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桂区是一块风水宝地,历史上人才辈出,自唐代以来共出了5名状元、2名榜眼、291名进士。李宗仁故居位于临桂区两江镇,座落在气势雄伟的马鞍山下,旁边的崇山峻岭,宛如两条巨龙盘旋交汇于此,属二龙戏珠的风水宝地。这里阡陌交错,河流纵横,小山罗列,峻峭秀美,姿态各异。故居的选址颇有讲法,宅地正好对着靠近天马山的穴位,引进山上的泉源,可谓难得的祖荫地,实为李宗仁成名的根本原由。
浪头村距桂林市30公里,座落在风光秀丽的田园林木之间。这个村名也有点特殊,称为“木田木”,字典里没有这个字,村里老百姓说专门为他们选的,用音读便成为浪头村。李宗仁家的房子是他当上总司令盖的。建于20世纪20年代,背靠两座桂林特有的山貌——天马山脚下。
不知李宗仁当年是如何选址的,在浪头村的天马山脚下盖起这座这座宏伟的建筑。天马山像南天一柱,使人想到李宗仁在“近代中国”的支柱作用。那天马山像南天一柱耸立在平原上,不仅使人想到靠山的风水,使人想到李宗仁是怎样在“近代中国”发生其支柱作用的呢?我们试翻史册,就不难一目了然了,他也是“近代中国”这座高楼大厦中的一根主要支柱。
天马山从平地而起,形如一匹昂首嘶啸的骏马,南边有一个低矮的山头,中间形成马鞍状,头向东北方抬起。有人指点:李家人要在东北方向建功立业,“出将入相”。说来也巧,故居落成时的1928年,李宗仁沿天马山和大门所朝的东北方向,从广西一直打到山海关,威震全国,成为民族英雄。
在李宗仁故居前转来转去,有二十分钟。忽然发现,李宗仁故居南边有一山相撑,西南两面有靠山,虽向南发展有碍,但可保稳定。李宗仁终身在危险中拼打,但无性命之忧。觉得现在门前的路狭窄,车也太多,轰隆隆的响,像是县乡公路,紧挨着故居的墙通过。路垫高了,故居像是矮了。这条路,修的不是地方,按老说法有点破环风水。我觉得,临桂区在有钱的时候,应把这条路挪一挪。
受到万千拥戴的罗氏祖居,远朝亦弯转有情,绵密拱卫。
左有锡岩,海拔740.8米的金觉峰雄峙西南,四峰山、天光山隔江北向;右为凤凰山、蓬源仙,南下照应。牛伏岭、东岗山、枫仙峰在前面约10公里处如屏如帐条形一字横亘,湘江支流洣水蜿蜒流至左后,迂回东南。
巧得九党荆山回环之势,祖居前方形成一个约5平方公里的融聚明堂,大而适度,堂外大江横朝,朝山列屏揖拱。然而,贵耀至极的罗氏祖居,有一样风水现象却非全美,令人既喜且忧。
祖居所在,地势东高西低,眼前一片开阔,万山西向,予其增添了无穷的威力,但带来的严重问题是,房前直去,无明显案山,前堂倾泻,呈现先倾后照的景象。先倾后照,一方面反映出此地前景光明,另一方面也预示其初年不利,必然经历一个转变的过程。
罗氏祖居建造时间至今已有300多年,至罗荣桓出生亦逾百年之久。与大多数名人故宅不同,罗氏祖居为迟发之地。
究其原因,迟发者,堂气不收,朝水远置,形穴懒散而不紧凑也。明堂前倾,必见财丁退败而后发。
罗荣桓祖父一生以教书为业,家有一斗谷的田地,至父亲罗国理时,经不起贫困,弃教经商,终至小康,然又破落。起落不定,家道一时难兴,其过程盖由风水所定,尤与故居明堂相关。
龙穴气魄宏大,前堂先倾后照,这在中国北方较为常见。地处中南地区的罗氏祖居,存此现象,且规模之大,实属少有。
如何认识罗氏祖居明堂广大现象,涉及风水实践的又一基本问题。风水术中,倾倒明堂、旷野明堂,是为大凶,财丁富贵均为不利,盖因局大渺茫而失控也。
但也有大龙大脉,一堂独大,颇有气势,若登高望远,近似奔腾前去,远则有情回朝,罗氏祖居位入此列。凡大结作之地,内堂中多见元辰水走,其原因很多,概由山势、地形综合作用所致,但水去不远必归大河或对面有朝应之山阻挡关拦。
故元辰直出,前汇于江河,或它山横朝,不言其凶。即使初年退败、人丁不振,但总体不改将来大富大贵趋势。
局宜聚不宜大,但大而聚的局亦为人人所喜。辨证地看待局的“大”和“聚”,正确作出抉择,是堪舆实践的一项重要任务,二者不可偏废。
大哲大贤,其明堂有时非广大不足以成事,堂局狭小局促,成就不了宏伟的事业,此时须舍小而求大。当然,这种异于常人的伟大往往是以一般意义上的宵小福禄的丧失作为代价的。
在评价明堂大小、得失时,不能依据同一标准一成不变地予以衡量和取舍。“明堂容万马,富贵传天下”,罗氏祖居的明堂正是这样。
宽广无垠的明堂,足以容纳千军万马。唯如此,祖居后方和翼侧跟进的庞大马群方队才前有去处,大军西向目标明确,用武之地充分;唯如此,祖居后靠前朝才得以连环相应,气势如虹,助主人驰骋疆场,叱咤风云。
正因如此,看似大凶的明堂,竟成为罗氏祖居奇绝于天下的风水景胜。火中取栗,犯难而为,有时既是客观条件所限,又为部分堪舆高手显露过人才华的习惯做法。
在特定地区,前人历经千百年实践,浅显之穴无存,促使后人求新立异。奇形怪穴的无穷魅力和挑战性,吸引人们去不断探索和实践。
而正是这种永无止境的探索,极大地丰富了堪舆的实践活动,反过来促进传统风水理论的发展。形凶实吉之地无人识鉴,众人皆弃令风水宝地得以完整保留。
明堂坦荡,是罗氏祖居的重要特点。正是前堂倾泻的凶象,使其逃过了众多风水前辈的法眼。
有这种风水特征的人,虽财丁堪虞,但胸襟开阔,胆识超人。因此,与大凶相对应,成其为大地者,出人必目光远大,作为非比常人。
现实中的罗荣桓,从小就不比常人。“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以征,狄彼东南”,《诗经·颂》“泮水”篇中的一句话,成了罗荣桓名字的来历和一生的写照。
我们先从风水鼻祖郭璞写的《葬书》来看看是怎么论述的:“葬者,藏也,乘生气也。
夫阳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谓之生气。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
人体受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纳骨,以荫所生之道也。
经日: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
木华于春,粟芽于室。气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上面的大意是说,人死后,要埋葬在山环水抱,藏风聚气的土地里,如果找准了位置,就能乘到生气;因为我们的身体是父母所生,父母的身体也是他们的父母精和卵的结合而来,所以我们身体上的细胞基因是一致的;如果他们死后,能埋葬在乘生气的地方,得到好的安置,就会感应到与他们有相同基因的后代,会得到庇护和保佑;这就好象西蜀的铜山崩塌了,在东边未央宫用同类铜铸造的铜钟也可以感应到而鸣响,是一样道理的。
“风水”一词也是郭璞在《葬书》中第一次提出来的,在此之前有叫相地、卜地或叫堪舆,指的是通过对山脉和水的考察,寻找到最适合人居住(阳宅)和埋葬(阴宅)的地理环境位置,也是我们常听到的“寻龙点穴”。如果找到了“穴位”,乘到了“生气”则大吉大利,并能荫及后代;如果乱埋乱葬,正好埋在了“死气”“绝气”的地方,那就大凶,灾祸连连,也同样会祸及后代。
而一般情况下,大都是葬在了不吉也不凶的地方。所以才有“十坟九贫”的说法。
自古到今,凡大富大贵者,都会有一个好的风水宝地来庇佑的。大家看看能留下来到今天的名人故居、名坟古坟,就知道我所言不虚了。
一般能乘到生气者,也可以旺三代;生气极旺者能庇荫十几二十代人,如贵州“杨灿”墓,宋朝的,十七代后人全部做高官;遵义市三阁公园里的“长奶夫人”墓,后代四十多人考中进士和举人;安徽绩溪龙川大坑口村,历代出了无数高官名人,胡主席祖父胡炳衡墓地就在灵山庵附近的“龙真穴的”的位置上。 当然,风水宝地不是谁都可以随意得到的,除了请高水平风水师通过有效的方法去找,还要本人也具备足够的福德和因缘。
风水宗师杨公说:“吉地每留于积德,恶地每授于淫邪,界之匪人,天神共怒。”说的就是风水宝地是专门留给那些多做善事、多积福德的有缘人的,邪恶的小人只配得到恶地,如果好的风水宝地让缺德的人得到,老天和神仙也会愤怒,参与的人都要受到惩罚的! 从以上分析,大家可以看到,祖坟对后代确实是影响很大的!但平心而论,现在绝大多数人的祖坟都只是埋葬在了不吉不凶的地方,甚至有的不小心还真的埋在了“死气”、“绝气”的地方。
中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历史,不管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提倡的都是仁爱和孝道。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深受传统文化这种价值观的影响。
“死者为大,入土为安”在国人心目中根深蒂固。立祖坟不单单是后人对先人的崇敬和缅怀,对家族维系和传承也起到了很重要作用。
就这点而言,刨祖坟这种做法颠覆和打破了国人百姓的价值观,更多的是伤害了广大百姓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