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水 正文

算命网三通命理风水

前几天算命网三通命理风水,听友人说算命网三通命理风水,雷州市雷城镇下河社区三元宫被省钦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算命网三通命理风水我怀着探幽揽胜之心,萌发走访之行。

六月底的一天,一场大雨刚停,我沿着雷城几条古巷逛转,心中隐隐约约产生岁月摧残下物是人非的苍凉之哀,同时也闻到了下河社区古老的建筑在雨水的冲洗下古而弥香。

怀着虔诚与敬意,我不知不觉来到了三元塔脚下的“元灵宫”。它因“山门、灵山宫‘第一灵签’和雷州第一古刹”而久负盛名。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额“元灵宫”三个描金大字。

“ 元灵宫”背靠灵山,面临下河,地势居高临下,气势雄伟壮观,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土坯或红砖墙体,石柱、瓦面、木梁结构,硬山顶,灰雕,较好地体现着明代建筑风格。它在建启秀塔时所建,位于启秀塔南面,初时立为登塔休憩之公馆,后改为文昌会。元灵宫院分四进、两厢、两院,合院式布局。

“元灵宫”也叫“三元宫”,因得“三元”仙气缘故,清时把“元灵宫”改名为“三元宫”。明朝万历年雷州府理刑推官欧阳保《鼎建元魁塔记》记载:“国初永弘间,乡书每科六七人。以为常甚者。一榜十人。发解发甲种相望于册。余辑郡志异之,乃后稍稍衰微也。形家谓雷地平衍。无文笔所致。士人因议建塔以补地脉。乃辄议辄止。余奉命理雷。欲得雷佳士彬彬以光德大王。固出素心适诸士。以塔请道不辞而僭为己任。余家君嗜青囊。余趋庭习闻其槩。因出所知。审视雷地。则见郡形东南单寒。法宜补。且系巽方宜文笔。于是吉日开基。得三元兆益喜而肩承擘画”。“三元”为三只蛇蛋,“蛇”在十二生肖中,通称为小龙(民间传说)。因“三元”之地乃仙穴,故建九层之塔,上可通天,下可通地,中可通人,使雷州地灵而福泽民众。于是以“启秀塔”命名建筑了雷州地标性建筑——三元塔,并在三元之址建筑了元灵宫。

据考究“三元宫”“开元寺”旧址乃唐代高僧鉴真和尚的道场。唐天宝九年(公元749年)冬,“鉴真一行跳上了睽别已久的大陆的土地,从雷州经罗州等地,再由梧州溯桂江到始安郡治挂林”(见日本井上靖著《元平之甍》第四部)。途经雷州城时,州宫、僧侣、信众隆重地迎接礼拜。著名高僧及其一行数十人的到来倾刻成为雷州人的一大盛事,于是他们被迎请到当时唯一的寺院一一开元寺寓居。在开元寺期间,鉴真备受礼遇,也遍施功德。他每天不辞辛劳设壇讲律、主持法事、传授佛学义理,灵山一时信众云集,热闹非凡。鉴真在设壇讲经之余,还热情为民众看病开药,广查博采雷州风土人情和野生植物,并记入史册《东微記》(见日本淡海真人著《唐大和上东微停》。在他的影响下,开元寺名声鹊起,雷州寺院建设盛行。鉴真一行之寓雷州,成为雷州佛教史上及中原文化在雷州的传播的里程碑性事件,使雷州大地吸纳了正统的中原文化,推进了雷州人的文明进程。这也成为后来启秀塔建造选址的一个主要因素。

元灵宫为三进院落式布局。一进为山门,二进为灵山宫,三进为正殿。

从大门口前登上五阶梯级,一进为山门。山门为土坯加砖砌墙,墙表为深红色、仿砖灰泥;内外墙上沿有“姜太公钓鱼”等典故、“喜雀”嬉嬉和花卉图案,灰塑绘画,檐头有灰雕;硬山顶,石柱,木梁结构,瓦面,平脊;屋顶有萌芦莲花灰塑,屋有花卉图案雕刻;前廊拉式三开间,明间为大门,次间左边土地神,右边门官。门额“元灵宫”,尺三楷字,阴雕石刻;门联“元精耿自星辰天惟兜率,灵德忠于岳渎地总伽蓝”,五寸楷字,阴雕石刻,佛光耿照,是清光绪兵部职方司主事吴应铨手迹。

“兜率”二字比较生僻,在一般的字典、词典里很难找到,只有在辞源里才有它的释意为“知足、妙足”。但这儿“兜率”应为“兜率宫”,在吴承恩的《西游记》里面曾有记载,那就是太上老君的住所。而“伽蓝”是寺院道场的通称,佛教伽蓝神的代表形象,是伽蓝土地的守护神。因此对联描述了太上老君曾化凡人在三元宫传经讲道,伽蓝神守护的情景,可见“兜率”一词既是禅语,更是“兜率宫”之解。

山门前院,立有聚宝亭和《第一灵签》石碑。据考证:“第一灵签”美誉并非该匾而始,早在数百年前已负盛名,蜚声遐迩。“去灵山打枚灵签”流传甚广,妇孺皆知,早已成为求签者口禅。“有求必应”堪称神奇,而“观楼情结灵山”传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郡人陈昌齐(号观楼),赴省乡试前,慕名前来求签。获“上不中、下不中”兆示,果然考中举人,初感签之灵验。次年,赴京会试、殿试前,测卜前途,再來求签。果如神签之兆,考中辛卯恩科第二甲第四十八名士、点翰林。后累官三通馆、四库馆撰修,广西道,河南道监察御史,兵部、刑部给事中,温州兵备道。不但官运亨通,而且知识渊博,是清代乾嘉年间大名鼎鼎的考古、语言、文学大师,又是精通天文、历算、地理、医学的近代著名科学家,并被誉为“广东治汉学、朴学第一人。” 这位满腹经纶的天文历算学家,深受元灵宫灵签所折服。乃至嘉庆十五年(公元180年)。退仕还乡后,依旧信賴元灵宫神明,求签卜居灵山,建住宅“观察第”以尽沾灵山灵神之福气,分享灵山风水宝地之灵气,终生与灵山神、灵山签、灵山地结下不解之缘。…… 经过拜亭,拾级而上,就到元灵宫二进——灵山宫,仰头看到门额“灵山宫”三字及宫屏中间木雕牌四个踱金大字“宏济群生”。 前殿,即灵山宫正殿。墙体为土坯批灰粉刷,内墙上沿有花卉图案绘画;硬山顶,石柱,木梁结构,瓦面,平脊,屋翘有花卉图案雕饰;后廊柱式三开间,明间设殿,殿正面“境主敕赐灵山镇海光德大王”、殿背函奉“护法金刚力士韦耿菩萨”;次间皆空。

在灵山宫前殿两边的墙壁先后有两幅明清两代嘉靖年间及清代嘉庆十一岁次丙寅年间的对联,它记载着灵山宫重修的痕迹,也记录着岁月苍桑与佛教在雷州的兴衰。其联为:“ 新城古塔仰瞻道岸永纳元精,胜景灵山怀抱颖川长添秀色。” “灵显献祯祥物阜民安资圣德, 山端呈端霭风调雨顺藉神州。” 元灵宫正殿上嵌在墙上的一副对联,昭示古刹的威仪及古刹恩泽四海的功德。对联为:

算命网三通命理风水

灵献金身长映威光胜古刹

山怀宝座恒流惠泽溥新城

算命网三通命理风水

通过元灵宫穿过庭院来到后院,立有聚宝亭和《第一古刹》石碑及开元寺正殿“大雄宝殿”。 开元寺也因“历史悠久,奉旨立寺、官方道场、鉴真幸临”文化价值的四大特点,称为“雷州第一古刹”。 开元寺正殿门楣挂着“大雄宝殿” 四个烫金大字,而“第一古刹”石碑位其后院右侧,记载着开元寺及鉴真和尚设壇传经讲道的历史。石碑上“第一古刹”四个大字苍劲雄放,金石闪辉,它印证着该寺是雷州走向现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开元寺大雄宝殿的墙体为土坯批灰粉刷,硬山顶,石柱,木梁结构,瓦面,平脊,屋沿有花卉图雕饰;前廊柱式三开间,正殿奉“三室佛”;左侧殿有梓潼阁、达摩阁;右侧殿有普化阁、兴武阁、雷首阁;还有左厢房和右厢房。前廊柱式三开间,现为“雷州第一古刹历史陈列室”。“雷州第一古刹历史陈列室”,这儿陈列着历朝历代与三元宫有不巧姻缘的僧人、名望官吏与文人墨客的故事,或踪迹或诗文,或墨宝。虽历经岁月浸蚀,但仍可辨识。

鉴真,唐代有名高僧,唐天宝九年曾在开元寺设坛弘法,现开元寺内还有莲花石礅两个,为鉴真和尚传道之仙座,鉴真成为第一位在雷州宣传佛教文化的先驱。

欧阳保,明万历(1616年)举人,任雷州府推官。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正月,由他主持,在原开元寺石塔原址改建文塔。又建塔边公馆、文昌阁、文昌会、石坊和曲街至塔之路。次年七月,欧阳保在离任前撰碑《鼎建元魁塔记》,记述建塔缘起碑尚存宫内。此外,他还主持编修《雷州府志》,是雷州历史上建塔、修志之功臣。

牛从极,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雷州知府。府志县志均有记载:他直接领导建成启秀塔,并且由他择日启基。

蒋光彦,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任广东布政司右参议守雷廉琼三府(亦称海南北守道)。《雷州府志》这样记载:“因得三元吉兆,请于分守海南北参议蒋公光彦,公曰:善,遂纠匠建窑”。蒋光彦撰文《雷州府鼎建启秀塔记》,该碑尚存宫内。

黄士俊,明万历丁未状元,闻雷州创建启秀塔,嘉赞有加,撰文《鼎建城南九级启秀塔记》该碑虽已失,但碑文记载在府、县各志之中。

周用宾,明万历年间官至御史。他为友人登三元塔题诗《历雷阳逢九日盛集》。该诗碑尚存宫内。

陈昌齐,乾隆十六年(1771年)进士。三元宫“第一灵签”求签的传说,增添了三元宫的灵光宝气。现存有“观察第”遗迹及“灵山公馆”遗迹。

吴应铨清光绪时兵部职方同主事,光绪辛卯年(1891年)题书宫额“元灵宫”和门联“元精耿自星辰天惟兜率,灵德忠于岳渎地总伽蓝。”

元灵宫始建于唐高宗年间(649-683年),历经1300年艰辛变故,原有的建筑物已荡然无存。现在的建筑,是清代初期将明万历年间建成的“塔边公馆”进行改建而成的。此后,虽历经修茸,但依然保持着明代建筑风格,如土坯墙批灰粉刷、石柱、木梁结构、瓦面、平脊等建筑材料和构件,具有明显的明代建筑特色。这对研究明清时期岭南建筑史,雷州文化文明的发展史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雨停了又下,下了又停。下午约四点,我才离开三元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