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水 正文

武状元风水

1. 风水宝地是真的存在吗

自古就有祖上的风水使人发富发贵的传说。

风水也不单单能给人的家庭带来好运与财富,也会影响寿命、仕途与官运。虽然是有人对此故作神秘,不愿轻易袒露,而伪道者,却借此欺骗庶人。

风水虽然是被一般人说成神话,很多人不相信江湖术士而相信风水,谁都知道选择一个好的风水处所,会有一个好的心情,还有达官贵人相信祖坟风水会“封妻荫子,青史留名”的说法。 古代考生对风水更是深信不疑,能否考得上,能否如愿高中,通常会与自家的祖坟风水进行参照。

风水和仕途的关系,也不由得你不相信。为什么从古代江南多才子?古人认为:人杰地灵。

人杰是因为地灵,江南自古就是风水之乡,好多名家都出自江南。也就是祖坟风水好和住房风水好的话家里多会出才子佳人。

古代的江南更加信任祖坟风水可以决定命运。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己的前辈曾不惜重聘风水高人为家造坟墓风水,有的人为祖先选择百年风水宝地,有的人为自家祖墓迁坟改葬,,他们都特别珍惜前辈苦心经营多年的风水地理,他们深信:家墓发热的时候,就他的发迹的一天。

现在的江南才子也认为:江南自古为为天下闻名的状元之乡,特别是苏州,苏州人特别重视风水。有资料显示:从科举考试开考以来,苏州之地共出过四十五名文状元和五名武状元,其数为全国之首;再以清代为例,从顺治三年《公1646年)到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废科举。

苏州共出十六个会元、六个榜眼、十二个探花、685名进士,也局全国第一。 而在隋唐时期,苏州竟然没出过一位状元,所有状元全出于宋代以后。

古代的苏州人认为:这都是风水轮转的。在山动潮水来的一年,苏州出来了一状元。

此后,就是一发不可收拾。到今天,苏州都是名副其实的“状元之乡”。”

江南地区的高考状元好多来自于江浙地区,这难道说是没有墓地风水与环境风水的功劳?? 摘自--伯温风水详解。

2. 如何打造能出状元的家居风水

一、寻找家居文昌位助考学 文昌星代表聪明好学,思维敏捷之星。

文昌位即是文昌星飞临入宅的方位,居家风水上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文昌星的文昌位,只要是书房或书桌设于文昌位,则对于读书考试、写作、筹划均会有所裨益。那么,该如何寻找自家的文昌位呢?下面以入户门为主来找找您家的文昌位吧。

正东开门入户的文昌位在东北方向;正南开门入户的文昌位在西南方向;正西开门入户的文昌位在东南方向;正北开门入户的文昌位在西北方向;东南开门入户的文昌位在正西方向;东北开门入户的文昌位在正东方向;西南开门入户的文昌位在正南方向;西北开门入户的文昌位在正北方向。 书桌最好摆放在书房的文昌位置,这样可以助旺学业和事业。

但要注意,文昌位最怕污秽之气,往往会影响学子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所以在居家的方位上文昌位有卫生间最差,也不宜摆放杂乱之物等。 二、书房布局讲究 书房色调宜用浅色系,颜色以浅绿色最佳,因四绿属木,助旺文昌。

还可用一些淡蓝色,此色具有助脑力思考的作用和清脑的效果。 在书房的东南方位,摆放四颗富贵竹,寓意四绿文曲星。

不仅可以提升学习运,而且可以美化环境。 书桌的座椅要有靠背,否则容易产生不安全感,不利于学习。

若后背无靠则可用高椅子。 书房既保持通风透气,同时保证采光良好。

如果窗子朝西的话,要挡阳光,以防光煞。 “聚气”是风水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如将书房设置得很大,无论是看书还是写作,都难以聚精会神。

所以,书房的布置宁可小而雅致,忌大而无当。 三、考试家居风水禁忌 1、窗户不能有杂物 从命理风水的角度上讲,窗户类象于人的眼睛,所谓“眼睛里是容不得沙子的”,很多人喜欢在窗台上摆放花卉、植物,甚至有人在窗台上晾晒杂物等,这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考生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困扰和负能量。

2、床头不宜朝西 床头不可朝西,因为地球由西向东自转,头若朝西,血液经常向头顶直冲,使考生的睡眠不安稳。通常而言,男生宜南北向摆放卧床,床头冲南为宜;女生宜东西向摆放卧床,床头冲东为宜。

3. 武状元代表的是什么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武科殿试第一名称为武状元。

武举制度创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但在整个科举历史中,武科考试很不受重视,五代十国和元代甚至都不设武科,直到南宋以后,武科考试才逐渐系统化、制度化。清代沿袭明制而采取文武并重的办法,武科在清朝达到了鼎盛。

武科与文科一样,分为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在文科考试之后的下月进行。

考试分内、外场。外场分一场和二场,一场考马射,合格者再试二场,即步射、硬弓、舞刀等武艺。

外场通过以后,继续内场,内场原试“策论”,后改默写“武经七书”。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中试无定额,中试者称为武生、武举人、武贡士和武进士。

殿试一甲第一名称为“武状元”。

4. 大清风水师的故事有哪些

一、大清风水师葬山传奇 李默斋平生喜四处游历,有一次,来到了潮州市,发现了一个风水宝地,想将自己的祖宗迁葬于此地。

就命人开工修坟,待日子到,就迁祖于此。有一天中午,午饭后李默斋在宝地那里睡午觉,突然梦到一个白发头老翁跟他说:“这宝地不是给你李家的,是给黄家的,是个状元地。

你们李家的宝地是个财富长寿的龟地,在某某此。”李默斋,在梦中惊醒,吓得全身冷汗,马上命人停工。

李默斋,以后唯有自己放弃宝地,找寻姓黄的人家来葬于此风水宝地。但苦寻知书识礼,姓黄的人,但找了很久都没找到,因当时的潮州地区还是很穷的地方,读书人很少。

有一天,李默斋上山看风水时候,突然有一伙山贼出来拦路抢劫。李默斋孤身一人,是个外地人,荒山野岭,死了都没人知,只好跑,一边跑,一边大叫山贼来了,救命啊!此时刚好有一壮汉路过,几个功夫就将贼人赶走,李默斋得以保命。

壮汉见李默斋身上有伤,而且全身淤泥狼狈的样子,就扶李默斋回自己家,帮包扎伤口,清洗衣服。 李默斋感激地说:“在下李默斋,请问壮汉大名宝号”壮汉答:“我是农民一个,叫黄廷毅” 。

李默斋说:“你姓黄,在下是风水师,早日前穴了一个极佳的阴宅风水宝地,还有个白发老翁报梦,提明此山只能葬姓黄的,还道明之穴后人会是状元之材,壮汉的救命之恩,真是无以为报,如果不嫌弃,就将此地送给于您。 ” 黄廷毅一听:“状元之材谁会嫌弃,刚好父亲的坟地想要迁葬,这下就好了,我家世代没有能人,如果能出一下状元,那是光宗耀祖啊”二人商量好后,就将黄氏祖宗迁葬于此。

迁坟后,李默斋就回家乡了。迁坟后二年黄廷毅生有一子,为纪念师傅,将自己的儿子名字加个“斋”字。

即黄智斋:广东武状元黄仁勇(1762~1817)清朝乾隆年间,字智斋。黄廷毅为儿子将来会成为状元,虽然家贫,但还是送儿子入私塾读书。

黄智斋勤于学文,又喜习武,19岁中了秀才,后来也中了举人。但最后进京赴试,却未能登上科甲。

名落孙山,但并未灰心,他寄居京城一佛寺,三年苦练武术,博取众家之长,以补已之不足,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在恩科会试中魁武状元,“武状元”也是状元,状元材的风水宝地,果真应验。

二、大清风水师与商人的故事 话说清朝时期有一位商人,某天商人要从水路到外地贩卖一批丝绸,这天他来到镇上,只见街市上人流涌动熙熙攘攘的样子,好不热闹。商人走着走着,在一家饭馆门口瞧见一位风水先生,颇有仙风道骨,心里一动,想请这风水先生算算这趟出行是否顺利,能否获利。

风水先生看了商人一眼,问问他出行选择哪种路线,沉吟片刻,拿出一张纸,写了四句话:山高莫锁舟,投宿莫上楼,油头不洗头,十斗米七斗。商人看了一会,对这四句话中的意思不太明白,就请先生明示。

先生笑语:“此乃天机,说破不灵,还靠自悟。”商人付了卦资,目送先生远去,琢磨前两句还凑合理解,但后两句话意思始终猜不透,就把纸仔细叠起来小心地藏在兜里。

第二天商人烧香祭拜了水神、祖先,然后登上载着丝绸的大船就扬帆起航了。前几天风平浪静,商人心情也好,能吃能喝,只是时不时想起家中年轻漂亮的老婆。

这天天气晴朗,商人立于船头,欣赏两岸秀丽风景,前面河面弯曲,在一座大山前受阻转向绕过,山下是一个码头,以前商人也多次来过这里,停船上岸打尖,购买一些食品用具。 商人照例想喊船家停船,忽然江面挂起大风,有的小船被风吹得摇晃欲翻,不能前进,于是一部分大船小船纷纷停靠码头。

船家招呼船工停船靠岸暂避,商人抬眼望眼前大山,山势突兀,威风凛凛,给人以压迫之感。商人忽然想起几天前风水先生给他写的四句换,“山高莫索舟”,心里搁楞一下,是不是暗示我有什么危险发生?尽管他对风水先生的话半信半疑,决定还是不冒那个险,宁可信其无,也不盼其有,于是招呼船家掉头回返。

船家虽然纳闷,不愿意掉头增加危险,迫于“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和财神爷较劲是傻子,只得掉头返航。约莫走了二三里水程,身后传来雷鸣般巨响,众人齐回头大惊失色,不远处偌大高山正在崩塌,瞬间变成低矮的山丘,码头、附近的停船及附近的店铺全部被掩埋。

部分山体落入江中,溅起巨浪,如海潮般沿江逆流而上,把几里地外的船只推得摇摇欲翻,商人及船工们都晃趴在甲板上,抓住固定的物件只求自保。过了好一阵子,众人被吓丢了的魂灵才慢慢钻回身体,船家把晾凉了的舌头顺当回嘴里,带着惊恐、疑惑、敬佩和许多复杂情感成分望着商人,仿佛面前的是观世音菩萨降临。

商人其实吓得也不比别人差,只不过仗着风水先生的提示一时侥幸躲过一场劫难而已,面对众人询问也不回答,他要对众人保持一种神秘感,只对家乡方向磕了几个响头,心里叨念对风水先生感激的话。

5.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究竟是哪“三百六十行”

所谓“三百六十行”,即是指各行各业的行当而言,也就是社会的工种。俗话说得好:“敲锣卖糖,各干一行”。关于行业,自唐代开始就有三十六行的记载。宋代周辉《清波杂志》上便记有肉肆行、海味行、酱料行、花果行、鲜鱼行、宫粉行、成衣行、药肆行、扎作行、棺木行、故旧行、陶土行、仵作行、鼓乐行、杂耍行、皮革行等等。

由三十六行如何发展为“三百六十行”呢?据徐珂《清稗类钞·农商类》载:“三十六行者,种种职业也。就其分工约计之,曰三十六行;倍之,则七十二行;十之则三百六十行。”可见“三百六十行”只是一个约数,其实自古之来,行业的工种决不止“三百六十行”,三千六百行也不止。不过“三百六十行”只是概括数,民间所流传的“三百六十行”是个统称,多年来习惯成自然,说起来方便,听起来顺耳,所以址以现在,说起行业还是笼统地称“三百六十行”。

三十六行分别指:肉肆行、宫粉行、成衣行、玉石行、球宝行、丝绸行、麻行、首饰行、纸行、海味行、鲜鱼行、文房用具行、茶行、竹木行、酒米行、铁器行、顾绣行、针线行、汤店行、药肆行、扎作行、仵作行、巫行、驿传行、陶土行、棺木行、皮革行、故旧行、酱料行、柴行、网罟行、花纱行、杂耍行、彩兴行、鼓乐行和花果行。

6. 什么叫子位

“子位”在无名指的指跟,“午位”在中指第一节!也就是中指的指尖。

子位,在息冢以东18公里,属定州市子位镇。原名怀安乡,相传曾有一位皇子路经住宿,故以“天子之位”之意更名为子位。是当地人眼中的风水宝地。在清朝乾隆年间出了个武状元——邸飞虎;前几年又走出个河北省副省长——刘健生。现该村已分为一、二、三村,有民间艺术“子位吹歌”。

子位吹歌以齐奏、合奏较多,红火热烈,喜庆欢快。演奏的乐曲有《八仙庆寿》、《送情郎》、《万年欢》、《打枣》等七八十首。子位现有老年吹歌班、妇女吹歌班、少年儿童吹歌班,是名副其实的“吹歌之乡”。

7. 历史上黄飞鸿真有此人吗

历史上黄飞鸿真有此人,没中过武状元。

黄飞鸿(1856年8月9日-1925年4月17日),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号飞鸿,幼名飞熊。原籍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西樵岭西禄舟村,生于1856年8月9日(清朝咸丰六年七月初九)南海县佛山镇。

南拳流派洪拳名家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 十六岁时,黄飞鸿在广州西关第七甫水脚开设武馆,后在仁安街开设"宝芝林"医馆,门下弟子众多,为名重一时的武术家。

他先后被记名提督吴全美、刘永福聘为军医官、技击总教习及广东民团总教练,并随刘永福在台湾抗击日军。 他一生坎坷,晚年更遭受爱子遇害、与其继室莫桂兰苦心经营的宝芝林等毁于战火、儿子失业等连串打击。

于1925年农历3月25日(4月17日),黄飞鸿病逝于广州城西方便医院,享年68岁,埋葬于广州白云山墓园下。 黄飞鸿纵横江湖数十年,凭着过人的勇敢、智慧和绝技,身经百战,显赫辉煌。

成为中外闻名的武术大师。他武艺高强且崇尚武德,推尚“习武德为先”,从不恃强凌弱,坚持以德服人。

他力主摒除门派之阂,能者为师,更是力排重男轻女之见,最先收授女弟子和组织女子狮队的武师之一。其众多弟子中,以男弟子梁宽和林世荣,女徒弟莫桂兰、邓秀琼等最负盛名。

其余的门人,亦颇有声誉,遍布粤港澳台、东南亚各地。他生前弘扬国粹、匡扶正义、见义勇为、扶弱助贫、济世为怀的风范,在武术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轶事,被世人广为传颂。

8. 状元别称知多少

1.状头:唐代凡参加礼部试的常科考生,考试之前必须到礼部投“状”,就是写有本人姓名籍贯及三代履历的家庭状况表,这类似于今天的高考报名表,居于首位的就叫“状头”。

后来经礼部考试录取后放榜公布名单,位居榜帖头名者就称为“状头”,这是唐人对进士第一名的常用称呼。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 )状元郑合敬及第后,夜宿平康里,赋诗云:“春来无处不闲行,楚闰相看别有情。

好是五更残酒醒,时时闻唤状头声”(《唐摭言》卷三)。 2.状元:这一称呼也出现在唐代(见《唐摭言》卷三“谢恩”条)。

清人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十“状元榜眼”条云:“进士第一人称状元,起于唐,至今犹因之。”中唐以前习惯称状头,以后才多称状元。

宋代进士第一名起初称榜首,后来依唐人习惯称作状元,而且第二、第三名有时也呼为状元(《十驾斋养新录》卷十)。直到明朝初年,朝廷才明确规定“状元”为一甲头名进士的专称。

《明史》卷七十《选举二》云:“天子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分一、二、三甲以为名第之次。

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状元、榜眼、探花之名,制所定也。”

3.榜元:唐代状元有时也称榜元。范摅《云溪友议》卷上“古制兴”条记载,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礼部侍郎高锴复知贡举,省试诗最佳者为宗室李肱,“乃以榜元及第。”

唐代笔记《玉泉子》也记载:“卢肇、丁棱之及第也,先是放榜迄,则须谒宰相,其导启词语,一出榜元者,俯仰疾徐,尤宜精审。”唐代进士录取名单例用黄纸书写张贴,称作“榜帖”、“黄榜”,美称“金榜”。

第一名称“榜元”与“状元”同义。 4.榜首(状首):这是北宋初对进士第一名的称呼,这与榜元同义。

宋承唐制,进士科最初也是州府取解试和礼部省试两级考试,省试第一名称“榜首”,别称“南宫魁”。到太祖开宝六年(973年)增设殿试,此后进士第一名就统称为状元了(参《汴京遗迹志》卷十二《宋登科记总目》)。

又据《梦溪笔谈》卷一,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殿试,王安石为详定官,以初考、覆考所定第一人皆未允当,于行间别取一人为“状首”。据此可知,状元称作“榜首”主要在北宋前期,“状首”一称实则与“状头”同义,但不常用。

5.殿魁(廷魁、大魁):宋代状元的常见别称还有“殿魁”、“廷魁”或“大魁”,这三个状元别称在宋人笔记中颇为多见。如在《铁围山丛谈》《能改斋漫录》《萍洲可谈》中称殿魁,赵升《朝野类要》卷二“三元”条云:“解试、省试并为魁者谓之双元,若又是殿魁者,谓之三元。”

在《燕翼诒谋录》《中兴小纪》《齐东野语》等笔记中称廷魁,《梁溪漫志》卷一有“廷魁入相”条目,而在范成大编纂的《吴郡志》卷六中,武状元也称作廷魁。据《春渚纪闻》卷一“乌程三魁”条,有人给余君厚家看风水说:“此地当出大魁。”

余父乃舍宅前之地为县学,几年以后,余君厚为南宫魁(省元),莫俦、贾安宅相继魁天下。“大魁”、“魁天下”还可简化为“魁”,《春渚纪闻》卷二记载,礼部未唱第十日以前,外间皆传闻汪洋作状元,“至考卷进御,洋在第二,魁乃黄中。

以有官人奏取旨,圣语云:科第本以待布衣之士,即以(汪)洋为魁。” 6.龙头(龙首):这也是宋人对状元的别称。

柳永参加进士考试被黜落,填词发牢骚说:“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渑水燕谈录》卷三“知人”条记载,北宋孙何与胞弟孙仅接连考中了状元,孙何是太宗淳化三年(992年)状元,孙仅是真宗咸平元年(998年)状元,虽然不是同朝,又相隔了六年,但期间暂停科举,兄弟俩是联榜高中的。

王禹偁写诗寄赠孙何曰:“唯爱君家棣华榜,登科记上并龙头。”王明清《挥麈录》卷二说:“本朝状元登庸者,吕文穆(蒙正)、李文定(迪)、王文正(曾)、宋元宪(庠)。

故诗人有云:‘皇朝四十三龙首,身到黄扉止四人。’”清初褚人获《坚瓠补集》卷二引明人王元祯(王兆云)《老状元词》云:“三百名中第一人,宫花斜插二毛侵。

丹墀独对三千字,阊阖惊看五色云。袍簇锦,带横金,引领群仙谢紫宸。

时人莫讶登科晚,自古龙头属老成。” 7.敕头:据洪皓《松漠纪闻续》记载,金代大比之年秋季,“尽集诸路举人于燕,名曰会试,凡六人取一,榜首曰敕头,亦曰状元。”

(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笔记小说大观》,2001,2802页)南宋刘昌诗《芦浦笔记》卷七“仙卜”条云:“开禧乙丑(1205年),余窃太常第,敕头毛自知同在期集所。”毛自知原名毛自得,开禧元年冒其弟毛自知名考取状元,三年后被降为五甲。

按“敕头”本是唐代制科与吏部宏词科考试第一名的称呼,宋金时期,偶尔用来借指状元。 8.殿元:状元是殿试第一名,故称殿元,此别称大约出现在元明之际。

元末诗人杨维桢《宫词》云:“老娥本是南州女,私喜南人擢殿元”(《复古诗集》卷四)。明人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三“严州盛事”条云:“商公(辂)以乙卯解元为乙丑省、殿元。”

9.魁元:这个称呼也见于明代,但据《弇山堂别集》卷五“三试魁元”条,凡乡试、会试的前五名,殿试的前三名均可称作“魁元”。

武状元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