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笔者已经剖析过案山、朝山、靠山在中国名居风水里的意象,今天笔者就剖析一下,水口在中国民居风水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古代民间盛行的风水学说,今天的人们需要唯物地、辩证地分析、看待,这当中有荒谬、迷信的糟粕,也含有不少值导重视与借鉴的经验、科学的成分。长期以来,风水被一些民间的风水师罩上了迷信、愚昧的外衣,使得本来具有朴素科学原理的古代环境工程的经验总结,变得扑朔迷离,甚至成为骗人的把戏。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之科学与文明》一书中指出:“风水包含着显著的美学成分,遍中国的农田、居室,乡村之美不可胜收,皆可借此以得说明。”而从根本上来看,影响徽州民居、村落等建筑的风水观念,强调的是意义,着重于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徽州人费尽心思地卜地为居,建造房屋,在骨子里是想追求人与天、自然与社会、肉体与精神的和谐统一。而反过来思考,烟树葱茏之间,栉比而立的徽州古民居,当然是徽州人意识和思想的体现。
在古代徽州民间风水意识中,尤其注重“水口”,水口不仅是村落重要的组成要素,同时也是村落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一般来说,进入到水口边上,也就是进入该村的地界了。徽州村落中水口的建设,可视为一方门户的建设。所谓“水口”,指的是古村落所具有的水源流出、流入的地方。大凡百年以上的古村落,都拥有精心规划设计的水口,水口一带,往往是一个村落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也是古村落的咽喉,这里往往植“水口树”,如樟树、松柏、楠木等,还建有亭、塔,等等。
歙县棠椹村的水口设在村落的东南角,也就是八卦中的巽位,但因为这里地势比较平坦,为了增加气势把住水口,人们在水口旁砌筑了七个高大的土墩,称作“七星墩”,墩上种植有大树,以屏风蓄水。江南多水,也多情多柔。临水而居,与水朝夕相伴,是徽州人在生产与生活上的选择,也是在精神层面的诗意追求。
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财富的象征。徽州人不仅视水口有着出入口的功用,还将水口与他们的命运、前程等联系在一起, 注重从文化上甚至是从天理上,去寻找并赋予自己的居所以哲学意义。
歙县许村的形状,像一只临水的葫芦;绩溪湖里村好似新安江边的一尾鲤鱼;石家村道路纵横规整,布局形如棋盘;膨县的宏村,则是模仿农业社会的吉祥物牛的形状来设计的;婺源的汪口像水面上的一面荷叶;泾县黄田的洋船屋则是一艘高歌猛进的船;旌德的江村坐落在金鳌山下,像一只巨大的鳌...
至于曾被朱熹称为“徽州第一村”的呈坎,则是按照“易经”里的“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学说布局的,依山傍水,形成二圳五街九十九巷,宛如一幅玄妙的八卦图。世界上也许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那样热爱和寄情山水了。山水成了中国人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之一,它不仅仅构成生活中的环境,更有着哲学的意义。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一直伴随着中国人的身前左右,使得他们在遇到挫折和烦恼时,增添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也使得他们在内心深处找到了精神安慰。
更多农村热点分享,请点解“了解更多”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