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水 正文

易经与风水没有必然关系

通行本的《周易》分成《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这两部分内容成书的年代不一,反映的思想也不一致。《易经》的经文部分大约成书于周初,相传为文王所作。《易传》又称十翼,大约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相传为孔子所作。

易经与风水没有必然关系

《易传》宣称是解释经文内容的,历代研究易学的学者也多守以经解传的成例。但是两者成书的时间相去数百年,不可能有相一致的思想。况且,《易传》对经文所做的解释总不能圆满,不脱牵强附会之嫌,不能令我们的理智信服,反而是书读的越多越感到迷惑。

所以,我们研究《易经》不守《易传》,我们只将它看作是出现最早的试图解释经文内容的作品,不认为它与经文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对于理解经文内容而言,《易传》所形成的结论远没有实现目标,所以我们不将经和传看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这本书所确定的研究范围也只限于经文部分。

《周易》古经的作者是谁的问题,由于缺乏确凿的证据证明,所以是很难论定的。文王说是靠不住的,假托文王、孔子更有可能只是神话它的一种方式,而且我国的古籍也惯用这个方法。相对而言,《易经》的内容是什么比它的作者是谁的问题更为重要,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只依从旧说不做深入研究。

易经与风水没有必然关系

《周易》古经的内容实质上就是六十四个卦,每个卦都是由六个爻组成的符号。爻分阴爻和阳爻两种,分别用符号阴爻和阳爻表示。六十四个卦就是六十四幅由六个阴爻或阳爻组成的卦画,卦名、卦辞和爻辞是这些卦画的属性。所以,易卦的主体是卦画,是由六个爻构成的符号,我们称之为卦画或卦符,简称为卦。

在占筮的过程中,易卦是作为卜具来使用的,它们是上古时期的卜师论断吉凶休咎的依据。龟卜则是以龟甲和兽骨为卜具的,龟卜师将龟甲和兽骨上钻凿和烧灼后出现的裂纹用作论断吉凶休咎的依据。易卦为什么能够用作论断吉凶休咎的依据?它依据了怎样的原理?将卦用作论断吉凶休咎的依据是否就比使用龟甲和兽骨上的人为皲裂更多理性?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搞清楚易卦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画制的?如何命名的?卦辞和爻辞是依据什么样规则进行论断的?

《易经》的主要内容就是六十四幅卦画,每一幅卦画都对应有卦名和卦辞,每幅卦画又都是由六个爻组成,分别对应于六条爻辞。易卦的主体是由六个爻组成的符号,卦名只是这些符号的名字,卦辞和爻辞也必然是依据这些符号的某些特性来进行论断的。所以,我们研究《易经》就是要研究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以及这些符号自身所具有的结构特性。

《周易》共有六十四个卦,每个卦都是由六个爻组成的符号,我们称之六爻卦。每个六爻卦又都是由两个三爻卦上下相叠而成。比如,六爻乾卦,就是由两个三爻乾卦上下相叠而成的。顾名思义,三爻卦是由三个爻组成的卦画,三爻卦共有八个,它们分别是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易经与风水没有必然关系

有一点需要我们牢记,那就是不论是几爻卦,它们的主体都是卦画,是符号。卦名是这些符号的名字,是根据这些符号所代表意义来命名的。这八个三爻卦两两相叠,便构成了六十四个六爻卦。六爻卦是易卦的主体。

不知道从何时起,古人将三爻卦的这八个符号分别对应于八种事物,它们分别是 乾为天、 坤为地、 震为雷、 兑为泽、 坎为水、 离为火、 巽为风、 艮为山。后世研究《易经》的大多数的学者也都使用这组对应关系来解释六爻卦。但是,八卦与八种事物之间的这组对应关系是不能明确的。

从《易经》的内容来看,乾卦经文中没有一句是谈天,坤卦经文中也没有一句是谈地,坎卦经文中没有一句谈水,离卦经文中也没有一句是谈火,兑卦经文中没有一句是谈泽,艮卦经文中没有一句是谈山,巽卦经文中也没有一句是谈风。也就是说从《易经》的内容里我们并不能找到支持这组对应关系的证据。八卦中只有震卦是在谈雷,但是我们也不能够以偏概全来肯定这组对应关系。

易经与风水没有必然关系

既然在经文内容中不能找到支持这组对应关系的证据,我们是否可以从这些符号本身的特性中去找呢?我们假设这组对应关系是存在的,那么我们就应当能够在这些符号与它们所对应的事物之间找到某个共通的属性,使得这组对应关系在理智看来是必然的合理的,至少也应当是显然的。

如果根本就不存在这样一些共通的属性来确立这一对应关系,我们又怎么能够将这组关系作为解释六爻卦的基础呢?基础本身就是错误的,那么建立于其上的结论还有可能是正确的吗?既然无法找到这一对应关系的证据,与其牵强附会地解说,还不如干脆就放弃它。前人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两千多年了都没有走通,我们何必还要死守着它不放呢?既然传统易学的方法和结论靠不住,我们的研究也只能另寻他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