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江红
▲边江红 中医学讲师,现为中国古琴文化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分会会长、国际古琴养生协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音乐治疗学会常务委员,梅州市古琴学会副会长。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宣传科副科长,著有《古琴音乐与中医养生》一书
《黄帝内经》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具有什么养生宜忌呢?与养心有何关系呢?
恬淡虚即休养心神
“恬”字与“舔”是同根同源,本意是说动物和人受伤后,会下意识的拿舌头去舔伤口,所以,舔是一种通过自我疗伤、自我宽慰,最后达到接纳自我、自得其乐的一种能力。“淡”就是淡泊,无奢望、无妄;“虚无”就是佛家讲的心无挂碍,“虚”的意思就是让自己的心灵和精神获得最大的自由恬淡才能从容,虚心方可纳物真气从之。
《老子》中有一句“我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咳。”意思是说,唯独我却淡泊恬静,对周围环境没有反应,如同婴儿还不会笑,就是对淡泊最好的诠释。“真”指的就是天然赋予人本来的那个面目(父母的精子和卵子结合的一瞬间就是中医讲的“两精相摶谓之神”),推动细胞分裂发展的能量就叫元气,是先天赋予的,这就是所谓的“真气”或“先天真元”。
当人处于“恬淡虚无”的状态时,人先天被赋予的“真气”就会随着指挥它的“神”去开始运作,即“从之”,如不服从擅自脱岗,则“虚邪贼风”这种负面能量就会乘机而入。精神内守不能内守就会出现“心神不宁”“神不守舍”焦虑不安等精神状态,严重的还会出现一些精神疾病。人在“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的状态下,人体的正气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保卫人体健康。
养心做到六个“心”
在休养心神的基础上,养心要从“安心、舒心、静心、宽心、善心和爱心”六个方面做起。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宋代文学家苏轼《定风波》词中有“此心安处是吾乡。”人不管在何时何地,不管做什么事情,要安心神,这样才能人与物、人与时、人与境合为一体,安心是中医理论中“天人合一”的的常态化和具体化,心神安静是人类从事其它一切活动的基础。
中其它“肾主恐,恐伤肾”,所以安能制恐养肾,在心安的基础上,心灵要有充分的自由度才能舒心,当然这种自由是受法律和道德约束的。这正是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意思是“不会超出社会规矩的范围随心所欲。”每个人都会有欲望需求。但这个“欲望需求”是在一定的“矩”内,即社会规则、自然条件、能力范围等。符合一定规则的“随心所欲”给人带来自由和快乐,超过了能力范围的“随心所欲”就变成了妄想,就好比痴人说梦,庸人自扰。
有安心、舒心做基础,要完成个人的理想追求,就需要做到静心。静的本义是努力去除杂念,清心寡欲。诸葛亮的《诫子书》就有“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段话的意思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宁静是和谐,宁静是找到自己的过程。真正的明白自己是什么,找到自己的快乐所在,这样的状态是安静的自足的也是自在的。
当静下心神努力工作,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怎么办?这时候就需要宽心。
宽与窄相对,形容一个人豁达,用心胸宽广;夸一个人身体好,用心宽体胖;乞求别人原谅自己,用宽大为怀。人心宽了,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宽心是疲惫心灵的良药。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疏泄,心宽有利于肝气舒张升发,所以心宽的人不容易得情志方面的疾病。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可以理解为人的免疫力和自我修复能力。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升正气。一个人拥有爱心、善心也能从内而外的提升正气。有善心的人拥有善良的心意。用善心对事、对物、对人,换来的正向的信息和能量,这种正能量又能滋养有善心的人。“爱”的本义是用心疼惜呵护,用心表达友善,就是爱心。当一个人有爱心的时候,眼神是温柔的,表情是慈祥的。暖流会洋溢全身,这种暖流能滋养正气。
—边江红
中医的健康观与古琴弹奏的“应和”有内在联系。如《左传晏婴论和与同(昭公二十年)》里就谈到了“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白话文译为:先王使五味相互调和,使五声和谐动听, 用来平和心性,成就政事。音乐的道理也像味道一样,由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各方面相配合而成,由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迅速、高下、出入、周疏各方面相调节而成。君子听了这样的音乐,可以平和心性。心性平和,德行就协调。”在诸应勋《风俗通义.声音第六》也谈到了古琴具有“琴之大小得中而声音和,大声不喧哗而流漫,小声不湮灭而不闻,适足以和人意气,感人善心。”从上面文章的论述中可以看到在二千多年前古人就认识到古琴声音大小适中、音色清、微、淡、远;弹奏一按一散相互应和,具有平和心神,修身养性的作用。古琴音乐的应和观是阴阳平衡思想在古琴乐器的一种体现形式。
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各个脏器功能协调平衡,机体才能处于健康状态;古琴音乐的频率和人体脏器的运动频率相似,人体器官通过对古琴声音的接收会对组织细胞起到按摩作用,增强细胞新陈代谢。长期收听古琴音乐和弹奏古琴可以使人精神愉悦、心情放松、气血平和,给人体的脏器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从而调节身体机能达到阴阳平衡、达到健康长寿的效果。
收听琴曲推荐:古琴曲《仙翁操》,此曲刊载于1962年出版的《古琴初阶》(查阜西、沈草农、张子谦编)一书。因配有“仙翁仙翁,得道仙翁,得道翁,陈搏仙翁,得道仙翁,陈搏得道仙翁,陈希夷得道的那仙翁,” (陈搏字希夷,长命百岁,据传著有《紫微斗数》)的唱词而得名。是学习古琴的入门曲,主要用散、按同度音,挑、勾不同弦以及简单的绰、注等来练习基础指法。强调不同音色的和协,掌握了《仙翁操》,就懂得如何调音,懂得音律,是个基本功的练习曲。
“仙翁操”指法散按结合,声音阴阳相应,尽含古琴“中和平和”之道。曲简洁而意境出,形散而法度森严,不仅是古琴的入门名曲,也是一首修炼精神的长寿之曲。
听古琴曲配穴位按摩
百会穴: 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头部,在两耳廓尖端连线与头部前后正中线的交叉点。该穴是全身百脉的交会处,故名百会。百会穴居高临下,仰可接受宇宙的信息能量,俯可沟通全身百脉气血,用梳子按摩百会穴可开发人体潜能,增加体内的真气,调节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益智开慧,澄心明性,轻身延年,青春不老。并能治疗头痛、眩晕、失眠、耳鸣、神经衰弱等症。
涌泉穴: 是人体少阴肾经上的要穴。它位于足底中线前、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当足趾跖屈时,足底前凹陷处。肾为阴中之阴,只有肾水充盈,人体各系统才能得以平稳运行。涌泉穴是人体长寿大穴,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发育正常,精力充沛,并能治疗头痛、偏瘫、耳鸣及各类妇科病和生殖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