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历史上, 唐朝达到鼎盛时期,当然了它与自身的努力,先前朝代对佛教的发扬的关系是分不开,也给后人留下辉煌的一页。
在闲暇的时间里,我们去游玩祖国的山川、河流,遗址,除了能给自己带来好的心情外,更多的不由自主的感叹,古老的遗迹显现了古人智慧的结晶,带给我们视觉上的享受。
那么,佛教的历史那么长,你知道佛教在历史上有多少第一吗?
1.第一座寺院:东汉明帝所建的白马寺。
白马寺是佛教传入我国内地兴建的第一座寺院。初建于东汉明帝永平11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相传,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身有日光,飞行殿前,欣然悦之。明日,传问群臣,此为何神?”有臣答曰,此神即“佛”。明帝即派遣大臣蔡愔、秦景出使天竺(今印度)寻佛取经。蔡情、秦景取回了佛经佛像,并与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东回洛阳,藏经于鸿胪寺,并进行翻译工作。次年建寺,名白马寺。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尊为“释源”和“祖庭”。
2.第一位西行求法僧人:朱士行。
三国时期的高僧,法号“八戒”,于嘉平二年(250),印度律学沙门昙河迦罗到洛阳译经,在白马寺设戒坛,朱士行首先登坛受戒,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汉族僧人,也是第一位西行取经求法的僧人。西行求法,为后世西行求法者如法显、宝云、玄奘等人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其功绩是不可磨灭的。著有《朱士行汉录》的经录著作。
3.第一座石窟:北魏时昙曜开创的云岗石窟。
位于山西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云岗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
4、第一位东来的印度僧人:东汉的竺法兰、迦叶摩腾。
东汉明帝派遣蔡愔至西域求取佛经,师遂于永平十年(67)与大月氏僧迦叶摩腾结伴前来中国,居于洛阳白马寺,与迦叶摩腾合译《四十二章经》,也是第一部汉译佛经。而《西游记》里面的猪八戒、沙和尚和白马和原型就是这里说的迦叶摩腾、竺法兰和白马。
5、第一本高僧传:梁代慧皎所著《梁高僧传》。
《梁高僧传》佛门的经典,记载的是自东汉永平至梁代天监间著名僧人的传记。分为“译经”、“义解”、“神异”、“习禅”、“明律”、“忘身”、“诵经”、“兴福”、“经师”和“唱导”等10类。他在序言中自称记了 257人事迹。后有记载,很多文文墨客受到佛教的影响,与慧皎多有交往。
6、第一部大藏经:宋太祖开宝四年刊印的蜀版大藏经。
大藏经为佛教经典的总集,简称为藏经。版本种类很多,包含了对佛教的历史、文化、哲学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