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问题……很难很难。不是专门研究鬼谷的很难回答。《鬼谷》中吧捭阖之术讲的玄而又玄,但总括起来还是阴阳二字。只有对阴阳有了深刻的理解,你的问题才好回答。怎样才能做到捭和阖?捭和阖就可以当成阳与阴的两种态度,捭就是用阳的方式说话,阖则反之。这个需要体悟,讲是不太好讲。把握事物的关键,很大的问题,这个我也不懂~~个人认为这个关键是双方必争的利益吧?判定一个人是从阴还是从阳,这个不是数学,没有万能的方法,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需要自己体悟。怎样试探?我的理解就是说话一针见血,同时要隐藏自己的目的(听起来好难~)。益损,去就,倍反,应该是鬼谷先生举得例子,大意是“有害与有益,离去与接近,背叛与回归”我也不能保证解释正确。"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就是捭阖的具体方法了。大意是说捭阖要依势而动(有点道家思想),随机应变。
你的问题真多,脑袋都想累了~
鬼谷子的“捭阖术”,是依据自然之道、阴阳之变化,而总结出来的“看人、识人、用人”之术。方法有些诡异,效果却很奏效。战国时期,苏秦、张仪的合纵连横之术大行其道,所依据的就是鬼谷子的“捭阖术”,苏秦、张仪也是鬼谷子的弟子。
在通过“捭阖术”识人的试探之后,对于和自己“志同道合、意见一致”的人,可以“开而示之”,也即敞开自己的内心、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和自己“志不同道不合、意见相左”的人,就要“阖而闭之”,也即不露声色、不置可否,以免被人看穿或抓住把柄。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鬼谷子》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周朝衰微,无实际控制能力,中原各国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各国间战争日益加剧。根据许倬云编写的统计材料,公元前722—前464年的259年中,只有38年没有战争。
各国之间的竞争,也间接带动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于是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应运出现了,这就是士。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地位虽然较低,但很多是有学问有才能的人,有的是通晓天文、历算、地理等方面知识的学者,有的是政治、军事的杰出人才。
其代表人物如孟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以及商鞅、申不害、许行、陈相、苏秦、张仪等,都是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或科学家。由于士的出身不同,立场不同,因而在解决或回答现实问题时,提出的政治主张和要求也不同。
他们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许多学派。鬼谷子是当时的纵横家,也是活跃于外交舞台上的名士张仪、苏秦的老师,俗称“鬼谷先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鬼谷子
捭阖,具体地讲是一种谈判术,是指通过挑动别人打开心扉,说出实情或是使对方沉默,显露真情;反过来也是一样,游说者自己或捭或阖以达到目的。
通过试探来看对方的表现。鬼谷子深知语言在人类社会的重大作用,就像古人的警世名言说的那样“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所以,鬼谷子提出,作为游说者一定要有时可以开口说话,有时则应当闭口沉默,有时不妨松弛、宽厚,有时不妨紧张、严厉。要根据各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
以开闭之术控制自己的嘴巴,使得心声的出入有规律,那么就是掌握了说话的技巧,掌握了人间的大谋略!通过游说中的应对、较量最后达到“乃可以纵,乃可以横”,而无敌于天下!这些靠游说、靠言辞平天下的人被称为“纵横家”。不过纵横家主张不轻易用兵、不公开用兵,或在动武之前就以纵横捭阖之术达成军事目的,这一点倒近似兵家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和“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的原则。
所以鬼谷子主张管兵的人必须是大智大勇,“材质不惠,不能用兵”。主张谋之于阴,成之于阳,也就是说在暗中、不知不觉已经以实力战胜了对手。
似是指一种军事威慑力量的运用,如苏秦的六国白马之盟,就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
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
《鬼谷子·捭阖第一》是春秋时期,鬼谷子编写的一部兵书。鬼谷子有学生---苏秦、张仪等。
《鬼谷子·捭阖第一》原文如下: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1)之先。观阴阳之开阖(2)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3)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4)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5)。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
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6)。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7),校其伎巧短长。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8)。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审定有无与其实虚(9),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10)。
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离合有守,先从其志(11)。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12)。
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13)。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
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14)。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15)。捭阖者,天地之道。
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复,必有此矣。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16)其变化。
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17)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18),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19)。
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20)”。
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21),与阴言者依卑小。
以下求小,以高求大(22)。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言可。
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23)。为小无内,为大无外。
益损、去就、倍反(24),皆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
阳还终阴,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
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
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作品注释1,众生:使有生命者生存,也就是人民大众。
2,阖:闭的意思。,3,筹策:原为古代计算用具。
这里指谋划。,4,见:发现。
5,门户:即上文所说“存亡之门户”。,6,阴、阳、柔、刚、开、闭、弛、张:分别指事物所处的不同状态及表现,因此,应采用相应行动。
7,度权量能:推测权变、能力之大小优劣。8,差:差别。
9,实虚:实情与表面现象。10,阖而闭之:闭合并表示不同意见,以观察其诚意。
11,先从其志:先顺从对方的意思。12,密:隐密。
13,与道相追:与道相近的道理。14,圣人因而为之虑:圣人因此而进行权衡谋划。
15,此句意谓:合适的闭藏之后获取,不合适的闭藏之后放弃。16,豫审:预先考察。
17,神:指精神。18,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志意、喜欲、思虑、智谋都要由口这个门户表达出来。
19,终始其义:是指开闭有节,阴阳处理适当。20,终:死亡、忧患、贫贱。
21,与阳言者依崇高:和。
这句话要结合前面的两段话来解释
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
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我理解的一方面意思是:在你开始富贵显要的时候你就要真正行动起来,在你贫贱苦辱的时候就要暗暗地积蓄力量。
也可以理解为在你获得优势的时候趁势打击敌人,在你处于劣势的时候就要暗暗地积蓄力量等待进攻的机会。
苍生涂涂,天下燎燎。诸子百家,唯我纵横。七百年来,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每一朝每一国兴衰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鬼谷。
苏秦合纵六国,配六国相印,逼迫秦国废除称帝计划;
张仪雄才大略,瓦解六国联盟,帮助秦国称霸乱世;
庞涓勇武过人,所向披靡,使原本弱小的魏国称霸中原;
孙膑智者无敌,围魏救赵,计杀庞涓,著旷世兵书流传后世。
历代鬼谷先生一生只收两名弟子,一位是纵,一位是横。两人之间的胜者,就能成为新一任的鬼谷子。
历任鬼谷子虽已一人之力,却强于百万之师。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