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风俗流程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比较笼统,我国在这方面又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古代与现代的结婚风俗还是有着挺大的差异。
这篇文章,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古代的结婚风俗流程,再来探讨现代。
在中国古代,对结婚流程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总结为“六礼”,也就是六种礼节,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男方家里请媒人,去女方家里提亲。女方答应议婚之后,才能开启后来一系列的流程。
问名,顾名思义就是问清楚名字与生辰八字,这一步骤也要请媒人代劳。
纳吉,问到女方的名字、出生年月日以后,男方要在祖庙、家族祠堂进行占卜,通过占卜的结果知道两人这段婚事合不合适。这个过程发展到后来也就成了“走个形式”,除非男方想要有一个借口摆脱婚事,基本是没有不合适的。
纳征,一个一直流传到今天的习俗,女方要收下男方给的聘礼了。聘礼这个习俗,现在的争议越来越大,大家怎么看待呢?
请期,交完聘礼之后的流程基本也都清楚了,男方家里选一个婚期,女方同意以后这门婚事也就成了。
最后一步是亲迎。婚期前一两天,女方家里把嫁妆、床上用品送到男方家里,收拾好房间;隔天新郎到女方家迎娶新娘,礼成。
下面说一下现代农村,要完成一场婚事必须的几个步骤。
第一个仍然是媒说。媒人这种身份,在现在自由恋爱的时代几乎是很少接触到了,但在某些地域,尤其是生活比较封闭的地方,媒人仍然有其存在的意义。
第二步,看亲。这一步好像大多数地方也没有了吧。媒人向男方介绍女方的相貌、家庭条件;男方还可以去女方家里摸摸底,这一步往往新郎害羞,不会亲自去,都会叫一个已婚的叔叔伯伯辈去女方家。
第三步,合婚。和古代纳吉差不多,现在也基本是走个形式,或者是觉得女方家不合适想反悔的时候作为一个借口。
第四步,定亲。相当于最终把这个婚事敲定下来。双方“议聘”,商量好聘礼和嫁妆的大体数额。然后男方送“小定”,一般是戒指和其他四样;女方则以鞋袜等回礼。
第五步,送年月。传统意义上是找算命先生敲定结婚的日子,现在一般都是双方商量了。
第六步,婚礼。请人帮忙,请客摆宴,入洞房。全国各地都差不多。
最后一步是婚礼后的回门。婚礼后第二天,按照习俗新娘先见舅姑,“待晓堂前拜舅姑”;第三天由小姑带着,介绍给左右邻居,然后下厨房,学习做饭菜。第六天,新婚夫妇一起回娘家,称作“上门”,第七天再一起回来,称作“会亲”。
这就是古代及现代操办婚礼的一般流程啦,下面还有几句很有趣的结婚谚语,分享给大家乐一乐!
女儿出嫁父母笑,张嘴就把彩礼要,给得少了咱不干,至少也得三四万。
儿子结婚把钱花,父母愁得白了发,要了彩礼还不算,还要父母血和汗。
儿子要结婚,父母像抽筋。彩礼三金都得要,急得父母想上吊。
儿媳过了门,母亲打吊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