了最基本的居住理论。
几千年甚至几万年来人们不断的总结居住环境的优劣到了汉唐时期就形成了很成熟很系统的中国风水学理论。据中国先潮周易研究所文献记载,彭祖弟子青衣说:“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
晋人郭璞《葬经》解释风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汉朝淮南王所著《淮南子》论述道:天地运行之道。
至月令有阴阳变化,有相冲克之时,有相合之时,前者凶,后者吉。盖堪舆之义实为天地之道也。
许慎《说文》解释:堪,天道;舆,地道。许先潮言:其实风水学就是研究指导人们居住、生活环境的一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