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水 正文

詹氏风水

1. 詹氏辈分

詹氏祖周宣王 家族历史悠长

来自百家姓典故(本文并不一定与大多数宗亲族/家谱核对过)

晋朝的永嘉年间,距离现在大约1600多年。当时,刘渊称帝,石勒陷洛阳,晋怀帝被虏,造成了“永嘉之乱”的空前浩劫。五胡乱华的长期兵荒马 乱从此开始,而中原地区汉裔子孙的往南搬迁,也自此开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民族大迁徙。

据历来学者的考证,当时,随着战火的蔓延,中原的姓氏逐渐出现于长江以南的各地,连最南方的福建,也迁入了林、黄、陈、郑、詹、邱、何、胡八姓。这八个姓氏,在南方奠基既早,后来也就自然发展成为闽、粤一带的庞大家族,子孙遍及各地,长时以来久享盛名。詹氏,是永嘉入闽的八姓之一。所以,一千六百多年以来,一直是南方的名门著姓。

南方各地的詹氏,在过去一千多年间的表现,的确足当“出类拔萃”四个字而无愧。清朝末年的广东香山人詹天佑,更加大名鼎鼎,他是中国自筑 铁路的第一人,所造的平绥铁路,穿山筑洞,工程艰钜,一直到今天,在北京西北青龙桥畔的平绥路上,仍耸立着他的铜像,供每一个崇敬他的人瞻仰。

但是,南方各地的詹氏家族,当初他们又是打从哪里来到南方的呢?

这个问题,经过历来姓氏学者的考证,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原来,詹姓人的始祖,是距今大约2800年以前的周宣王,由于周宣王的儿子之中,有 一位被封为詹侯,因而得姓。《姓苑》及《詹大卿体仁家谱》上所记载的:“詹姓始于周宣王支子,赐姓为詹,封为詹侯,其后有詹父为周大夫,詹嘉 处瑕以守桃林塞”,即为明证。

此外,春秋时代的楚国,也曾出现过一支詹氏.《姓纂》一书上所说的:“楚詹尹之后有詹何,善钓,昭公九年有詹桓伯,辞于晋”,正是这个意思.

由此看来,詹氏也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老家族,至少已经有了2800年左右的历史。然而,如果依照《路史》所说的:“虞封黄帝之后,得詹者为詹 氏”,则詹氏的历史是更加悠长。

这个古老的家族,根据《姓氏考略》的记载,最初是以河北、山东交界处的渤海为繁衍中心。然后,才逐步播迁到其他各地的。当然,长久以来称 盛于南方的詹氏,也不例外,他们的老家,就在渤海。

2. 詹姓的詹氏宗谱

詹氏宗谱,又称詹氏族谱、詹姓家谱。詹氏宗族自周宣王封支子为詹侯始,迄今二千八百余年。詹氏宗族谱牒,代有编纂。现存较早宗谱是元朝的《庆源詹氏族谱》,最早谱叙是载于《建峰詹氏宗谱》的《詹氏叙略》和《詹氏世系叙略》纂于延熙十八年,即公元255年。詹氏谱牒上承汉、唐家乘,下传宋、明族谱,盛于明、清,改革开放以来编修宗谱更是蔚然成风。

3. 詹姓祖谱辈分的排列

一、姓氏源流

詹(Zhān)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据《姓苑》所载,周宣王封庶子于詹,称詹侯,建立詹国,其子孙以国为氏。

2、据《路史》所载,相传古帝虞舜封黄帝之后得詹(同瞻,备受尊敬)者,子孙因以为氏。

3、出自以官名为氏。据《百家姓溯源》所载,古代负责詹(占)卜的官职叫詹尹官,其后人有以官职命姓者,称詹姓。

4、据《姓氏考略》所载,春秋时晋有詹嘉、郑有詹伯,均以邑为氏。

5、出自小数民族有詹姓。今蒙古、土家、台湾土著、水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詹文侯。詹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周宣王时,封其支子于詹(今地不详),建立詹国,为侯爵,史称詹文侯,其后世袭为周大夫。文侯在幽王时任少师,见幽王宠爱褒姒,玩物丧志,遂辞职返回自己的封地。后来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亡国之祸,自己也命丧黄泉。而詹文侯虽然是幽王的庶兄,却明哲保身,毫发无损,其子孙也得以成功逃过一劫。因詹文侯首封于詹,故后世子孙尊其为詹姓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詹姓源起久远而又头绪繁杂,据《辞源》记载:“周有詹父,詹恒伯,相传出自周宣王支子。”又载:“晋有詹嘉,虢有詹父,郑有詹伯。”而晋郑之詹又别于宣王之子,可见在春秋时期,詹姓已分布于晋(今山西省一带)、虢(今河南省郑州西北)、郑(今河南省新郑一带)等地。战国时楚(今湖北省一带)有术士詹何,西汉有匈奴儿单于詹师庐(存以备考),东汉有武陵(治今湖北省溆浦南)蛮詹山。可见在两汉及其以前已有詹姓人落籍今湖北、湖南一带。当然,有史料表明两汉时期的詹姓大多繁衍于古渤海郡、河间郡一带。晋代的永嘉之乱,导致空前的浩劫,五胡十六国从此开始,中原地区汉族子孙向南播迁也自此起步,这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当时,随着动乱的扩大,中原的姓氏逐渐出现于今华东、华南、中南之地,其时入闽八姓中含詹姓,其在南方奠基既早,也就自然而然发展成为我国南方的名门著姓之一。唐末五代时期,中原板荡,狼烟又起,时北地民众为避兵火,扶老携幼,颠沛流离,辗转南下,寻求一方净土,詹姓子孙亦概莫能外,随之南迁,这就使得南方原本就多的詹姓家族,队伍更为庞大。如詹敦仁由河南光州固始避乱隐居闽地之仙游,遂家于当地。两宋之际,詹姓见诸史册之名人甚多,且多为南方人。明初,山西詹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陕西、江苏、湖北等地。明中叶以后,随着我国航海技术的提高,闽粤等沿海之地的詹姓有渡海赴台谋生者。明末,张献忠屠川,造成川地人口锐减,后湖南、湖北之詹姓伴随湖广填四川之风潮入迁今四川、重庆之地。清中叶以后,詹姓分布更广,并有詹姓人扬帆南洋,远徙东南亚。如今,詹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其分布以湖南、台湾、四川等省为多,上述三省之詹姓约占全国汉族詹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詹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五十二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五。

4. 姓氏“詹”最先出现在哪个地区

詹(Zhān)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据《姓苑》所载,周宣王封庶子于詹,称詹侯,建立詹国,其子孙以国为氏。

2、据《路史》所载,相传古帝虞舜封黄帝之后得詹(同瞻,备受尊敬)者,子孙因以为氏。

3、出自以官名为氏。据《百家姓溯源》所载,古代负责詹(占)卜的官职叫詹尹官,其后人有以官职命姓者,称詹姓。

4、据《姓氏考略》所载,春秋时晋有詹嘉、郑有詹伯,均以邑为氏。

5、出自小数民族有詹姓。今蒙古、土家、台湾土著、水等民族均有此姓。

詹姓源起久远而又头绪繁杂。

其中一种最主要的说法是,詹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据《姓苑》所载,周宣王封庶子于詹,建立詹国,为侯爵,史称詹文侯,其子孙以国为氏。周朝,尤其是春秋时期王族和公族子弟以封国为氏,他们的子孙又以各种方式命氏,詹文侯子孙以国或封地(邑)命氏,称为“詹氏”(见词条:詹氏和詹姓)。詹文侯在周幽王时任少师,见幽王宠爱褒姒,不理政事,遂辞职返回自己的封地。后来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亡国之祸,自己也命丧黄泉。而詹文侯虽然是幽王的庶兄,却明哲保身,毫发无损,其子孙也得以成功逃过一劫。因詹文侯首封于詹,故后世子孙尊其为詹姓得姓始祖。

历史上,詹姓形成了河间、渤海等郡望。因此,从这两地播迁出去的詹姓人,便以“河间衍派”、“渤海衍派”作为自己的堂号

5. 饶平客家詹氏是怎么来的

詹姓来源有五: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

据《姓苑》所载,周宣王封庶子于詹,建立詹国,子孙以国为氏。2、据《路史》所载,相传古帝虞舜封黄帝之后得詹(同瞻,备受尊敬)者,子孙因以为氏。

3、据《百家姓溯源》所载,古代负责占卜的官职叫詹尹官,其后有以官职命姓者,称詹姓。4、据《姓氏考略》所载,春秋时晋有詹嘉、郑有詹伯,均以邑为氏。

5、出自他族。今蒙古、土家、台湾土著、水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詹文侯。詹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

周宣王时,封其支子于詹(今地不详),建立詹国,为侯爵,史称詹文侯,其后世袭为周大夫。文侯在幽王时任少师,见幽王宠爱褒姒,玩物丧志,遂辞职返回自己的封地。

后来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亡国之祸,自己也命丧黄泉。而詹文侯虽然是幽王的庶兄,却明哲保身,毫发无损,其子孙也得以成功逃过一劫。

因詹文侯首封于詹,故后世子孙尊其为詹姓得姓始祖。繁衍播迁 詹姓源起久远而又头绪繁杂,据《辞源》记载:“周有詹父,詹恒伯,相传出自周宣王支子。”

又载:“晋有詹嘉,虢有詹父,郑有詹伯。”而晋郑之詹又别于宣王之子,可见在春秋时期,詹姓已分布于晋(今山西一带)、虢(今河南郑州西北)、郑(今河南新郑一带)等地。

战国时楚(今湖北一带)有术士詹何,西汉有匈奴儿单于詹师庐(存以备考),东汉有武陵(治今湖北溆浦南)蛮詹山。可见在两汉及其以前已有詹姓人落籍今湖北、湖南一带。

当然,有史料表明两汉时期的詹姓大多繁衍于古渤海郡、河间郡一带。晋代的永嘉之乱,导致空前的浩劫,五胡十六国从此开始,中原地区汉族子孙向南播迁也自此起步,这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民族大迁徙。

当时,随着动乱的扩大,中原的姓氏逐渐出现于今华东、华南、中南之地,其时入闽八姓中含詹姓,其在南方奠基既早,也就自然而然发展成为我国南方的名门著姓之一。唐末五代时期,中原板荡,狼烟又起,时北地民众为避兵火,扶老携幼,颠沛流离,辗转南下,寻求一方净土,詹姓子孙亦概莫能外,随之南迁,这就使得南方原本就多的詹姓家族,队伍更为庞大。

如詹敦仁由河南光州固始避乱隐居闽地之仙游,遂家于当地。两宋之际,詹姓见诸史册之名人甚多,且多为南方人。

明初,山西詹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陕西、江苏、湖北等地。明中叶以后,随着我国航海技术的提高,闽粤等沿海之地的詹姓有渡海赴台谋生者。

明末,张献忠屠川,造成川地人口锐减,后湖南、湖北之詹姓伴随湖广填四川之风潮入迁今四川、重庆之地。清中叶以后,詹姓分布更广,并有詹姓人扬帆南洋,远徙东南亚。

如今,詹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其分布以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浙江、江苏、福建、台湾等省为多,现代因简化字中詹与占的误用,詹姓多被人以占姓见诸文字报刊,实然,詹与占为两个不同的姓氏。郡望堂号 詹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①渤海郡,汉代设置,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后移治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②河间郡,汉河间国,北魏置郡,治所在乐城(今河北献县),后移治今河北河间西南。

堂号:“河间”、“奎光”、“洁身”等。?宗族特征1、詹姓是典型的南方姓氏。

2、詹姓永嘉之乱徙奔江南,有詹氏先人咏诗为证,如《永嘉衣冠南渡诗》:“忆昔永嘉际,中原板荡年;衣冠坠涂炭,舆辂染腥膻。国势多危厄,宗人苦播迁;南来频泪洒,渴骥每思泉。”

又有《访宗人》诗:“仆马甘栖息,南来择地安;巧将茅作舍,城近绕庐山。喜识宗人面,襟怀自觉宽;开图阅源派,涕泪染衣斑。”

可谓一字一泪,血泪交织。名人精粹 詹何:战国时楚国术士。

善术数,传说坐于家中,能知门外牛之毛色及以白布裹角。詹雄:福州(今属福建)人,唐末诗人。

工诗,与陈黯等齐名。不第而终。

詹必胜:婺源(今属江西)人,唐末将领。昭宗大顺年间,王审知攻福州,年余不下。

后审知擢必胜为先锋兵马使,强攻城之西南,必胜冒矢石先登。城破,必胜殁于阵。

詹琲: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詹敦仁子,五代时隐士。有文才,能诗。

隐于凤山,号凤山山人。清源军节度使陈洪曾向朝廷举荐他,他固辞不就。

詹先野: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北宋时名士。其博鉴经史百家。

仁宗天圣四年领乡荐,继应贤良科。后隐居武夷,吟咏山水间,终日忘归,人谓其有仙风道骨。

詹体仁:建宁浦城(今属福建)人,宋代大臣、名士。少从朱熹学,后进士及第。

初任太常少卿等职,后因参予策立宁宗,升太府卿,不久出知福州。后又改任静江知府,任内减免赋税,赈粮救灾。

官终司农卿。其博极群书,疏荐为当世名士。

有《詹元善先生遗集》。詹师文:建宁崇安人,南宋词人。

进士出身,任婺源尉时,捕盗有功,因调江西宪司检法官,治狱无冤。后归家,以词赋名于时。

有《幔亭遗稿》、《通典编要》。詹渊:建宁崇安人,宋代官吏。

进士出身,授临江户曹掾。决狱清明,民有冤屈,皆找其审决,时有:“宁为户曹非,不愿他官直”之语。

累迁监车辂院。詹凤翔:江西乐安人,元末明初理学家、文学家。

洪武初被荐。

6. 姓詹的班辈怎么排的,有谁知道具体点的

詹姓字辈的分之很多:

广东省阳西县詹姓字辈:道德先筹,永作嘉猷,汝之耀祖,挽绍成周,维乃友志,尚思克修。

福建安溪詹氏字辈:盛时方出仕,儒术可谋身。报国丹心赤,传家黄卷新。窗檠宜自勉,蔬饭莫嫌贫。吾老子应少,禄荣须及亲。

重庆万州的辈分:富贵荣(云)华,道德永守,贤良起(启)家。。

江西瑞昌大屋辈分:贵德子丹廷,世忠思志一,洪以天广大,远建业永立,文学。。

四川省泸县牛滩镇詹氏家族字辈排行(三十五辈):祥仰纯云智,天树先永茂;成林定远兴,德荣振光宗;文武俊良崇,麟呈启国瑞,秉宗(忠)裕熙隆。

四川泸县玄滩万子坪詹姓字排廿个字:正文全自林,绍启光廷祯,荣阳成凤自,世德万兴隆。

成都(祖上来自福建漳州府南靖县)字辈:孝、友、兴、隆、远、希、世、发、嘉、祥

新都龙桥字辈:宏、国、德、良、臣、光、宗、友、道

中江派名:长发启玉德,世代荣华兴,国正天心顺,高魁应朝君。

筠连(始祖詹齐寿)琼、廷、鱼、昌、承、氵、龄、绍、乐、书、元、会、运、世、一、本、生、成、传、家、孝、友

四川遂宁辈份:华、炳、正、万、万、式、一、体

凉山字辈:文学德伦远,金名永大昌,荣耀开焕泽,世守显璨芳。

四川名山县双河乡延源村派文:德良臣绍启荣光政。

简阳青龙镇字辈:盛世荣朝光,轩辕永远昌,长发全家福,明信耀中邦。

资阳派语:伯月廷文学,佳祥雅有能,荣昌天道显,万世庆敦仁,忠厚开基远,光明立德成,先朝传正范,南国美家声,族睦兴邦易,修齐利治平,同心图奋发,华夏定飞腾。

自贡盐滩字辈:康熙明可万,运云天大光,家兴修正德,过殿焕文章,仁义礼智信,恭俭让贤良

宜宾字辈:齐丹册启凤,文艺仲夏长,怀德朝廷重,世代永兴隆。

巴中(祖籍湖北省赤壁市)字辈:…由、楚、来、应、远…

三台:定国泰平安维

四川乐至:宏、大、家、国、荣、光、辉、承、祖、泽

湖南攸县詹氏字辈:“鸿文肇国仪奉庭占钦邦纹凤廷世添恩壹光显奕茂盛硕敦恢崇先业坊表人伦”。

湖南常宁詹氏字辈:“德盛广心行先孝友学通天人”。

益阳辈分派字:伯月廷文学,佳祥雅有能,荣昌天道显,万世庆敦仁,忠厚开基远,光明立德成,先朝传正范,南国美家声,族睦兴邦易,修齐利治平,同心图奋发,华夏定飞腾。

湖南邵阳辈分:克应忠必镇,凤麒定祥学。光良世代荣,昌大承先绪。祖德志<;芳远,宗功万国强。业添仁显达,诗书振家邦。

湖南常德取名字派:云.昌.天.道.显.万.世.庆.同.仁。

7. 詹氏的来源

「詹」源出:

詹姓来源有五: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据《姓苑》所载,周宣王封庶子于詹,建立詹国,子孙以国为氏。

2、据《路史》所载,相传古帝虞舜封黄帝之后得詹(同瞻,备受尊敬)者,子孙因以为氏。

3、据《百家姓溯源》所载,古代负责占卜的官职叫詹尹官,其后有以官职命姓者,称詹姓。

4、据《姓氏考略》所载,春秋时晋有詹嘉、郑有詹伯,均以邑为氏。

5、出自他族。今蒙古、土家、台湾土著、水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詹文侯。詹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周宣王时,封其支子于詹(今地不详),建立詹国,为侯爵,史称詹文侯,其后世袭为周大夫。文侯在幽王时任少师,见幽王宠爱褒姒,玩物丧志,遂辞职返回自己的封地。后来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亡国之祸,自己也命丧黄泉。而詹文侯虽然是幽王的庶兄,却明哲保身,毫发无损,其子孙也得以成功逃过一劫。因詹文侯首封于詹,故后世子孙尊其为詹姓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詹姓源起久远而又头绪繁杂,据《辞源》记载:“周有詹父,詹恒伯,相传出自周宣王支子。”又载:“晋有詹嘉,虢有詹父,郑有詹伯。”而晋郑之詹又别于宣王之子,可见在春秋时期,詹姓已分布于晋(今山西一带)、虢(今河南郑州西北)、郑(今河南新郑一带)等地。战国时楚(今湖北一带)有术士詹何,西汉有匈奴儿单于詹师庐(存以备考),东汉有武陵(治今湖北溆浦南)蛮詹山。可见在两汉及其以前已有詹姓人落籍今湖北、湖南一带。当然,有史料表明两汉时期的詹姓大多繁衍于古渤海郡、河间郡一带。晋代的永嘉之乱,导致空前的浩劫,五胡十六国从此开始,中原地区汉族子孙向南播迁也自此起步,这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当时,随着动乱的扩大,中原的姓氏逐渐出现于今华东、华南、中南之地,其时入闽八姓中含詹姓,其在南方奠基既早,也就自然而然发展成为我国南方的名门着姓之一。唐末五代时期,中原板荡,狼烟又起,时北地民众为避兵火,扶老携幼,颠沛流离,辗转南下,寻求一方净土,詹姓子孙亦概莫能外,随之南迁,这就使得南方原本就多的詹姓家族,队伍更为庞大。如詹敦仁由河南光州固始避乱隐居闽地之仙游,遂家于当地。两宋之际,詹姓见诸史册之名人甚多,且多为南方人。明初,山西詹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陕西、江苏、湖北等地。明中叶以后,随着我国航海技术的提高,闽粤等沿海之地的詹姓有渡海赴台谋生者。明末,张献忠屠川,造成川地人口锐减,后湖南、湖北之詹姓伴随湖广填四川之风潮入迁今四川、重庆之地。清中叶以后,詹姓分布更广,并有詹姓人扬帆南洋,远徙东南亚。如今,詹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其分布以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浙江、江苏、福建、台湾等省为多,现代因简化字中詹与占的误用,詹姓多被人以占姓见诸文字报刊,实然,詹与占为两个不同的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