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水 正文

辽宁周易风水学院

辽宁周易风水学院

《了不起辽宁周易风水学院的中国画:清宫旧藏追踪录》

余辉 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辽宁周易风水学院

王希孟真有其人吗辽宁周易风水学院

这幅画真的是他十八岁画的吗?

《千里江山图》卷画的是哪里?

宋徽宗为何如此推崇王希孟和他的这幅画?

王希孟真有其人吗?

弄清楚王希孟的生平是非常“烧脑”的事情辽宁周易风水学院,因为宋代关于他的文字材料只有一条,就是《千里江山图》卷有当时宰相蔡京的题文。

有人提出蔡京的题文是假的,重要依据是“京”字款不对,腿短且不正,真迹都是长腿。在明末清初,“京”字下半部分横向开裂了,短了一小截,修裱师将下半截“小”字绢块往上提了两三毫米,盖住了断裂的缝隙。[图8-1]由于中间少了一段笔画,高度至少短了两三毫米。所以,蔡京的款是对的。

辽宁周易风水学院

图 8-1 被清初裱匠修坏了的“京”字款

下面的题文则是:

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一作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图8-2]

辽宁周易风水学院

图 8-2 《千里江山图》卷被移到后面的蔡京题文

从蔡京的题记中,我们可以获得关于王希孟生平的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直接信息就是王希孟出生于绍圣三年(1096),以徽宗赞誉他为“天下士”为据,他的家庭属于“士流”(读书人),王希孟约在1107年至1110年入画学,按画学要求,研习了“士流”的课程。“杂流”属于工匠子弟,他们在画学学的内容要浅一些。王希孟结业后到宫里的文书库供职,管理皇家的书迹文墨之类。他很可能是经过蔡京的筹划,有机缘拜见到徽宗,数次向徽宗呈献画作。徽宗虽感到画得不够工致,但发现王希孟悟性高、有见识,亲自传授,后来王希孟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完成了《千里江山图》卷,徽宗甚为满意,在1113年四月一日,将这张画赐给了蔡京。

图 8-3 北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间接信息则是,蔡京的题记里记录了徽宗对王希孟的超赞态度,其实就隐藏着王希孟重病在身的信息。徽宗对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的评价为“上嘉之”,“天下士在作之而已”。把王希孟比作战国时期齐国贤士鲁仲连,他为了消除国家之间的战争,多次以辩才成功说服双方停战而不索取任何职位,后来特指才德非凡、舍身取义的贤良国士;“作之”是指鲁仲连为国家所干的大事、正事。徽宗此言非同小可,这个语言背景只能在王希孟大功告成后却沉疴难愈的情况下,徽宗才会有如此动情。按照徽宗的行事方式,对这样一个“天下士”“作之”的艺术成就,会当即赐予他翰林图画院的职位,但是徽宗没有,这样对待少年新进绝不是徽宗的做派,也是十分矛盾的。有几个事例可以说明徽宗对年轻画家的赏赐是地位和职官:据邓椿《画继》卷十记载,徽宗察看龙德宫刚完工的壁画,他对画院待诏们的画艺无一认可,“独顾壸中殿前柱廊拱眼斜枝月季花,问画者为谁?实少年新进。上喜,赐绯,褒锡甚宠,皆莫测其故”。这个少年可以享受四五品官的待遇。王道亨曾与王希孟一样,也是画学生徒,他画唐诗“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能“曲尽一联之景”,连绘两图皆称旨,“遂中魁选。明日进呈,徽宗奇之,擢为画学录”。“录”系画学管理日常事务的吏员。而王希孟历时近半年绘成6平方米的长卷,难道还敌不过画“斜枝月季”的少年和“曲尽一联之景”的同窗?这不是徽宗的疏忽,究其原因,是宋代的职官制度有所限制。

历数历代职官志,对罹患重病的中榜进士和候任官员,朝廷均不赐予职位,此项铁律在宋代尤为苛严。第一是害怕传染性疾病在朝廷蔓延,第二是顾及官员的形象和履职效率。《宋史·职官志》有“老、病者不任官职”的规定,如朱长文(1041—1098),苏州人,19岁进京赴试,中了进士,在候任期间坠马伤足,被迫辞归 故里,在北宋,此类事例不胜枚举。

王希孟的画受到徽宗的青睐,但徽宗对他只嘉奖不任用,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王希孟的重病了,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完成了6平方米的工笔大幅《千里江山图》卷,特别是要独自跨过整个漫长的冬季,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和心力,当他大功告成却沉疴在身的时候,得到徽宗的回报只能是赞誉,根据宋代的职官制度,可以反推出王希孟重病在身的境况。

王希孟什么时候去世的?

三年后,一座北宋卤簿钟隐藏着王希孟生命的终结点。这座北宋卤簿钟现展陈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厅,钟系铜质,高1.84米,口径为0.81米,铜钟上有一圈山水图案,群山绵延无尽,与王希孟笔下的景致有许多相近之处。近景也有一条蜿蜒小路,几乎贯穿全图,经过山谷和溪流,沿途相继刻铸有大树、挑着酒旗的酒肆、茅屋、小亭、木桥、泊舟等,点景人物中有行人赶着毛驴过桥、荷锄农夫等。这不会是与《千里江山图》卷的巧合[图8-4]。蔡京掌控了制作卤簿钟的事务,《千里江山图》卷当时就是他的藏品,他要让这张画发挥出政治作用。但这个装饰带的手法粗陋简率,构图平铺充塞,细节草率,造型概念化。

辽宁周易风水学院

图 8-4A(左) 北宋末卤簿 钟辽宁省博物馆藏

图 8-4B(右) 卤簿钟“千里江山图”拓片(局部)

王希孟——人已经不在了。蔡京按理会责令王希孟主持大钟上“千里江山”装饰带的差事,他不得不派别人以《千里江山图》卷为参考样本,草草完成卤簿钟“千里江山”装饰带的差事,露怯很多。完工后,卤簿钟被挂在扩建的宣德门城楼上,这个工期是在1116到1118年之间。王希孟大概卒于1116年左右。

《千里江山图》卷为清初梁清标所得,他重裱了画幅,书写了外包首题签“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图8-5],梁清标得知希孟姓“王”的信息,来自《千里江山图》卷外包首上的宋人原签。在画幅外包首上的题签必须有时代、作者的姓名和作品名,这是延续了千年的装裱规矩,为的是方便拿取和著录。王希孟的死讯极可能也是来自该图外包首题签下半段的附注:“未几死,年二十余。”与考证他卒于1116年左右相吻合。这个内容被清初前往梁清标家观画的宋荦记录在《论画绝句》里。

《千里江山图》卷画的是哪里?

王希孟画这张画的时候还不到18虚岁,以宋代的交通状况和他的年纪,王希孟不可能去过很多地方,这幅画是写实山水,那就有可能画一些他所见过的景观,画的哪里,就要找地标性景观了。画中出现了大小汉阳峰、四叠瀑、鹰嘴峰、石钟山、西林寺等地,这些是北宋时期庐山的地标性景观,可推知这幅图的主要取景地是庐山和鄱阳湖[图8-6],图中还参考了苏州北宋利往桥[图8-7]的造型以及闽东南的海边气象[图8-8],丰富了画面的审美效果,他早年极可能在闽东南沿海一带生活过,为游历、读书经过洪州(今江西南昌)到庐山和鄱阳湖,出湖口顺长江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转船到平江(今江苏苏州),后沿运河一直北上到开封。[图8-9]

辽宁周易风水学院

图 8-6A 庐山大、小汉阳峰(左)和

《千里江山图》卷中的大、小汉阳峰(右)

图 8-6B 庐山四叠瀑(左)和《千里江山图》卷四叠瀑(右)

辽宁周易风水学院

图 8-6C 画家写实了庐山的地标性景观:

受庐山鹰嘴峰造型影响的山峰

图 8-6D 庐山鹰嘴峰

辽宁周易风水学院

图 8-6E鄱阳湖湖口中的石钟山(上)和

《千里江山图》卷 尾部出现近似石钟山的造型(下)

辽宁周易风水学院

图 8-6F庐山西林寺远景(上)和

《千里江山图》卷中 的寺塔(下)

辽宁周易风水学院

图 8-7 《千里江山图》卷中的长桥来自苏州利往桥的造型

辽宁周易风水学院

图 8-8 《千里江山图》卷中极似海景

辽宁周易风水学院

图 8-9 《千里江山图》卷取景地示意图

(《中国历史地图集》)

图 8-10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辽宁周易风水学院

图 8-11 “渺漫平湖中”

这幅图看上去充满了诗情,既然这幅图画的主景是庐山和鄱阳湖,那就在古代吟咏庐山、鄱阳湖的诗词里找找。这不,唐代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一下子跳到我们的眼前,鄱阳湖古称彭蠡湖,其中如“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的大汉阳峰[图8-10]和“渺漫”的鄱阳湖[图8-11],天空显现出“峥嵘当曙空”[图8-12],一条条“瀑水喷成虹”[图8-13],还有“挂席候明发”[图8-14]的漕船,文人雅士“岩栖者”的崖中隐居生活[图8-15],孟诗中的一些基本元素几乎都可以在图中一一找到,这也反过来证明这幅图画的主要是庐山和鄱阳湖。

图 8-12 “霁色”和“曙空”

辽宁周易风水学院

图 8-13 “瀑水喷成虹”

图 8-14 “挂席候明发”

图 8-15 “寄言岩栖者”

宋徽宗为何如此推崇王希孟和他的这幅画?

徽宗的用心,就是王希孟画这幅画的背景,这涉及北宋早中期绘画发展的美学形态。在徽宗之前,朝野已经形成了世俗和文人的两种绘画审美观。世俗的审美观念饱含“悲天悯人”的思想,它出自唐代韩愈《争臣论》:“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意思是说圣贤是哀叹时世、怜惜众生的。反映这种思想的画面意境以荒寒沉寂居多,气候以秋冬雪天为主,常常把天地画得很寒冷,弄得人们行走艰难,画风中枯树、荒寒雪意,表达出画家对世事的感慨。如宋初李成(传)《读碑窠石图》轴[图8-16]里在古木下阅读古碑的老者也是这样,都产生出沉厚的沧桑感。宋初祁序山水与动物的结合之作《江山放牧图》卷[图8-17]里,隐隐于胸是荒凉和迟暮之感。人物风俗画则体现得更多,最著名的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充分展现了底层百姓为生存而付出的种种辛劳和途遇的处处险境。画这类题材的画家都在寻找一种特殊的美感形式——在悲悯中生发出的凄美之感。这些都说明画家心中有许多不能释怀的忧患意识。随着北宋末社会问题的不断堆积,这种忧患的心绪越来越鲜明,在画家的作品里也越来越悲切,到“靖康之难”的时候达到了高峰。

辽宁周易风水学院

图 8-16北宋李成(传)《读碑窠石图》轴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辽宁周易风水学院

图 8-17北宋祁序《江山放牧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在北宋中期,形成了文人画“萧条淡泊”的绘画审美观,这来自欧阳修的《文忠集·鉴画》:“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者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走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寻。”米芾倡导的“平淡天真”的观念则是“淡泊”的另一种体现,如苏轼的《枯木竹石图》卷和米家父子的“米氏云山”[图8-18]等。

辽宁周易风水学院

图 8-18南宋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卷(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画坛形成了世俗和文人两种不同的审美观,其相同之处即表现手法都是用墨笔。徽宗登基后发现“三缺一”,即缺乏属于皇家特有的绘画审美观,那必须解决宫廷绘画的设色问题,形成宋代“三足鼎立”的绘画审美观。宫廷绘画的审美观来自蔡京曲解《周易》里“丰亨”“豫大”两句,本意是说“王”可以利用天下的富足和太平而有所作为,蔡京蛊惑赵佶去坐享天下财富,理由是天下“丰亨”,就要显现“豫大”,即大兴土木,建造一系列专供皇家享受的建筑和园林。与这些建筑相匹配的绘画必须是设色浓艳富丽、尺幅大、内容全的壁画和各类绘画,形成宫廷绘画雍容华贵的审美观。这个时期,徽宗鼓励宫廷画家们大量临摹唐代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图8-19]和《捣练图》卷[图8-20]等,从唐代宫廷绘画里汲取设色的观念和方法,同时绘制了一大批设色画,如《芙蓉锦鸡图》轴、《听琴图》轴(均藏于故宫博物院)等。徽宗自己也在1112年画了设色画《瑞鹤图》卷[图8-21](辽宁省博物馆藏),还有《五色鹦鹉图》卷(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等。他们差不多是在一个时段里画的,这些宫绢的材质有优劣之别,但门幅大都在50厘米左右,看来是用一种规格的织机织出来的。那是徽宗在政和年间(1111—1118)要用一批宫廷画家集中时间解决宫廷绘画的设问题。

辽宁周易风水学院

图 8-19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北宋摹本)

辽宁省博物馆藏

辽宁周易风水学院

图 8-20唐张萱《捣练图》卷(北宋摹本)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辽宁周易风水学院

图 8-21北宋赵佶《瑞鹤图》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

晋唐设色山水多用绿色,很少用青色,徽宗要建立皇家的绘画审美观念,在山水画上的体现,就是要确立大青绿山水画的色彩谱系和用色方法,创立了山水画的子画科——大青绿山水,扩大使用青色。经过徽宗的指授,王希孟以矿物质颜料青色和绿色交替描绘群山。因此,这件《千里江山图》卷为徽宗建立皇家的山水画审美观,具有鲜明的垂范作用,这在古代绘画史上占有开创性的重要地位。

END

书香上海 | 书香常伴

资料: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辑:段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