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为资料图
你在刷小视频的时候见没见过这样的特效:一位美女走到画面中间,突然产生了很多“分身”,围着她的头转了一个圈;一个人的头,一会儿放在花上,一会儿又放在老鹰背上,配上一首老歌;伴着舒缓的音乐,一段段醒目的人生哲理以大段文字的形式出现在你眼前,配色很跳,文字还一闪一闪的……关键这些场景做得很糙,一看就是PS的。不少年轻人,给这些视频起了一个统称,叫“土味视频”,一般常见在“相亲相爱一家人”微信群里。甚至有不少网络博主,把此类视频戏称为“老年诱捕器”,并有专门的教程。
那么,为什么老年人热衷于转发此类视频呢?这些视频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制作这些视频的是什么人呢?记者近日加入了多个“视频群”,为你揭秘这条隐秘的“产业链”。
视频粗制滥造 内容五花八门
近日,多位网友向记者分享了自己家族群里长辈们发的“土味视频”。整体看下来,“土味视频”大致有以下几种分类。一类是自娱自乐类,是自己可以把头像传到模板里,然后生成一些“5毛特效”类的祝福视频。比如头顶飞鹰、脚踏孔雀,身后是连绵的青山,配乐是“祝你平安”,而人则在画面中间,被两只猪拖着,下面一行大字:金猪送福。第二类是伪养生类,经常是某位权威专家又说了“经常吃蘑菇不得癌症”,但记者也看到,还有视频说“蘑菇不能多吃,不容易消化”。第三类是时事政治类,标题一般会起“十万火急!刚刚传来!快点开看看啊!”或者“北大教授揭开惊人真相”。第四类是封面党,封面往往是美女劈叉等让人面红耳赤的画面,但点进去后却是成功学等内容。此外,还有恶俗搞笑、人生哲理等视频,都是一水的画质粗糙、字幕巨大、特效廉价,有明显的素材拼接痕迹。
这些视频的观看量不在少数,有些视频的评论量上千,点赞量上万。而在评论区中,常常有人对视频内容信以为真。
视频共享群里 “病毒式”传播
那么这些视频来自于哪里呢?
记者在一个“土味视频”的下方,看到了一个微信号,点击加入后,发现这个微信号可以为粉丝看一些简单的“八字”,附带售卖一些“转运神器”。此外,在采访中,有不少网友表示,他们的长辈还经常在这些小视频里买一些“神药”,诸如“脑血栓一吃就好”“一百万人都说好的治疗肾病神器”……“疫情期间,我妈就在网上买了一堆治脑梗的药,天天吃,我很纳闷,我妈手机里没有视频App啊?她怎么看到广告并购买的?”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在“土味视频”里“中招”的老年人并不少,而让人奇怪的是,不少老年人手机里并没有视频类的App和一些热门的阅读App。这是怎么回事呢?
记者又在一个群里,点入了一个叫“看一看”的视频小程序,视频的标题是“钟南山推荐厨房里的天然阿司匹林,常吃远离脑梗”。进入后,视频上方就有一行大字滚动播放:想看更多精彩视频?看到最后扫描视频二维码进内部群哦!记者看到了最后,扫描了二维码,进入了一个“视频共享群”,看编号,这已经是第272个群了。
该群有群规,不允许说话闲聊,群主助理会不定时地在群里发放一些视频小程序,供群友自行观看和转发。也就是说,群友不需要下载其他App,就可以在群里直接观看。记者点入一个视频,显示必须要看广告才能观看。广告的内容五花八门,从小游戏到贷借款,再到养生、读书、买菜等App下载……只要手一滑,手机里面就会新增一个App。老人也很可能跌进一个网络推销的陷阱。
热闹的家族群 孤独的老人们
采访中,不少网友告诉记者,老人发在家族群里的“土味视频”,他们平常基本不会点开看。“一点开,一位穿白大褂的人冲你唠叨2分钟,我受不了”“有一次我奶给我做了个特效,祝我生日快乐。画面上我的头突然分裂成了无数个头,然后无数个头组成了一颗心,我的头像在心里面。我到现在一想到那一屏幕头,脑瓜子就嗡嗡的”……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几乎所有网友都在家族群里看到过老人发布的“土味视频”,但几乎所有人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家里的老人热衷于此。“发就发吧,老人开心就好”,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话。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有51%的中老年群体日均上网时长超过4小时。从手机使用时间段看,相较45~59岁群体的App使用时间段集中在傍晚和深夜,60岁及以上群体的App使用时间分布更为均匀,上午、下午和傍晚的使用比例大体相当。
趣头条联合澎湃新闻发布的《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显示,全国有超过10万名老年人呈现出极致孤独的生活状态,全天候沉迷在手机端的移动互联网上。
除了触网时间越来越长,老年人也越来越热衷在线上购买产品。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有24%的老年人通过线上渠道购买保健品。
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中科院心理教练成金鸿表示,老年人越来越多地融入网络时代,“网瘾老人”增多的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关注。尤其是老年群体上网时遇到网络诈骗、购物陷阱、健康误导等问题更应引起全社会的警惕。
秘
揭
“像很多‘土味视频’,年轻人会觉得没有营养,但不是每个人都是接受过文化教育和接触过大量网络信息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人进入老年,各项器官功能减退,智能、情感、人格等也会产生一系列变化,如常见的思想僵化、固执、敏感、唠叨和因孤独产生的抑郁及渴望与人交流、容易相信他人等等。但现实中他们得到的关爱又不够。”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有很多老人甚至50岁左右的中年人,对互联网的认知还停留在微信聊天,在微信里看别人分享的视频和信息。于是,他们也成了很多网络团体研究的对象”。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只要把这些人“收入囊中”,“那么一些图文和小程序发到群里,只要用户点开看了视频,那么我就能拿到广告方的广告收益。”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很多人都在运营这样的“分享群”,有的甚至是公司化运营,一次性运营800-1000个群。“这个收益非常可观,目前公司、工作室、个人都可以玩,有的人运营十几个群,两个星期就可以赚大几千元。你只要定时发视频就好了,有人免费帮你点开看,你还能给广告商引流,其实就相当于把之前线下的推销转移到线上,但每个人都给你贡献钱,你赚得更多。”业内人士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很多“土味视频从业者”忙于精准召集“大龄用户群”。除了制作老人爱看的养生、祝福类视频在大众熟知的领域分发,还会精准地找一些App进行投放,比如“广场舞App”。不过,业内人士也提醒,目前有些“土味视频”的广告内容鱼龙混杂,也不乏商家售卖三无产品,所以也请消费者看清内容,理性消费,尽量不要“贪小便宜”,也不应在群友“都说好”的情况下进行“从众购买”。
本版文 综合《扬子晚报》《中国消费者报》《南方都市报》
来源: 大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