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 正文

八字算命指南针 八字算命知秋

两个班、86份,高高的两摞作业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下称回龙观育新学校)初中数学教研组长支颖梅被“埋”在办公桌里。从教前20年,她每天都花大量时间批改作业。

去年秋开始,这样的场景不见了。机械重复的批改作业交给学校引入的“高质量作业系统”,每天能帮她节省两小时,她能把更多精力用在学情分析和精准备课上。

2021年7月,“双减”落地,学校作为主阵地,减负同时如何提质增效?这一“难题”正促使各地学校加速教育教学创新改革。

日前,新京报记者探访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浙江台州文渊小学等多所学校发现,近一年,可喜的变化在校园悄悄发生:老师抛弃刷题等低效教学,精准、趣味教学被更多引入课堂;学生不再被动接受,开始主动分析自身,成为学习的“主人”;信息技术加速与教育教学融合,为教师减负提效;“因材施教”逐步成为现实,每个学生的作业都独一无二……

学生自己出两道题,胜过做两张卷子

“双减”落地时,回龙观育新学校副校长赵玉峰意识到,这对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重大契机,学校如何转变观念、革新职能将直接关系到政策实施效果。

“打破路径依赖特别难,最难的是观念转变。” 回龙观育新学校初中教导处副主任李雪莹说,学校主导下,全校教师逐渐形成新的认知。“我们快速调整教育教学,摒弃重复低效方式,转而关注质量,回归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理念转变很快落地为丰富多样的实践。赵玉峰校长举例,原来老师会给小低学生布置写10遍生字、20个组词的家庭作业;现在没有作业,变成“前后桌比一比写字”、“把益智骰子一撒,看哪两个字可以组词”。低效机械的教学方式减少了,高效高质的教学方式增多了。

八字算命指南针

回龙观育新学校支颖梅老师使用未来课堂上课。受访者供图

赵玉峰校长介绍,回龙观育新学校正多途径探索个性化教学。比如晚自习分层分班,初三年级每天一科晚自习,周一是语文,学生按学科能力分层为8个晚自习班,每个班分别筛选针对性练习题;若某学生语文整体是C层,但作文是A层,而今晚是作文晚自习,该学生就会去A层晚自习班。晚自习上,共性易错题老师会提前录制微视频讲解;个别问题老师会现场答疑。

学生也在转变。“原来老师布置什么,学生就做什么,比较被动;现在学生慢慢懂得分析自身,寻找适合自己的题目,老师布置的可以不做。” 回龙观育新学校高中教学管理中心副主任丁雪莹指出,学生内驱力明显增加,也得益于老师引导。

比如老师们还会换个“玩法”,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轮流出作业题或辩论题。学生们惊讶地发现,“出了道辩论题,或互相出两道数学题,竟然胜过做两张卷子”,因为学生出题前需大量搜集分析题目、深入分析同学学情。

赵玉峰校长介绍,如今在丰富的数字资源和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可实现个性化学习,随时随地随意学习成为可能;教师帮助每个学生建构个性化学习路径,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这是‘双减’给学校带来的机遇。”

当教育遇上科技,在动漫微课里“穿越”历史

这个学期,回龙观育新学校初二历史课上,同学们通过PAD玩了一场“重返宋代”的“穿越游戏”。

点击选择官员、商人、百姓三个角色,例如选择商人,就可跟随游戏设定体验宋代商人一天的生活:中午在哪里吃饭,下午和谁谈事情,晚上去哪里活动……

25分钟游戏结束,老师开始带学生总结宋代经济生活,进而抛出两个问题:宋代不是我国历史上最鼎盛时期,为什么经济却如此繁荣?为什么宋代经济这么繁荣、百姓幸福指数这么高,这个朝代命运却风雨飘摇?

这种课堂游戏在回龙观育新学校被称为“动漫微课”。摆脱了传统课堂单向灌输的枯燥方式,“动漫微课”通过情境代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思考,深受学生欢迎。

八字算命指南针

青年教师杨佳莹带领学生用PAD沉浸式学习体验宋代繁华。受访者供图

实际上,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减负提质增效,一些学校早已尝试。几年前回龙观育新学校就引入PAD教学系统;去年4月又与慕华成志合作启动育新“未来学校”建设;去年秋开始引入智慧作业系统。

育新“未来学校”是一所云端数字学校,创建一周年之际,已建构起智慧教育门户和资源平台,支持学生学、教师教、课堂互动、学校治理、教育评价诸多功能;以“育•新”课程体系为基础建构起丰富的立体化教育教学资源体系,涵盖教案、学案、试卷、题库、动漫微课、示范课等;初步形成技术赋能作业、教学、教研、德育、辐射等五方面成果。

育新“未来学校”副校长陈宇介绍,该平台沉淀了大量以动漫微课为核心的数字教育资源,动漫微课脚本均由一线教师参与创作,学校希望以此引领教研教学改革。

“写动漫微课脚本真的不容易,老师要把多年教学经验浓缩到1000字、三分钟,同时要用恰当例子把知识点说清楚,备课时间随之攀升。”但尝试之后,学生课堂参与度大大提升,还可完整记录学生课堂学习过程,学生和老师都有获得感。

此外,去年以来各地学校也加大了“双师课堂”探索。最近,回龙观育新学校支颖梅老师上了两节特殊的数学课,她在屏幕前,屏幕另一端是昌平区另外两所学校的孩子们。“他们的老师也分别在现场,我们有个微信群,老师们会拍下学生学习过程发进群,我翻看到哪个学生有典型错误,就投到屏上,一起分析讲解,这样实现远程互动。” 除了利用信息技术将优质教育输出到边远校,育新集团校之间还实现了双向输出、互通有无的“双师课堂”。

“学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落实‘核心素养’、落地‘双减’、实现‘变轨超车’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拥抱变化、借势而为。”赵玉峰校长透露,未来将继续大力建设智慧校园,探索将所有项目整合到一个平台。

“双减”之下,高质量作业“破局”探索

一年前,支颖梅每天批改86份数学作业,至少花两小时。白天来不及备课,只好回家加班。

“双减”落地后,作业减量、减负、提质、增效势在必行,学校、老师、学生等对高质量作业的需求越发强烈。

去年秋季,和回龙观育新学校一样,浙江台州文渊小学也引入了云思智学高质量作业系统,以不改变学生纸笔作答和老师批改习惯为前提,实现对作业数据常态化采集分析,并为每个学生生成专属错题集、智能推荐举一反三练习,实现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大数据驱动精准教学,从而助力减负提质增效。

文渊小学数学老师管罗彬介绍,作业布置环节,可从系统的题库、校本资源、错题库中任意组合题目并一键布置。错题本自动生成班级共性错题和每个学生专属错题,助力学生查漏补缺、针对性练习。

八字算命指南针

浙江台州文渊小学老师课上讲评作业题目。受访者供图

作答和批改环节,学生不改变纸笔作答习惯,避免接触电子产品;老师只需手动批改部分主观题,扫描上传作业,系统自动批改客观题,减轻老师批改负担。

学情分析环节,作业扫描上传后,多维学情数据实时同步,作业结果实现数据化可视化。

以三年级数学为例,每月每个老师平均采集36次作业数据,等于每天都常态化使用。日常高频数据积累,确保对学生每章节每个知识点学情都有记录。

如第二单元第4课时《商中间有0的除法》与第7课时《灵活选择估算策略解决问题》相比,第7课时优秀率较低,故老师们针对该课时增加了课上复习和重难点讲解。

快节奏教学工作中,文渊小学老师们每天一定抽时间查看作业数据,并针对错误率高的题目进行讲解准备。对比使用高质量作业系统前,老师们需要模糊回忆哪道题错的多,现在有精准数据作为“指南针”,为讲评作业环节提效不少。

学生也有较大进步。比如文渊小学三年级学生作业完成率由上学期68.8%提升到本学期81.3%,作业得分率由上学期77.9%上升到本学期86.4%。

使用云思智学高质量作业系统时,支颖梅习惯先看正确率70%以下的题目,“要仔细看单题作答情况,能看到哪位同学答对了,哪位答错了,还能看到每个人答题卡的图片。”比如有同学答错是因为没标单位,“其实他会,但马虎了。”

从教21年,支颖梅之前判作业会一边批改一边收集数据,但依靠主观感觉并不精准。“可能对全班有个总的印象,对个别做的极好和极差的同学有印象,大部分学生作答情况是模糊的。”

八字算命指南针

“高质量作业系统像一面镜子,让老师能够自我校正”。受访者供图

如今,她可以把更多时间投入到学情精准分析。“我要分析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我教学的问题,对后续教学调整都有帮助。”

的确有些数据让她感到意外。“一般我对自己的教学和学生掌握程度会有预估。当系统数据明显低于预估,我就知道我有问题了。这会让我反思,是否某个环节讲得不够细?或者练习巩固没到位?这套系统像一面镜子,让老师能够自我校正。”

现在,支颖梅不再留同质作业,而是在系统“错题本”模块挑选每个孩子的易错题。“每个学生拿到手的题目都不同,都是自己的薄弱项。”

除了赋能学生和老师减负提质增效,台州文渊小学表示,高质量作业系统也在赋能学校。“我们建立起了基于数据的资源调配、教学评价、管理服务等机制,实现过程化评估和精细化管理,促进学校教学管理现代化。”

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