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 正文

丰县八字地点算命 易经算卦太准了

1.极品的祖奶奶,十分重男轻女

母亲未怀我时,前面已有了五位姐姐,身心俱疲,仍然求子心切。

因为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让她在大家族中备受歧视,尤其后嫁到我们大家庭的两个婶子都接连生了了几个儿子,她这个长房长媳更在祖婆婆面前抬不起头来。

有几次大家庭吃饭时,祖奶奶(爷爷的母亲)指桑骂槐,说了一些难听的话,爷爷都听不下去了,让老母亲少说几句,祖奶奶挥起烟袋就打60+岁的儿子,“我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死了之后,有长房嫡孙给你挑幡打旗?,叫你多嘴!”

祖奶奶一句话骂得爷爷不敢回嘴,孝顺的他,赶紧站起来躬身道歉。

我父亲在饭桌上更是默不吭气,不敢替母亲说话,母亲委屈得眼泪直流。

我的祖奶奶是一个非常重男轻女的极品老嬷嬷,掌管着我们大家庭的财政大权,家规甚严,为人刁钻古怪,在家里说一不二,我奶奶、二奶奶和几个姑奶奶都怕她,三姑奶奶实在受不了她强势的性格,独自跑到淮南谋生了,后来我二老爷受不了也去淮南了。

当年兵荒马乱,曹八集街面各路势力汇聚,你方唱罢我登场,墙头频繁变幻大王旗。

而我祖爷爷会看风水、算日子、能算命,铁匠木匠裱糊匠、唱念做打、评书唱戏曲艺这些活计融会贯通,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有结交,在街里颇有人脉民望,也能帮着街坊邻居摆平、说合一些事情,人缘十分好。

早年间,我们老院子每天人流不断,祖奶奶坐镇内宅,经营有道,来客求事,要拿烟糖果品才能通报排队入内,院子外排队的人越多,反而有了一种口碑广告效应,加上我祖爷爷确实有一些本事,家里经常都要安排远路上门者的客饭。

久而久之,祖奶奶桌子下的烟糖果品等各色礼物,越积越多,转手变卖就成洋钱了。然后再补贴家用。当年为了保护我爷爷不被抓壮丁,我祖奶奶安排我爷爷跑济南、跑徐州,尽量不沾家,爷爷在外赚的钱也寄回家给祖奶奶支配,置办家业、修建院落、日常家用开支。

这个祖奶奶一辈子都喜欢男孩,女孩子都不敢进她的屋门,她把持着石家的财政大权,直到灯枯油尽的那一刻。

按照我李集大姑的回忆,我父亲本来应该是兄妹八人的,前面的两个姑姑,在上世纪20年代,出生没多长时间,就被祖奶奶给害死了,采取的方式很残忍,冬天里给孩子洗澡,然后“忘记”拎出来了,活活把孩子冻死了。

大姑命大,奶奶那天在外干活回来早了,把冻得浑身乌青、说不出话的大姑捞了起来,哭着在胸怀里捂了三天,总算醒来了。

在婆婆刁钻古怪、泼辣强悍、重男轻女的高压作风上,奶奶善良隐忍、任劳任怨、与世无争、逆来顺受,为没给祖奶奶生孙子内疚惭愧,但在呵护自己女儿方面,又迸发出伟大的母爱,将对婆婆的溺死前两个女儿的恨意,转化到对大姑的寸步不离的默默反抗上,总算保住了她的性命。

后来,有了我父亲和接连三个叔叔,祖奶奶仇恨女娃的心劲才散了、对我奶奶也有了点好颜色,但目光又瞅向了几位孙媳妇,哪个孙媳妇生了男孩,她就高看一眼,布匹、肥皂、红糖、鸡蛋笑嘻嘻的给;生了女孩,烟袋朝着八仙桌上一磕,骂一句,“又生了一个赔钱货,赶紧给我抱得远远的,我看了就烦~~~~”。

丰县八字地点算命

那年月,老家女孩子的命不值钱,溺死或弃置是常有的事情,村口不远处的乱草岗子,据说就有一块地专门放置弃婴的,有人在深夜都能听到婴儿的哭声。

村里还有一家更甚,生了九个女孩,都“夭折”了,因作孽深重,后来那户人家最终绝户了,溺婴者也没得好死。

2.重男轻女的风气和思想观念的形成原因

重男轻女的风气和思想观念的形成,有其经济、政治上的根源,并且在形成后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古已有之。究其原因,从社会、国家、历史的宏观方面大概有以下几点:

(1)国家、江山、土地等财产继承制度。自父权制确立后,就存在一个父系的财产和社会职位的继承问题,即传子制,后来更严格至嫡长子制。从夏王朝开始,王位的继承就完全是“父死子继”或是“兄终弟及”的男系继承制。王权只在男子间传承,而将女性排除在王位传承关系之外。贵族、平民家庭都是如此。因此,男性子嗣至关重要。女性因为没有继承权,在经济上不能独立,所以在人格上也无法独立,只能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在社会关系上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2)执政者维护长久统治的一种需要。我们古代是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家庭在小农经济下从事生产、承担赋税、徭役、兵役,作为社会组织的基本细胞而存在。在古代宗法制农业社会中,宗法家族和个体家庭中,男子的生殖显得尤为重要。而维护男子在家庭生活中对女子的统治实质上就是维护家长制,这和维护王朝“家天下”的统治秩序是一脉相承的。这种关系使女子只是成为生育的工具。儒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也在男女地位关系上提出完全一致的看法。所谓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男外女内”、“男强女弱”、“男刚女柔”,这些传统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观和价值观。

(3)古代社会因为战争等原因,长时间存在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古代户外劳动、战争都需要男子来承担,成年男性的死亡率很高。两军对垒,损失的兵力和猎杀的战俘都是男子。所谓“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长平之战坑赵卒四十万的记载也证明了这一点。历史上的战争,无论规模大小,无不对人口自身的发展产生轻重不同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以及负担在成年男子身上的兵役、摇役绵延不绝,这样就使性比例失调的问题总是不同程度在存在着。那么,国家希望生儿子、老百姓重视男性子嗣就成为一种必然的心理了,“物以稀为贵”,人们的“重男”心理也是遵循着这一价值尺度的。

从宗族、家庭的微观方面,重男轻女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

(1)男子更有力气,劳力多,日子过得就好:我们国家一直是农业大国,男子是主要劳动力,在古代劳动力不发达的情况下,男子力气更大,抵御外族部落、捕获猎物、获取生活资源的能力更大,对家里贡献更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

(2)养儿防老的舆论压力:在之前农村,宁要有儿气死,不要无儿叹死的舆论压力很大,老人知道女儿迟早会嫁人,不能陪在自己身边,等老了儿子能照顾自己,最重要的是能够给自己养老送终,而中国千年的传统中,送终是男子的专属。家里没儿子,被人骂成“绝户”,这口气只能暗憋。逢年过节,坟头上,儿孙这一支,还能给烧点纸钱。老家有句话说,“奶奶坟前烧点纸,姥姥坟头指一指”,说的就是儿女对姥姥、奶奶的亲疏之别。

(3)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女孩子都是别人家的人,在古代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女的嫁出去了,就等于男方的人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板凳扛着走,夫唱妇随,基本一切听男方的,不太能给娘家带来实际的利益了。

(4)大家庭的母凭子贵现象:古代男人为了生儿子来继承自己的家业,往往会娶很多个女人,随着一夫多妻制的蔓延,封建伦理观念要求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从四德,相夫教子的思想一步步升华,女性想在家里有地位就得有儿子,女性地位越来越低,男性地位越来越高。这风气使得很多女人毕生的愿望就是生儿子改变自己的命运,几乎别无他求。

(5)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男尊女卑”一说,加上儒家、法家等学派对这些观念的传播,进一步降低了女性地位,“女子无才便是德”、“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等错误思想的误导,让女性听命于男性,不让女性受教育,不让女性做大事,这就导致女性比男性地位低、身份卑微,人们自然就更喜欢男孩。

(6)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错误观念:古代社会,家族繁衍,姓氏继承,开枝散叶,兹事体大,“无儿子”=“无后”,被理解为没有尽到做后代的本分,也就有了无子=无后=不孝,会让九泉之下的祖辈死不瞑目。

3.徐州地区方圆几百里,重男轻女意识更甚,为什么呢?

徐州,地处黄河下游,为五省通衢,黄河故道流经而过,建国前洪水过后,灾荒瘟疫流行、土地财物易手,谁抢到就是谁的。

在极不稳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老百姓的懒惰而好斗,不愿意积累,习惯于抢劫,为了眼前、短暂的利益,能争个头破血流。

以前在老家,各大家族为了宅基地、巷口子、屋檐滴水处、门口道路等所属领地,针锋相对、寸土不让,有时为了一块砖头的归属都能打得头破血流。家族和家族之间如此,家族内部也是如此。村与村为了水源地、道路、林木归属,打群架也是三天两头发生。

曾见过村里彭家老大、老二为了屋檐滴水片瓦之地,亲兄弟打得不可开交,嫂子把小叔子的鼻子都生生咬下了一大块;两妯娌为了一棵碗口粗杨树的归属,滚在地上打,浑身泥水,头发被撕扯得随风飘散;家族之间的为了宅基地之间土台子,十几个人带着工具群殴,打累后,各家负责各家的伤员,一次解决不完,下次继续约架,有的甚至两家之间,结成了几十年的世仇。

所谓“穷山恶水、泼妇刁民”,在这种民风彪悍、好勇斗狠的环境下,重男轻女更是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家族男子多,讲话就硬气,在乡村中就能避免被欺负;家里没有男子,或者只有独苗,就难以顶门立户,讲话做事就畏畏缩缩,受人打压,不得不委曲求全,甚至避祸他乡。

和我同龄的还有个女同学,姓苗 ,家里有“九姐妹”,父亲在村里早年间简直抬不起头来,到了晚年,九个女儿女婿围着他老两口转,一个女儿给他“带来了一个儿子”,他最享福,最受村邻羡慕。

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普及、男女社会地位的平等,重男轻女的陈旧观念定会消失,但这个过程经历阵痛,是难免的。

而今年春节前后,老家邳州相亲大会百/男五/女、丰县八子事件等,所暴露出的问题,已反映了在老家的土地上,重男轻女带来的适婚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后果,未来还会爆发更深层次的社会和家庭问题:

如女子在择偶上占据主动,掌握了话语权,对彩礼、住房、三金甚至公婆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般家庭的娶妻成本会日甚一日,未来徐州出现20-30万个光棍青年,那些家庭经济状况差、个人情商低、口才不好、工作不体面、长相一般等男孩子,尤其是农村男青年,将成为积压的单身汉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