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学记》就点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要想“高效”语文课堂,每个语文教师都应熟练掌握语文课堂评价的技巧和艺术,都应谨记语文课堂评价“八字诀” —— 诙谐、机智、明朗、创新。
诙谐。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要诙谐幽默、形象生动。
特级教师于永正常常以恰到好处的“诙谐”润色课堂,为教学增添不少亮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时,于老师请一个学生朗读课文,让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情节。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仿佛把大家带入了果实累累的果园。学生读完后,于老师看了看全班,煞有介事地说:“这位同学读得多好,陆晓荣同学听得都入了迷了。我发现他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使劲咽过两次口水。”回过味来的同学们都会心地笑起来。于老师接着说:“课文中描写的事物,肯定在他的头脑中形成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我断定,他仿佛看到了那红得几乎发黑的杨梅,仿佛看到了作者大嚼杨梅的情景,仿佛看到了那诱人的杨梅果正摇摇摆摆地朝他走来,于是才不由得流出了‘哈喇子’。”学生们都哈哈大笑起来。于老师又郑重其事地说:“如果读文章能像陆晓荣这样。在脑子里‘过电影’,把文字还原成画面,那就证明你读进去了,就证明你读懂了。老实说,刚才我都流口水了,只不过没让大家发现罢了。”同学们笑得更厉害了。
语言大师林语堂有句话说得好——“诙谐如从天而降的温润细雨,将我们孕育在一种人与人之间友情的愉快与安适的气氛中。她犹如潺潺溪流或者照映在碧绿如茵的草地上的阳光。”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多得的“诙谐语”,不就是那“照映在”孩子们心中的“阳光”吗?
机智。作为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这时,大多数老师便可能以“错了! 谁再来”这类语言来否定,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而有些智慧的老师则时刻关注学生情绪导向,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
有 次听窦桂梅老师的一节阅读课,印象最深的是三处“机智性”评价语言——有学生说错了一句话,老师说:“说错是正常的,老师就是来给大家纠错的。没关系,再 说一下!”有学生重复了前几个同学的回答,老师也没有指责学生不认真听课,而是笑笑说:“噢!你认为这很重要,想再强调一下,是吗?” 有个同学五个生字读错了两个,她轻抚着孩子的额头说:“真了不起,五个生字你竟然读对了三个!”
这一系列充满爱心、智慧的话语一一化解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地呵护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位老师,他们还害怕什么?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了,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蒙古国有句谚语:擒捕凶狮在于智慧,套捕烈马要靠机智。愿每个语文老师课堂上都有“套捕烈马”的心境。
明朗。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运用多样、灵活、生动、得体的评价语,使学生如沐春风,课堂内才会显得生机勃勃。就拿读完课文后教师的评价语来说,许多老师的评价语言就显得非常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你写得好,读得更好,声情并茂。”
“大家听了都在佩服你念得好!”
“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听!”
“到目前为止,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个!”
“老师都被你感动了。你读得比老师还要棒!”
“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
“读得真好!你妈妈知道了一定很高兴!如果语气再重一些就完美无暇了!”
“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再试试!”……
如此得体、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大受激励?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高潮油然而成。可以说,明朗的评价语言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许多老师的听辨能力特别强,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反馈评价。这些贴切的评价语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不足,让学生一步步达到朗读的基本要求,学生们的回答或朗读才一次比一次好。
创新。 教师的评价语言表达形式多种多样。一位“课堂评价高手”能将有声语和体态语有机结合,将预设语和随机语有机结合,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临时调 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巧妙应对、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一会儿翘起大拇指,一会儿鼓掌,一会儿与学生握手……以祝贺学生的精彩回答
有 一次,一个学生在读有关竹子的句子,读得不错,而此时贴在黑板上的一段竹子正巧掉了下来。于是,正在上课的贾志敏老师便借题发挥:“你读得多好,看,连竹 子也来祝贺你了,那老师就把它送给你吧!”说着,便把竹子递给了那个学生。那个学生激动得涨红了脸,引得所有学生羡慕。大家又纷纷发言,力争得到老师别具 匠心的奖赏,不知不觉中又形成了一个教学高潮。
的确,评价语言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必须全身心投入,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才好。在一次次的惊喜中,学生也会全身心投入地学习。
老师要有一种内在的魔力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教学达到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境界。我以为,技巧性、艺术性的评价语是形成这种魔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曾鲜明地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语文老师应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以求丰富自己的评价语言,为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创造出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刘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