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 正文

杨森批八字钟南山

八字精批2024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杨森批八字钟南山

钟南山院士和获奖团队代表。图/广一医院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1月3日在北京举行,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这是2020年度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创新团队,也是广东省首次获得该奖项。

据悉,广东省共有36个通用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广东省单位或个人牵头完成7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创新团队)1项、二等奖5项。

杨森批八字钟南山

获奖后,钟南山院士接受采访。图/央视新闻

钟南山团队“威水史”

历史杨森批八字钟南山:中国最早的呼吸疾病研究团队之一

广州日报记者从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了解到,从1979年建立以来,该团队以实事求是、敢医敢言、生命至上的科学态度为指导思想,以社区防控、早诊早治、精准治疗为抓手,围绕“呼吸疾病发生发展的流行病学特征、分子机制及早诊早干预”这一关键科学问题进行研究,实现了医疗科研的“顶天”“立地”“为人民”。

团队的历史可回溯至1971年。为响应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加强对慢支炎及肺心病防治”号召,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当年成立“慢支炎防治小组”,其研究成果于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在此基础上,“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于1979年成立,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正式组建,成为中国最早的呼吸疾病研究团队之一。

成员:88%团队成员具有博士学历

团队由钟南山院士、何建行教授、冉丕鑫教授领衔,现有成员50人,其中96%为副高以上职称,88%具有博士学历。团队成员先后担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组织(GOLD)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主任/副主任委员等职务;1人获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成就奖,1人获何梁何利奖,2人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1人获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终身成就奖等。

杨森批八字钟南山

钟南山率队参加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挂牌暨协同医院合作启动大会。图/信息时报

杨森批八字钟南山

钟南山团队获2020年全国创新争先团队奖。图/中新网

“顶天”——在国家急需领域紧盯国际前沿

立足国内实际需求,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自成立以来即对标国际一流,打造国内呼吸学科群高峰,进一步研发了针对呼吸疑难重症的新技术、新诊疗、新方法、新药物。

42年间,团队注重临床与基础研究紧密结合,形成了4个主要研究方向:重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发病与传播机制及临床防治;肺癌微创治疗体系、分子发病机制与早期防控;慢阻肺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早期、综合防控;过敏性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早期诊断及干预。

在研究成果方面,团队在国际上领先提出“隐匿性哮喘”“肺癌全链条式精准个体化治疗方案”“无管(Tubeless)手术”“慢阻肺早期干预与综合防控”等新理念,构建了国际领先的突发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模式、肺癌术后风险物预测模型及慢阻肺早期干预与综合防控的社区模式。

更值得关注的是,作为防治中国呼吸道烈性传染病的主力军,团队建立了国际先进的新发呼吸道重大传染病“防-监-治-控”链式周期管理体系,多次在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中主动承担救治重症患者的艰巨任务。

2003年,钟南山院士一句“将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杨森批八字钟南山我这里来”为当时非典疫情迷雾笼罩下的中国注射了一剂强心针。团队明确了非典病毒的致病机制,实现全球最高的救治率(83%);2020年初,84岁的钟院士星夜驰援武汉,最早确定并提出新冠肺炎能够人传人,挤在餐车赶往武汉的照片感动全国。

非典型性肺炎、H1N1、H7N9、中东呼吸综合征、新冠肺炎疫情……近二十年来,在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的核心工作中,都能看到团队成员的身影。推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建设与发展,促成国家多项政策法规制订,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撑起了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中国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的一片天。

杨森批八字钟南山

2021年3月2日21点,钟南山院士在广州出席由爱丁堡大学组织举办的国际疫情防控专家研讨会,与美国著名传染病学专家福奇博士进行连线对话,探讨全球抗疫合作等话题。

“立地”——研发适合国情的防诊治手段和药物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攻关组成员丛锋还记得:“第一次开会时,钟院士就强调‘治疗第一、科研第二’,所有的研究都要为提高救治率服务,并提出‘共享’科研成果倡议。”

医疗科研要能落地、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这是团队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着力推动解决医学科学领域难点问题,研发适合国情的疾病防诊治手段和药物,最终目的是要让医学研究真正惠及普通民众。

例如,团队在四大研究方向之一的肺癌微创治疗领域,建立了以无管手术为核心的全链条式肺癌微创根治术体系,广泛运用于肺癌防、诊、治疗及预后;创建了早期肺癌的无创高敏感度(80%)筛查平台,让三分之一的患者免受不必要的化疗,使肺癌长期生存率提高了6%。

一方面,先进的医疗技术被转化为产品,发展出适合国情的药物、技术、器械;另一方面,由先进经验形成的临床诊治规范、共识、指南推广至基层,并通过“应运—反馈—修正”机制实现更好的覆盖和应用,防诊治科研成果由此得以实现迅速下沉、真正落地。

“我不过就是一个看病的大夫”,这是钟南山对自己的评价。时至今日,年过八旬的老院士仍会在每周四下午坐诊看病。“优秀的临床医师、科研工作者和管理者”,归根到底是“能看病的医生”。在团队看来,临床治疗、预防、学术研究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医学科学家”是杨森批八字钟南山他们的真实写照。

杨森批八字钟南山

2021年1月31日钟南山院士出席“广州实验室科技助力基层疫情防控万里行”活动,并现场解答市民关注热点问题。

“为人民”——致力于提高国民身体健康水平

2016年,由钟南山领衔编撰的《全民健康十万个为什么》丛书正式出版。该书对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健康管理、践行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这也是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推动健康科普事业、提高国民身体健康水平的一项成果。团队所在的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作为广州国家实验室的临床转化基地,致力于产出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惠及人民健康的产品、技术、指南等,为提升民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提高国民健康水平贡献更多“国家队”力量。

从某种程度上讲,钟南山的“敢医敢言”更是出自对民众生命健康安全的负责。2003年的一句“顶多叫遏制,不叫控制”唤起全社会对非典疫情的重视;2020年初,钟南山面对媒体镜头最先讲出新冠肺炎出现人传人现象,呼吁“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而在疫情零星散发的今天,杨森批八字钟南山他也提出,相对于国外的放开,严控疫情措施是让国家有序发展的低成本举措。这些话语,都是从全民健康的角度出发。

20世纪以来,全球出现了三波冠状病毒疫情,给人类社会带来重大影响。面对病毒突变的高度不确定性,准确预测今后疫情出现频繁程度的变化趋势将更富有挑战性。疫情的出现客观上加快了全面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脚步,增强民众健康意识、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目标更具有现实意义。

眼下,当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力点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当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大流行,在国内国外的双重需求叠加下,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仍在不懈开展呼吸系统疾病基础与临床的科学研究,实现新药与诊断设备研制的常态化,为提高国民整体健康水平保驾护航。一如钟南山说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我们的初心;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我们的使命。”

广东获奖扫描:企业参与成就突出,比亚迪、中兴、华为均上榜

数据显示,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中,广东省获奖的通用项目共36项,占全国获奖通用项目总数比例达17.1%,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8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4项)。其中,广东省单位或个人牵头完成7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创新团队)1项、二等奖5项。

杨森批八字钟南山杨森批八字钟南山杨森批八字钟南山杨森批八字钟南山杨森批八字钟南山杨森批八字钟南山杨森批八字钟南山

近年来,广东省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成效日显,广东省企业牵头完成的重大创新成果在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也充分体现,22项广东省企业参与的项目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0项。

企业牵头获奖的项目共3项,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高性能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宽带移动通信有源数字室内覆盖QCell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超大容量智能骨干路由器技术创新及产业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此外,广东省在国家自然科学奖上也有重大斩获,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院士牵头完成的“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与地幔柱研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显示了广东省在地球化学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突出进步。

这些创新科技成果体现了广东省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成效,更为广东省奋力走好创新支撑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方晴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燕 方晴(除署名外)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