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讲中医算命风水太极,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中医算命风水太极的过程。如果我们用线性坐标轴来表示,就是如下图。这其中0就是终极的道,向前发展就是无极,无极向前发展就形成中医算命风水太极了太极,直至生成万物。
太极在道家一般是指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状态,出现于阴阳未分的混沌时期(无极)之后,经过进化发展而后形成万物(宇宙),是形成万物(宇宙)的本源。比较早使用“太极”概念的,有《庄子》和《易传》,一般在宇宙论、方法论上用太极概念。太极生两仪,便是由太极的分化形成天地的过程,两仪,即是阴阳。太极的概念经常与易学一起出现。道家易有自己的独特体系,太极的概念是道家易的宇宙论、修养理论的重要基本概念。
古代圣贤大咖们对太极的本意多有阐释,意见虽有不同,但要义基本可以统一。其一是指宇宙最初浑然一体的元气。唐颖达《周易正义》中医算命风水太极:“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易纬·乾凿度》认为“有形生于无形”,提出“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四阶段来解释“易有太极”。以未见气时为太易,气初为太初,形之始为太始,质之始为太素。气形质混然一体而未分离的状态,称之为浑沌。浑沌之物即是古人所说的元气。以元气未分状态为太极,原始物质的含义。这种观点在两汉较为普遍,如刘歆:“太极中央元气”;王充引易学家的话说:“元气未分,混沌为一”。郑玄则以“淳合未分之气”解释太极。
其二是太极是两仪(阴阳)的本体。张载“一物而两体,其大极之谓与?”,认为无有阴阳,其合一则变化莫测,其对立则相互推移,以此说明太极乃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源。王夫之阐发张载的学说,坚持以对立统一观说太极。断言太极和两仪是体用关系,非父子关系。并认为太极为阴阳二气合一的实体,此实体自身具有运动的本性和变化规律。且寓于天地万物之中,一切现象都是此阴阳统一体不同的表现形式,发挥了以“太和之气”为世界本原的思想(作者认同这种观点)。
其三是阴阳两气相互作用又不可分离,是对立统一的整体。靖所出土六千五百年前(伏羲时代)双耳彩陶壶上之双龙古太极图(藏瑞典远东博物馆),乃使用毛笔中锋所画,早于孔子四千年。出土商代及西周之多件青铜器上,亦契有雌雄双龙相互缠绕之太极图。”被称为“双龙太极图”。
还有华夏始祖“伏羲女娲交尾图”;等等。
也有人声称太极来源于河南洛阳伏羲台下黄河与洛书相汇后形成的“涡漩”(见《郑州日报》1993年3月8日第八版),绘图如下,寓意太极。
从这些图形隐含的思想观念看,又不能说与太极图毫无关系。这些图形都是双双交合而成,或双龙、双蛇,或双鱼、双凤,这是原始社会生殖崇拜的产物。双双图纹,或表示男女(伏羲、女娲),或表示雌雄(双鱼、双蛇、双龙、双鸟);两两交叉,反映原始生民对男女、雌雄交合的直观认识。由两性生殖器、男女、雌雄、日月等人体现象、生物现象、自然现象,逐渐体悟出“阴阳”概念,以及阴阳同体、阴阳相对与相交、阴阳交互作用、阴阳相互转化等等思想理念,这种思想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阴阳文化。太极图的黑白相间、首尾纠合正是阴阳对待统一、消长流行、互根互动理念的最佳图示。
太极生两仪者,太极寂然不动,本无形象,唯为清净光明之体,此为无生之理性。动则显象起用,乃名为生。所生之象,其数无穷,但始动之际,只有一明一暗两种形色,明色为阳,暗色为阴,因此称为阴阳两仪,仪如《孔氏正义》所释,作容仪讲,因其尚未成象,故不称为两象,只称两仪。但这两仪实为四象以至万象的基本结构,万象即由两仪细分而成,所以万象无不有阴阳两仪。万象之数虽然无穷,但基本之数则为阳奇阴偶。伏羲氏画卦时便发明极为简单的两画,以示无穷无尽的象数之源。
本人愚见,太极的产生意义十分重大。从进化的过程来看,太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太极阶段和后太极阶段。前太极阶段的状态应该是两仪(阴阳)混沌不清,但两仪正在孕育;
后太极阶段则是两仪已经成型,并即将发生相互作用。
接下来,阴阳发育成熟,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确立,成为矛盾的两个作用主体。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阴阳是矛盾的作用主体,但太极是阴阳作用的平台,太极和阴阳是不可分割和分离的,它们的关系是“一物两体”,太极是对外的表征,阴阳作用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源泉。
关于太极图。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从孔庙大成殿梁柱,到老子楼观台、三茅宫、白云观的标记物;从道士的道袍,到算命先生的卦摊;从中医、气功、武术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刊封面、会徽会标,到南韩国旗图案、新加坡空军机徽、玻尔勋章族徽……等等,太极图无不跃居其上。这种广为人知的太极图,其形状如阴阳两鱼互纠在一起,因而被戏称为“阴阳鱼太极图”。
“太极图”既然流行得如此久远、如此广泛,自然它的起源和流变问题就成了人们的兴趣焦点。在考察它源流之前,应弄清楚“太极图”的名称和图形的关系问题。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名称,却指不同图形。被称作“太极图”的除了阴阳鱼图形外,还有五层图形(即习惯上所称的“周敦颐太极图”)、空心圆图形、黑白半圆图形等(实际上后几种图形被称作“太极图”的时间大大早于前者);一是同一图形,却有不同的名称,如阴阳鱼“太极图”,早期称作“先天图”、“河图”、“先天自然河图”、“先天自然之图”、“古太极图”等;五层“太极图”又称“无极图”、“太极顺逆图”、“太极顺生图”、“丹道逆生图”等(当然两类太极图的图形各自都稍有差异)。
本文仅对阴阳鱼太极图(下文简称“太极图”)作一考察。
太极图结论编辑
1.“阴阳鱼”太极图的思想渊源可上推到原始时代的阴阳观念,但原始时代的有关图形、符号都不是也不能直接推衍出“阴阳鱼”太极图。
2.“阴阳鱼”太极图与道教有关,宋元及清代胡渭的部分有关观点基本可信,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内丹、阴阳等思想观念上。“水火匡廓图”与“三五至精图”同样也不能直接推衍出“阴阳鱼”太极图。
3.关于陈抟或薛翁、蜀之隐者、青城山隐者创作或始传“阴阳鱼”太极图的观点,因无以考证,只能存疑,不能轻易否定,也不能简单肯定。
4.现存文献中最早一张“阴阳鱼”太极鱼出自南宋张行成的《翼玄》。此图不是清康熙以后人窜入,这一点从《翼玄》、《易通变》的文字内容中可以得到证实。
5.“阴阳鱼”太极图经明初赵撝谦改造(简化),定型于明末赵仲全。之后出现的由两个半圆合成的太极图(包括以左右半圆排列、以上下半圆排列等)都与本义不符。
太极图图形图例很多,不胜枚举。它们所反映的寓意、运行机理和运用侧重各不相同。没有好坏之分,更没有对错之分。因为金刚经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太极图都想100%图示太极本意和运行机理,但这是不可能的。因此,本书所用图例,皆为寓意和机理更为贴切之图例。望大家谅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