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 正文

八字算命的秘诀要领 八字命理图片大全

 第一:脉论

八字算命的秘诀要领

  千山逶迤如隐龙,地脉昭昭显其踪;

  日月星辰太虚里,周而易始五运融。

  观地之形,首观其山,无山则地之无形。

  观山则需远观,近观则只可见其形,不可见其势,人若入山,则身处山中,坐山而不见山。

  远观其山,可见其势,山势逶迤,起伏连连,绵绵不绝,如龙隐隐。

  山势构成山脉,山脉构成地脉,观山而知地脉,可知地气,可知风水,可知宝藏,可知国运……

  为风水者,不可不知地脉也。

  观天之象,当观星云,无星云则天无象。

  星罗棋布,撒满太虚,看似凌乱,确有其律,观其天律,如切天脉,借天脉可知年运,可推五运,可测六气,可知风寒暑湿燥火……

  为大医者,不可不知天脉也。

  观人之疾,当观其脉。

  人脉上应于天属阳,下应于地属阴,中应于人为中,中者中气也!

  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上观天,下观地,中观人也。

  观人之脉,即观天地之脉,也即观阴阳之气也。

  夫人乃天地感应而生,脉即阴阳二气而化。

  故曰:脉者,其意为“和”,不急、不躁、和缓也。

  其含阴阳二气,禀赋阴阳之质。

  此天地阴阳之道,天地脉理之道也!

  明其理,则把握阴阳,合于天地,审察内外,诊其所疾,无有失也。

  第二:阴阳

  天阳地阴中气存,乾坤朗朗可分明;

  寸阳尺阴关部润,三部明了侯周身。

  阴阳之道,取法于天地,暗合于万物。

  辩天下之事,首辨阴阳,阴阳不分,其理难清。

  然,辨阴阳易,探阴阳难。

  辨阴阳者,从上曰阳,从下曰阴;从外曰阳,从内曰阴;从数曰阳,从迟曰阴;从疾曰阳,从缓曰阴……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阴阳同生,相伴而行,随其性而辩之,未有难分之理也。

  探阴阳者,即阴中探阳,阳中探阴。

  六合之内,纯阳不生,孤阴难长,阴阳之道,阳中含阴,阴中含阳,此阴阳互生之源,万物立身之本也。

  观太极之鱼眼,虽眼小而意深。

  人之脉理,喻含阴阳,明阴阳之理,则明人身之脉理,通晓疾病之由原。

  阴阳不明,脉理难清。如此求脉,好似入浑噩之乡;如此探疾,如同入糊涂之地。何谈回春之术,济世之仁

  人禀天地阴阳之性而生,上应于天,下应于地。

  人之脉则禀人之性,上部应于天,下部应于地,中部应于人,三部九侯,实侯天地人三气,也即阳、阴、中三气。

  寸口之脉,即中气之脉也。人存乎于天地之中,为中气之所化,故寸口侯人之全身、五脏、六腑,实乃以中侯中也。

  寸口之脉,又分阴阳。寸部应于天,应人之上焦,属阳;尺部应于地,应人之下焦,属阴;关部应于中,应人之中焦;属中;

  中者,阴阳交融之气也。

  寸部应于天,属阳。阳中含阴,阳多而阴少。

  尺部应于地,属阴。阴中含阳,阴多而阳少。

  关部应于人,属中。阴阳交融,阴平而阳秘。

  第三:升降

  天阳地阴日月分,云雨交汇万物成;

  升降对流大循环,未济之中既济寻。

  天阳地阴,日月分明。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

  云属阳,而出于地。雨属阴,而出于天。是故,阳中生阴,阴中生阳。

  阳以阴为根,阴以阳为基。阴阳升降,开启万物生长之门……

  寸属阳,归于上焦。

  尺属阴,归于下焦。

  寸应于阳,尺应于阴。

  寸脉之气,由尺而生,好似一缕云彩,由地而起。

  尺脉之气。由寸而起,好似一阵春雨,由天而降。

  地气升之太过,则阳气亢于天,亢于天则阳不生阴,久旱无雨。

  天气降之太过,则阴气亢于地,亢于地则阴不生阳,久涝无晴。

  天地阴阳有其定数!

  过,必有不及之处;

  亏,必有有余之乡。

  观天可知地,知地可测天。

  参天地而知人身,人身阴阳,亦有定数。

  观上可知下,观下可知上。

  上下之间,阴阳循环,唯一升降而已。

  第四:浮沉

  外阳内阴似火球,象中有质方可谋;

  浮沉之中成其义,离卦朗朗写千秋。

  外为阳,内为阴。

  阳浮于外,为阴之使也。

  阴沉于内,为阳之守也。

  好似天之一轮红日,光芒四射为其阳也,其有形之体为其阴也。

  万物因阳而动,阳不足则动减,无阳则阴为死物。

  万物因阴而壮,阴不足则体弱,无阴必阳消阴散。

  阳化气,阴成形。

  强壮者,形体壮。柔弱者,形体衰。

  阴之与阳,贵在平与秘。

  阴气平而收于内,阳固秘而使于外,则能持久也。

  阴气亢或衰,阳气不能固守,自然失其常也。

  损有余,补不足,以纠其偏,则由无常变有常。

  天地阴阳如此,脉理难越其律。

  夫人之脉象,浮则为阳,沉则为阴。

  沉而有根,为精气内守。

  浮而有神,为阳气固秘。

  若唯见其沉,不见其浮,则阳失而阴实,为之失常也。

  若唯见其浮,不见其沉,则阳散而阴衰,亦为失常也。

  浮沉相合,融为一气,不浮不沉,中气调和。

  分而论之,浮沉之理,实于中气之中,寻阴阳之态势也。

  阴盛阳衰?阳盛阴衰?阴失其平?阳失其秘?

  浮沉而求之!

  升降在于上下,浮沉在于内外。

  上下决定其势,内外决定其质。

  明人体阴阳质之多少,知体内气机升降之势态,则未有不治之病也。

  第五:脉势

  随风而起落叶飘,顺流而下可堪豪;

  乌云汇集雨随后,先知皆因有势昭。

  狂风袭来,即可见落叶飘零;

  随波而下,即可见惊涛骇浪;

  乌云汇集,雷雨即将踏步而至……

  有果必有因,见因可知果,非为先知,皆因其道如是!

  寻道者,寻其趋势也。

  观事物生长之盛衰,当观其势,势明则理明,顺势而为,离道近也。

  治病如用兵,知己知彼,才有胜算。

  知己者,知我方之兵势;

  知彼者,知对方之态势。

  为医者,首当明患者体内气机的状态,次当明体内病邪之状态。

  知己知彼者,即明“病势”与“气机”也。

  山有山势,水有水势,脉有脉势。

  切脉首当切脉势,脉势明了,即可明了气机升降沉浮之太过与不及。

  亢则抑之,陷则扶之,过着泻之,亏则补之,紧则缓之,缓则收之……

  宁失其穴,勿失其经;

  宁失其脉,勿失其势。

  切脉者,寻脉道,识脉势,明气机......

  借道驭医,以简制繁。

  以平为期,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