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峰山,是座落在福建泉州市晋南交界处的一座小山头,四面群山环抱,碧水掩映,风景秀丽,地灵人杰,是晋江市这巨人伸向神州大地的手掌上捧着的璀璨明珠。
自盘古开天辟地,这座本来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头,凭着优越的自然条件,演绎着亿万年动人的传说,是斑斓的历史留下的一道绚丽的光芒。
梅峰山的故事很多很多,有神的传说,有人的传奇,有天地变迁,有历史沧桑,足以在时光里娓娓述说。这里,就先从地名的传说讲起:
梅峰山的由来1自古闽南地广人稀,环境幽雅,气候怡人。那时候,因各路神仙多出自中原,妖魔鬼怪在中原难以藏身,多隐匿于闽修炼作怪,祸乱人间。直至后来杨家将挥军南下,征剿九十九洞,闽南妖邪才从此销声匿迹,百姓安居乐业,百事俱兴。如今,闽南神佛便是征服九十九洞后,为防止妖魔复乱,从中原请来的各路神仙。
话说到这,咱不妨讲一段故事。
南安三十四都大帽山有一个岭,此岭因一位痴情的卖花姑娘日夜苦等情郎而化成的,故名“卖花岭”,现在也叫“梅花岭”,是南安岭内通往沿海必经之路。
南安岭内山清水秀,气候温和,鸟语花香,历来盛产美女;沿海交通发达,土地肥沃,经济富庶,岭内女子多喜嫁岭外,因此,梅花岭内外通婚频繁。
梅花岭山高路险,时常鼓乐花轿翻山过岭,抬着美丽的新娘嫁往岭外,到梅花岭上都必须停轿休息片刻。
不知何方的公鸡精获知此事,悄悄来到梅花岭东南山下,筑巢成寨,名曰“鸡公寨”。
鸡公精住下来之后,只要听到梅花岭方向唢呐笙鼓,便知有美女过岭远嫁。于是飞往梅花岭,在花轿停歇处附近藏匿等候,待花轿到来,摄走新娘,强行云雨。一段时间,鸡公精催花无数,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请来众多道士,皆无奈何。
有一天,关公听说梅花岭鸡公精作恶,荒淫不堪,怒发冲冠,火速前来缉拿公鸡精。
关公来到梅花岭上空时,公鸡精已知晓,急出寨朝南飞去。关公见鸡公精飞逃,把手中的大印抛向空中,瞬间金光耀眼,罩住公鸡精,压向地面,变成一座小山,即为梅峰山,曾经也叫“鸡公山”。
说到这里,有心的朋友们细看便会知晓,梅峰山就是关公铜印上的“伏虎”,面向东南,威武雄壮。
梅峰山的由来2话说关公抛出铜印镇压鸡公精后,铜印化作梅峰山,关公也降落云端,清理鸡公寨,在鸡公寨安营扎寨守护铜印,并保护一方百姓安生。自此“鸡公寨”正名“关公寨”。
梅峰山地处一片平原中间,站在山上,环顾四周,视线开阔,青山环抱。东南方向直通东海,可一眼望及天边。关公闲暇之余,时常邀约诸神,在梅峰山顶饮酒作乐,或下棋对弈,或共商天下大事。
久而久之,众神合议,在此山上建筑神祉,由本都都主主持,合设道场。庙里神仙刚好十位,世人谓为“十班公”。有着十班公共同办公荫福,三十四都全境清明,平安康顺,庙宇香火旺盛。
抗战时期,兵荒马乱,百姓出门不便,各村庄于是商议并请求诸神同意,各请一路尊神回村恭奉为挡境神,每逢重大节日方回梅峰山顶行以仪式。
虽时过百年,当时民不潦生,十班公庙宇受风雨侵蚀,年久失修,倒塌在某年强台风中。1980年,梅峰山砍伐松林,翻种杨梅,残存断墙进一步被破坏,唯留下一块几十年来寸草不生的地面。道家认为,那是因为众神明时常回祉聚首的缘故。
梅峰山本为关公手中铜印所化,自然有着关公神威。但凡见到人间奸刁邪恶者,必定震怒,唤来五雷严惩,震天动地。附近人们见常有响雷发自梅峰山,把梅峰山也叫成“雷公山”。
梅峰山钟灵毓秀,造就一片安生福土。自古至今,沧桑漫漫,岁月轮回,生养在梅峰山脚下的村落代代贤人才俊,墨客商贾辈辈层出不穷。单说石湖边村,明朝时期迁徙到梅峰山西南处,依山而居,前溪后涧的滋养,梅峰山的福泽,石湖边人代代出贤达,商贾侨民遍布世界。凭着“第一漳州寮,第二石湖边”、“石湖边,小吕宋”的民间流传美称,不难想像,古今石湖边的繁荣兴旺发达。
后来,对山苏夫人姑也坐镇梅峰山南,护佑石湖边、高厝林生息平安,接受万民信仰,发扬她衍圣崇福的传奇风范。
梅峰山的由来3自从众神仙在梅峰山上合建神祗,开设道场后,十班公圣名远扬。五堡八乡信徒络绎不绝,又有许多远方慕名而来的香客前来进香祈求平安。
一日,有香客于庙外石山小歇,偶然发现梅峰山石头色如古铜,细腻粘涩,甚是好奇。于是试着用随身刀具磨蹭,谁知稍稍一磨,石头倒丝毫无损,刀却锋利无比,刃口细腻平整,不崩口不倒刃。心知发现巨宝,赶忙在周围细心寻找小块石头,带着回家作磨刀石之用。左邻右舍看他的石头磨刀又快又锋利,纷纷问寻石头出处。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但凡前来进香善信,皆喜求得一石,以作厨宝。
关公虽心疼铜印,还是欣然一一应允。奈何石头为铜印所化,质地坚韧刚硬,开凿不易,关公看在眼里,为之着急。于是,特制一把金斧头,将整块铜山石皮劈成大小不足尺,厚度三五寸见方,形态各异,表面平整的小块,散落整个山体四周,方便香客善信各自按需捡取,省去开凿劳苦。
从此,梅峰山盛产磨石的消息悄悄传开。因磨石本是铜印劈成,身随关公,长期受关公一身正气熏陶,加之镇压鸡精千年,接天地灵气日月精华,已具神圣。凡家中有磨石者,都家庭平安幸福,人员康健少疾,更使家家视为镇家之宝。五湖四海闻名而来者,皆为捡取一石,祈求平安。
久而久之,梅峰山续得别称“雷公山”后,再获“磨石山”盛名流传于世。
关公体恤百姓,金斧劈磨石撒满梅峰山周围,不但造福了天下苍生,还威镇万户家宅,自然受得天下敬仰膜拜。而梅峰山西面收藏金斧头的小山包又给后人流传了动人的传说,待有时间再娓娓道起。
金扁担和金母鸡的传说关公化铜印为梅峰山镇压鸡公精后,岭内岭外一片太平康安景象,五湖四海慕名而来敬仰膜拜善信者无数。
不少人见梅峰山下树木葱郁,环境优雅,土地肥沃,溪涧长流,气候温和,便纷纷围绕梅峰山下开垦耕作,建房立家,安居乐业,渐成村落。
随着村落陆续形成,一时期环山而成村庄竟多达二十多个,规模甚是壮观,繁荣景象如同街市。
然而,虽地方清净秀丽,又有宝印护佑,无妖孽侵扰之忧,却因四面环山,地处盆地,湿润高温,鸡公精镇压不久,瘴气尚未完全消散,这一带住民气息较虚者易染湿热或寒毒之症,轻者苦不堪言,重者一命呜呼。
关公怜百姓疾苦,寻来神医,救百姓于苦难。神医听闻关公描述自是明了,带来若干仙草,撒播于关公藏金斧的小山上,吩咐众生取根茎水煎服,不消数日,病即自愈。
百姓得益仙草救治,百病消除。念仙草奇效,满山遍植。至今日,小山上仙草还为数不少。此草药名“射干”,又名“金扁担”。
后来有不务正业者听说小山上有金扁担,却不知道实为射干别称,贼心顿起,带上锄头等挖掘器具来到小山上铳星墓边的大石前,找寻宝藏入口。
他看大石形态奇特,位置似经精心设计,认为定是宝库入口。于是开始想办法移动大石。
由于大石圆而沉重,一时奈何不得,他只得坐下精心研究。忽然石身自动,蹦出一只金灿灿的母鸡。他眼前一亮,急忙站起来,去捕捉那只金母鸡,谁知金母鸡又一头钻入石下。眼看没有抓到手,又苦苦思索,想把大石移走,挖出金母鸡,再没有想起金扁担了。
可奇怪的是,无论他如何努力,大石纹丝
不动,弄得他筋疲力尽,心力交悴,心想
若不赶紧回家,恐夜里将为虎狼裹腹。天
色越来越黑了,他昏昏沉沉地走着走着,
不料碰倒一位老者。正想道歉,老者已开
口微笑道:走路不好好向前看,容易走歪
道的!
他连忙解释说:“老伯,我非有意,只是
心有疑惑分心了,把你老得罪了。”
老人大笑,“你想着金母鸡吧?需知勤力
千金,稀罕金母鸡何用!不靠自力更生只
会坐吃山空的。”
听了老者一席话,他细细咀嚼,恍然领悟
“勤能变金,力能致富”的道理。
铳星墓的传说前面金母鸡传说中,曾提起小山上有座“铳星墓”,或许看官会以为那是某一朝代某名人的墓地,那就错了。古时候,墓地不叫“墓”,叫“冢”、“坟”、“茔”。墓,指的是高起的山丘,而非安葬的土堆,这是古今释义的差异造成的误解。
元前,梅峰山地处所属南安兴集里,元代改乡、里为都,兴集里改编隶属南安三十四都,莲塘乡。
那时候,梅峰山上十班公庙堂香火鼎盛时期。各村善信每年佛诞纪念日,或大型节日必然全村出动,上梅峰山进香,小山坡地势平缓,自然成为主要活动场所。
有一年,扫把星值天。是年,天下天灾人祸,蛊虫横行,五谷欠收,民不潦生。
众百姓纷纷集结,一道前来祈求关公及十班公主持正义,协商扫把星离去,还百姓予平安。
然天数轮回,关公等神明虽心痛百姓疾苦,却难违天命。于是暗示百姓,择高地,以炮铳星,赶走扫把星。百姓中有聪慧者悟出诸神好意,集各村礼铳于一起,在小山上一突出高地,万炮齐发,刹那漫天炮火齐爆,如仙女散花般炫丽,有排山倒海之气势,蔚为壮观。
扫把星见状,心知必有高人指点,奈何无凭无据,又怕惹火上身,灰溜溜逃离天际。从此,天下恢复祥和安宁景象,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人们管那地方叫“铳星墓”,一来以历史事件起名,二为让后人记住山上神明提示之恩。
后来,在那附近有个冒失者棺葬时忘记打上墓碑,时过境迁,又因古今文字释义异同,后人才误认为此地以墓为名,实有负神明圣恩。
摇篮石和水牛潭传说金母鸡和金扁担的传说时常有人提起,小山坡的故事却鲜有人知。但历代风水大师都说小山坡是块风水宝地,必是藏宝之地。以至历代众多逝者安藏于小山之上,借宝地之光,希望后世兴旺发达。
的确,小山也非寻常之地。二十多年前,小山上吹起的两场寻宝风让人们对这块藏宝之地深信不疑:挖石英石和钨矿,都取得丰厚的收益。出于水土保持和民间风水考虑,表层矿产捡完之后便严禁挖掘,寻宝风波才得以平息。
说起宝藏,得从吴刚说起。吴刚本是善猎的樵夫,娶了一个很漂亮的妻子,住在森林旁边。炎帝的孙子伯陵垂涎吴妻的美色,化作人面熊身麒麟脚的神人诱骗吴刚去修仙,而后把吴妻勾到手并一起生下三个孩子。吴刚修仙回家,见眼前情景,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念孩子无辜,没有伤及。炎帝知悉孙子被杀,下令把吴刚发配月中伐桂,从此不得返回人间。
吴妻心中愧疚,带着孩子和吴刚的弓,一路来到这东海之滨,月亮升起的地方,在小山下安了家。每每满月,她便带着弓,在小山上对月忏悔,表达对吴刚的无限愧疚之情。
久而久之,吴刚心中怨气已消,奈何天凡之隔,只好挖了月中六叶桂苗一株,捧月中玉土一把,捎与白云带到妻子面前。吴妻含泪用月土种下了桂苗,把弓埋在下面,从此带着三个孩子日夜守护。这桂苗茁壮成长,六叶各成一村,虽村落不大,却都小家碧玉,一派生机勃勃,历代战乱时期都还能温饱无忧。
后来,吴妻化作一块昂首望月的石头,三孩子分别变成了蛇、兔子、蟾蜍,在小山上夜夜守望月亮,他们的家在岁月侵蚀中消失了,只有摇篮化成的摇篮石还在那儿经风受雨。天神见此光景,颇受感动,挥手在山后划一道山涧直通他们的家门前,再画了个大水潭,名曰“思吴潭”。每逢满月时刻,蛇、兔、蟾蜍兄弟三个就在摇篮石上看着月中的吴刚,替母亲寄托思念。
因口口相传而口误,渐渐地,“思吴潭”成了“水牛潭”(闽南方言“思吴”和“水牛”谐音)。即便后来拦坝建设水库,水面增大千倍,还依旧不改月影形态。
话到这里,我们顿时领悟:当年关公镇压鸡公精时,鸡公精朝这方向飞来并非偶然,原来他知道小山乃月中玉土所覆,又有神弓在内,料关公法力奈何不得,心想在此避难,不料未能逃过铜印正义之气的惩罚。
后世所挖钨矿,实为神弓之弦所化,因年久月深,弓把木质已朽,唯乌金打造的弓弦尚在。白石更不用分说,正是月中那一捧玉土。
梅峰山下消失的村落――涧尾唐安史之乱以后,不少河南卢姓迁徙福建。其中,卢杞的一支族人来到南安,于梅峰山下建村定居,地处梅峰山西北山下,小涧谷末,故村名涧尾。
当时卢杞入为御史中丞,升御史大夫。半个月之内升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可谓如日中天!卢家入闽,倚仗卢杞权势横行一方,经商圈地,欺行霸市,竟官府无人敢予过问,百姓忍气吞声。很快地,卢家成为方圆百里第一大户,富可敌国。
卢家平时锦衣玉食,奢淫无度。逢年过节更是天上人间,极尽奢华。
有一年,天连大旱,又逢蚱蜢肆虐,五谷颗粒无收,百姓饥荒,饿死无数;卢家却是山珍海味,歌舞升平。这年卢家女儿长大成人,婚配南门外一显贵人家。成婚之日卢家效仿皇家,张灯结彩,气势宏大,排场可比太子大婚。
然卢家人看来看去,还觉美中不足,觉得地上泥土太脏,蓝天白云不够优雅,有污小姐金枝玉叶,要让小姐一路头不见天,脚不沾泥。于是,搭起彩绸走廊遮天,白花花的大米铺在地上,一路直通夫家。
见此排场者,无不惊呼空前盛大,无不痛骂暴殄天物。民间怨恨之声直漫云天,天庭震惊,神仙众怒。正好因卢家天数未尽,关公愤而上天怒报,玉帝将卢家按违反天条论处,令关公速去责罚,又命风雨雷电协同执行。
关公回到梅峰山,脚一蹬,地动山摇,卢家宅院倾刻悉数倾塌,哀嚎一片;天上乌云密布,狂风大作,一路绸缎走廊连同地上铺撒的大米瞬时无影无踪,分别落在灾民家中。
接着大雨磅礴雷电交加,可恨的卢家在雷电之下无一幸存,家园不再。
如今,涧尾地名犹在,荒草凄凄。“头不见天脚不沾地”的惊天狂言历经千年,广为流传,成为人们心中“无法无天”的代名词。
火石山的传说话说闽南山清水秀,地灵人杰,八闽大地自开创文明至今,历代文人墨客各领风骚;显官巨贾不绝于世。尤其是泉州府,“此地古称佛国,满街皆是圣人”、“千帆竞发刺桐港,百舸争游丝绸路”更是贴切描述了闽南的富饶繁华,深刻体现闽南文化高度,资源的丰度,展示了闽南人的高度智慧。
古闽越时期,闽南当说一片原始。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火种从开始依赖雷电引起的火灾,扑灭火灾还得同时保存火种,以便于熟食、御寒、驱逐野兽,而火种的保存又容易引发了另一起火灾。于是,人类在漫长的摸索中,发现和改变了火种的取得和保存方式,走向便利和安全的终极。
从篝火保存火种到火把作为火种,再到钻木取火,是人类发展史的既直接又重大的进步,而火石取火则是颠覆传统思维模式的变革,无源可溯,却充满了神奇,流传数千年的火石,讲述着远古的传说。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梅峰山脚下来了一族人家,他们在这里住了下来,开荒耕地,种桑养蚕,勤劳善良。见每每冬春交替时节,山中飞禽走兽各自封穴过冬,附近靠打猎为生的群落人们饥寒交困,苦不堪言,他们就感慨拿出家中存粮接济打猎群落。到了秋夏,打猎群落为了报恩,纷纷送去了手中的猎物,时间一长,他们在周围的群落中,成了德高望重的群落。后来,他们说服了其他群落,放弃了狩猎,一同开垦耕作,自己圈养禽畜,一改满山杀戮的习俗。天神见此光景,大为称赞,恩赐他们一把长明火,表以奖励。
千年之后,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天庭放马,万马奔腾,正是欢虞,不知哪头天马踩破了天穹,经万马蹬踏,竟然破落千里!顿时人间大雨倾盆,一下就是七七四十九天,江河俱决,山崩地陷。任女娲娘娘昼夜炼石,填补不及。他们发动所有群落,拿出地瓜粉,全部煎成地瓜粉粿,送给女娲娘娘粘石堵漏。这时候已经有五月初五了。
说来神奇,女娲炼成的五彩天石堵住了天,却止不住汹涌的天河水,倒是给人间的地瓜粉粿止住了。女娲娘娘甚是感动,一是他们的地瓜粉粿帮助止住了天河漏水有功,二是他们用劳动创造了地瓜粉,三是他们用地瓜粉煎成粿是智慧的创新。为对他们奖励,女娲娘娘问他们想要什么尽管说,天庭一定满足他们的愿望。
他们不假思索,想着也没什么需要的,自己的劳动已经生活无缺了,只觉得火把存火太麻烦,而且日夜烟熏,个个满面烟火色,遂告诉女娲娘娘,说想要比火把方便的火种。
女娲娘娘听罢,把手中白玉灵石抛下,并教他们制作火绒,用铁器打火的方法。后来,聪明的他们发明了火镰,更方便了起火,这一发明,人们一直沿用了数千年。
这把灵石抛在梅峰山西南边上,堆成个小山坡,后人称之火石山。山上白石一颗颗小巧玲珑,拿在手里轻轻一击,彩色火花耀眼炫丽。
从此,每逢五月初五,闽南人家家户户都会做地瓜粉煎粿,准备补天,延续至今,谓为“五月节”。
倒将军的传说北宋时,杨文广领兵到南闽收妖。一路由浙江入闽,经永春马跳一战,鲍氏受降,并与文广完婚,随夫继续南征。过梅花岭听闻岭外时常水怪作乱,便驻兵兴集里,讨伐水怪。
经半月奋战,水怪妖兵被歼殆尽。杨文广派人搜索水晶宫,空无一人,唯看守神龟独自守候在宫门之外。询问神龟得知,水怪已趁乱由东南方向逃往东海,欲搬救兵回援。
那时,闽西正传来吃人妖孽到处作恶,收拘刻不容缓,于是,大军开拔,征西而去,留下二得力大将镇守,以防水怪重返作乱。二将军分别坚守守思母山、梅峰山,扼住东南要道。
后来,杨文广在闽西中人食人妖诡计,脱甲带皮而死。二将军闻讯悲伤欲绝,立誓与天地同在,永守闽南,随即化作石头,威武而立。
五百年后,明正德皇帝游江南,路经南安,来到梅峰山下已是日落时分,身感疲惫。于是驻足片刻,四下环顾,却无可坐之地,唯身边一尊石像,约丈余高大,威武雄壮。心想,此石若非站着,倒正好是安歇的好物件。刚念想,石像受金口感应,急忙倒下供座。
正德皇帝休歇良久,恢复体力,却未命石将军站起,匆忙继续前行。从此,石将军历经数百年,长卧不起。本地人称之“倒将军”。
或许因为长卧于地太过无聊,偶尔倒将军会与路过的行人开起玩笑。时常有人匆匆忙忙从那里经过,走着走着一直在那儿兜圈,任你怎么走都又回到了那儿,俗称中了“魔神迷”,其实就是倒将军正觉无聊,寻寻开心。这时候,只消停留片刻,抽抽烟,与将军作会儿伴,便可安心赶路,不再兜圈。
不久前,四知族人把倒将军请入他们的村庄,建庙安置,扶正而立。或许因为此举有违圣意,始作俑者皆然受罚,后事不得而知。
打铁街传说梅峰山与高庵山之间,有一丘之隔,这个小丘恰在东西两石将军之间形成直线。在古代,官道自南安一路南下,经土泥、梧园,在涧尾分道,一路经唐安、益高店、官桥往同安,一路经高庵山、砌坑往晋江安海。这里是南安通往晋江安海的必经路,地名西厝埔。
话说杨文广歼灭水怪妖军后,水怪从西厝埔逃出,直奔东海讨救兵去,杨文广急于转道闽西征讨食人妖,留下二位将军镇守此东南要道后,立即大军开拔,急速西行。
二位将军为防水怪搬来救兵,自不怠慢,命令部队在高庵山、小山仔上夹道布防,安营梅峰山。于西厝埔北面桃园设置铁坊日夜赶制刀枪剑戟等武器,随时做好充分迎战准备。
在二将军的镇守下,每年水怪夹风带雨,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凶凶而来,终都仓惶而逃,只留下满山遍野断枝落叶,一片狼藉。
这支坚守东南要塞的军队得到上天的褒扬,并封为神兵,永远镇守于此防御东南水怪,护国卫生。
从此以后,每年六至十月,正是水怪最强盛时期,在这时期疯狂登陆侵犯作乱。然,不论水怪们在海上掀起多大的惊天巨浪,不管它们卷来多少狂风暴雨,不管它们密布几千层遮天乌云,众神兵毫不畏惧,奋力抗击。
经三到五天的飞沙走石、猛烈战斗,便打得水怪仓惶逃蹿,云消雾散! 而方圆百里,虽在飞沙走石狂风骤雨下到处残枝断树,但百姓都平安无事,五谷六畜分毫无伤。
直到秋后,水怪兵疲马倦,已无力上岸作乱,神兵们正好也趁机休整,补充武器耗损。冬春时期,是铁坊最繁忙的时候,大量武器在此时维修和生产补充。这几个月,每当夜暮降临,附近乡村都能听到密密麻麻的繁忙的打铁声、风箱声,直到鸡鸣时分才渐渐平息。
因为西厝埔桃园里是神兵打造武器的地方,人们也把桃园叫成“打铁街”,后来,“打铁街”被正式流传下来。
近几十年,凡间有科学撑腰,也渐渐强大,水怪更是无可奈何,甚少登陆犯事。神兵多年打造储备充盈,打铁渐少。几年来,几乎不再听到了风箱的呼啸和打铁的声音。
铜钟埠的传说小时候,每逢农历九月至腊月,最懒得去又最常去的地方,恐怕非铜钟埠莫属了。
那时候的铜钟埠是座小丘,浑圆的缓坡,地面平整,似是打磨过的半圆球。九月起,凛冽的东北风无遮挡地吹过铜钟埠,那冷劲,在家里听着已不寒而栗。
这鸟儿都不愿意停留的地方,却是晾萝卜干和风地瓜片的最佳场地。在这里晒成的萝卜干不腐不老,香脆可口;在这里风干的地瓜片洁白如玉,形态优美,经年不蛀。
小时候常想着,小小的铜钟埠居然有这等妙处,却不曾想,这铜钟埠还有一个壮观的故事。
明末清初,长期的战乱,农民无心耕作,大量田园荒废,草木人高,阴雨连绵,瘟疫横生蔓延,无数生灵不在战火中涂炭,却在瘟疫中丧命。那一年,瘟疫蔓延到梅峰山脚下,周边数十村庄染病,一时十余村庄灭绝,一片凄凉景象。
山上十班神众见状,四处为民寻药治病,护佑苍生平安。而瘟神还横行肆虐于山谷云下,骄横不愿收手,陷苍生于水深火热的疾苦之中。
百姓无奈,纷纷上山进香,祈求神明赐福,驱瘟除疫,护佑平安。
此时期十班公诸神皆为民寻药外出,庙宇唯那口挂在庙前的铜制神钟值守。听得百姓诉苦,神钟颇为动容,怜百姓无辜孱弱,恨瘟神残忍无情,一时钟灵震撼,钟声响彻天地之间。
瘟神见状,知铜钟发怒,必严肃惩戒,欲再撒毒蛊,尔后逃走。神钟震惊,急起身飞向瘟神,念动咒语,将瘟神收拘钟内,压罩在山脚下。
从此以后数百年,梅峰山周围再无瘟疫,百姓安居乐业,四季平安,生息昌盛,繁荣富饶。
独百年前,据说钟前陈坑村无视瘟神凶残,认为铜钟之下必有宝贝,愚昧挖宝。结果,铜钟被挖破一洞,瘟蛊溢出,幸得到神明及时修补,才使周围村落免于危害。但陈坑全村,还是毁于愚昧,除两户逃难,分别藏身妹山村和石湖边,其余悉数殉殁,消失在历史之中。
由于每年冬风季节,此处晾晒各种作物加工品,场面俨若埠市,因而得名“铜钟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