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水 正文

夹竹桃风水

1. 门前种夹竹桃好吗

夹竹桃是不宜种植在室内的,不过因为夹竹桃是很好的绿色防卫,所以可以种植在庭院中,一来美化环境,二来净化空气。

风水学上有入门宜有三见:

一视开门见红,也叫开门见喜;二是开门见画;三是开门见绿。即一开门就见到绿色植物,生趣盎然,又可收养眼目之功效。夹竹桃是常绿植物,由此来看,夹竹桃适合种植在庭院或门边。

但是,又有说夹竹桃是破坏家庭风水的植物,不适合种植在室内。

首先,因为夹竹桃本身有毒,它可以分泌出一种乳白色液体,接触时间一长,会使人中毒,引起昏昏欲睡、智力下降等症状。孕妇如果靠近它,会引起胎音不规则。

其次,夹竹桃是高大灌木,在家居中的植物高度要适可而止为好,过高大则会影响空气流通,且喧宾夺主的嫌疑,且阴气过旺,对家宅不利。

再者,夹竹桃的叶子是尖的,一般而言,叶子是尖状、针状的植物有煞气,除非是用来化煞之用,否则会对风水有不利的影响。

最后,从花语来说,夹竹桃的话语有咒骂之意。

2. 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夹竹桃怎么养,夹竹桃的风水

夹竹桃原产印度、伊朗。

中国各地种植很广,性喜凉爽、阳光充足,生命力强,花期5~10月,夏季不畏烈日曝晒,并能抵抗城市粉尘弥漫的不利环境。在北方夹竹桃只能盆栽,新上盆栽种的植株,一般选留主干高30~40厘米截顶,促其萌发侧枝。

等新枝长至3~5厘米时,选留3个方位适当的壮芽,其余抹除。加强肥水管理,每天浇水1次,每周浇肥1次。

7~8月可进行第二次修剪,每个侧枝留10~15厘米截顶,在侧枝上各选留3个分枝,即能形成“三杈九顶”的树形。如第一次修剪后,在侧枝长至10~15厘米时,有花蕾出现,也可不剪枝,令其开花,在花穗基部叶腋,又可长出3个新梢,也能形成“三杈九顶”的树形。

夹竹桃一般每年4月换盆,换盆时,去掉宿土,特别注意用尖铲或竹签剔除土团中心部位的宿土,剪去腐烂根和过多的须根,剪除病枯枝及弱枝,过长枝应短截。开过花的花序应及时摘除,每年摘2~3次,可开花3~4次。

一般栽种3~4年后的夹竹桃,多数枝梢长势减弱,这时应结合换盆进行1次重剪,促其萌发壮枝,恢复树势。10月上旬可移入冷室或楼道越冬,开始要注意通风。

保持室温不低于0℃,也可放在阴暗不见光的地方,促使很好休眠,每隔15~20天绕水1次,盆土不可太湿。

3.

想在客厅里放梵高的杏花,白玫瑰和夹竹桃这三幅画是可以的,但与风水无关,与房间布置的艺术性有关。

所谓风水分几类,如墓葬、居住等等,居家布置属于居住风水。

所谓居住风水,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如何处置居所的经验总结。但是,由于古代人缺乏现代科学头脑,所以用风水解释他,而现代一些一知半解或故弄玄虚的人将他神秘化了。其实,所谓居住风水的实质是与人的居住舒适、健康、安全有关。

譬如,小屋一间,正冲着交通繁忙的大路口,你说安全吗?这样子车子一失控就很可能造成居住着人财两空,所以,就形成了“冲”、“凶”的认识概念。其他也如此等等。

所以,在客套放梵高的画对陶冶情操,显示主人修养的有利的。尤其,因为客厅墙面比较大,梵高的画一般尺寸都比较小,并列放三幅也显示主人对美术作品放置的认识。

但在实际放置作品时希望能注意几点:

1、一般而言,梵高的画价值连城,如果是真迹三幅显得过于张扬。

2、我认为你这三幅是临摹的仿制品,这样是可以三幅并列陈列的。

3、如果是印刷品,建议不要放置,因为这反而会降低主人的身份——更何况是三幅。

4. 一叶兰的风水作用

一叶兰的功效与作用: 一叶兰别名:蜘蛛抱蛋、大叶万年青、竹叶盘、九龙盘、竹节伸筋、赶山鞭、斩龙剑,有活血散瘀,补虚止咳的功效。

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痛,腰痛,肺虚咳嗽,咯血。一叶兰为百合科植物一叶兰的根茎。

食用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叶兰的食用方法: 一叶兰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作酒剂;外用:适量,捣敷。

一叶兰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1]、一叶兰治跌打损伤;九龙盘煎水服,可止痛;捣烂后包伤处,能接骨。(《贵州民间药物》) [2]、治疟疾:九龙盘研末,大人一钱,小儿五分,于发疟前三小时用开水吞服。

(《贵州民间药物》) [3]、一叶兰治砂淋:蜘蛛抱蛋、大通草、木通,煎水服。(《湖南药物志》)(《福建中草药》) [4]、一叶兰治多年腰痛:九龙盘一两五钱,杜仲一两,白浪稿泡五钱。

煎水兑酒服。(《贵州民间药物》) [5]、一叶兰治肺热咳嗽:鲜蜘蛛抱蛋一两,水煎,调冰糖服。

(《福建中草药》) [6]、一叶兰治风火头痛,牙痛:鲜蜘蛛抱蛋全草一至二两。煎服。

(《福建中草药》) [7]、一叶兰治伤暑发热身痛,昏睡,喜呕,腹痛(俗名斑痧):鲜蜘蛛抱蛋一两。水煎服。

(《福建中草药》) [8]、一叶兰治筋骨痛:蜘蛛抱蛋三至五钱。水煎服。

(《湖南药物志》) [9]、一叶兰治经闭腹痛:蜘蛛抱蛋三至五钱。水煎服。

(《湖南药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