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疆,有一座冬夏有雪、高耸入云的山脉。它有一座美得让人心颤的名字:天山。
2016年,一群人来到天山脚下,他们遭遇了:零下37度的严寒;地表80度的炎热;攀爬90度的悬崖…
他们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将所见所闻,拍成了纪录片:《天山脚下》。
壹 ǀ 旷日持久的异地恋
在喀什老城,有一对老夫妻:江上鹤也、麦合蒲来提。
江上鹤也是日本人,麦合蒲来提是中国维吾尔族人,他们是喀什第一对跨国夫妻。
两人的相遇颇具戏剧性。
年轻时,江上鹤也独自来喀什旅游,邂逅了年轻的麦合蒲来提,这一眼,改变了江上鹤也的人生,也改变了麦合蒲来提的人生。
每天,江上鹤也坚持送麦合蒲来提上下班,几个月后,他对麦合蒲来提说:你等我,我回家拿钱来娶你。
麦合蒲来提年轻时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她不再期待婚姻,打算自己把孩子带大。江上鹤也的话,她并没放在心上。
江上鹤也真的回来了,两人不顾女方家的反对,毅然结婚。
说起这段往事时,麦合蒲来提像个初恋中的女孩,眼神羞赧,笑容甜蜜。
江上鹤也很会撩人,即便一把年纪了,他看着麦合蒲来提的照片,依然说:真是全世界最漂亮的丫头。
几十年的共同生活,江上鹤也会说维吾尔族语,麦合蒲来提说上了日文,连早餐,都变成咖啡和馕,这种奇怪的吃法,在整个喀什,恐怕是独一无二。
两人幸福的生活中,有一个最大的缺憾:异地恋。
因为工作地点不一样,在二十多年里,两人聚少离多,一封封书信横穿在喀什、横滨两地。
这天,是江上鹤也离开的日子,这种送别的场景,麦合蒲来提经历了二十多年,但她还是无法习惯,她流着泪,在马路上一走三回头,看着丈夫的车子慢慢远去。
有人说:异地恋,是情侣最大的阻碍,因为少了陪伴。
但对于江上鹤也和麦合蒲来提来说,他们必须接受,必须承受,命运作出的这样的安排...
贰 ǀ 历史的延伸
每年春秋两季,牧民们要赶着上百只牛羊,从一个地方转到另一个地方,他们在天山脚下来回迁徙,追逐着当季最好的草场。
今年,也木里哈第一次转场,邻居帮他把毡房捆上马背,向天山深处进发。
想要到达目的地,也木里哈得穿过一条著名的古道:车师古道。
车师古道,全长200公里,是穿越天山南北的捷径,如今,这条道路已被使用了两千多年,是新疆历史最悠久的交通要道之一。
猛涨的河水,对转场的羊群来说,成了一种挑战,头羊迟迟不肯下水,群羊也在岸上静静观望。
也木里哈在测量了河水的深度后,决定冒冒险,把头羊丢河里,赶它过去。
也木里哈的冒险成功了,头羊过了河,群羊看着急了,也赶忙跟着过了河,它们过得很艰辛,有的摔在石头上,有的被河水冲得老远。
但为了那口新鲜的青草,它们不能停留,更不能回头。
这条古道,见证了中国人顽强的生命力,两千多年前,古人踏着这条道路,寻找出路,两千年后,依然有人踏着这条古道,延续生命。
叁 ǀ 老茶馆
买买提经营着一个老茶馆,他的一天是这样开始的:劈柴、烧水、掰茶饼、泡茶水...过了多少年,他自己也不知道。
这间老茶馆里,以老年人居多,他们花3块钱点一壶茶,能坐上一整天。
其中,有个老人最为特殊。
老人的家,距离老茶馆20多公里,得先坐一趟面包车,再转一趟公交车,才能到茶馆。尽管如此折腾,老人还是风雨无阻,每天到茶馆报到。
老人说:我上年纪了,又没有儿子,一个人在家呆着精神会出问题,只能来跟大家聊天解闷。
老茶馆不大,却聚集了年迈的老者;懵懂的小孩;歇脚的中外游客;学乐器的汉族少年......
不同的年纪、种族、肤色、语言、信仰,汇集在这里,所有的偏见和隔阂,都消融在一壶黄澄澄的茶水中。
肆 ǀ 火焰山里的凉爽
吐鲁番市,三堡乡。这名不见经传的乡村,藏着一个全中国都知道的地方:火焰山。
火焰山,因《西游记》而名扬全国,在小说中,它是这样的: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就是铜脑盖,铁身躯,也要化成汁。
火焰山,连上天入地的孙悟空都奈何不得,逼得他去三借芭蕉扇。
火焰山真这么热吗?
现实中的火焰山,还真这么热,因为大西洋来的水汽,被博格达峰拦腰挡住。最热时,地表能飙到82度,因此,火焰山还有一个别名:火州。
很难想象,在这片火州之下,一群维吾尔族人竟在这里安家落户,世代繁衍。
他们利用这里的气候特点,架起一片片葡萄架,众所周知,吐鲁番的葡萄甜份更高,举国闻名。
8月,这里的葡萄成熟时,全家人都会出动,采摘葡萄,挂进晾房,晒干之后,将被运送到全国各地,运送到你我的嘴里。
火焰山虽然炎热,但并不缺水。因为隔壁天山上的冰川,就是他们的固体水库。
为了利用好这冰川水,这里的人在地面上修建明渠,将冰川雪水引入村庄田野,在地下挖掘坎儿井,进行荒漠灌溉。
坎儿井:荒漠灌溉系统,它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大工程。
火焰山并非总是炎热难耐。晚上,热气散去,凉爽的风经过葡萄园,到达每家每户的屋顶,在屋顶睡觉,是火州生活的一个清凉时刻。
这一刻,火焰山并非像《西游记》中那样神秘、酷热、难以征服。相反,它安详、美丽、充满着烟火气。
伍 ǀ 神马
闹日普阿拉西,此刻正拿着望远镜寻找自家的老马,他有些着急。
他跑过草原,爬上山坡,终于,他在一条河水旁,找到了这匹老马。
这匹老马,对闹日普阿拉西来说,意义非凡,它是闹日普阿拉西的神马。
对新疆蒙古族的牧民来说,马是神圣的动物,牧民常会从自己骑过的马中,选出一匹神马,不能骑,也不能杀。
这匹神马跟随闹日普阿拉西三十多年,对他来说,这匹马早就是家庭一员。而如今,这匹神马已全身灰白,双眼浑浊,它可能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按照传统,闹日普阿拉西必须将神马放生,让它自然死亡,等第二年再去把头骨收回。这样的死亡,是一种吉祥的归宿。
孙子有些接受不了,因为在他小时候,曾摔进山谷,是这匹神马将他叼回毡房,救了他一命。但再无法接受,他也必须遵照传统。
告别的时候到了,闹日普阿拉西摸着马头,痛哭着说:让它翻山就翻山,过河就过河,照顾了我家四代人,现在它要离开这个世界了,我心疼。
闹日普阿拉西带着老马走了很远,不然老马一定会找回来。这段路途中,还有一匹小马相随,它和老马关系亲密,老马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
闹日普阿拉西决定,将小马留给老马,陪伴它走过最后的时光。
等第一场雪到来时,闹日普阿拉西就会看见归来的小马,这也意味着,老马已经离开了。
这部《天山脚下》豆瓣得分8.8,一共六集,每集都有中心:家园、成长、生活、传承、寻路、拍摄花絮。
有网友评价:很圣洁的纪录片,随处可见白雪皑皑的天山,也是很接地气的纪录片,到处都是市井生活。
有人问制片人:这部纪录片的主题是什么?
他说:不预设主题,只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所以你能看到最真实的新疆:远离城市的牧民、为草原牧民放电影的放映员、因为守护边境,而无法和家人团聚的军人、为了梦想而远离故乡的年轻人...
摄制组在拍摄期间,当地新疆人大力相助,有的帮忙搬器材,有的帮忙清理摄影机,有的帮忙包扎伤口......
总导演祝勇说:我们摄制组特别大,整个新疆有多少人,我们摄制组就有多少人。
这几年,关于新疆的纪录片很少,而《天山脚下》拍下了最美丽,最让人向往的新疆。
比如,在野杏林间骑马穿梭的哈萨克牧民。
比如,在天山脚下迎风起舞的新疆小女孩。
比如,群山围绕,碧绿清透的天山天池。
再比如,袅袅炊烟,美如童话般的雪乡。
有网友评论:治愈到爆炸啊!拯救了因加班而烦躁了一晚上的自己。
你可能不知道,这些美到治愈的画面背后,都暗藏了摄制组无数的辛酸。
摄制组拍沙漠时,工作人员发现,自己带的温度盘根本没用,因为温度盘最高也才50度,而此时的沙漠,地表温度已超过80度。
在如此酷暑下,光是行走就很艰难,摄制组还得抗着重达几十斤的器材行走,难上加难。
有的人身体开始扛不住,蹲下来呕吐,有的人无奈地说:前几天被烫的水泡刚好,搞不好今天还得烫一个。
为了拍摄冬天里的日出,摄制组顶着零下37度的严冬,摸黑爬上山。
即便裹了几层棉衣,盖着帽子,戴着口罩,但他们还是冷得受不了,连戴手套都塞不到合适的位置,因为手指已被冻得毫无感觉。
为了驱赶寒冷,有的人不停跳动,有的人做起了俯卧撑,这看起来滑稽的场面背后,尽是艰苦的坚持。
当拍到日出时,这些人却忘记了寒冷,忘情地说:哎哟,这个漂亮。
拍牧民转场时,摄制组突遇暴雨,帐篷进了水,当天晚上,他们只能穿上雨衣,坐在雨水里,瑟瑟发抖地度过一个晚上。
有人还庆幸地说:还好,设备没有损失。
这部《天山脚下》是摄制组在新疆走过15万多公里,花了一年半拍摄而成,如今在豆瓣仅有900多人看过,短评也仅有300多条。
但有什么关系呢?《天山脚下》依然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它用一个个人的故事,掰开了新疆,原来新疆不是只有羊肉串,街上的人们都不卖切糕,不是人人都留八字胡......
正如一个网友评论:如果没有这部纪录片,新疆对于我来说,只是中国版图上的一个形状而已。
回复“天山脚下”
获得正版观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