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风水大师 李淳风,是岐州雍人。
他与袁天罡合著《推背图》,预言了“太平天国”、“清兵入关”、“日本侵华”等历史事件,被誉为东方千古预言奇书;《宅经》,而被尊为风水宗师;《六壬阴阳经》,而被尊为六壬祖师;《金锁流珠引》、《太上赤文洞神三篆注》而成为道学经典名著,并成为唐代道家名人。 明代杨维贞指出:“古今知天文历数者,应首推李淳风”。
舒绰隋东阳(浙江金华)人。稽古博文,尤善相家。
一行,中国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本名张遂,魏州昌乐。司马头陀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
丘延翰 丘延翰字冀之。家居山西闻喜。
唐朝永征年间以文章著名。后游泰山,与石室之中遇神人授《海角经》,遂通晓阴阳,依法选择,无有不吉。
杨筠松 杨筠松,名益,字叔茂,号筠松,后人也称为杨救贫。窦州人。
生于唐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死于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 简介 杨筠松为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为唐朝著名地理风水学家。
名益,别号亦玄,世称救贫先生。范越凤 必有一高妙之境在。
但高妙之境,其理必深奥而难明,其言多精深而离俗。赖文俊(赖布衣) 赖文俊江西宁都人,曾文瑞之女婿,世称赖布衣,为江西派第三代传人。
廖瑀(廖金精) 廖金精名瑀,字伯玉,相传其曾入山学道,长居虔化县(今宁都)翠薇峰金精洞,自号金精山人,故后世称其为廖金精。相传他年方十五,已经精通四书五经,乡人称其为廖五经。
李淳风,是岐州雍人。其父李播,隋朝时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李播“颇有文学,自号黄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图文集十卷,”并做《天文大象赋》。这些,对李淳风一生的学术取向,无疑有一定的影响。《旧唐书》本传说李淳风“幼俊爽,博涉群书,尤明天文历算阴阳之学。”这一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早在贞观(公元627-649年)初年,李淳风在李唐王朝就崭露头角了,而起因就是由于他的天文学造诣。唐初行用的历法是傅仁均编撰的《戊寅元历》,这部历法存在一定的缺陷,李淳风对之做了详细研究,提出了修改意见,唐太宗派人考察,采纳了他的部分建议。在古代,历法编撰是专门之学,一般学者很难问津,而李淳风对《戊寅元历》提出修订意见时才20多岁,这自然要引起人们注意。他也因此得到褒奖,被授予将仕郎,进入太史局任职,从此开始了他的官方天文学家的生涯。
《旧唐书·李淳风传》载:李淳风,隋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生于岐州雍(今陕西凤翔岐山镇),其父李播,隋朝时曾任县衙小吏,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颇有学问,自号黄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图十卷、《天文大象赋》等。因此,从小被誉为“神童”的李淳风在其父的影响下,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天文、地理、道学、阴阳之学,9岁便远赴河南南坨山静云观拜至元道长为师。17岁回到家乡,经李世民的好友刘文静推荐,成为李世民的谋士,参与了反隋兴唐大起义。618年,李渊称帝封李世民为秦王,李淳风成为秦王府记室参军。唐贞观元年(627年),李淳风以将仕郎直入太史局。在置掌天文、地理、制历、修史之职的太史局,李淳风如鱼得水,充分展现其才智,鞠躬尽瘁4(1)他25岁就著了天文观测和历算的《法象志》七卷;
(2)他受诏编注了《晋书》、《隋书》、《五代史》等;
(3)他著《文思博要》、《演齐民要术》等;
(4)他与袁天罡合著《推背图》,预言了“太平天国”、“清兵入关”、“日本侵华”等历史事件,被誉为东方千古预言奇书;
(5)他著《宅经》,而被尊为风水宗师;
(6)他著《六壬阴阳经》,而被尊为六壬祖师;
(7)他编著中国古代第一部星象巨著《乙巳占》,被誉为中国古代星象百科全书,是一部古代气象学专著,具有重要的文化史和科学史价值。
(8)他著《金锁流珠引》、《太上赤文洞神三篆注》而成为道学经典名著,并成为唐代道家名人。
因此,明代杨维贞指出:“古今知天文历数者,应首推李淳风”。0年。
袁天罡,唐初著名相士。
《旧唐书•方伎列传》中说,他曾经给襁褓中男装打扮的武则天相面:“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当为天下之主矣!”袁天罡在当时被人们称为术数大师,他生前的各种神奇预测无不准确,在正史及野史中均有大量记载,民间更把他看做半人半仙。他还预知了自己死期,提前预备好身后之事。
他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推背图》《袁天罡称骨歌》等。他所阐述的“六壬”,是一种易卦原理和养生原则,主要讨论天与人的关系,其中包含了风水和预测两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国风水理论的经典之作。
“昭陵六骏”是指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立于陕西省礼泉县唐太宗昭陵北司马门内的6块大型骏马浮雕石刻。
“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战马,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创唐帝国重大战役中的鏖战雄姿,有平刘黑闼时所乘的“拳毛騧”,平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的“什伐赤”,平薛仁臬时所骑的“白蹄乌”,平宋金刚时所乘的“特勒骠”,平窦建德时所骑的“青骓”。昭陵六骏石刻以统一战争为题材,手法简洁浑厚,造型栩栩如生,是驰名中外的石雕艺术珍品。
传为当时著名的工艺家阎立德、画家阎立本,在宽约2米、高约1.5米的6块石屏上,用浮雕的形式绘就了6匹战马的形象。该雕刻线条流畅,刀法圆润,刻工精细,栩栩如生,是驰名中外的石雕艺术珍品。
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美国文物走私商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陈列在美国费城宾西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美国文物走私商1918年又把“昭陵六骏”中另外4具石刻骏马也打碎装箱,试图偷运美国,被西安市爱国人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内。
据传说,李世民在一次作战中与随从失散了,敌方的骑兵一箭射中了飒露紫,丘行恭拼死护驾。李世民后来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就把这段情形刻在了石屏上。
中箭后的飒露紫垂手侍立,丘行恭果断拔箭,这种救护之情,实在是人马难分,情感真挚。昭陵六骏体现了中国人民无比的智慧和创造力,在人们心目中于是就被神化了。
据传说,安史之乱时,在潼关大战中,忽然飞沙走石,黄旗招展,杀出数百队骑兵,于是叛军仓皇溃逃。偃旗息鼓后,骑兵突然消失,不知去向。
后来的昭陵守墓官报告说,潼关交战那天昭陵石人石马汗湿欲滴,真是神驰呀。而“昭陵六骏”中的“特勤骠”传闻就是突厥贵族赠送的“汗血宝马”。
“特勤标”曾载李世民昼夜作战数十回合,连打了八场硬仗,战功显赫。唐太宗为它的题赞是:“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
一般来说,古代良马特别是名马,都有自己的名号,通过语源学确定昭陵六骏名号也不是中原本土之名,六骏汉文含义应从外来语言认真探讨,利用突厥语作为解谜的“钥匙”,考释求证“拳毛马呙”应源于“权于麾”国的大良马,“什伐赤”应是突厥高级官号“设发”命名的坐骑,“白蹄乌”应是一区冠以“少汗”荣誉性专名的坐骑,突厥语“少汗”应是汉语“白蹄”真正的原意,“特勒骠”的“特勒”是突厥常用的一个官衔。“飒露紫”还原为“沙钵略”,含义就是“勇健者的紫色骏马”。
“青骓”来源于突厥文,指来自西方大秦的骏马,唐太宗用突厥语或突厥官号来命名自己的坐骑,不仅仅是为赞扬名驹良马,更重要的是纪念和夸耀自己的丰功战绩。 。
唐代的风水大师主要有袁天罡、李淳风、杨筠松、张遂等。
袁天罡:唐初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善风鉴,累验不爽,曾仕于隋,为 盐官令。
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等。李淳风(602—670年):岐州雍(今陕西凤翔)人,被视为占星大家,其著作 《乙已占》则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占星学典籍。
杨筠松:本名益,字叔茂,筠松是他的号,祖籍窦州(今广东信宜县),寓居江 西,自称救贫先生。传闻他撰写了《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黑囊经》《三十 六龙》等书,是风水形势派的创始人。
张遂(683_727年):法号一行,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县)人,中国唐代著 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为避开武则天的拉拢,剃度为僧,取名一行,曾翻译过多 种印度佛经,后成为佛教一派一一密宗的领袖。
一行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是编制 《大衍历》,他在制造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测量方面也有颇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