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秦始皇陵的建造时间,大概是公元前246年到公元前208年这段时间,一共建造了三十九年左右,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设计最为完善的一座帝王陵寝。
秦始皇陵的城垣拥有内外两层夯土,象征着咸阳城的皇城和宫城。秦始皇的墓室位于陵冢的内城南部位置,其外形呈现出覆斗形,高度有五十一米,底部的周长有一千七百多米。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记载,在这座陵墓里,还有各种各样的建筑,且藏有种类繁多的珍宝。
此外,秦始皇陵的四周,还有非常多的陪葬坑以及墓葬。这些陪葬坑和墓葬的形制不一,内涵也各不相同,现在已知的大概有四百多个。因此,秦始皇陵可以说是世界上目前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奇异,内涵最为丰富的陵寝之一。
并且,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也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是完全可以和古埃及金字塔,以及古希腊那些雕塑相媲美的文化瑰宝。因为,它们的出现,充分体现了两千多年前,华夏民族巧夺天工的艺术成就。这些不仅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的智慧,还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
都知道,骊山是秦岭北麓的一个支脉,东西绵延约25千米,南北宽约7千米。传说,因为此山山体像一匹骊色(黑色)的骏马,从而得名。
然而,骊山除了是秦始皇陵墓的所在地之外,还以其特有的风景和温泉闻名于世。在西周末年的时候,周幽王和他的爱妃褒姒,曾在这里上演了一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间接导致了西周灭亡。传说,秦始皇生前,曾在骊山上见到了一个神女。
秦始皇见神女美貌,便欲戏神女,神女恼怒之极,向秦始皇的脸上吐了一口吐沫。之后不久,秦始皇的身上便长了一身烂疮。这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中的故事,但是,却向我们透露了这样的一个信息,那就是:秦始皇和骊山之间似乎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
那么,秦始皇为什么把他的墓地选在骊山旁边呢?骊山这块风水宝地究竟有什么地方让秦始皇如此着迷呢?
古人把墓地的选择和后代子孙的福运联系到了一起,而秦始皇的梦想,便是将这个自己一手建立的大秦帝国千秋万世的传承下去。因此,秦始皇对于墓地的选择更是非常重视。然而,他之所以把墓地选在骊山脚下,根据北魏时期郦道元的理解,是这样的:
“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虽然,郦道元的这一观点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可,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对此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这部分学者认为:秦始皇陵墓之所以选在骊山这个地方,是因为当时的礼制,并且,也受到了当时依山造陵这一传统观念的影响。
从风水这一角度来看,骊山确实是一块真正意义上的风水宝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依山造陵这一观念。演变到了后来,人们选择墓地的时候,便特别重视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由此,依山傍水便被人们视为最佳的风水宝地。
然而,这个观念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定型的,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且历史资料上也很难找到相关的记载。因此,秦始皇选择皇陵的方式,可以说是依山傍水建造陵墓的典范。秦始皇陵南依骊山,北接渭水,这些是摆在人们眼前的事实,但是,在秦始皇陵墓的东侧方向,却有一个人工改造的池子。
按照《水经注》里的记载:
“水出骊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经始皇冢北。”
由此可见,这个鱼池里的水,则来源于骊山的东北方向,且水流的方向是由南向北。
后来,在修建秦始皇陵的时候,还在皇陵的西南方向修建了一条从东到西的堤坝。这条堤坝长一千多米,宽四十多米,最宽的地方七十多米,残高两到八米。
而这个地方,就是人们常说的五陵遗址,也是这条堤坝把骊山东北方向的水引到了西北方向。此外,这条水流正好从秦始皇陵的东北方向流过,而且,在秦始皇陵的东方,也有源源不断的温泉水流经而过。根据《水经注》里的记载:“在鱼池水西南有温泉水,世以疗疾。”《三秦记》曰:“郦山西北有温泉。”所以,当时的温泉和西北角的鱼池水是相对应的。
由此可见,秦始皇陵风水的基本格局,南面是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了三面环水的格局。这种依山环水的典型格局,不正好是秦始皇所钟意的风水宝地吗?但即便是这样,秦始皇的大业还是没能维持多久,所以,就有人要说了:大家公认秦始皇陵是风水宝地,但却保不住王朝江山,这确实很矛盾。
对此,笔者觉得有句话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累阴德五读书”,讲的是能够影响一个人一生的那些东西,以至于,风水并不是唯一可以改变未来的东西。我觉得,一个人,乃至世间万物,冥冥之中都有着其应有的归宿,可以称之为“定数”,风水虽好,也需阴德相随,所以,风水只能算是一个推进罢了。
到了后来,秦朝时期的这种依山造陵的思想观念,对后世陵墓的建造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西汉时期的帝陵,例如:高祖长陵、武帝茂陵、景帝阳陵、文帝霸陵、武帝茂陵等等,这些都是仿效秦始皇陵这种依山环水的建造思想来建造的。
参考资料:
【《水经注》、《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史记·秦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