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水 正文

龙氏风水

1. 龙氏家族山坟修辑

龙姓,为古老的姓氏,春秋时已有龙子,旧言出自御龙氏或纳言龙,随着先秦史料的不断丰富,能考证的是出自嬴姓和子姓。子姓龙氏发祥于河南,嬴姓龙氏或发祥于江淮之间。

一、出自子姓,殷商王族,封于古代的龙地(约今河南辉县),以封地为氏。商朝金文中的子龙即子姓龙氏王族(参见攸姓等),子龙鼎即为子姓龙氏的礼器之一。商末已成大族。是为河南龙氏。

二、出自嬴姓,以国为氏。皋陶后裔建立的国家。国名龙,伯爵,故称龙伯(共国及共伯为后世所称,不见于金文)。共伯和即龙伯和,曾代周厉王而立,摄行王政,史称共和行政。国灭后,其公族称龙氏。是为江淮龙氏。

商朝有龙母尊、子龙鼎、子龙壶、子龙爵、子龙斛、子龙觯等,西周有龙伯戟、龙伯作奔戟等,清华简《系年》有:“乃归厉王于彻,龙伯和立。“春秋早期有樊夫人龙嬴壶、樊夫人龙嬴盘等(樊国国君夫人嬴姓龙氏)。

2. 龙氏辈份怎么排

(1)湖广湘乡城南龙氏字派: 宏荫昭先德自芳,显扬宗祖在贤良, 家修廷献襄平治,永绍贻谋世泽长。

该支从湖南湘潭入川重庆大足高升龙先辉字舜吉公支 宏 荫 昭 先 德 天 高 伯 日 长 富 贵 定 悠 远 荣 耀 永 名 扬 (2)湖南新化县大阳乡九都茅坪入川安岳转重庆大足三驱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国 景 天 渊 志 师 星 夙 朝 实 士 有 正 升 成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太 茂 勿 奇 诗 自 芳 显 扬 宗 烈 重 贤 良 家 (3)湖南邵东县入川安岳,重庆大足、铜梁等地大禄公支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大 梦 源 林 仲 祖 宗 德 志 应 永 兴 国 安 邦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文 明 治 世 定 必 久 成 泰 运 训 行 先 孝 友 (4)湖南常德入川安岳茶店子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福 秀 朝 兴 廷 乘 泰 世 大 猷 腾 飞 昌 自 升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巨 庆 时 光 美 崇 富 盛 景 文 (5)江西永新迁麻冲琳派风吉公支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上 大 人 孔 夫 文 字 锺 懿 庆 纯 熙 裕 福 谋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求 忠 多 孝 子 敦 厚 懋 光 猷 (6)江西宁冈琳派同治年间拟40字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祖 泽 裔 芳 远 甲 地 旧 生 香 瑞 献 荣 华 庆 (7)江西永新莲塘琳派万十三郎支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祖 泽 裔 芳 远 甲 地 书 生 香 (8)湖南芷江琳派福禄公支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成 灵 克 齐 凤 德 维 馨 益 香 瑞 书 周 孔 室 (9)重庆大足中敖新店子 再 仁 禹 全 道 文 宗 熙 景 颜 世 瑞 代 光 昌 乾 朝 腾 兴 凤 (10)龙氏中州原派(河南辉县)30字 宗嗣兴道怀 欲令建表翁 宝殿文武秀 再政通光明 颜定便远志 汉奇甫艳均 中州即中原。今河南一带,龙氏在河南卫辉淇县产生的字派,达千年之久,仍原原本本使用,故称中原(州)原派。

(11)湖南会同、常德等地中州原派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宗 望 莹(熹)方 仁 欲 令 建 表 翁 颜 定 便 远 志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汉 奇 甫 艳 均 宪 章 开 景 远 立 本 正 家 邦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继 述 昭 先 德 克 承 永 吉 昌 (12)湖南武冈等地宗麻公支70字派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采 禹 宗 望 尊 方 仁 欲 令 存 祥 文 均 育 国 隽 赋 迥 超 伦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允 命 开 前 绪 威 廉 裕 后 昆 振 绳 承 世 德 运 会 际 明 良 76 77 78 79 80 冠 盖 辉 南 楚 (13)江西泰和大屋场,迁四川荣县三英公支(分居四川自贡、富顺、崇州、成都等地)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安 叔 士 廷 公 天 宗 嘉 起 延 鼎 祚 定 立 升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必 世 学 期 承 一 同 昌 祖 德 懋 章 允 能 徵 (14)宗旺公系字派(贵州芷江县和湖南湘西)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宗 鳞 存 添 日 月 高 胜 步 隆 俸 春 秀 兴 尚 汉 其 伏 彦 均 景 部 发 应 友 朝 定 秀 大(亻宗)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才 全 显 泰 运 国 家 庆 安 康 荣 华 昌 万 世 麟 瑞 兆 祯 祥 作 之 宜 向 九 (15)湖南绥宁东山入川重庆大足古龙乡 仕 大 必 有 如 志 昭 先 德 运 会 际 明 良 冠 盖 辉 南 楚 熏 (16)湖广省柳州府兴宁县(今广东省兴宁县)沉水乡迁重庆大足万古支 善 朝 德 应 福 思 时 兴 荣 显 清 高 彦 富 贵 文 章 光 耀 先 孝 悌 承 忠 信 世 久 定 国 昌 本 圣 贤 (17)湖南永州府祁阳县和平乡迁重庆大足县雍溪支 成 明 国 尚 正 仕 其 怀 先 德 思 能 寿 吉 昌 忠 厚 贻 谋 远。

3. 龙氏字辈大全

试读结束,如需阅读或下载,请点击购买>

原发布者:李长汉

第三节武陵零陵世系1234567伯高—●夷诏—●让瑜—●赞襄—●虞瑄—●因字—●名灵—(接上页)●夷明 ●因籍 ●名扬●名望891011121314—●荣彰—●显达—●第刚—●赐与—●姓瑚 ●显远●第毅 ●姓琏 ●显遂 ●姓珍—●宠临—●嘉乐— ●姓璞 ●宠卧1516171819202122 ●夏教—●谟猷—●夏谕—●选汉—●才广—●英度—●秀毓—●周道—●推澄— ●谟程 ●才大 ●英量 ●推清232425262728—●圣任—●品暹—●霓—●谅—●熙———●甲(失考) ●云 ●戊(失考)●霞 ●庚(迁江西永新,下接15页) ●煦(迁福建) ●谕—●澄————●梦魁(迁上海) ●源(迁浙)—●梦华(失考) ●谋—●翔(迁山东)—●寅(入山东莱州) 第四节江西永新世系28

4. 谁知道龙氏字辈

龙姓总体概述 龙-百家姓排列85,约312万,占全国0.24%。

龙(Lóng 龙)姓的来源因多涉及神话,故不可详考,源出有七: 1、出自黄帝之臣龙行。据《姓氏录源》及《竹书纪年》所载,黄帝臣有龙行,黄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郑)。

是为河南龙氏。 2、出自舜时纳言龙之后,以官名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龙氏,舜臣也,龙也纳言(所谓纳言,是当时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子孙以官职名龙为氏。

因舜的活动地域在晋南地区,故此支龙氏出自今山西省境。是为山西龙氏。

至汉代,龙勉因仕从河北钜鹿诏迁扶风京兆,传四代有龙述,字伯高,龙伯高初任山都县令,汉光武帝时升零陵太守,官于楚,家武陵.为武陵始祖. 3、出自古代神话传说,御龙氏之后。据《姓氏考略》所载,龙姓出自御龙氏,望出天水。

如夏朝御龙氏刘累(尧之后,因有驯化龙的本领,深得夏帝孔甲的赏识,被封赐为“御龙氏”)的后裔中,就有以龙为氏的。刘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师县南,是为河南龙氏。

4、出自古代神话传说,豢龙氏之后。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资料所载,相传董父,已姓,精于饲龙,以畜养龙而被舜赐姓“豢龙氏”。

其后代有以龙为氏的,是为湖北龙氏。 5、出自西汉牂牁地区有龙姓。

据《华阳国志》所载,西汉时的牂牁大姓中有龙氏。牂牁郡,治今贵州省凯里县西北。

6、出自地名,以采食地为氏。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龙(今山东省泰安西南之龙乡),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

7、出自其他源流和小数民族有龙姓: ① 据《北史》所载,焉耆国(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西南)、西域且弥(今新疆昌吉、玛纳斯二县),其君王皆为龙氏。 ② 小数民族中有龙姓。

在我国苗、普米、哈尼、彝、侗、瑶、水等民族均有龙姓。

5. 百家姓`龙氏祖宗陵墓在哪里~~

帮你查半天,查不到..就查到这个..不知道是什么

参天之树因其根而枝繁叶茂,怀山之水因其源而生生不息。我昌盛龙氏根源何处?盖出滚滚潇湘之滨,巍巍西山之麓,始祖伯高之茔!

我祖伯高公,少年壮志,建武初年为山都长,克尽厥职,受汉光武帝褒奖,敕封擢升零陵太守,“在郡四年,甚有治效”。伯高公清正廉洁、勤政为公、敦厚待人、礼贤下士、修身齐家的为官为人之道,为历代各族多方人士盛赞,堪为百世之师、千秋之范、万古之贤!伯高公,寿高八十九,殁于汉章和二年(公元87年),葬于零陵北门外司马塘侧。州人感其恩德,树立石坊,额“谨饬名儒”于上,称其葬地为“廉威阡”,并建“三贤祠”奉祀;历代要员为其树碑颂德,百姓为其奉供香火。

东汉至今,古冢尚存,既证明伯高公厚德如山、福如江河,也足见伯高公后裔福祉如天,世人无不为龙氏宗族这一宝贵精神遗产而赞慕。然而,毕竟历经两千多年风雨,不但祠坊被毁,而且墓地四周被民房围住,墓庐后部被压,杂草丛生,道路不通。如不尽快抢修,我祖茔将损毁不存。我始祖我宗族我后裔将蒙受天理不容的损失和耻辱!

祖德流芳,福泽后人;修缮祖陵,惠及子孙。前辈撰修《龙氏族谱》时有感:“龙氏之所以派分天下,家以万计,丁以亿计,科第簪缨,不可数计,兴旺发达,日加昌炽,是因为伯高公清廉正直,德被黎庶,静重无哗,威仪有则。”祖茔在,即祖在,福祉在;祖茔兴,即龙氏昌,子孙旺。伯高公之墓,乃我龙氏宗族之根本。伯高公后裔,决不弃根忘本,特别是在伯高公墓冢遭受损毁的情况下,全体嗣孙不能麻木不仁,必须牢记根本,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尽快抢修好始祖陵墓,弘我龙氏祖德,扬我龙氏精神,谱写龙氏经济文化发展新篇章,让伯高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代代相传,长盛不衰!

经宗亲们九年的不懈努力,由十几个省(市)和港澳台两百多名代表参加的“中华龙氏文化研讨暨宗亲联谊代表会”成功召开了,与会宗亲代表一致决议举全族之力抢修伯高公陵墓,并带头捐款作表率。这是中华龙氏族人的共同心声,也是向中华龙氏全体宗亲发出的总动员!为祖修陵,宗亲有责。如今,政府支持重视,方案已经审定,各省(市)和港澳台宗亲已形成合力,抢修号角已经吹响,望我龙氏宗亲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踊跃募捐,为抢修始祖伯高公陵墓尽孝心,做贡献,积功德,添光彩!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只要宗亲齐心协力,伯高公陵墓一定能修缮成功。庄严、肃穆、高雅的伯高公陵墓一定会展现在世人面前。始祖龙伯高陵墓之福光一定永照人间,永佑后裔!龙氏宗族也一定更加兴旺!

中华龙氏文化研讨暨宗亲联谊代表会

二00七年十月十四日于广东虎门

6. 龙氏辈分排列

、江西泰和大屋场,迁四川荣县三英公支(分居四川自贡、富顺、崇州、成都等地)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安 叔 士 廷 公 天 宗 嘉 起 延 鼎 祚 定 立 升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必 世 学 期 承 一 同 昌 祖 德 懋 章 允 能 徵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恒 需 履 泰 景 贤 仁 正 兆 兴。

7. 请问,龙氏的由来.

龙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五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三。

寻根溯源 1、出自御龙氏之后。据 《姓氏考略》所载,夏朝的刘累因驯龙有术,深得夏帝孔甲赏识,封其为“御龙氏”,刘累后人遂以赐姓“龙”为氏。

2、据《姓氏录源》及《竹书纪年》等资料所载,黄帝有一臣叫龙行,其后人有以龙为氏者。 3、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舜臣龙为纳言(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

4、出自豢龙氏。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资料所载,舜时董父,精于饲龙,被舜帝赐为“豢龙氏”,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

5、出自地名。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龙(今山东泰安西南之龙乡),子孙有以龙为氏者。

6、其他源流。据《华阳国志》所载,西汉时的?(今贵州省凯里县西北)大姓中有龙姓;据《北史》所载,西域且弥(今新疆昌吉、玛纳斯二县)、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国国君皆为龙姓;苗、普米、哈尼、彝、侗、瑶、水等民族均有龙姓。

得姓始祖 刘累。夏朝时,刘国有一家生有一子,小孩刚生下来时手上就有纹样,便取名刘累。

刘累长大后,跟随董父学习养龙的本领,被夏帝孔甲封为“御龙氏”,驯养孔甲的四条龙。有一次,一条龙死了,刘累就把龙肉做成肉羹,充当野味献给了孔甲。

孔甲感到味道特别鲜美,非常高兴,于是就赐给刘累许多财物。过了几天,孔甲又想吃这种“野味”,便派人向他索取。

刘累感到难于蒙混,又怕孔甲怪罪,就带着家眷逃到了鲁阳。因他被孔甲封为“御龙氏”,后人有以龙为氏者,刘累则被尊为龙姓始祖。

繁衍播迁 传说时代的龙姓发源地为河南、山西、湖北。由于龙姓支派较多,故而分布较广,这一特点使得龙姓迅速地向四周地域扩展繁衍开来。

约在汉代,甘肃和湖北、湖南省境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间地已是龙姓繁衍的三大中心。此期,蜀中(今属四川)有龙姓迁入者,后又南迁至贵州,形成四大姓氏(龙、傅、尹、董)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中原龙姓为避战乱而南迁,促使了南方龙姓人口数量的增长,这次迁徙也为后来江南龙姓发展势头盛于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北史》所载:“且弥王、焉耆国王皆龙姓。”

焉耆国为西域小国,龙会当政时,曾击败龟兹王,一时葱岭以东,皆率服,其子龙熙在位时,投降后凉,遣子入侍,渐与汉族相融。唐宋时期,八番中的龙番,酋长皆龙姓,后分为大龙番、小龙番安抚司,养龙坑、谷龙、上龙长官司,安龙土千户。

宋元时期,龙姓出现了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南迁,促使南方龙姓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明清时期,上述“龙番”各分支发展成为“龙家”,渐与汉、布依、水、苗各族相融。

从龙姓历史演进过程来看,这一过程,即体现着北方龙姓与南方各族相融,又体现着少数民族龙姓与汉及其他各族相融。就在这一步步的相融中,龙姓完成了遍布华夏的历史旅程。

今日龙姓尤以湖南、四川、广东、江西等省为多,四省龙姓约占全国汉族龙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 郡望堂号 龙姓郡望主要有五个: 1、武陵郡,治所在义陵(今湖南溆浦南); 2、天水郡,西汉时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西晋时治所在上圭阝(今天水市); 3、武阳郡,治所在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北); 4、太原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 5、武昌郡,治所在今武昌。

堂号:“世师”、“八德”、“经德”、“纳言”、“敦本”、“敦厚”、“武陵”、“天水”等。 宗族特征 1、龙是中国人推崇倍至的神物,以龙为姓氏,亦是这一心理底蕴的表现。

2、在龙姓的发展史中,更多地体现着民族相融的历史大趋势。 3、龙姓字行辈份井然有序。

如民国抄本《龙氏家谱》中有江苏龙姓一支字行为:“兆升元吉,宗业克昌,富大希廷,厚诚守方。” 名人精粹 龙子:又称“龙叔”,最早见于史籍的龙姓名人,主张“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此句被孟子引用以告滕文公。

龙述:东汉京兆郡(今属陕西)人,为人敦厚,曾任山都长,武帝时官至零陵(今广西全州西南)太守。龙太初:宋代储激臂刻赚灸辫熏播抹人,曾以诗人名义拜见王安石,并作《沙诗》一首,赢得王安石赞许。

龙镯:宋代人,乾德年间州太守,有惠政,深得民心,当地百姓绘《来鹤图》颂其德。龙仁夫:吉安(今属江西)人,元代浙江儒学副提举,著有《周易传》一书。

龙许保:明代贵州人,苗族,率众起义与官军对抗十余年之久,攻破印江、思州、石阡等城,后遭镇压,被俘遇害。龙燮:望江(今属安徽)人,清代著名戏曲家,著有《琼华梦》、《芙蓉城》等。

龙文彬:清江西永新人,同治年间进士,《周易绎说》、《永怀堂诗文钞》、《明会要》等为其所著。龙启瑞:清代广西临桂(今桂林)人,道光年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历任江西学政、江西布政使,著有《小学高注补正》、《经德堂诗文集》等。龙汝元:清代直隶宛平(一作大兴,今属北京)人,曾任职游击、参将、大沽协副将,在与英法联军挑起的第二次大沽之战中阵亡。

龙泽厚:清末广西桂林人,早年从康有为学,参加桂林圣学会、上海强学会等进步组织,后主持旧金山《文兴报》,作上。

8. 龙有什么风水作用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其图案饰品无处不在无人不晓,然而人们对龙在风水上的作用却未必完全了解,易安居老师在此给大家讲解龙的风水作用及其摆放方法。龙,除了代表权威之外,也是富贵吉祥的象征,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在家中摆放一些龙的装饰品,希望藉此增加祥瑞之气。中国古代的四灵中,龙能变化、凤能治乱、龟兆吉凶、麟性仁厚,然而,由于龙有着其独特的神性变化,故能居中国四灵之首。在风水学方面,龙更有生旺气及制煞之效。但易安居老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摆放龙时须注意其习性及摆放方位,以免反为其威力所制: 一、龙可以招财

龙若能与水配合,便会显得格外生猛,反之,将龙放置于干涸的地方,便会有“龙游浅水遭虾戏”之虑。若想在家中摆放龙形的装饰品,只宜摆放于近水之处,例如可以把龙的装饰品放在鱼缸的顶部,又或可放在鱼缸两旁,便可收生旺之效,若能同时摆在屋主的财位或者北方位,则效果最佳,对自己的财位不清楚的可咨询易安居老师。需要注意的是:貔貅、财神等与龙不同,摆放貔貅或者财神时不能对着鱼缸,否则有见财化水之虞!

二、龙可以制煞化解小人

在现代风水学上,龙是用来除小人、化煞的风水法物。家宅的青龙方摆放一只龙便能够起到除小人免是非的作用;如果家宅的白虎方位煞气太重,亦适宜在青龙方位摆放瑞龙,以化解白虎伤人之害。然而化解煞气最佳风水物莫过于“九转青龙乾坤鼎”,汇聚了九条青龙的威力,能化解宅中大小煞气。如果家中男丁稀少,女性多时造成阴盛阳衰或者家宅阴气重时,亦可安置龙以增强阳气。

三、龙有利于升职旺贵人

对于工薪阶层或者在机关单位工作的人而言,在公司或单位里最忌讳的莫过于小人当道,背后放箭,使其难以升迁,功亏一篑。由于龙可以化解小人是非,旺贵人运势,因此对于在单位工作尤其是公职人员尤其重要,可将其摆放在办公桌的青龙方。如果摆放龙与官印结合而成的“神龙宝印”,其效果是最佳的,因为龙印乃古代帝王权威象征,可大大加强个人权威。

四、摆放龙的风水物时需要注意的方面

1、龙最好面对海或河。如房屋前是有河流的,是最佳摆放对象,不过要注意的是,若是污水或阴沟,则免了,这样会起反作用。

2、龙不宜朝向卧室。龙为威猛之物,所以一般不朝向卧室。特别有些红眼睛的龙是不可以朝着睡床或小孩的卧室,易使人受惊。

3、对生肖属狗的人为不利。因为狗与龙相冲,所以属狗的人不建议摆放龙。

4、摆放龙饰物的数目,适宜一条、两条或九条。不过,若是有九条龙的图画,则其中央应该有一条龙作为主角,否则便会变成群龙无首的混乱局面,招惹口舌是非,造成家宅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