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鼎盛时期,各种学术也广泛兴起,同时更加促进了风水理论的发展,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当时一般有文化的人都懂风水,出现了一大批名师。其中江西派风水师杨筠松在民间实践风水勘察和授徒起到了全面推广的作用,从那时起,在中国广阔的大地上,宫宅、乡村、墓葬都不同程度受到风水学说方面的影响。
著名的唐玄宗也相信风水,《大唐新语》、《太平广记》中有很多风水的记录。当时的道士也多懂风水,唐代设有“司天监”,专门看天文现象,因此司天监里的官员必须懂风水。
杨筠松就在司天监任过职,唐僖宗封他为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专管灵台地理事物,可见唐代的风水不但民间相信,朝廷也更是重视。杨筠松后来把宫廷的风水书籍挟出到江西一带传播,弟子盈门反响极大。
唐代国力强大,版图扩大到西域,在敦煌莫高窟文献中找到《宅经》、《阴阳书》等,就可知风水观念当时已远播西北地区。
唐玄宗 也相信风水,《大唐新语》《太平广记》中有很 多风水的记录。
当时的道士也多通风水,唐代 设有“司天监”,专门看天文现象,因此司天监 里的官员必须懂得风水之道。杨筠松就曾在 司天监任过职,唐僖宗封他为国师,官至金紫 光禄大夫,专管灵台地理事物,可见唐代的风 水不但民间相信,朝廷也颇为重视。
杨筠松后 来把宫廷的风水书籍挟出到江西一带传播,弟 子盈门、反响极大。唐代国力强大,版图曾扩 大到西域,在敦煌莫高窟文献中找到《宅经》 《阴阳书》等,就可以了解到风水观念远播至西 北地方。
杨筠松,唐代窦州人,著名风水宗师。
他平时生活清俭,又怜贫扶弱,周济穷人,不遗余力,广受民间百姓的崇敬,称之为“救贫仙人”。杨筠松曾在朝为官,掌管灵台地理工作,官至金紫光禄大夫。
黄巢攻入京城时,杨筠松与友人一起隐居昆仑山。之后云游山水,精研山川气势、形理,立论著说,授徒传艺,把风水术传至民间。
关于杨筠松著作问题,有不少争议。风水学上经典如《天玉经》《青囊奥语》《都天宝照经》等,相传均为杨铸松所著。
但从风格与内容上看,与杨的另外两部著作《撼龙经》《疑龙经》有所出入。因此有人认为,《天玉经》等书原为宫廷所藏,是杨氏在离开宫廷时带出来的。
袁天罡,唐初著名相士。
《旧唐书•方伎列传》中说,他曾经给襁褓中男装打扮的武则天相面:“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当为天下之主矣!”袁天罡在当时被人们称为术数大师,他生前的各种神奇预测无不准确,在正史及野史中均有大量记载,民间更把他看做半人半仙。他还预知了自己死期,提前预备好身后之事。
他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推背图》《袁天罡称骨歌》等。他所阐述的“六壬”,是一种易卦原理和养生原则,主要讨论天与人的关系,其中包含了风水和预测两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国风水理论的经典之作。
唐代的风水大师主要有袁天罡、李淳风、杨筠松、张遂等。
袁天罡:唐初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善风鉴,累验不爽,曾仕于隋,为 盐官令。
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等。李淳风(602—670年):岐州雍(今陕西凤翔)人,被视为占星大家,其著作 《乙已占》则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占星学典籍。
杨筠松:本名益,字叔茂,筠松是他的号,祖籍窦州(今广东信宜县),寓居江 西,自称救贫先生。传闻他撰写了《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黑囊经》《三十 六龙》等书,是风水形势派的创始人。
张遂(683_727年):法号一行,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县)人,中国唐代著 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为避开武则天的拉拢,剃度为僧,取名一行,曾翻译过多 种印度佛经,后成为佛教一派一一密宗的领袖。
一行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是编制 《大衍历》,他在制造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测量方面也有颇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