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我国古代八大古都之一,被称之为古都,其风水必然是不差的。
然而在南京建都的十个王朝却都是短命的王朝。 为何历代帝王会对南京如此痴迷?南京真的是“风水宝地”吗? 本系列文章将站在风水的维度为大家揭开南京这个神秘古都的前世今生~ 【中华古都】 古都,是古代帝王所在之处,也是国家城市发展的核心。
时至今日,在我们中国的历史朝代里,共有八大古都,其中最著名的是长安(现西安)、洛阳、北京和南京。 某个区域成为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必然有着其绝对优势,除了战略位置,环境,人文等因素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风水。
而南京正是在这些竞争因素中脱颖而出的——“古都”! 【 南京风水大局】 山水环抱 南京城四面环山,西北方又有长江水环绕,属“山环水抱”的上好格局。 在风水上,山管人丁水管财。
人丁兴旺是一个国家崛起的根基,南京在历史上的辉煌足以证明它拥有上好的山龙格局。 环绕在南京城的山龙共有两大主脉。
西南侧贯穿南京的是中国三大山龙之一的南干龙分出来的支龙,我们暂且称它为南龙。 南龙始于喜马拉雅山脉,来势浩浩荡荡,绕过石臼湖泊,翻越白虎山和横山后,在云谷山和牛首山直冲入南京城。
可惜的是,这一脉在南京却没有较好的穴位让它停留。 另外一支山龙脉源于横跨南京和镇江的宁镇山脉,宁镇山龙越过镇江后,跨入南京,最后结穴于南京的钟山。
【 南京都城的风水变迁】 '六朝古都' 自孙吴开始,直至南北朝时期就有六个王朝在南京这块风水宝地上建造城池。 ▼ 南朝的宫城本是是四象俱全的。
鸡笼山是它的玄武靠山,位于宫城左侧的钟山就是青龙方,右侧的石头山、清凉山这一脉,就是他的白虎方,宫城前方的大片平地自然就是朱雀名堂了。
这个你到南京紫金山一望,背靠山峦,面对大江,确实是虎踞龙盘,不能不让人感觉颇有王气。
按古代的风水说,中国的龙脉起源于昆仑山,之后分三路向东而去,形成北龙、中龙和南龙。中国的各大山脉都是龙脉的组成部分,重要城市都依龙脉而建。
南京的龙脉是属于南龙这一支的。 虽然三条龙脉经过许多地方,但风水学说中,只有能聚气的地方才宜建城。
而南京东有钟山龙盘,西有石头山虎踞,南是秦淮河镇守,城北有玄武湖,恰恰形成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风水四兽”镇护的形式。所以这样的地方,非常聚气,而且是“王气所钟”。
相传秦初,李斯命人凿断石头城山岗以泄王气,以致龙脉断裂,自此凡定都南京的王朝,皆以短命收场。 其实城市的风水学,只能从科学角度借鉴.高山环抱可作天然屏障,河流穿过可提供水源,这都是建城的必要条件.具备这样条件的地方有不少,但环抱的范围更广的,发展余地就更大,所能"聚的气"就越大. 南京的王气是有的,但毕竟是江南,气魄还不够大.没有北京大.北京位于北龙主干(清时认为是中国主脉),北面背靠燕山山脉的山势比紫金山高大得多,永定等诸河从西而来从城南流过(水属金主西),更符合北山南河的风水布局,而且领率华北平原,气魄更大.位置上,北京处于中原汉文化与关外诸地的交汇之处,连接东北西北和沿海地区,聚的气更旺.而且从文化上看,北京聚的是北方的阳刚之气,南京聚的是江南的阴柔之气,所以在北京的帝气压倒南京的王气.。
虎踞龙盘考正:
我们知道,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誉。因此“风水”自然是极佳的,所谓“钟阜龙盘,石城虎锯”。
南京有两种关于“王气”的传说多见于地方史故,其一是楚威王熊商为镇南京“王气”埋金于南京下关狮子山北的江边。“王气”是否被镇住不得而知,但一说“金陵”一名由此而来。今象山脚下仍有“金陵村”之地名。据说此后便不断有人在埋金之地的周围挖金,坏了金陵“王气”。其二是秦始皇南巡发现南京有“王气”,凿秦淮以泄之,这是“秦淮河”名称的由来。给楚威王、秦始皇这么一折腾,南京似乎没有王气了。但南京后来又有了“虎踞龙盘”一说,始作俑者是诸葛亮。
按风水学的要求,风水宝地需要四个要素:北玄武,南朱雀,东青龙,西白虎。即背山面水(面南背北),左辅右弼。通俗点讲就是,北有靠山,南有河流水域环绕,东西即左右又有屏障。从小范围角度讲,南京的确具备了这样的风水条件:背靠幕府山,面临秦淮河,钟山左辅,石城右弼。诚如诸葛亮所言“秣陵之地,钟阜(紫金山)龙盘,石城(清凉山、石头城)虎锯,真乃帝王之宅也。”
要是风水学真如此简单就好了。按风水学的要求,风水宝地的靠山称少祖山,少祖山还要有更大的山脉,即老祖山为依靠,而南京所靠之幕府无非孤冈,自己尚且无山可靠快要被大江冲塌了,又焉能成为别人的靠山。因此,南京并非靠山而是背水,不但后背而且右肋均袒露在滔滔大江之上。背水乃风水之大忌。历史证明,历代南京王朝的灭亡多为敌军顺江而下所至:“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看似屏蔽南京的天堑,实为敌人进攻的良道。结果便是:“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是诸葛亮不懂风水学而胡说八道吗?决不可能!晓天“纹”,知地“理”,恐怕是他老人家的长项吧。可是诸葛先生又意欲何为?联孙抗曹恐怕是权益之计,报刘皇叔知遇之恩一统天下才是他的春秋大梦。因此诸葛亮不可能给他的竞争对手一个永享基祚的建议。让权哥坐于砧板之地,恐怕才是小亮的真实意图。后来证明诸葛亮为报刘备知遇之恩做了许多蠢事,比如六出祁山,以西南刘蜀荆益二州之地对抗曹魏北方八州之地,纯属以卵击石。可谓逆天行事。因此,顺便撒个小谎骗骗孙权,于他也是小事一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