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城烟台易经测风水,它是游子们念念不忘的乡愁烟台易经测风水,是烟台独有的标志。
在老烟台们眼中,它是一种遗产,是一种象征,一种荣耀,一种眷念。 无论何时走进来奇山所,那格局独特的四合院落,古老幽静的长街短巷,常常引起人们的怀古忆旧之情。 随着烟台“芝罘仙境”改造指挥部的成立,朝阳所城两大历史街区的老建筑修缮工作也正在稳步推进中。今天,小编就从奇山所城的选址、布局、建筑风格的角度“切”入所城,揭开城市中轴线上的坐标上历史建筑群的秘密。
老烟台人都知道,所城是明朝初年为防御倭寇袭扰,在沿海一带设立卫、所等军事组织。
明朝初年,山东沿海的卫所分布情况
据考证是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当年,准奏批建登州府宁海卫(今牟平区)“奇山守御千户所”城。
1398年,奇山守御千户所城的复原图
600年前奇山所城的选址,深受中国传统风水思想的影响,一如现在烟台城市“山、海、岛、湖、河”的绝佳风水推演,并且具备军事要塞“攻、守、退”的基本条件。
近代烟台城市地图中,奇山所城的位置
首先,所城严格按照《考工记》中提出的以“中轴线对称”的思想进行城市规划。以烟台山和塔山两点一线为南北轴线,以所城南门福禄门与玉皇庙两点一线为东西轴线,所城点位正好位于两轴线十字交汇点。
二是从地理环境看,所城北向大海,南邻塔山,东西虽为开阔之地却有东河(现解放路,已填埋)、西河(现西南河路盖板暗河)守护,符合《易经》都城选址要“择中”的原则,也具备《管子·乘马》提出的“因天材,就地利”的规划思想。
1924年民国烟台地图,奇山所城有东西两河守护
三是从军事角度看,所城北有芝罘岛、崆峒岛作为天然屏障,南有塔山群峰可作退却之地,东西两河可引水作城壕防御。所城北的海边设置狼烟墩台(与奇山所城同时建造),遇敌来袭时可传递烟火。且所城东有宁海卫,西有福山县,军事联络较为方便。
奇山所城,占地面积约9.86万平方米,城内面积约7.96万平方米。
根据相关资料的描述,所城城墙底部采用青石砌筑,上部采用大青砖砌筑,高7.33米,厚6.67米。
四边城墙中部均开设城门,东为保德门,西为宣化门,南为福禄门,北为朝崇门。城门设置城楼,上层为远望所,下层为指挥所,北门朝崇门城楼为总指挥所。
清末民初,奇山所城宣化门
每座城楼两侧等间距设置堡4座(全城共计16座),呈半圆形,突出于城墙之外,作战时可三面御敌,为4楼16堡军事设施格局。城墙内侧设有环形马道,每城门内侧倚城墙对称设置斜道直通城墙顶部。城墙外四面设防御城壕,宽约11.67米,深约3.33米。每城门口设铁索吊桥。
民国,奇山所城南门里大街
城内街道布局呈方格网状,中心轴线设十字大街,直通四门,为老烟台境内最早的街道,后逐渐演变为民用大街。
据有关专家考证:“城内西北部(今时彦街)设千户所衙门及随职官眷居宅;城内东北部(今双兴胡同)设兵营、兵械库;城内东南部(原高家胡同、傅家胡同)设演兵场及点兵台;城内西南部(今仓余街)设兵营伙房及粮草仓库”。
1920年,奇山所城内的庙宇
明代。奇山所城建立后,据记载从未发生大规模倭寇侵袭。随着明初实施移民政策,大量移民跟随军户涌来,并在所城周围形成一些居民点。至明嘉靖年间(1550年前后),居民点已遍布南大街、西沟街、裕盛胡同、南门外等街道,工商业逐步发展。
清代。奇山所城经历了军变民地、功能改变、大兴土木、重心转移等变革。1664年(清康熙三年),朝廷旨令废除“奇山守御千户所”,官兵解甲归田,多从事渔农工商等行业。后改成奇山社,行政上归福山县管辖,随后,所城内原张、刘两大姓千户后裔(所城张家、所城刘家)大兴土木,建造民宅,逐渐把军事建设结构改建为民众居住房。期间,不断有外地人口流入,奇山社随之向外扩张,经济日益繁荣。奇山社及周围形成13个固定村庄,时称“奇山社十三村”。
1850-1860年,奇山社及附近村庄
奇山所的居民,原来大都以渔、农、小手工业、房屋出租业为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所城的大街逐渐形成了商业街,各种摊点布满街面,不少人以买卖为主,少数人成为工商业主。
清末,所城南门外的集市,现芝罘区北河街市场附近
所城西关以西至西南河以东南大道处,有柴草、骡马、具、砖瓦、石灰、粮食、中药等店铺和饭馆、理发馆、黄酒馆等;东关中街至东河有扎纸、喜丧具、租赁铺、水炉、火烧铺等;北门外大街有柞炭、木柴、油坊、木瓦作坊、竹帘、鸟笼铺、弹花铺、冰窖等行业;西南河两岸多为铁匠炉和筐篓铺、轻铁铺等。
清末,所城附近的贫苦人群。随着外地人口的不断涌入,所城内外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奇山所的发展,为烟台以后的开埠奠定了基础。
清朝裁所后,奇山所千户被贬为庶人,奇山所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居民区。此后200余年小城无人修缮,城墙倾圮,房屋坍塌。
1860年秋捻军逼近通伸,官衙惶恐下令将城墙分段包给居民用竹竿夹墙,高达数丈,以作防御之用。捻军退后又拔掉竹竿在厚墙址筑起平房来代替城墙。
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烟台开埠,城市重心外移至以烟台山为中心的新城区,所城逐渐没落。
1918年2月,民国当局又作了一次修缮。城墙高6.66米,长1000米。
民国,奇山所城西门外的商业街
1950年,城墙已所剩无几,城门破旧,政府将其全部拆除,所城已不能再被称为严格意义上的“城”了。
奇山所城历尽沧桑,城墙、门楼、庙宇虽已失存,但许多金垄青瓦、龙凤屋脊、红柱雕檐的三进五进的古式建筑还是保留下来了。那些方方正正的四合院落,为烟台当地居民旧时的居住模式,反映了当时的建筑风貌。
1979年,经山东省政府决定,奇山所列为烟台市区重点文物保护区。
藏古朴于木讷,这就是所城。
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朝阳所城历史街区规划目前在烟台市规划展览馆里进行展示,至此,走过了六百年风雨岁月的所城,即将重新焕发青春——就如同揭开密封多年的老酒,即将散发出醉人的芳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地看看她,也许能够先醉上一回。
所城南北大街规划效果图
依据规划,朝阳街历史街区的发展定位为以保护和展示烟台开埠历史文化为主题,形成集旅游观光、购物、休闲娱乐、居住度假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度假中心。
整个街区功能分区结构规划为:“一带、两轴、四区”。一带为太平湾-海关街港口景观文化商业带,布置有三处广场节点。
两轴为朝阳街特色商业文化轴、海岸街开埠文化休闲轴。四区为烟台山文化体验区、顺泰街-太平街商业旅游服务区、朝阳街南端的文化旅游区、北马路商住休闲区。
奇山所城的发展定位以胶东民俗文化传承基地、传统生活居住和城市标志景观为主,其中传统生活居住既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要求,也是胶东民俗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的需求。
奇山所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规划图
确定奇山所城历史文化街区“一环一核、三片区、六节点”的整体功能结构
所城功能分区结构规划图
一环:城墙绿化景观带,作为奇山所城的形象特征和烟台城市的地标景观;
北城墙景观效果图
一核:胶东民俗博物馆群文化核,主要位于所城十字大街附近,利用现存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居院落建设各类胶东民俗文化的传承基地。
三片区:时彦街-仓巷旅游商住片区、双兴胡同-傅家胡同传统居住片区、西南关文化旅游片区。
时彦街-仓巷旅游商住片区,主要集中于奇山所城靠近胜利路和南大街两条城市干道的西北片区,与烟台文化中心、福建会馆、朝阳街历史街区形成良性互动的传统院落式商业发展空间为主;双兴胡同-傅家胡同传统居住片区,主要位于奇山所城的东南片区,以居住为主,构成胶东传统生活民俗的主要体验和传承空间;西南关文化旅游片区,主要位于所城西南关,是古城旅游的入口功能空间,主要布置有小学和游客服务中心和旅游集散广场。
六节点:奇山所历史文化博物馆、山东传统玩具博物馆、胶东面塑博物馆、刘子琇故居等四个文化节点和进士第居住节点、高家胡同商业节点。
居住片区点缀有部分商·业和文化功能,旅游商业片区布置有部分居住和文化功能,形成以文化为核心,商业旅游功能与居住生活功能交融共生的功能结构。
奇山所历史文化博物馆节点设计
南门外效果图
奇山所城将以何种姿态亮相于世人面前?我们心怀期待。
在东方,湮没既久的老烟台街气质并未与时消逝,它们安静地沉湎于时光的街巷这里的文化雅俗共赏,与民国气质正相吻合。
在烟台,这里的东方文化市场,将以打造“烟台文化传承地,烟台老街新名片”的定位,以老烟台民俗市井文化作为核心内涵和特色体验,打造一条集文化展销、餐饮娱乐、民俗体验于一体的文化休闲商业精品街区。
每周六、周日的老烟台街集市,再现潘家园“鬼市”,将传统老戏台、老烟台的市井相集合,汇集胶东传统民间戏曲、民俗手工艺人表演等,以琴舍、茶器、书法、根雕、玉器、银饰、古玩、物件等市井生活主题为线线索,追溯烟台自清末民初至21世纪初百年岁月间的布衣生活往事,打造主题文化景观,诉说烟台这座城市的年代记忆。
文章中老照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谢谢!烟台所城历史资料整合了网友寒夷术、原历史文化名城申请材料以及烟台文史资料,如有笔误,请在下方留言。
文章转自烟台市东方文化市场,宣传烟台一起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