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水 正文

命运坎坷风水如何改变

新华社郑州1月13日电 题:以“千里跃进”的姿态决战贫困——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见闻

新华社记者甘泉、韩朝阳、徐海波、陈诺

大别山——蜿蜒于江淮之间,襟带豫鄂皖三省,群山叠峦、千里苍翠。这里是美丽中国腹地的绿色屏障,也是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英雄山。但美丽背后有贫困,大别山地区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大别山地区正以“千里跃进”的决心与姿态,奋力突围,脱贫圆梦。

党旗下,不让一处贫困角落被遗忘

东岳村每减少一户贫困户,杨长家脸上的笑容便多一分。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东岳村历史悠久,是首批中国传统村落,李先念同志曾在这里留下过战斗足迹。过去因耕地不足、交通不便,这个2000多人的小村庄,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5户599人。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东岳村党总支书记杨长家放弃了自己曾经办的工厂,一心投入到精准脱贫中。

不管是发展产业,还是志愿服务,村里党员都要冲在最前面。在杨长家带领下,东岳村成立了党总支,将所属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村里先后发展起苗木花卉、黑猪和土鸭养殖,以及虾稻共作、生态茶等产业。2018年底,东岳村彻底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在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区200多万人民投身革命,许多人为国捐躯。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听党话、跟党走”是这片土地上群众最质朴的信念,红色基因始终流淌在共产党员血脉里。

2017年开始,安徽省金寨县实施脱贫攻坚“联帮工程”,组织农村有帮带能力的党员户、入党积极分子等对贫困户进行帮扶,通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让一处贫困角落被遗忘。

在金寨县斑竹园镇长岭关村,51岁的党员罗先平,爷爷那一辈兄弟6人参加革命,只有1人受伤归来。作为村里的中药材经营大户,他主动帮扶起村里21户贫困户种元胡,户均增收超过7000元。

“5位先辈牺牲,就是为了今天我们能过上富裕幸福的日子。”罗先平说。每年清明,罗先平都会专门到5位爷爷墓前说说村里的脱贫进展,他说这是对英灵最好的告慰。

在大别山,“哪里产业兴旺,哪里就党旗飘扬;哪里党旗飘扬,哪里就产业旺盛”正成为真实写照。湖北省黄冈市扶贫办主任董本汉说,通过“党建+脱贫”,发挥了我们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汇聚起脱贫圆梦的强大动能。

雁归来,唤醒大别山下多彩田园

每逢深秋时节,湖北省麻城市铁门岗乡富岗村就菊香四溢、满眼金黄。1000多亩金丝皇菊竞相绽放,让朵朵香菊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启发心里乐开了花。

命运坎坷风水如何改变

吴启发和家人曾在广东一家鞋厂打工。因父母生病需要照顾,加上看病欠债致贫,吴启发立志回乡创业。2018年他通过电商卖出1.6万斤菊花,获利200多万元。2019年,他创办起合作社,吸纳了30多位易地搬迁贫困户就业。

吴启发是大别山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大潮中的一个缩影。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农民工纷纷返乡创业,用辛勤和智慧,将大别山阡陌田野建设成多彩田园。

河南省信阳市务工服务办公室主任胡全增介绍,截至目前,河南省信阳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达13万多人,累计创办各类经营主体近8万个,带动就业80多万人,涉及乡村旅游、山林综合开发、电子商务、种植养殖等多个领域。

在安徽六安市,统计显示仅2019年上半年,全市就新增返乡创业人员1.1万人,新增企业0.89万户,增长30%,带动新增就业3.15万人。

安徽省岳西县太平村不少农户家,曾经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锁一横就是好几年,只见“雁南飞”,不见“雁归来”。

而如今的太平村红红火火、人气兴旺,大不一样。这两天,党支部书记刘洪涛正忙着即将到来的“年货节”。2019年春节前,土蜂蜜、瓜蒌籽、豆粑等农民“不稀罕”的山货,在村文化广场和电商平台上卖出了20万元。2020年,刘洪涛寻思着把产品种类搞丰富些,让更多城里人来太平村逛“年货节”。

刘洪涛5年前响应岳西县“大学生回乡工程”回到村里,建起县里首个村级电商服务站,乡亲的土特产跟着“飞”出了大山。2018年,村两委换届,他高票当选村支书。在岳西县,像刘洪涛这样的“大学生回乡工程”人员有183人,实现了全县182个行政村全覆盖。

湖北省黄冈市近年来启动能人回乡创业“千人计划”,每年吸引1000名黄冈籍在外创业能人,每人回乡投资一个千万元以上高质量农业产业项目。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了当地发展茶叶、中药材、油茶、食用菌等“十大产业”,培育“一村一品”专业村1000余个。

返乡创业助力脱贫攻坚,正成为大别山地区一道独特的风景。凭借开阔的视野、积攒下的资金,这些返乡创业农民工群体正日益成为大别山地区现代农业的拓荒者、产销对接的链接者、美丽乡村的建设者。

命运坎坷风水如何改变

摘穷帽,更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

年近七旬的陈泽申中年丧子,儿媳改嫁,老伴因病去世,他独自带着小孙子守着几亩薄田度日,越过越穷。命运坎坷的他甚至找来风水先生,改建了家中门窗朝向,以图改变运势。然而,一路走来,他渐渐明悟,真正改变命运,要靠党的好政策,更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

陈泽申的家乡金寨县大湾村是大别山腹地的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开始后,他被扶贫干部的作风感动,重新思考自己贫穷的根源。他主动申请养羊,平时还种些天麻,上山采些板栗,精神头变了,手脚勤快了,收入以每年1万元的速度增长。2017年,他申请摘掉贫困帽。

村民发现,沉默寡言的老陈如今爱笑了。陈泽申说:“不怕年纪大,就怕志气短。躺着吃福利,这事我不干!”

在大别山地区,信阳、麻城、六安等地通过在贫困户中评选“脱贫之星”,推出一批戏曲文艺作品等扶心扶志,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支持他们通过艰苦奋斗追求美好生活。

5年前河南光山县东岳村贫困户认定现场,杨长太身子使劲往后钻。毕竟一个年富力强的汉子,站在一群老弱病残中,确实太显眼。此后他用心种植苗木花卉,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还申请小额贷款……仅用一年时间,杨长太不仅还清了外债,还成了当地的“脱贫之星”。

“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脱贫后,杨长太办起了家庭农场,并主动联系帮扶了5户贫困户,带动118名贫困群众增收。2019年2月,杨长太的家庭农场成立了党支部,他又成长为一名党支部书记。从“贫困户”到“脱贫之星”,再到“党支部书记”,杨长太实现人生“三级跳”。他说:“党和政府给我们搭好了‘戏台’,我们‘戏’唱不好,对不起自己!”

杨长太总挂在嘴边一句话:“贫有百样,困有千种,但想要美好生活就靠一条路,那就是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